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求月票,求推荐!

第141章谁信?

夏侯徽晃动着手里的酒杯,觉得很郁闷。明明魏霸比她大了不过一两岁,而且魏霸现在是囚犯,她是半个主人,主动权应该在她手里才对,可是几句话说下来,她越想越憋屈,对面的魏霸似乎吃定了她,对她的试探也好,威胁利诱也罢,根本无动于衷,反倒摆出一副长辈看晚辈的淡定,高深莫测的笑着。
这种感觉很不好。
夏侯徽皱了皱眉,放下了酒杯,双手交叉在一起:“我承认,你很谨慎,几乎没有露出什么破绽。”
“这么说,我还是有破绽被姑娘你发现了?”魏霸轻松的笑道:“既然如此,那姑娘何不告知将军?”
“我伯父……现在很忙,而且他很容易相信别人,所以我不想拿这件事去打扰他。”夏侯徽浅笑一声:“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能将你和我的伯父隔开,不让你影响到我军的行动安排,我的目的便达到了。魏君,你说是不是?”
“你说得不错。”魏霸承认夏侯徽说得没错,不管他是不是诈降,只要把他软禁起来,让他发挥不了作用,都是一个很妥善的处理办法。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夏侯懋非常信任他,也舍不得放弃他,还是听取了夏侯徽的建议。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种心理是很容易理解的。
不过,这个办法如果在一开始就采用,那他还真没什么办法可想。到了今天这一步,夏侯徽别说是软禁他。就是杀了他,对整个局势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就像山上的石头。如果一开始就稳住它,不让它滚动,那当然没问题。现在石头已经滚到半山腰,甚至到了山脚下,只等最后一击了,要想拦住它,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诸葛亮兵出陇右,师父赵云就在不远处的褒斜道里。老爹应该也在子午谷,蜀汉的所有部署都已经发动,根本不需要他再去推动。就算是赵素因为他的死而停止一切行动,蜀汉的攻势也不会停止,只不过是最后能不能占领整个关中的问题。
“这是个防患于未然的办法,对你我来说,都是好事。”魏霸用手中的酒杯指了指南山。“我师父就在褒斜道中,我如果要为将军出力,就面临着和师父对阵的可能。如今姑娘一言,让我脱离了这个窘境,我也是感激不尽啊。”
夏侯徽看着魏霸,淡淡一笑。目光慢慢的挪到魏霸身后的敦武身上,嘴角轻轻一挑:“魏君,不想听听我发现了什么破绽吗?”
“姑娘如果有兴趣,就说来听听,权当谈资吧。”
夏侯徽气得嘴一撇。魏霸越是淡定,她越是生气。她吸了口气:“我听说魏君对下人很仁厚。下人对魏君也忠心耿耿。可是,魏君身边这个本来应该是最忠心的人,却不是那么忠心。”
魏霸回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敦武,有些诧异:“你是说他?”
“嗯。”夏侯徽点点头:“魏君可能不太清楚,对魏君的试探,从开始就是我安排的,当然也包括那些故意接近你这位忠心耿耿的人。”
魏霸眼珠一转,有些紧张起来。他现在明白夏侯徽为什么会有不对劲的感觉了。敦武是他最信任的人,可是当初把他的情况透露给夏侯徽的人的,却正是敦武——当然那是他的安排,可是这样的结果就有些生硬,不够自然,这才引起了夏侯徽的警觉。
夏侯徽开始不知道他的为人,所以只是有些异样,却感觉不出问题在哪里。现在夏侯徽通过彭小玉知道他对下人很宽厚,而他身边的人对他也是忠心耿耿,这和敦武的所作所为就有了明显的矛盾,终于被夏侯徽发现了破绽。
有了这个破绽,夏侯徽可以得出更多的结论。毕竟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不是今天他的反击很有成效,一下子挑起了夏侯懋的怨气,而夏侯懋又不是那么信任他,只怕现在就不是软禁的问题了,也不会有冰镇的瓜果享受,要享受,也只有酷刑了。
别看夏侯懋喜欢他,可是一旦能证明他是诈降,哪怕是只有几分可能,夏侯懋也会翻脸,变身为凶残的魔王。
自己无意中,已经在鬼门关转了一圈,而起因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
魏霸的后背一阵冷汗,如果不是已经演了几个月的戏,又刚刚在夏侯懋面前大获全胜,他此刻未必就控制得住情绪。
这姑娘究竟是人是妖?怪不得彭小玉斗不过她,简直是人精嘛。
“还有吗?”
