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译注:平安朝指日本历史上,约公元七九四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后四百年之间的这个时代,约当中国唐、宋两朝。),属同一时代的人。
然而,三人当中,无论笔势、技巧、品格、文章,空海更胜另外二人一筹。
不仅是文章,书法方面空海也比自己更出色呢。——这位才子逸势,是否真的如此认为?以逸势的个性,就算不是书法而是文章,“你比我出色”——这种话是否真说得出口呢?
逸势果真说了。
“你啊!真是不可思议啊!”
不如人的话说出口之后,逸势突然又对空海如此说道。
“有何不可思议呢?”
“我这个人是不随便对人家说‘你比我还优秀’的。特别是书法和文章方面。”
“唔。”
“现在一不留神却说出口,说出口后才发觉;发觉后又向你坦白说我所发觉的事。所以,我认为你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
“嗯。”空海的回答有如空气。
“空海啊!那你愿意写啰。”逸势说。
“写啊!”
“我去对那个男人说。”
逸势在称呼藤原葛野麻吕时,已变成用“那个男人”了。
“是吗?就这般说好了……”空海微笑道。
“要怎么说呢?”
“我——这里所说的我,就是你,逸势——”
“喔。”
“依我看来,我们当中有一个叫空海的和尚,文笔还说得过去……”
“嗯。”
“我看他不必透过通译,就能和本地人交谈,这事阁下您一定也看到了。对啦,像请愿书那样的事,何必一定要阁下亲自动笔呢?——”
“为什么不下令叫空海写?”逸势接下空海想说的话。
空海接着又继续说。
“这样好了。我替阁下传令,把他叫到这里来。命令他写就可以了。”
空海说完,和逸势相视而笑。
事情果真如此进行。
空海带着笔、砚、墨和木板,独自一人走进沙洲里高大繁茂的夏草之中。
没多久,空海就从夏草丛中走了出来。
那时,逸势和葛野麻吕还在猜想,他是否已经动笔了呢?
手持早已书成的请愿书,空海笑容满面地站立在风中。
“就是这样啰。”空海说。
流传千古的名文。
贺能启。高山淡然,禽兽不告劳而投归;深水不言,鱼龙不惮倦而逐赴。故能西羌梯险,贡垂衣君;南裔航深,献刑厝帝。
这段文章,即是请愿书的起始。
所谓“贺能”,指的是“葛野麻吕”。
译成白话文,其意就是——
高山虽然静默,鸟兽为仰慕山之高而来聚集;深水虽然不言不语,鱼和龙仰慕水之深而群聚。与此同理,西羌越险阻之山,聚在德君之下。南蛮渡深水,来到不用刑罚的明君之下。
空海首先点出大唐国的文明如此优越,以这华丽耀眼、格调出众的文字进入主题。
这是空海众多文章中,文笔卓越、格调特出的名篇之一。
轻快的笔调,带着洒脱的文辞,至今仍留下如乐音般的跫音。
接着继续下去:
诚是,明知艰难之亡身,然犹忘命德化之远及者也。
伏惟大唐圣朝,霜露攸均,皇王宜家。明王继武,圣帝重兴。掩顿九野,牢笼八纮。是以我日本国常见风雨和顺,定知中国有圣,刳巨抡于苍岭,摘皇华于丹墀。执蓬莱琛,献昆丘玉。起昔迄今,相续不绝。
故今我国王顾先祖之贻谋,慕今帝之德化,谨差太政官右大辨正三品兼行越前国太守藤原朝臣贺能等充使,奉献国信别贡等物。贺能等忘身衔命,冒死入海。既辞本涯,比及中途,暴雨穿帆,戕风折舵。高波沃汉,短舟裔裔。飘风朝扇,摧肝耽罗之狼心;北气夕发,失胆留求之虎性。频蹙猛风,待葬鳖口;攒眉惊汰,占宅鲸腹。随波升沈,任风南北。但见天水之碧色,岂视山谷之白雾。掣掣波上,二月有余。水尽人疲,海长路远。飞虚脱翼,泳水杀鳍,何足为喻哉?
