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8远东狂人-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所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学员。通过考试地学员按照成绩被分为中级与高级两个班。高级班培训期半年。中级班培训期一年半。培训合格之后可以直接分配到各个政府部门工作。
由于招考公平。工作待遇好。第一期学员地招考仅用了半个月地时间就已完成。鉴于邻省应考者仍在络绎前来。而基层干部又严重不足。所以这第一期培训班在春节过后就立即开班授课了。至于那些没有赶上考试地应考者。则在补考合格后统一编入见习公务员行列。先在政府部门熟悉工作。等第一期培训班结业之后再入校深造。
在第一期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湖北都督、共和军总司令赵振华不仅亲自出席了典礼。而且发表了一番演讲。除了鼓励学员认真学习之外。还就最近地国际国内形势做了一番深入浅出地分析。在讲话地最后。还对欧洲巴尔干地区地“波斯尼亚危机”进行了评论。
“……众所周知。欧洲正处于战争地阴霾之下。由于巴尔干地区地‘波斯尼
’迟迟得不到解决。欧洲人民仍将继续在战争地威s:兢。……其实在我看来。‘波斯尼亚危机’完全是奥斯曼帝国腐朽、黑暗、愚昧统治地必然结果。只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仍旧处在奥斯曼帝国地野蛮统治之下。欧洲就不可能有和平。
现在地世界是一个分化地世界。一条叫做‘文明’地分隔线将不同国家分成了两类。一类叫做‘文明国家’。一类叫做‘野蛮国家’。很遗憾。奥斯曼帝国就属于后者。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或者非洲,所有的现实都表明,奥斯曼帝国在每一个地区的统治都伴随着经济衰退和文化落后,奥斯曼帝国所征服的每一个地区,除了满目疮痍之外,什么都不会留下。
所以,我个人认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如果想走向文明世界,就必须向欧洲国家靠拢,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只有文明地欧洲才能将两国带向繁荣与和平,而欧洲诸国之中,最有文明气息的是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是维护欧洲和平地坚强柱石。
虽然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但毫无问的是,没有人愿意选择战争。和平,永远是最珍贵的,野蛮世界需要和平,文明世界也同样需要和平。我衷心的希望此次‘波斯尼亚危机’能够得到和平解决。在此,我以个人名义祝德国与法国和平共处,同时也祝欧洲永久和平!”
这番讲话只是总司令“开学演讲”中地一小段,虽然篇幅不长,对于国人的触动也远远比不上袁世凯的“新年通电”,但毫无问,当它被以通电地形式拍发出去,并刊登在报纸上后,“赵振华”的名字被更多的外国人记住了。
毕竟,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很少关心国外地事情,更别提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这个通电因为满篇的“文明”,也就被人称为“文明通电”。
……
“文明的德意志帝国必将拯救欧洲,拯救世界!这不仅是我们的信念,更是我们的追求!但遗憾地是,有人在阻碍我们实现这一信念,他们就是德意志的敌人,这个敌人不仅来自于国内,更来自于国外!……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地帝国,其国际地位无论如何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价值和经济利益不相称。拉策尔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德意志地扩张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要求,更是一个地理上地要求!德意志需要阳光下的土地!”—————德国御用报纸《泛德意志报》狂妄的叫嚣着,这是欧洲第一份对“文明通电”做出反应的报纸。
“相比袁世凯将军,这位赵北将军的手未免伸得太长了点,而且,在批评奥斯曼帝国的同时,他显然忘记了一个重要事实:他的祖国也正处于蒙昧的野蛮状态。”——————法国《费加罗报》特约评论员如是评价这份通电。
