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愣严八十分义-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量光】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无量光。
【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事有理,事念则专注一佛,念念相继,念久成定,故名三昧。理念则正,念佛时,反观自心,观久心开,名曰念佛三昧。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
万行首楞严经分义卷六
 
耳根圆通分第四十九(分义卷六)
观音耳根圆证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分义】由耳根圆证者,观世音菩萨,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此云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已经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今以大悲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观世音名号含有二重意义:一者《法华经》中世尊释云,若有众生,受诸苦恼,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故名观世音。此则能观者为耳根,所观者即世间众生称名音声,惟显利他果德。二者今经菩萨自释云,我从耳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彼佛如来,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此所观者即听音根性,多彰自利因修。是故观世音名,具彰自利利他果因二德。果因二德虽有别,而圆通能利之法,则同彰耳根殊胜。所谓纳声为闻,达理为观。此圆通法门於音言观者,表取达理之观行。所达之理,非音声中理,乃耳根性理,然必托音声方显闻性。菩萨所师古佛名观世音者,此显观音法门所由本源。彼佛教我从闻中思而修之的法门修行,闻是能闻的根性,思是正智思惟,修是以坐禅方法来修,一味反闻自性,渐渐得入正定。欲取三摩地,当从音闻入。经中文殊菩萨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耳根圆证,今不约闻思修三慧,以返观如来藏性中,不生不灭耳根闻性,而入流成正觉。遂分四步:
一、亡前尘,脱动静。经言:“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众生六根一向出流奔境,故随妄情造生死业。今初於耳根闻性中修,反观闻性入流于内,逆彼业流返观闻性,入流渐深,忘却声尘动相,故曰入流亡所。反闻入流功夫逐渐增长,亡动尘而不住静境。返观闻性寂然,尘境遂空,则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方为破除色阴。
二、尽内根,脱闻识。经言:“如是渐增,闻所闻尽。”由境寂灭,根结既解,复增观行,增加定力。以所闻声尘既无动静,则此闻根亦泯。所谓尘既不生,根无所偶,故根亦尽。根尘寂灭则闻识亦息,同时破除受阴,故曰闻所闻尽。所谓此根初解,先证人空,了分段生死。
三、空观智,脱重空。经言:“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观智,故要再修,空却观智。空观智者,谓根尘俱寂,犹有能观俱寂之智为碍,故必将此能观俱寂之智亦空掉,名为空观智。所谓根尘俱寂为尽闻之觉,而不住尽闻之觉为观智空。故曰觉所觉空。空观智名为空觉,明此空觉毕竟不可得名为空觉极圆。此空觉极圆,犹有空理空智为碍,故亦须增进观行,必将此空理空智亦任运空灭之。故曰空所空灭。此则泯谛理脱重空。所谓空性圆明,成法解脱。
四、尽俱空,证一心。经言:“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和所空都灭,还有灭相。有灭就有生,故须将生灭相都消尽。所谓解脱法已,俱空不生。生灭二字,总指前六结:即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灭相全消。如是重重遣脱,至无遣脱地,则无生真理,寂常妙性,了然明现,是为圆证一心。故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此妙行已圆,三谛一心平等显现。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入无生忍。一心顿证故,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界依正都是寂灭一心所现影相,所以圆满十方洞然无碍,故曰十方圆明。明相精纯,则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是故上合诸佛本妙觉心,圆照自心众生无不愿度,是为与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共一法身,以众生心中之悲仰即诸佛拔苦之觉地,是为与众生同一悲仰。此法身、般若、解脱三果德一时获得,当知观音耳根圆证之法,最为殊胜。
 
三十二应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薰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分义】此观音所证,由观如幻诸法,皆依法性,随缘应现,以如幻力,成于妙应。由无缘慈上等佛心,心遍十方,是故妙应亦遍一切。故能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以显妙用无方。《楞伽经》说,有三种意生身:一谓三昧乐意生身;二谓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三谓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观音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力故,圆证妙觉而成三十二应,正当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一时俱现。
【三十二应】现十法界身,圆应群机,开之有三十二,合之唯四圣六凡,摄尽群类。
 
一 佛 身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凡诸菩萨无不希望成佛,然尔既是十地菩萨坐宝莲花王座,垂成正觉,亦须别佛说教闻熏,方令断除最后生相无明而成妙圆正觉。胜解现圆者,此指各随所修法门,因行已极根本,证智将圆满之时。若相似菩萨位,入相似三摩地,进修中道无漏,则分证胜解现圆;若分证菩萨位,入分证三摩地,进修金刚无漏,则究竟胜解现圆。是故观音大士现佛身应机说圆顿法,令得分证或究竟解脱。圆顿上根,固而一生事办。所谓从初发心,即成正觉,渐起大用。此正当为等觉说法,观行所证之智,理无可疑。以离因位,刹那证入,故曰解脱。
 