仅八月初日,乍见云峰,欣悦罔极。过赤子之得母,越旱苗之遇霖。贺能等万冒死波,再见生日。是则圣德之所致也,非我力之所能也。
又大唐之遇日本也,虽云八狄云会,膝步高台;七戎雾合,稽颡魏阙。而于我国使也,殊私曲成,待以上客。面对龙颜,自承鸾纶;佳问荣宠,已过望外。与夫琐琐诸蕃岂同日可论乎?又竹符铜契,本备奸诈。世淳人质,文契何用?是故,我国淳朴已降,常事好邻。所献信物,不用印书;所遣使人,无有奸伪。相袭成风,于今无尽。加以使乎之人,必择腹心。任以腹心,何更用契?载籍所传,东方有国,其人恳直,礼义之乡,君子之国。盖为此欤。
然今州使责以文书,疑彼腹心。检括船上,计数公私。斯乃理合法令,事得道理。官吏之道,实是可然。虽然远人乍到,触途多忧。海中之愁,犹委胸臆。德酒之味,未饱心腹。率然禁制,手足无厝。又建中以往,入朝使船,直着扬苏,无漂荡之苦。州县诸司,慰劳殷勤。左右任使,不检船物。今则事与昔异,遇将望疏。底下愚人,窃怀惊恨。
伏愿垂柔远之惠,顾好邻之义。纵其习俗,不怪常风。然则涓涓百蛮,与流水而朝宗舜海;喁喁万服,将葵藿以引领尧日。顺风之人,甘心辐凑;逐腥之蚁,悦意骈罗。今不任常习之小愿。奉启不宣。谨启。
“嗯,嗯。”
出声赞叹的,不仅逸势。连葛野麻吕也连连叫好。
名家空海所留下的所有文章中,这篇请愿书特别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才华横溢的词藻里,论旨明确、格调高超。仿佛用耳朵就可以从文章里听到空海书写此文时的呼吸。
当空海所写的请愿书送达后,竟有如作梦般,一切的事情开始顺利起来了。
空海这篇文章,让福州官员刮目相看,也导致一行人所受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
“你好像施了什么法术一样。”
在运河船上,逸势对空海如此说。
总是逸势在开口说话,空海几乎都是默然点头。
“在看什么呢?”逸势问。
“运河。”空海简短回答。
“看来很有趣吗?”
“有趣。”
“如何有趣呢?”
“雄伟。”
“雄伟?”
“原来如此。人的力量竟可以至此。”空海的声音充满感慨。
“指这水路吗?”
“是的。”
眼前这巨大的人工运河,空海和逸势都是第一次见到。这运河建造于隋炀帝时代。
数百万的农民,被迫挖掘水路,连接黄河和长江那令人咋舌的距离。
运河竣工后,炀帝命人在扬州和洛阳之间行驶龙船,几度在船内酒池肉林,豪宴取乐。有人说,隋朝就是因此灭亡的。
在运河上,空海千思万想,随着脑海浮现的思索,而不断赞叹、感喟着。
话再说回到洛阳街头吧。
“大唐真是不错!”
逸势漫步在杂沓的洛阳街上,走着走着,逐渐发出如此赞赏。
哦——
每当自己曾在书本上读到的街道及情景出现在眼前时,逸势就会忍不住低声呢喃——在什么什么书上所记载的,不就是这个吗?
逸势具备不少这类让人大为惊叹的知识。然而,不知是否因为儒生的缘故?逸势的知识和兴趣,稍稍有些偏颇。
逸势对于事实或现实的现象和知识,比对哲学性的思考更具兴趣。
原本,儒家就是——“不语怪力乱神”。
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不谈论UFO、幽灵等超能力之类的事物。
这是比空海更早千年之前、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所说的话,可见中国这国家有多深奥。
逸势曾为试探空海的知识,问他《淮南子》记载的这个那个,难不成就是这回事吧!
对于这些问题,空海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了。
“难道没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吗?”
逸势从和空海的谈话发觉,不仅唐书,好像连情色类的杂书,空海也都读过。
偶而,一碰到空海不知道的事情,逸势就会欣喜地说道。
“安心了。原来空海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啊。”
逸势早已察觉,连自己最拿手的儒学,这出家人也具有比自己更深奥的知识。
空海原本和逸势一样,是名儒生。
十八岁时,进入大学学习儒学。从十五岁跟随叔父阿刀大足算起,到入大学当了二年儒生的时间里,以空海的天纵之才,早已把儒家的精髓尽数吸收。
空海二十出头时,就与儒学诀别。
当时还名为“真鱼”的空海,以二十四岁的弱冠之年,写下了《三教指归》全三卷。
《三教指归》采用戏曲的叙述手法,比较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学说思想,文体则是六朝风尚的华丽骈文。
这是日本最早的比较思想小说。
在《三教指归》中,真鱼——年轻时的空海,将佛教置于比儒家、道教更高的地位。
换言之,这是他和儒家诀别之书。
在这本著作中,空海巧妙地从《文选》、《礼记》等诸多汉籍中引经据典。此时的空海,可以说,已精深钻研过汉籍了。
然而,空海何以舍弃儒家呢?
