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回忆录之孤军奋战-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我们所冒的风险和所付出的代价,我们理当感到心安理得。
               *  *  *  *  *
      5月20日早晨,战斗打响了。德国人的进攻从未像这场战役一样鲁莽、无情,它
    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也是第一次领教。这场战役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地用空降部队实施攻击。德国空军象征着希特勒青年运动的气焰,体现了日耳
    曼人为报1918年一箭之仇的狂热精神。德国男子的精华集中体现在这些训练有素、
    勇猛异常、对纳粹忠心耿耿的空降兵身上。他们下定决心要为德国的荣耀而献身,
    要把德国变为世界霸主。他们注定倍感自豪,他们中的许多人从世界的另一头长途
    跋涉、自告奋勇地赶来为祖国而战,为他们所认为的正义和自由事业而战。
      德国人憋足了劲,要大干一场,这将成为戈林的空战业绩。如果在1940年英国
    的空军不堪一击的话,同样的厄运那时早就落在不列颠的头上。然而,德国人的这
    一期望落了空,或者说我们侥幸躲过了一劫。但厄运却可能落在马耳他的头上。德
    国空军苫苦等待了7个多月,现在亮出了十八般武艺,证明自己的能力。戈林终于给
    他们发出盼望已久的行动信号。战斗一开始,德国空降部队便来势汹汹,使我们一
    时弄不清他们兵力的底细,德第十一空军军团只像是6个如此规模部队中的1个。直
    到过去了好几个月后,我们才能确知德国空降部队仅此一家。它们确实是德国长矛
    的矛头,尖锐无比。以下我将叙述德国空降部队胜利和失败的故事。
      在马利姆,我们的高射炮炮兵的大部在强大的空袭面前几乎立马便失去了战斗
    力。没等轰炸结束,滑翔机就在机场西部降落了。我们的部队只要一露面便会遭到
    猛轰。在白天进行反攻根本没有可能。滑翔机或运兵飞机降落或坠落在海滩上、在
    灌木丛中或在着火的机场上。第一天,在马利姆至干尼亚之间降落的德国空降兵超
    过了5000人。他们或落在大火中或与新西兰人肉搏,损失惨重。一天结束后,机场
    仍在我们手中,但当晚,幸存下来的部队需靠援军的支持了。
      那天早晨,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同遭狂轰滥炸。紧接着,空降兵在下午开始降
    落。激战过后,到夜幕降临时,我军仍牢牢控制着这两个机场。除了马利姆失利,
    第一天的战斗结果相当令人满意;但在每个地区,到处都是装备精良的德国空降兵。
    德国人进攻之猛烈大大出乎英国指挥人员的意料之外,而我军的抵抗之顽强也令敌
    人感到惊奇。
      猛攻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德国运输机又出现了。尽管马利姆机场仍处我密集炮
    火控制之下,德国运输机继续不断于此降落,或降在西部的崎呕不平的大地上。一
    时间,德国最高统帅部似乎对其遭受的损失毫不在乎,在这一地区坠毁的飞机至少
    有100架。不管怎样,敌军继续集结。那一晚发动的反攻将敌人赶至机场边缘,但一
    到白天;德国空军再次出现,我军占据的阵地很快就守不住了。
      到第三天,敌军将马利姆变成了一个有效的作战机场。运输机以每小时20多架
    次的速度不断运来土兵。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还能作为援军返回。据估计,就在那
    些天内,机场上共有超过600架运输机成功或勉强降落下来。在不断升级的压力下,
    新西兰旅逐渐退让到离马利姆10英里之处。而干尼亚和苏达湾附近则无变化,雷西
    姆农形势则于我有利。敌人已在伊腊克林机场东部降落,夺取并扩大了立足点。
      第二天晚上,疲惫不堪的我军官兵看到北方海域整个天际炮火连天。他们明白,
    皇家海军已经出动了。第一个德国船队的绝望之旅已经启航了。不列颠舰只仅用了