“还不够?”
“显然不够嘛。”魏霸笑了起来:“你不妨现在就去对将军说,看你这个理由够不够。你既然没对将军说,却来对我说,大概还是想抛砖引玉,想从我这里再掏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吧?”
夏侯徽沉默不语。她的心思又一次被魏霸猜中了,仅仅这个理由,是不足以证明魏霸是诈降的。如果夏侯懋不信任魏霸,她现在可以将魏霸投入大狱里,几番一折腾,估计他什么都肯招,现在夏侯懋对魏霸非常看重,又怎么可能仅凭这一条理由就把魏霸投入大狱。
“夏侯姑娘,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不过,我必须要告诉你,你太过敏感了。”魏霸呷了一口酒,不紧不慢的说道:“也许,是因为我击败了你未来夫君司马师?”
一听到司马师的名字,夏侯徽突然恼怒起来,站起身,拂袖而去。她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这件事,得知了三马同槽的梦,明白自己只是一枚棋子之后,她对这门亲事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恶心,偏偏魏霸还死抓住这件事不放。而夏侯懋也认定了她是想为未来的夫家出力,想挖他的墙角。如果是以前。也许她要承认的确有点这样的想法,可是现在,她对司马家一点好感也没有,又怎么会为了司马家而伤害夏侯家的利益。
问题是,谁能信她?
……
陈祥思索片刻,对魏延说道:“将军,我觉得这样不妥。”
魏延诧异的转过头,眉头紧皱:“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
陈祥有些紧张。却还是坚持说道:“将军,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妥。”
魏延定定的看了他片刻,忽然笑了起来,抬腿踢了陈祥一脚:“小竖子,还真是跟谁像谁啊。你才长了几根毛,竟敢质疑老子的决定?别说是你,就算是你的少主在这儿。他敢说老子做得不妥?”
陈祥胀红了脸,单腿跪倒在地。“将军,少主再三说过,抢占潼关,是最关键的任务。潼关长年失修,破损不堪。他为了不引起夏侯懋的注意,也只能暗中准备修城的木料,不能光明正大的修城。如果不能赶在曹魏援军赶到之前把城修好,伤亡必然会很大,能不能守住关中。也没有保证。战场紧急,留给将军的时间并不多。长安离郿坞两百六十里,离潼关也有两百里,仅是路上来回就需要七八天,再加上作战时间,很可能需要十天左右。将军,你耽误不起这十天时间啊。”
魏延惊讶的看着陈祥。他知道魏霸看重陈祥,当初在上庸和魏风分兵时,魏霸就把陈祥留给了魏风,事实证明,后来魏风能顺利攻破木兰塞,陈祥是有功的。因为这个原因,陈祥的父亲陈管事现在已经成了魏家和张管事并肩的大管事。
可是魏延没想到陈祥敢否决他的计划。他想笑,却又没笑起来,沉下脸,低吼一声:“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家主?”
陈祥双腿跪倒在地,头顶在地上:“将军言重,属下不敢承受。将军,此战关系甚大,真的不能有任何疏忽啊。一旦潼关失守,曹魏援军涌进关中,不仅丞相的北伐大业会受到影响,魏家这么多年的基业,也会毁于一旦。到时候后悔晚矣。属下百死,不敢不谏,请将军三思。”
“放屁,老子能不知道这些?”魏延见陈祥摆出死谏的样子,颇有些没面子,他低声喝道:“子玉就在郿坞,身边虽有敦武,可是一旦形势暴露,又能撑得几时?就算拿下了整个关中,如果子玉死了,又有何意义?你给我起来,再敢废话,我就让你试试这魏家新刀的锋利。”
陈祥也急了,霍的站了起来,扯开衣领,露出结实的胸膛,急赤白脸的说道:“将军,我奉少主之命,前来通知将军。将军如果不肯听从,将来少主必然拿我问罪,就算少主不责罚我,误了大计,我也无颜活在世上。既然如此,不如将军现在就杀了我。”
魏延也火了,呛啷一声拔出半截长刀:“嘿——你这臭小子,没上没下的,以为老子不敢杀你?”
陈祥毫不畏惧的向上迎了一步,与魏延怒目对视。旁边的武卒们一看,连忙上前拉开他,有的喝斥他,有的向魏延求情。魏延生了半天气,突然扑嗤一声笑了,他招了招手,把陈祥叫到跟前:“小子,既然你眼里只有你少主的命令,连我这个家主都敢顶撞,我就给你一个任务,你敢接着吗?”