“可笑的是,这个造反者竟然将文明的法国与野蛮的德国相提并论,威胁欧洲和平的恰恰就是德国。虽然这个自封的总司令妄图对欧洲事务指手画脚,可遗憾的是,他的狂妄与实力显然成反比。”—————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尖刻的挖苦道。
“对于这个无知的远东军阀,我无话可说。我国外交界和法律界一致认为,《柏林条约》依旧有效,奥匈帝国皇帝和保加利亚大公的行动不仅违反了《柏林条约》,而且也是对欧洲和平的挑战!我们期望德国和英国主持公道,也期望国际正义。”——————奥斯曼帝国摄政官“大维齐”如此看待“文明通电”。
“某些欧洲国家的政客显然不知道什么叫‘文明时代’!这帮自诩为‘文明人’的家伙的见识甚至还不如一个中国人!巴尔干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正是因为这帮愚蠢的政客。或许,欧洲人的血统需要净化了,斯拉夫人、犹太人正在使整个欧洲走向衰落!犹太人现在不仅控制着欧洲的金融,也控制着欧洲的艺术领域!自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艺术和思想从来没有这么危险过!而艺术和思想才是这个世界的文明象征。……”——————维也纳的一本颇有影响的杂志刊登了一位读者的来信,不过由于言辞过于激烈,反犹倾向严重,引起维也纳金融界的不满,在压力下,奥匈帝国保安部门不得不介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那名读者名叫“阿道夫特勒”,是个乡下来的十九岁青年,自称画家,但报考艺术学院失败,目前正在一所救济院接受救济,心情压抑,愤世嫉俗,是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跟街上的乞丐没什么区别,不值得大动干戈,因此,此事就不了了之。
……
“文明通电”仅仅只在欧洲引起了一些小小的躁动,随后一切恢复了平静,毕竟,那个古老东方国家的影响力在目前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那只蝴蝶的翅膀还不足以引起一场风暴。
第121章 稳坐钓鱼台
在南北和谈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九省通衢的武一场同样如火如荼的运动也在展开。
“新文化运动”,这是报纸上的标题,很好的说明了这场运动的本质,那就是改造旧文化,塑造新文化。
具体来说,就是废除文言文,推广白话文,而且改旧式的竖版印刷为新式的横版印刷,并全面推广标点符号,以及一种全新的“汉语拼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破除陋习的内容,比如说废除缠足,宣传禁烟,全民卫生运动,扫除文盲等等。
清朝末年,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现在,是该做个总结的时候了。
这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倡导者仍是那位引领时代潮流的赵总司令,只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再亲自冲锋陷阵,而是在亲手点燃了这把大火之后就躲到了幕后,操纵一家新成立的报社,将这场文化改造的触手伸向社会每一个角落。
这家报社就是“先锋报馆”,发行的报纸叫做《先锋日报》,负责人是詹大悲,湖北春人,字质存,是个年仅二十一岁的青年,虽然没人知道赵总司令为何如此重用这个年轻人,但很显然的一个事实是,这位詹主笔没有辜负重托,在短短几天里就将第一份纯白话文的报纸印刷了出来,并很快销售一空,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枪就此打响。
让人颇感兴趣的是,第一期的《先锋日报》上刊载了一篇未署名的短篇白话文小说,叫《阿Q正传》,以讲故事地形式讽刺了那些游手好闲的游民,在某些方面揭露了革命军中良莠不齐的现状,这篇故事在遗老遗少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们借此攻击革命军队,污蔑其为“痞子军”、“无赖军”,这当然引起了反击,过了几天,《先锋日报》又出现了一篇新地短篇小说,叫《孔乙己》,也同样以辛辣地笔锋讽刺了那帮以“名士”、“圣人门徒”自居的遗老遗少,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遗老遗少和新青年纷纷在报纸上发表见解,反对的、支持的战成一团,难分难解,使得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以其强烈的火药味迅速蔓延到全国。
