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战回忆录之孤军奋战-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许多城市虽遭彻底破坏,但地面上还耸立着坚固的建筑物,地下是宽敞的隧道,
居民在地面上的房屋、财产尽管被炸毁,但他们还能每天夜里在隧道里睡觉。有许
多地方只不过是炸了几堆瓦砾。然而,在伦敦,尽管空袭没有那么猛烈,但其安全
措施和设备也远不及德国。除了地下铁道,伦敦没有真正安全的地方。只有极少数
地下室或地窖能经得起一颗直接命中的炸弹。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伦敦的全体居民
实际上是在他们的家里或是安德森式家庭防空掩体内生活和休息的。在一天的辛劳
之后,以英国人特有的冷静,听凭命运的安排。除了防御爆震的防碎玻璃外,1000
个人中也找不出一个人有任何其他保护设备。然而心理上的脆弱却一点也不比身体
上的流行病那样厉害。当然,如果把1943年使用的炸弹投向1940年的伦敦,我们早
就陷入毁灭境地了。但是,任何事情总是按一定的顺序和关系演变而成的,任何人
也无权断言伦敦是不可征服的,虽然它的确也未被征服过。
无论是在战前或是在消极抵抗时期;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修建任何能够防御炸
弹的建筑能够使中央政府得以开展工作。曾有较为周密的计划想把政府所在地迁出
伦敦。许多部门的整个机构都已迁往哈罗吉特、巴思、切尔滕纳姆和其他地方去了。
我们曾在大范围广征房屋,以备政府一旦撤离伦敦时供内阁大臣和重要官员使用。
但是,目前的政府和议会即便在敌人轰炸下也要留在伦敦的愿望和决心是坚定不移
的,而我的想法也同他们完全一致,同时我和他们一样,往往将轰炸的破坏力想象
得过分严重,以至于认为非全部撤离或疏散不可。然而事态的演变却与我们的所有
反应恰恰相反。
在这几个月里,我们通常在“新楼”地下室内的作战指挥室里举行夜间内阁会
议。从唐宁街到那里必须先步行穿过外交部的四方形院子,然后费力地穿过那些正
为加固作战指挥室和地下办公室而灌注混凝土的施工队伍。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这对
于刚动完大手术、身体赢弱的张伯伦先生来说时多么困难。但是,任何困难也吓不
倒他,他生前在参加的最后几次内阁会议时比以往更加衣冠楚楚、举止从容、态度
坚定。
1940年9月底的一个傍晚,我从唐宁街10号前门望去,只见工人们正把沙袋堆在
对面外交部地下室的窗前。我忙询问他们在干什么。我被告知,内维尔,张伯伦先
生动过手术后必须定期得到特殊的治疗,而在唐宁街11号的防空洞里进行治疗很不
方便,那里在经常不断的空袭中至少聚集着20个人,因此,他们只能在这里给他准
备一个小小的地方供他私人使用。尽管他每天种持敏捷,衣着整洁地遵守所有约会,
但实际情况摆在那里,他如何经受得了。我不得不行使我的职权。于是,我穿过10
号。与11号之间的过道去找张伯伦夫人,对她说:“他病成这样,根本就不该留在
这里,你必须将他送走,到恢复后再说。我每天会派人把所有的电报给他送去。”
她便去找她的丈夫。1小时后她回话说:“他愿意听从你的意见,我们今晚就走。”
这一别竟成永诀。我确信他是希望工作到最后一刻,然而我们不能让他这么做。
* * * * *
由于张伯伦先生因重病退休,内阁产生了重大的人事变动。赫伯特·;莫里森成
为一位办事干练有力的军需大臣;约翰·;安德森爵士曾坚定妥善地应付对伦敦的闪
电轰炸。到10月初,对这座世界上最大城市的持续空袭如此猛烈,在饱受战争苦难
的广大居民中引起种种社会和政治问题。因而,我认为此刻由一位久经考验的议会
人士出掌内政部(当时也是国内安全部)是大有裨益的。敌人攻打英国,伦敦首当其
冲,赫伯特·;莫里森是一位伦敦人,熟悉首都行政的每一个方面。没有人比他更富
于伦敦行政管理经验:他曾担任伦敦郡议会的领袖,是处理该郡议会方方面面事务
