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09摄大乘论章-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九約八妄分別者有其二門(一辨八妄體相。二約四惑分別)初辨八妄相相者。依地持論真實義品廣說。一名自性妄想。取諸法體。二名差別妄想。取諸法想。三名攝受精聚妄想。取法上作用。前三是法執。四名我妄想。取人我體。五名我所妄想。取人我所。此二是人執。六名念妄想。取其順境。七名不念妄想。取其摺场0嗣阆噙‘妄想。取中容境。八中初三是無明住地。次二是見一處住地。後三是三愛住地。辨八妄體相訖。第二約四分別者。初三妄想是其法執非四惑所攝。我及我所二種妄想是四惑中我見所攝。念妄想者我愛所攝。不念妄想我慢所攝。俱相摺霟o明所攝。四惑殘習初三所攝。第九約八妄想分別訖。
    第十約十種無明分別者。有其二門(一辨十種無明體相。二約四惑分別)第一辨十種無明者。依第五勝相對治章所說。一名凡夫性無明。是法執種子。二名依身業等於諸眾生起邪行無明。三名心遲苦無明。聞思修妄失無明。四名微細煩惱行共生身見等無明。五名於下乘般涅槃無明。六名粗相行無明。七名微細相行無明。八名於無明作功用心無明。九名於眾生利益不由功用心無明。十名於眾法中不得自在無明。此十無明並是本識中法執種子。亦有人我障中十使種子殘習及四惑種子殘習。初一無明當體立名。後之九種就所障加行之道以立其名。起邪行等皆是淨品加行。從本識中聞思修種子而生。不從本識中無明種生。下二十二無明亦是本識中法執種子。及人我執中殘習種子。並非上心。類此可知。第一辨十無明體相訖。第二約四惑分別者。四惑上心及隨眠種子並非彼十無明所攝及二十二無明攝。四惑種子殘習為彼十無明及二十二無明所攝。第十約十無明分別訖。
    第十一治斷分齊者有其二門。一就大辨小明二乘人斷之分齊。二明大乘治斷分齊。初就大辨小中。先辨雜心。次辨成實所以名為。就大辨小者。良由小乘法中未辨七識四惑。今明小乘斷七識四惑。是故名為就大辨小。所以不為小乘之人說七識四惑者。由此七識是其通識難可解知故。不為小說。以不為說七識故。彼小乘人執一切惑皆在六識。雜心人執相應無明在於六識相應心數。成實人執取性無明在於六識。大乘人說此相應取性並在七識。為有此義故須就以辨其小。先辨雜心者有其五位。一名外凡位。二名內凡位。四念已上。三名見道位。苦法忍已上。四修道位。謂十六心已上。五名無學位。謂羅漢已上。初外凡位中。修習三界事觀聞思修慧。爾時伏斷六識地中十使上心。陀那四惑上心猶行。第二念處已上。內凡位中。學作無我之觀能伏陀那我見上心。問。陀那我見緣本識起。二乘內凡未見本識。何能伏除七識我見。釋言。凡夫七識總相迷彼五陰以之為我。拢岳碚f五陰之法體是本識名緣梨耶道理。我見之心當時不作梨耶意緣。但作我塵意緣。亦得名為緣本識起。內凡地中通相緣彼五陰諸法作無我之解。亦復未能別解本識。雖不別解但所緣五陰體是本識故。緣五陰無我亦得名為緣本識無我。故能伏我見。三見道位者。苦忍已上。能永斷本識中見道四惑正使種子功能。亦斷本識中見道十使種功能。第四修道位者。第十六心已上乃至那含。金剛斷修道中四惑種子有其二義。一就別時四惑分別。但斷我愛我慢無明三惑種子。前斷未盡故。我見種子前已斷竟今更不斷。二同時四惑分別。斷彼修道四惑種子。亦斷十使中貪瞋癡慢四使種子。前義如眾名章說。正法內人有其三種。一名正思。在四念處。二名正修。在暖法已上。三名有學。苦忍已上。前二伏我見。後一滅我見。雖摺盱侗咀R中我愛恒隨。亦可修道四惑種子同體義邊皆名我愛。與後義相似。中邊論修住品云。凡夫位中隨應無倒法與倒法相雜。外凡夫地伏六識我見名隨無倒。與七識中我見相應名與倒相雜。內凡夫地伏七識中四惑上心名隨無倒。與四惑種子相應名為相雜。二有學拢祟嵉顾S逐。