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词鉴赏大辞典-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好问词作鉴赏    
  《遗山集·古意》诗云:“二十学业成,随计入咸秦。”又《遗山乐府》有《蝶恋花》词,题为“戊辰岁长安作”。元好问十九岁时,随叔文官陇城(今甘肃天水),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二十一岁时扶叔文丧由陇城还乡里,其后未再到秦中。此词大约作于金章宗泰和八年戊辰(1208年),是年元好问十九岁。诗中曰“二十”,盖举其成数。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沙际”犹言水边。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恶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    
  词牌有《留春令》,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段克己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段克己(1196…1254)字复之,号遁庵,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金末以进士贡,金亡不仕与成己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事见虞集撰《河东段氏世德碑铭》《元书》卷九一、《元诗选二集》。孙德谦撰《二妙年谱》二卷。著有《二妙集》八卷(与成己合集),吴澄为之序云:“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词存集中。单行者有《遁庵乐府》一卷,凡六十七首。多作于金亡后。“大抵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值故都倾覆之余,怅怀今昔,流露于不自知”(《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八八),为金词中“清劲能树骨”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满江红    
                 段克己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    
  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    
  都无语,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段克己词作鉴赏    
  段克已是金末元初著名诗人,自幼有才,与北段成已以文章擅名,被时人同为“二妙”。金朝末年,政治衰败,社会动乱。他怀着对金王朝的愚忠,即悲悼它的崩溃,又深感浑不逢时,无力回天。于是寄情于岁晚菊花,意在喻人,聊以自勉。    
  开头三句,首先展开了一幅秋天雨后的荒园图。“律残无射(yè)”,点明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全词以此开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词人悲凉凄苦的情怀,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象凛冽的秋风袭向词人的心头。这几句,不仅交代了花的生活环境,也为全词定下了凄清的基调。接下来,轻轻一转,写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这和“雨后荒园”的环境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花能保”,除了流露出花不逢时尚能自保的欣慰外,更隐含着岁月无情的担忧。细细品味,作者正是借花写人,表达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洁身自保的追求和形势逼人的忧虑。接下来“盈把”二句,由菊花而想到一生爱菊的陶渊明和屈原,陶渊明、屈原生活的年代去词人已远,可是他们与词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没有屈从于严酷形势的压力,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险恶的现实,为后世留下了千古英名。这里,词人显然是以他们高洁的情操来激烈自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上片最后三句忽又一收,由怀古自勉回到凄冷的现实之中,惜花以自惜,哀惋生不逢时。综观七片,处处写菊花,但却无处不寄寓着词人的生世之感。    
  下片由花写到人,词人首先哀叹岁月匆匆,少年书生已成白发衰翁。往事如烟,功名未就,自然引起对已逝岁月的追怀。以下几句便以无限怅惘的心情追怀畴昔,通过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难以言传的苦衷,使人觉得凄婉悲怆。“飒飒凉风吹汝急”包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时不我待的哀惋、怜花惜人的深情。全词至此,菊花的高洁品性与词人的精神追求,菊花的零落憔悴与词人的身世之慨已完全融为一体。“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写得缠绵幽深。词人徘徊于花丛之中,顾花怀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表露无遗。“歌还泣”更是悲不堪言,正是情动于中心发之于外,长歌当哭,更觉余情不尽。    
  通观全篇,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花与人浑然一体,叫人无法辩认,也无须辩认,写得含蓄蕴藉,一往情深。                                            
段成己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段成己(1199…1279)字诚之,号菊轩,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克己弟。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徒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江城子    
                 段成己    
  阶前流水玉鸣渠。    
  爱吾庐,惬幽居。    
  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    
  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    
  月边渔,雨边锄。    
  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    
  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段成己词作鉴赏    
  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隐居之了。段成己金末曾中进士,官玉宣阳主簿。不久金亡,与兄克己隐居龙门上。词的上片写居室周围的环境,下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闲”字是一篇之眼。景闲,心闲,人闲。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万物无心任性,是之谓景闲。既不须奔走仕途,劳形案牍,也不须防人倾轧,终日焦虚,是之谓心闲。词人月下垂钓,雨中锄瓜,栽花读书,是之谓人闲。有此三闲,何东西不为?故词中曰“爱吾庐,惬幽居”,这里的“爱”、“惬”,不仅表现了作者欢悦的情绪,而且表明了作者的志趣。然而,从“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这几句为,其中又隐藏着辛酸味,有一种万不得己“的心情。由于时移世变,又不甘奉事新朝,他只能闭户隐居,以”闲“自乐了。功名事自是免谈,何况”老矣“!    