二 独觉身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诸有学者,以各门在修习位功极,将证入无学时。诸字指同一类多人而言。独觉,梵语毕勒支低劫,出无佛世,观物变易,自觉无生,故名独觉。乐独善寂,求自然慧,故曰寂静妙明。当知此非是天然外道,皆是多生受佛小教熏习,当历七生方证无学。今第七生出无佛世,证期已至,忽然触境证入,似不历教而实已受教於多生,观音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期证入佛智,故曰解脱。
 
三 缘觉身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缘觉,梵语辟支迦罗。依教观十二因缘作流转还灭,而观缘悟道。知迷蔽胜性由十二缘,於是断之。若无明悲忧苦恼诸缘空灭,则真性显现,故曰缘断胜性。未发真性之前名为有学,真性显现理智将圆之时,故曰胜妙现圆。观音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其证入,故曰解脱。
【十二缘】十二缘,亦云十二缘起,亦曰十二支。十二者:1、无明。2、行。此二支为过去因。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此五支为现在果。8、爱。9、取。10、有。此三支为现在因。11、生。12、老死。此二支为未来果。顺此则漂流六道,逆之则成辟支佛果。所谓断者,不再续流於生死。
 
四 声闻身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声闻者,由听闻佛说法而入道者。三果以前,贤位圣位皆为有学。第四阿罗汉果方名无学。四谛者,即苦集灭道四声闻法。苦者,即生死烦恼苦果;集者,是惑业苦因;此二者为世间因果。灭即涅槃乐果,道是道品乐因,此二者为出世间因果。声闻得闻空无我理修道入灭,故曰四谛空。初果后,见惑已除,故进断三界八十一品俱生思惑,证入四谛空理空智。四谛空故,胜性现圆。菩萨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速证。(应现圣乘竟)
 
 
 
五 梵王身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分义】欲心明悟,谓深达淫欲为招苦之根本。故尔厌欲界苦障,欣禅天静妙,故曰欲身清净。观音大士现梵王身而为说四禅出入定法,令其离欲界而生于梵世。此现色界梵行。
 
六 帝释身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居忉利天,统领三十三天。菩萨现同类身,为说上品十善法,令其成就。
 
七 自在天身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自在天,梵语婆舍跋提,此云他化自在天,是欲界顶天。假他所作以成己乐,就是魔王。或曰六欲天之上别有魔王居处,亦属自在天摄。正报如意,受五欲乐而随意变化得自在,随欲得游六欲天四大洲之十方,故曰欲身自在。菩萨现同类身,为说上品十善等法,令其成就。
 
八 大自在天身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大自在天,居色界天顶,即摩醯首罗天。摩醯首罗天王,即大论云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者是。以四禅及四无量心为因,能过五万亿国推寻供佛,飞行虚空,能至他界。菩萨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九 天将军身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 四天王身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一 天王太子身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天大将军即帝释所管四方四王主帅,统领八大将军八部鬼神,韦驮为上首,镇护四方。四天王系属帝释大臣,即须弥山腰各居统一方,分统四洲,统领鬼神,救护国土。四天王各有太子九十一人,即哪吒之类,辅政护生,救世益人。观音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五戒十善法,先令成就,后导出离。(应现天身竟)
 
十二 人王身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人王者,即金银铜铁轮王及粟散。粟散即世间邦国诸候小王,散於天下,如粟之多。同以五戒十善化他为因,有德怀仁,不忍世乱,发愿为有道之君,以理邦国。观音大士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三 长者身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长者,须具十德。即: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所称叹,十下所归顺。十德全备,名大长者。大士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四 居士身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自成就。
【分义】博闻强记,不求仕宦,隐居求志,故名居士。所谓有德无位,然谈道论德为人师范,著书立言垂教后世。大士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五 宰官身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三品辅相,州牧县长,悉号宰官。治政邦家,移训风俗,剖判决断民事枉直而为职任。大士现同类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六 术士身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婆罗门,此云净行。爱诸数术,即天文地理,阴阳度算为数。巫医相卜,符水咒印为术。推步盈虚,调护身寿,炼神调气,爱好长生,故曰摄卫自居。大士现术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十七 比丘身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比丘此云乞士,即出家男僧。尸罗此云戒,毗尼此云律。由依律法防非止恶,故名戒律。诸戒律者,即自十戒以至进具二百五十戒,以及菩萨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等。
  
十八 比丘尼身
 
若有女子,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分义】女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