的主要人物。同时,我需要在内政部干得非常出色的约翰·;安德森出任枢密院长,
主持范围更为广泛的内政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来处理大量事务,减轻内阁的负担。
这样也可减轻我的负担,使我能集中精力指挥战争,在这项工作上,我的同僚们似
乎越来越愿意给我自由。
于是,我请求这两位高级大臣调换职务。我请赫伯特·;莫里森担任的职务可不
是个美差。关于伦敦行政管理上的种种困难问题,本书只能是挂一漏万,略述一二:
有时一夜之间一两万人变得无家可归;有时,只有依靠充当消防了望员的居民在屋
顶上不停地观察了望来防止火势变得无法控制;有时,挤满伤残人员的医院遭到敌
人的轰炸;有时,成千上万疲惫不堪的人们闷在既不安全又不卫生的防空洞里;有
时,公路和铁路交通不断发生障碍;有时,地下管道被炸,使照明、动力和煤气供
应陷于瘫痪。尽管如此,所有伦敦人还要继续打仗,继续艰辛地生活下去;每天早
晚有近百万人进出伦敦,照常上下班。我们不知道这种情况将持续多久,我们没有
理由认为情形不会变得更糟。所以当我力邀莫里森担任内政大臣时,他充分了解这
一职务的分量,丝毫不敢等闲视之;他要求让他考虑几个小时,但他很快来找我说,
他将为担任这一职务而感到骄傲。对他这种勇挑重担的决心,我十分赞赏。
内阁人事变动后不久,敌人改变了他们的空袭方法,从而影响到我们总政策的
变化。迄今为止,敌人对我们的空袭只限于使用烈性炸弹;但到10月15日,敌人趁
月圆之夜向伦敦进行狂轰滥炸,规模为当月之最;另外,德国飞机还首次向伦敦投
掷了70000枚燃烧弹。此前我们曾督促伦敦市民隐蔽起来,并尽力改进他们的防护设
备。然而现在,“到地下室去”不得不改为“到房顶上去”了。这就要靠新任国内
安全大臣来制定新政策了。一个规模巨大、遍及整个伦敦(不包括内地城市采取的措
施)的防火了望哨和消防队迅速诞生了。最初防火了望员都是志愿人员;不久,所需
人员是如此之多,每个人都强烈地感觉到应当轮流值勤,因此防火了望工作便成为
一种义务性的了。这项工作对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起到了鼓舞激励的作用。甚至妇
女也争先恐后地要求参加。为了教会防火了望人员如何处置敌人投向我们的不同类
型的燃烧弹,我们开办了大量的培训班。经过训练,许多人成了专家,几千颗燃烧
弹还没有燃烧,火势就被扑灭了。冒着敌人的炮火,人们虽夜复一夜地呆在房顶上,
除了一顶钢盔外别无其他防护,但不久他们也就习惯了这一切。
随后不久,莫里森先生决定将1400个地方消防队合并为一个全国消防总队,外
加一个由市民组成的庞大的消防队作为补充;该消防队队员都是在业余时间受训和
工作的。他们也和房顶了望队员一样,最初也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召集的,后来又一
致公认这项工作应成为大家的一种义务。全国消防总队的好处是更加机动,有统一
的训练标准和器材标准,还有正式承认的级别。其他民防队也都成立了地区分队,
能在接到命令后即刻奔赴任何地方。战前的“防空队”被改称为“民防队”,大多
数队员都穿上了制服,从而感觉到自己是皇家的第四支军队。
如果我们的城市将遭到袭击,我倒愿意敌人首先来袭击伦敦。因为伦敦就好像
一头史前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即使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够存活
下来并活动自如。在工人居住的二层楼房住宅区内,安德森式家庭防空掩体非常普
及,人们尽一切努力使它适于居住,能够排除雨天的积水。稍后又出现了莫里森式
防空掩体。它就像一张钢铁做成的沉甸甸的厨房大案桌,四周围上坚固的铁丝,能
够承受一座倒塌的小房子,因而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许多人正是靠这种掩体得