    二个半小时便打到了猎物:击沉不少于12艘地中海轻帆船和3艘蒸气船,这些船上全
    都满载敌军。据估计,那一晚淹死的敌方士兵便达4000多人。同时,海军少将金率
    领4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在21日晚沿伊腊克林一带巡逻。到22日天明之后,他的舰
    队向北航行。上午10点,他们正要抵达米洛斯岛时,摧毁了1艘满载敌兵的轻帆船。
    几分钟后,1艘携5艘小型船只的敌驱逐舰向北驶去,双方立即交上了手。另一艘敌
    驱逐舰正在施放烟幕,烟幕后面隐蔽着一大批轻帆船。事实上我军已侦察到这一重
    要的满载士兵的德军船队,空军侦察机已向海军上将坎宁安汇报了这一情报。然而
    等到向金证实这一消息,1个多小时已过去了。金的船队白天明以来就不断遭到空袭,
    尽管他们并末遭到重创,但所有舰只上的高射炮弹药都将告罄。这位海军少将没有
    充分意识到几乎到手的立功机会,反而觉得再往北走将危及整个舰队的安全,于是
    他便命令向西撤退。一接到这一消息,总司令马上给金发去以下命令:
        坚持到底,保持信号联系。绝对不能让敌军在克里特登陆。重要的是
      不让敌军由水路登上克里特。
      现在再想消灭敌人的船队已经太晚了。它们早已转头四散到各个小岛上了。就
    这样,至少有5000名德国土兵逃脱了厄运。德国当局下令,由这些实际上没有防御
    能力的船队运送士兵穿越既无海上优势也无空中优势的海域,暴露出他们的胆大妄
    为,使我们不难猜测1940年9月北海和英吉利海峡会发生些什么,尽管后者的海战规
    模要大得多。这一切告诉我们,德国人对于我海上力量对入侵部队的抗击考虑不周,
    正是这一忽略使他们付出了高昂的生命代价。
      坚定不移、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一切海上入侵者,这就是海军上将坎宁安的行
    动准则。很显然,为了这一目的,他在整个作战过程中甘愿使他们珍贵的舰队冒一
    定的危险,甚至东地中海的海上优势也可置之不顾。在这件事上,他的处理办法得
    到了海军部的高度赞扬。在这场严酷的战斗中也不光是德国人在冒险行事。48小时
    的海战打服了敌人。到克里特大局已定之前,他们不敢再从海上登陆了。
      然而,5月22日一23日,海军损失惨重。2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沉,战舰“
    沃斯派特号”长时间丧失了战斗力,“英勇号”和其他一些舰只都不同程度受创。
    尽管如此,克里特岛的海防算是保住了。海军并末失利。直到此战役结束,没有一
    个德国人从海上登上克里特岛。
      5月26日是关键的一天。我军承受日益加剧的压力已有6天,最终,他们再也无
    法忍受了,就在那天深夜,我们做出了撤离克里特的决定。我们再一次面临痛苦而
    又令人沮丧的任务,并且注定要遭受重大损失。疲惫不堪、绷得太紧的舰队又得承
    担约22000名官兵的撤离工作,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从斯法基亚的开阔海滩离岸,穿越
    由敌空军控制的350公里海域。军队有必要隐蔽在一边等待撤离海岸。至少有15000
    人躲藏在临近斯法基亚的开阔地带,而弗赖伯格的后卫处于不断的交战之中。
      受命前往营救伊腊克林守军的海军上将罗林斯面临一场危机。舰队在午夜前抵
    达,驱逐舰将军队人员运到等候在外围的巡洋舰上。到凌晨3点20分,这一工作全部
    结束,4000人登上返航的巡洋舰。本来已安排好战斗机护航,然而部分由于作战时
    间有变,战斗机没有找到舰队。致命的轰炸于早晨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
    当时船队距亚历山大港尚有百英里之遥。驱逐舰“希尔伍德号”首遭不幸,6点25分
    被炸弹击中,无法再跟上船队。海军上将当机立断,以大局为重,弃之不顾。“希
    尔伍德号”后被人看见驶向克里特岛。船上官兵大多幸存下来,尽管他们都成了战
    俘。更糟的事还在后头。接下来的4小时里,巡洋舰“代多号”、“俄里翁号”以及