無其見修道所斷四惑習在及四使種在名倒所隨逐。已除見斷四惑種子及十使中六使種子名無見倒。以外凡地時四惑通染。凡夫所起見修二惑。入見道時但斷見諦惑種。未斷修道四使習氣。是故見道但斷染見諦煩惱四惑種子。未斷染修道煩惱四惑習氣。三無學人名無顛倒。無倒法隨逐。無見諦四惑等名為無倒。修道四使種子名無倒隨。無學已上但有種子殘習。第五無學位中羅漢已上唯有四惑種子殘習及十使種子殘習。更無四惑上心及十使上心。但本識中有四惑種子殘習及十使中種子殘習。令羅漢等無記心中起我衣我缽等執。此殘習種子二乘不斷。大乘乃除。若二乘拢瞬粩嗨幕笳狗N子者。十使之中我見正使亦應不斷。何以故。同緣本識起故。故緣相章云。阿梨耶識與阿陀那識及第六識。我見為我塵緣相。同緣本識以為我塵。何為偏斷六識我見不斷七識我執。判無斯理。又七識四惑為人我障體。若拢瞬粩嗨幕笳摺6寺}人應當不斷人我障體。那含羅漢入出俱無陀那上心。但可本識中有。又雜心中執彼陀那無明為相應無明。相應無明通見修斷。判知四惑通見修斷種子殘習。辨雜心訖。次辨成實位別有五。第一外凡。在乾慧已前。二名內凡。聞思已上。三名見道。無相已上。四名修道。斯陀含行已上。五名無學道。羅漢已上。第一外凡未入乾慧。但伏六識上心十使。乾慧地中伏彼陀那四惑上心。第二內凡聞思地中斷假中我見。修慧已上斷實中我見。故彼論云。假名惑者多聞因緣故滅。或以思惟因緣故滅。實法惑者暖頂中滅。此無漏解心正斷七識無明種子。亦斷十使見斷無明。第三見道位中斷前假實二惑窮盡。故彼論云。從暖已來漸斷煩惱見滅乃盡。此乃無相位中總見性空名為見滅。第四修道位中斷彼四惑種子殘習。亦斷修道四使。對彼見惑亦名殘習。彼成實宗修道位中更無取性。驗此文意。應不起四惑上心。但可起彼輕微四使。亦可有漏心中得起輕微四惑第五無學地中但有本識中四惑種子輕微殘習。與雜心異者。修道之中分斷殘習。無學地中但有種子輕微殘習。有此不同。故無相論云。羅漢之人但有習氣。明就大辨小訖。第二明大乘中治斷分齊者。有其五位。第一外凡名常洠У亍5诙䞍确裁诺亍5谌馐械亍K氖捈耙允亍5谖宸鸬亍5谝煌夥渤'染污十使上心。善無記心中無十使上心。但有四惑上心。故眾名章云。遍凡夫善惡無記心中。第二內凡十信地中有二種菩薩。一名頓悟菩薩。但伏四惑上心及十使上心。未斷四惑十使隨眠種子故。第五勝相修時章云。十信地名不定阿僧祇。有白法與黑雜。與凡夫不異。出世有漏善名為白法。四惑種子及十使種子殘習故。起信論云。執相應染者。依二乘解脫及信相應地遠離故。以彼四惑種子及六識中我見種子名執相應染。驗此一文。定知四惑羅漢方盡。羅漢人等為二乘解脫。得心慧二脫故。第三十解地中有二菩薩。若頓悟菩薩至十解地中斷四惑正使種子及十使正使種子。故修時章云。十解十行名定阿僧祇。不黑不白法與白法雜。人無我觀無漏之道名不黑白法。出世有漏善名為白法。此二間起名之為雜。以得人無我無漏解故。能治四惑及與十使正使種子。此行依真諦起。二漸悟菩薩至十解十行地中能治分別四惑種子殘習及十使種子殘習。故起信論云。不斷相應染者。依信相應地方便捨離乃至淨心地。名本識中四惑種子殘習及十使種子殘習為不斷相應染。第四十迴及十地中斷四惑種子殘習及十使種子殘習并斷法執無明住地。故無相論云。上心及隨眠見諦斷習氣煩惱得如如智方斷。四惑種子殘習及十使種子殘習名為習氣。地持論云。十地菩薩斷煩惱障皆是殘習。第五勝相云。凡夫性無明者。是法我分別無明。十迴地斷入於初地。此行依第一義諦起。菩薩斷彼人我執等不與二乘行同。二乘雖緣五陰作無我之解。不知五陰是其本識。菩薩緣五陰作無我之解。能知五陰是其本識。又二乘之人作法相觀。菩薩作彼無相觀知我塵無相唯有本識十迴已上作法空之中三無性觀故。名如如智能滅習氣及以去執第五佛地四惑種子殘習及十使種子殘習法我執等一切皆盡。故第五出世淨章云。四德圓時本識都盡。不淨品本識煩惱業苦一切皆盡。
    熏習義第四。出初勝相相品所辨。