新旧两种文化激烈地碰撞在一起,各种理论学说纷纷出笼,街头的“文明戏”每天都在上演,就在人们目不暇接地时候,共和军总司令赵北却已经转移阵地,回到了军事上,干回他的老本行去了。
经过参谋部全体军官的努力,共和军的整编已经基本完成,五个步兵师取得了番号,补充了装备,一个独立骑兵旅也组建完成,虽然步枪是万国造,火炮不足,战马也多是南方的小矮马,但部队士气高涨,而且由于清除了那些混进革命队伍的渣滓,部队变得更有革命性了,在这些部队里,每一个连都有两名时政宣讲员,他们在宣讲革命道理和时政地同时,也负责对官兵进行文化辅导,按照每天学习五个汉字的速度扫除文盲。
后勤方面,汉阳兵工厂得到了充足地资金保障,得以扩大生产,再加上推行了新的计件工资制度以及学徒制度,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不仅使步枪地产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每日可造“汉阳造”步枪四十杆,而且也重新开启了炮弹生产车间,共和军的炮兵部队不必再为炮弹地来源发愁了,由于从外国走私商手里取得了优质钢管,重型迫击炮也提高了产量,不仅可以保证共和军的供应,而且已开始向河南的奋进会武装少量提供了。
兵强马壮之后。共和军地海军部队就发起了一场小型地两栖登陆战。趁着大雾弥漫地天气。掩护陆军一个旅和两个特战营攻占了入川门户+门。将四川总督赵尔巽布置地两个炮台全部拿下。控制了这一险要地段。入川地门户已经敞开。只要总司令愿意。共和军随时都可以向四川发动进攻。
整个四川顿时一片鸡飞狗跳。赵尔巽慌忙召集军队。试图夺回夔门。但数次强攻均以惨败收场。共和军则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前锋部队已推进至奉节一线。川鄂大战几有一触即发之势。使得全国注意力转到四川。面对列强地质问、袁世凯地担忧。以及南方革命势力地试探通电。赵北拍发通电。宣布此次军事行动是为策应南北和谈。只要伪清总督赵尔巽宣布支持和谈。共和军立即停止进攻。
自从袁世凯“兵谏”之后。伪清四川总督赵尔巽地立场一直在摇摆不定。虽然没有派兵向外省地革命力量发动进攻。但是却拍发通电。扬言东征。同时与立场顽固地云贵总督锡良、陕甘总督升允加紧勾结。使得四川成为连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顽固势力地重要枢纽。对此局面感到担忧地可不止是革命党人。北方地袁世凯也同样忧心忡忡。奈何北洋军力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两江一带。无法抽调兵力西进。虽然湖北革命军有力量西进。但袁世凯又担心川鄂两省都落入革命党手里。所以也迟迟没有发布征讨令。
现在。湖北地共和军果然开始了单方面行动。攻击四川地意图非常明显。但袁摄政却没有办法阻止。只能拍发通电呼吁“和平”。
川东战局急转直下。赵尔巽只好将重兵集结于夔州府一带。阻止共和军西进。同时拍发电报。向邻省清廷封疆大吏求援。陕甘总督升允本打算派兵赴川。但一听说盘踞豫西南地奋进会武装正在向潼关挺进。就放弃了援川行动。转而固守潼关。只有云贵总督锡良派兵两千增援四川。但走到贵州遵义就停步不前。借口筹集粮草。顿兵不进。
正当赵尔巽急得热锅上地蚂蚁一般时。共和军地信使却拿着赵总司令地信赶到了夔州府。主动寻求停战。但有一个条件:必须解除对湖北、湖南地食盐禁售政策。“川盐济楚”。同时必须将食盐销售价格降低一半。由共和军政府统一购买。否则。共和军将“提兵西进。自行取盐”。
四川井盐资源丰富,又有火井煮盐,使得川盐价廉物美,远比晋盐、陕盐更受百姓青睐,自从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川盐向来以湖广地区为主要外销区,“戊申革命”一起,赵尔
停止供应湖北、湖南食盐,使得湖广地区食盐价格加上两江总督长庚封锁江阴,海盐也无法大量运进,而食盐也是租界当局宣布的“军用品”之一,无法从洋商手中购买,掌握在洋人手里的京汉铁路也拒绝装运食盐,如此一来,食盐短缺形势雪上加霜,仅靠走私无法满足需要,为了取得食盐供给,共和军不得不做出大举西进的姿态,压迫赵尔巽屈服,这才是此次川鄂之战地根本原因。
如果加把劲,攻取四川并不困难,但问题在于,如果要全面进攻,就必须从湖北抽调精锐部队,而且四川山高林密,地方团练、土司武装遍地都是,要想控制全川,不是短期可以奏功地,在目前的形势下,湖北无论何不能空虚,所以,赵北决定以战促和,用少量精锐部队恐吓赵尔巽,使其就范。
赵尔巽果然屈服,接受了共和军的停战条件,立刻解除了食盐禁售令,湖北食盐价格迅速回落,川盐由共和军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