陈祥抗声道:“只要将军东进潼关,陈祥万死不辞。”
“不要你万死,只要你守住潼关就行。”魏延手一抬,示意陈祥不要说话:“我给你五千人,你赶往潼关,着手修缮城池,然后守住潼关,直到我接出赵老将军,能不能做到?”
陈祥犹豫了一下,见魏延决心已定,再坚持下去也没有意义,只好点了点头:“那请将军尽快赶到潼关来。”
“这个不用你担心,十天之内,我肯定能到潼关。”
——————
求月票,求推荐!

第142章第一战

魏延主意已定,分出五千人交给陈祥,由他带领着奔赴潼关,自己率领以魏家武卒为主的精锐赶往郿坞。魏延之所以会折衷处理,是因为陈祥有一句话说中了,魏家为了这一战几乎投入了所有的人才物力,他身后的这一万人中有五千魏家武卒,是魏家部曲中所有能上阵的壮丁,连各个作坊里的匠人都包括在内。为了给这五千人配备武器、盔甲,准备干粮,张夫人连自己的陪嫁都拿出来折卖了。
可以说,魏家这一次是孤注一掷,赢了,那当然是一本万利,输了,也是万劫不复。
魏延赔不起,又担心魏霸的安全,这才决定分兵,由陈祥率五千人先奔赴潼关,他率领最精锐的五千人赶去郿坞,接应魏霸,并把赵云从褒斜道里接出来。如果没有他的接应,面对在谷口严阵以待的魏军,赵云最后也许能出来,但是肯定要耗费很多时间。
而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提前把赵云那一万人派上用场,对整个战场情势有莫大的帮助。
这不是开始设计好的方案,但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又怎么可能墨守成规,拘泥于成法而不知变通。魏延有这样的眼力,也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
一万精锐随即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陈祥带领,直扑潼关。与他们随行的是上百艘装满了木料的大船。这些木料本来是准备运到陈仓去的,被魏霸派人中途截了下来。转运到潼关去。潼关城破损严重,要想尽快的修复到能够使用的地步。挡住接下来魏军的反攻,这些木料不可或缺。
魏霸建议夏侯懋“高筑墙”,其中最重的一个城就是潼关。只是潼关不能明修,只能暗中准备。
魏延随即带着五千人赶往郿坞,他听陈祥说,从潼关来的一千魏军就在他前方不远。魏延决定,先吃掉这一千人,然后用他们的旗号和印信赶往郿坞。寻找突袭的机会。
斥候很快送回了消息,一千魏军就在前方的小槐里,离他们只有五十里路。魏延看了看天色,下令全军急行军。
魏家武卒中有不少人到关中执行过任务,对关中地形并不陌生,魏延手中的关中地图也不比夏侯懋手中的差,到了关中。他简直和到了家没什么区别。甩掉了体力稍弱一些的五千郡兵,魏家武卒终于可以全力施为,他们借着月光,穿行在山林之间,犹如夜行的猛虎。
黎明时分,魏延赶到了小槐里城西的山谷。在查看了地形之后,他安排了埋伏点,所有人立刻进入战斗位置,这才开始休息和进餐。一声令下,将士们就在阵地上坐下。从背后拿着干粮和淡酒,迅速进食以补充体力。
魏延巡视阵地后也坐了下来。从身上的干粮袋中拿出两块大饼,咬了一口,看着夹在饼中的一大块咸肉,不禁有些心疼。为了准备这次行军的干粮,张夫人将魏家庄园里能宰的牲畜几乎全给宰了,能吃的肉,也全给他们用上了。从去年冬天开始,张夫人就开始囤积咸肉,为了这次行军,他们连过年都没能敞开肚子吃。当时他还有些奇怪,后来才知道,张夫人把大部分的肉都腌了起来,为的就是既能让他们吃饱,又尽可能的减轻携带干粮的重量,在同样的重量下,携带这样的肉饼比纯粹的麦饼可以多支持一倍的时间。
当然了,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惊人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魏家现在连一根肉丝都找不出来,包括张夫人在内的所有留守人员都只能吃素。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吃这种包了咸肉的饼,不仅可能补充体力,还能省去升火造饭的时间,也就降低了被敌人发现的机率。五千人伏在山凹里,却不发出一点烟火,不走近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