    驱逐舰“诱敌号”相继被炸弹击中。整个船队的速度下降为2l节,但它们仍然保持
    向南队形不变。“俄里翁号”的情形相当骇人,除了船员外,船上共载有1100名官
    兵。一颗炸弹穿透舰楼,挤成一团的甲板上当场炸死260人,炸伤280人,其指挥官
    贝克船长也被炸死,该舰严重受创并已着火。到中午,舰队空军两架“海燕”式飞
    机的出现使人稍感宽慰。然而,皇家空军战斗机费尽周折也未找到备受折磨的舰队,
    不过他们也和敌机交战数次,并至少摧毁了两架敌机。等船队于29日晚8点抵达亚历
    山大港时,人们发现,从伊腊克林救出的守军中的1/5不是已死便是受伤或被俘。
               *  *  *  *  *
      遭此变故后,韦维尔将军与其同僚不得不考虑去克里特岛营救守军的力度究竟
    该有多大。当时,陆军是九死一生,空军指望不上,救援任务又落到了疲惫不堪、
    饱受炸弹之苦的海军身上。值此危急关头,海军上将坎宁安认为弃陆军不顾有违我
    海军传统。他宣称:“海军造1艘新船只需3年,确立1项新传统却需300年,因此营
    救工作还得继续。”到29日早晨已救出近5000人,但尚有大批人员坚守在通往斯法
    基亚的各个路口。在白天,他们只要一露面就要挨炸。海军甘冒进一步受创风险不
    只是一时冲动,其结果也证明这一举措是值得的。
      28日晚,海军上将金率队驶向斯法基亚。第二晚,6000人不受干扰地登上舰船,
    尽管在30日它们遭到3次攻击,它们仍然安全抵达亚历山大港。这一好运缘自于英皇
    家空军战斗机的护航,虽然为数甚少,它们却粉碎了敌机的一次次攻击。30日早晨,
    阿利斯船长再次率4艘驱逐舰驶往斯法基亚,其中两艘遭创返回,但他仍率另两艘舰
    只成功地撤回1500名士兵。这两艘驱逐舰在回程中都遭到损伤,但最终安全到达亚
    历山大港。希腊国王历尽艰险后,已经和英国公使一起撤离。30日夜,弗赖伯格将
    军也遵总司令之命乘飞机撤离克里特。
      5月30日,人们作最后的努力,援救滞留在斯法基亚的军队。一开始人们估计留
    下的军队不足3000人,但后来情况证实,人数要两倍于此。于是海军上将金于31日
    晨再次启航。他们不指望救走全部人员,但海军上将坎宁安命令舰只要尽量装满。
    同时海军部被告知,这是撤退的最后一夜。上船工作进展顺利,船队于凌晨3点开始
    返航,到6月1日,载有近4000人的船队安全抵达亚历山大港。
      5000多名英国与英帝国土兵留在了克里特岛,韦维尔将军授命他们投降。但仍
    有不少英军散布在长约160英里的祟山峻岭之处。英军和希腊士兵得到了岛上村民乡
    亲的救助。一旦此举被敌军察觉,乡亲们便会受到无情的惩罚。无辜而勇敢的农民
    受到了野蛮的报复,他们被成批处决,每批有二三十人。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我在
    3年后,即1944年,向最高军事法庭建议德国人对克里特人民犯下的罪恶应由当地人
    民进行裁决,战犯应押回当地受审。这一原则被军事法庭接受,血债终于得到偿还。
               *  *  *  *  *
      安全返回埃及的士兵共达16500人。他们基本上都是英国与英帝国部队。另有近
    1000人在各类突击队的协助下得以逃生。我们共约有13000人战死或受伤被俘,还有
    近2000海军人员伤亡。整个战役在马利姆和苏达湾附近共有4000多德国人战死,而
    在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又有1000德军丧命。除此之外,尚有一大批不为人知的敌军
    士兵在海中淹死以及在希腊死于重伤。总之,敌军伤亡人数肯定超过了15000人。大
    约有170架运输机被击毁或遭重创。但是他们为胜利所付出的代价远不止这些。
      克里特战役提供了一个范例:除了把守战略阵地外,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战也能
    取得决定性的战果。我们当时不知敌人的空降师究竟有多少。事实上,戈林手中只
    有第七空降师一张王牌。该师于克里特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