  假如全篇只写一个“闲”字,亦未免浮浅。作者不说这是一篇“闲居赋”,却称之为“倦游图”。“倦”与“闲”相对而又相伴。“倦”是对时世事而言,“闲”是指归隐之乐。词中主要笔墨是写“闲”,但上、下两片结尾透露“倦”意。“倦”是“闲”的促进剂。有了“倦”字相映照,这个“闲”字就有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含。其中包含对干戈挠攘的逃避,对功名利禄的否定,也包含着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这是作者对半生经验痛苦反思的结果。结句谓吹起摩诘于九原,将自己的生活画作“倦游图”,当然想到过王维是个山水画大名家,但更主要的是因为王维也曾隐居于蓝田辋川,与作者为同调,句中含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作者另有《醒心亭》诗曰:“窗前流水玉泠泠,窗下高人酒半醒。……说似功名场上客,倦游时节一来听。”拟议中的“图”何以以“倦游”为名,由此诗而更觉清楚了。    
  词中的写情景,看上去非常单纯,实际处“隐含着对比。少日志在功名,今日乐在归隐,人世之纷乱,与自然之和谐,等等。不仅今与昨是对立的,眼前的和谐之中也潜伏着内心的冲突。词人在自得自赏之余,想起少年时的志向,因世变而终止,止水般的心里也不免荡起感伤的微澜。只是这个生活的大弯儿无法转回去,作者仍注目于眼下的自适,以维持内心的平衡。这种对立。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志,使作品更具有思想的深度。                                            
朱嗣发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朱嗣发(1234…1304)字士荣,号雪崖,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尝以登仕郎就漕试,不利,专志奉亲。咸淳末,补朝奉郎,杜门绝仕。宋亡,举充提举学官,不受。元大德八年卒,年七十一。词见《阳春白雪》卷八。    
                ●摸鱼儿    
                 朱嗣发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    
  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    
  安花著蒂。    
  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石上玉簪脆。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    
  月痕犹照无寐。    
  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    
  君且醉。    
  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    
  一时左计。    
  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    
               宋嗣发词作鉴赏    
  朱嗣发是宋末遗民。这是一首弃妇词,写一位女子与情人结合、遭弃和后悔的过程。    
  开篇三句:“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写一位女子对着瑟瑟的秋风,鬓发蓬乱,满腹心事。意在说明:这个女子的遭遇很不幸,内心异常矛盾和苦痛。此刻,她浸入对往事的追忆,品尝着爱情幻灭的苦涩的滋味。    
  “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女子回忆她和情人情投意合时的情景。男子给她系上佩戴鸳鸯结丝带,表示他们的缕缕柔情;山盟海誓永不分开。“镜盟”,借徐德言与乐昌公主事,表示夫妻决不离异。“钗誓”,典自陈鸿《长恨传》唐玄宗和杨贵妃“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的的“,非常明确的意思。    
  “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笔锋一转,男子负心绝情前秦时苏蕙苦苦思念丈夫窦滔,织锦用来写首尾都能诵读的诗寄到远方,回文、织锦之典,用来指寄给丈夫的书信。女子“手织回文”,寄给情人而不得消息,依然伤悲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