理由非常明确。
就思想性、现实性、感情性、肉体性来说,答案不一,不过,追根究柢,真正的理由应该汇集在这句话中:“儒家无法解答宇宙和生命的问题。”
这应该就是空海舍弃儒教的原因吧。
所谓儒教,说到底,不过是凡夫俗子为人处世之道罢了。学习此道,或许可以获得俗世高官厚禄,但终归只是如此而已。
儒教和道教当然是有所差异的,但即便是道教,在“无法解答宇宙和生命”这一问题上,也和儒教一样。
不过,信步于洛阳街头的逸势,自是无法知晓空海的《三教指归》。对于这个唐语如唐人般流利、学识渊博、与自己同龄的男人的才能,他只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不知不觉,二人走进了南市一隅,也就是市场。
文武百市栉比鳞次,有人直接把肉摊和菜摊摆在路上,有人卖丝绸,也有卖活生生的鸡、马、牛的。
“好热闹啊。”空海喃喃自语。
人潮及其喧嚣声,漩涡般笼罩着空海和逸势。
走着走着,“喔”地一声,逸势叫了出来。
前方一棵大柳树下,围拢着一群人。
“江湖卖艺的吧?”
逸势一眼看出是江湖卖艺。
拨开人群,处身于观众中,只见有个穿黑衣的男子,站在柳树下,不知正在说些什么。
那是一个留着白胡须、有一对细长眼睛的老人。
右手拿着拐杖。
“到底说些什么啊?”逸势问。
逸势几乎听不懂当地的唐语。只知道看似在卖什么东西。不过,到底在卖什么?
老人四周,看不到像是要叫卖的物品。一旁只有个大桶子。桶子很深,但看不出里面摆了些什么。
然而,桶沿摆了个像柄勺的东西,让人联想到,里面或许盛着水吧。
“他说要不要买西瓜?”空海把老人的话翻译给逸势听。
“瓜果?根本没看到啊,难道放在那桶子里吗?”逸势问。
“别急……”空海愉快地眯起眼睛。
老人所说的话,空海毫无困难就能理解。
“咦,有谁吗?都没人要买西瓜吗?”老人说。
空海边看边把情形说给逸势听。
“好吧,”有人大喊:“我来买!”
那人看似生意人。应该是到南市做买卖,顺路走入人群中。
“请问要几颗?”老人问。
“两颗。”商人答。
“好!”
黑衣老人夸张地点点头,左手伸入怀里,取出某物。是个小东西。
老人以左手食指和大拇指捏住那东西。原来是个黑颗粒。
“好像是瓜果种籽。”空海对逸势说。
老人以右手的拐杖,开始挖掘脚下的泥土。
“把瓜籽撒在这里,立刻就会结成瓜果。立刻结瓜!”
说着,就撒下西瓜籽。
“立刻结瓜。立刻结瓜。”
边说边用拐杖掩土覆盖种籽。
“结瓜。结瓜。”
老人把拐杖换到左手,右手握住柄勺把子,舀起桶子里的水,开始把水撒在埋着种子的泥土上。
“立刻冒芽。立刻冒芽。”老人唱歌般地低声道。
“哇啊——”空海身旁的逸势惊叫出来。
同样的赞叹声,也从群众当中喊叫出来。
“冒芽了!空海。”逸势道。
从还湿湿润润的泥土当中,冒出一个小小的头来。那是植物的绿色嫩芽。
空海边对逸势点头,边带着微笑,注视那个老人。
“方士吧?”空海低声自语。
对话当中,嫩芽渐渐长高起来。
“快长大喔快长大。快快长高起来——”老人说道。
“长出芽来。”
果然长出芽来。
“看吧!开花了。是两朵呀。”
开出两朵小小的花。
那花立刻凋谢,眼看着花蒂的部分慢慢鼓起来。
“快呀!再大些。”
果然,长得更大了。
已经看得出瓜果的形状了。
“植瓜术吧?”
不愧是逸势,好像知道这种法术。
当时传入日本的大量汉籍中,有些地方记载着“植瓜术”的名称。
“第一次看到。”逸势自言自语。
两个鼓起的形状,一直长到成为成熟的大西瓜。
老人随手摘下两颗西瓜,交给那个像做买卖的男人。
黑衣老人从男人手中接过钱后,瓜藤、瓜叶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过,男人手中的西瓜却未消失。瞬间,欢声雷动。
“太厉害了。空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