  言熏習者。乃是真妄之本。染淨初門。建妄顯真。靡不斯洽。興染起淨。假實同依。故經與論共述斯要耳。熏習義八門分別。一釋名義。二明體性分齊。三熏義差別。四約位分別。五善惡無記分別。六有漏無漏分別。七凡拢謩e。八大小乘分別。
    言釋名義者。以粗資細名之為熏。細持粗分目之為習。熏習不同有其四種。一名資熏。二名熏成。三名熏轉。四名熏顯。言資熏者。真妄等法更相資助名曰資熏。故起信論中。名真如熏熏真如等。言熏成者。六七二心起於染淨熏彼本識成染淨種子名為熏成。故熏習章云。能熏者相續短。所熏者相續長。六七間起名之為短。本識相續目之為長。言熏轉者。本識先已被熏成染淨種子。後為拢懒钏痉N漸滅淨增名為熏轉。故寂滅相中云。不淨品永改本性淨品永成。本性名為轉依。言熏顯者。法性本淨。為分別惑覆名有垢真如。修無分別智息去惑妄本淨始顯成無垢真如名為法身。故出世淨章中本論云。聞熏習是法身種子。釋論解云。法身四德本來是有。不從種子生。從因作名。名為種子。五分法身是四德了因。信心波若三昧大悲與彼五分法身作生因。種子名從因作名。釋名義訖。
    第二明體性分齊者。體性不同有其四種。一名生起識。二者執識。三名本識。四名自性法身亦名真如。就此四法辨重分齊。若論資熏通於四法。於中兩對。一真妄相對。二粗細相對。言真妄相對者。用真資妄妄想得立。用妄資真方興染淨。故勝鬘云。如來藏無前際不起不滅法。能種苦厭苦樂求涅槃。種苦起染。厭苦興淨。妄資真者。如涅槃經如來性品說云。佛一味以煩惱故出種種味。此以染資真令起生死。又起信論云。從無始已來具無漏法。及不思議作業性令生厭苦求涅槃也。迦葉品云。三十七品能為煩惱不生之法菩提生因。復為涅槃而為了因。此以淨資真能成涅槃。言粗細相對者。以細資粗。以粗資細。故初勝相相品互為因果章云。阿梨耶識或為一切法因。或為一切法果。一切法於阿梨耶識亦爾。梨耶諸法因。以細資粗門。諸法梨耶因。以粗資細門。此取同時相應共有因義。不論餘因。染淨因爾。第二熏成□在三法。本識為所熏。六七為能熏。本識具四義故能持種。一體堅實故能持種。六七疏動故不持種。二體是果報無記故受善惡二種熏習。六七不爾故不受熏。三是生滅可熏之法。不同真識體不生滅故不成種。四與能熏並起。不同六七自識前後無明相應義。故緣生章云。堅無記可熏與能熏相應。第三熏轉通於三識。不淨品轉改淨品轉成。梨耶是染淨之本。正是轉體。六七相從說轉。故智差別章云。阿梨耶識及生起識。此二成受用身。以有轉成。二識轉改名為法身。明有轉改不待言論。七識陀那雖無轉依之文。義推亦有。如上三識義中已廣分別。第四熏顯□在自性法身。故無等章云。法身依自性身。如眼根依色。自性身體似彼淨色。離染體顯為應身依止。與彼應身功德以為依止名為法身。似彼淨色為識依止名為眼根。又第二勝相分別章云。有垢真如無垢真如。以此文證明自性真如有熏顯之義文。又起信論中就事識意識廣明淨熏成法報二身義。第二明熏習體性分齊說。
    第三明熏習差別者。有其二種。一名不淨品熏習。二名淨品熏習。言不淨品者有其二義。一與六識煩惱相應。二與七識四惑相應名不淨品。言淨品者有其二義。一不與六識煩惱相應名為淨品。此即世間淨品。二不與七識四惑相應名為淨品。此即出世間淨品。不淨品中差別有三。一名煩惱不淨品。二名業不淨品。三名生不淨品。故分別章云。煩惱熏習業。煩惱不淨者。小熏習果報熏習。小乘法中有十使煩惱十纏六垢煩惱。言十使者。一名我見。二名邊見。三名邪見。四名戒取。五見取。六疑。七慢。八貪。九瞋。十無明。十纏者。一無慚。二無愧。三睡。四悔。五慳。六□。七掉。八眠。九忿。十覆。六垢者。一害。二恨。三惱。四誑。五憍。六諂。此如雜心使品廣說。小乘法中雖不明熏梨耶識義。道理此等實熏本識成其種子。小乘不解計為非色非心名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