以保全了生命。至于其他损失,“伦敦能承担得起”。伦敦市民已经顶住了他们所
受的一切打击,他们还能忍受更大的打击。事实上,当时除了坐视首都完全毁灭外,
我们看不到其他出路。然而,正如我当时在下院所指出的那样,毁灭大城市受到“
收益递减律”的支配。果然,不久,许多炸弹都炸在早巳被毁的房子上,只不过徒
然地将一堆瓦砾弄得四处飞散。在广大范围内再也没有什么可炸可烧的东西了。然
而人们却仍然活着,四处为家,继续以大智大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投入工作。
* * * * *
11月3日,伦敦在近两个月内第一次没有拉响警报。许多人觉得这片寂静很是奇
怪,反倒以为出了什么事。次日晚,敌人的空袭遍及我们这个岛国的各个角落,持
续了一阵子。德国人又一次改变了空袭策略。现在,尽管伦敦仍是主要的攻击目标,
他们却将主要精力放在摧毁英国的工业中心上。配备新式导航系统的德国轰炸机中
队已经过特别训练,用来袭击指定的重要工业区。比如说,他们曾训练了一个编队,
专门用以摧毁格拉斯哥市希林顿地区的罗尔斯—洛埃斯飞机发动机工厂。然而这却
纯粹是一种权宜之计,一种临时过渡;入侵不列颠的计划算是暂时放弃了,而对苏
俄的进攻还尚未开始,除希特勒亲信外也没人有此打算。因此,残冬季节对德国空
军来说是一段试验期,试验夜间轰炸的技术装置,试验对英国海上贸易的打击,并
企图破坏我方的军事生产和民用生产。如果德国人每次只专心干一件事,并坚持干
到底,也许收效会大得多。但是他们已遭受挫折,暂时连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了。
这些新的轰炸战术始于11月14夜对考文垂进行的闪电轰炸。由于伦敦似乎目标
太大,漫无边际,所以很难收到实效。于是戈林寄希望于能有效地摧毁各地方城市
或军火生产中心。空袭于14日黄昏开始,到天亮时,近500架德国飞机共投下600吨
烈性炸弹和好几千颗燃烧弹。总之,这次空袭使我们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考文垂
市中心被炸得粉碎,短时间内一切活动被迫完全停止。空袭中被炸死的就有400人,
受重伤的人则更多。德国广播电台叫嚣道:要让我们的其他城市也遭受“考文垂式
的毁灭性轰炸”。尽管如此,我们所有重要的飞机发动机工厂和机床工厂并未陷于
停顿;在此之前从未经受轰炸考验的居民也未停止工作。紧急重建委员会在不到1个
星期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恢复考文垂的日常生活。
11月25日,皓月当空,敌人又杀回了伦敦,向它展开了又一次猛烈的空袭,造
成了很大损失,尤其是祸及了教堂和其他名胜古迹。敌人下一个目标便是伯明翰。
11月19日一22日,连续3天的空袭给伯明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伤亡。将近800人被
炸死,2000多人被炸伤;可是伯明翰人的生活和精神经受住了这次严峻的考验。组
织严密、明察事理的百万伯明翰居民丝毫未被他们遭受的肉体的痛苦所吓倒。在11
月的最后一周和12月初,空袭的重点转移到各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索斯安普敦,
尤其是利物浦,都受到了猛烈轰炸。接着,普利茅斯、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兹、
格拉斯哥以及其他军火生产中心也都毫无畏惧地经受住了炮火的考验。无论敌人的
炸弹落在何方,我们国家都坚如磐石,硬似钢铁。
12月29日这个星期天,几星期来的空袭又一次在伦敦达到高潮。德国人煞费苦
心的种种伎俩都在这次轰炸中派上了用场。这简直是一次典型的纵火行为。空袭的
重心集中在伦敦市中心金融商业区。轰炸时间精心选在潮水最低的时刻。攻击伊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