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75-医宗金鉴-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下痢; 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 去附子加生姜; 足成半斤。
【注】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 中外皆寒实之病也。 真武汤治表已
解有水气; 中外皆寒虚之病也。 真武者; 北方司水之神也; 以之名汤
者;借以镇水之义也。 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 主水者肾也; 肾为胃关
;聚水而从其类; 倘肾中无阳; 则脾之枢机虽运; 而肾之关门不开;
水即欲行; 以无主制; 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 用附子之辛热; 壮肾
之元阳; 则水有所主矣。 白术之苦燥创建中土; 则水有所制矣。 生姜
之辛散; 佐附子以补阳; 于主水中寓散水之意。 茯苓之淡渗; 佐白术
以健土; 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 而尤妙在芍药之酸收; 仲景之旨微
矣。盖人之身阳根于阴; 若徒以辛热补阳; 不稍佐以酸收之品; 恐真
阳飞越矣。 用芍药者; 是亟收阳气归根于阴也。 于此推之; 则可知误
服青龙致发汗亡阳者; 所以于补阳药中必需芍药也。 然下利减芍药者
;以其阳不外散也; 加干姜者; 以其温中胜寒也。 水寒伤肺则咳; 加
细辛; 干姜者; 散水寒也; 加五味子者; 收肺气也。 小便利者; 去茯
苓;以其虽寒而水不能停也。 呕者; 去附子倍生姜; 以其病非下焦;
水停于胃也; 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 只当温胃以散水; 且生姜功能止
呕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当归四逆汤
属性: 手足厥冷; 脉细欲绝者; 主之。
若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茱萸; 生姜。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二两 通草二两 甘草 ( 炙
)二两 大枣 ( 擘 ) 二十五枚; 右七味; 以水八升 ;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属性:于前汤内加吴茱萸半斤; 生姜三两。; 右九味; 以水六升; 清酒六升
和煮; 取五升; 去滓; 分温五服。
【注】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 以厥阴为三阴之尽; 阴尽阳生; 若受其
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故脉微而厥也。 然厥阴之脏; 相火游行其
间;经虽受寒; 而脏不即寒; 故先厥者后必发热。 所以伤寒初起; 见
其手足厥冷; 脉细欲绝者; 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 附也。 此方取桂
枝汤 ; 君以当归者; 厥阴主肝为血室也。 佐细辛味极辛; 能达三阴;
外温经而内温脏。 通草其性极通; 善开关节; 内通窍而外通营。 倍加
大枣; 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 减去生姜; 恐辛过甚而迅散也。 肝之志
苦急; 肝之神欲散; 甘辛并举; 则志遂而神悦; 未有厥阴神志遂悦;
而脉微不出; 手足不温者也。 不须参; 苓之补; 不用姜; 附之峻; 此
厥阴厥逆与太少不同治也。 若其人内有久寒; 非辛温之品所能兼治;
则加吴茱萸; 生姜之辛热; 更用酒煎; 佐细辛直通厥阴之脏; 迅散内
外之寒; 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吴茱萸汤
属性: 治厥阴病; 干呕吐涎沫; 头痛者。 少阴证; 吐痢手
足厥冷; 烦躁欲死者。 阳明食谷欲呕者。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 ( 擘 ) 十二枚; 右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温服七合; 日三服。
【集注】罗谦甫曰: 仲景救阳诸法; 于少阴四逆汤必用姜附; 通脉四
逆汤倍加干姜; 其附子生用; 附子汤又加生附至二枚。 所以然者; 或
壮微阳使之外达; 或招飞阳使之内返; 此皆少阴真阳失所; 故以回阳
为亟也。 至其治厥阴; 则易以吴茱萸; 而并去前汤诸药; 独用人参;
姜; 枣者; 盖人身厥阴肝木虽为两阴交尽; 而一阳之真气实起其中;
此之生气一虚; 则三阴浊气直逼中上; 不惟本经诸证悉具; 将阳明之
健运失职; 以至少阴之真阳浮露而吐痢; 厥逆; 烦躁欲死; 食谷欲呕
;种种丛生矣。 吴茱萸得东方震气; 辛苦大热; 能达木郁; 直入厥阴
;降其盛阴之浊气; 使阴翳全消; 用以为君。 人参秉冲和之气; 甘温
大补; 能接天真; 挽回性命; 升其垂绝之生气; 令阳光普照; 用以为
臣。佐姜; 枣和胃而行四末。 斯则震坤合德; 木土不害; 一阳之妙用
成;而三焦之间无非生生之气矣; 诸证有不退者乎? 盖仲景之法; 于
少阴则重固元阳; 于厥阴则重护生气; 学者当深思而得之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乌梅丸
属性: 治厥阴病消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食即吐蛔。 又主久痢。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
蜀椒 ( 去汁 ) 四两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
异捣筛; 合治之。 以苦酒浸乌梅一宿; 去核蒸之; 五升米下; 饭热捣
成泥; 和药令相得; 纳臼中; 与蜜杵二千下; 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
服十丸; 日三; 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集注】柯琴曰: 六阴惟厥为难治。 其本阴; 其标热; 其体木; 其用
火;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或收; 或散; 或逆; 或从; 随所利而行
之;调其中气使之和平; 是治厥阴法也。 厥阴当两阴交尽; 又名阴之
绝阳; 宜无热矣。 第其具合晦朔之理; 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 所以厥
阴病热; 是少阳使然也。 火王则水亏; 故消渴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气有余便是火也。 木胜则克土; 故饥不欲食。 虫为风化; 饥则胃中空
虚;蛔闻食臭出; 故吐蛔也。 仲景立方; 皆以甘辛苦味为君; 不用酸
收之品; 而此用之者; 以厥阴主肝木耳。 『洪范』曰: 木曰曲直作酸
。『内经』曰: 木生酸; 酸入肝。 君乌梅之大酸; 是伏其所主也。 配
黄连泻心而除疼; 佐黄柏滋肾以除渴。 先其所因也。 连柏; 治厥阴阳
邪则有余; 不足以治阴邪也。 椒; 附; 辛; 姜大辛之品并举; 不但治
厥阴阴邪; 且肝欲散; 以辛散之也。 又加桂枝; 当归; 是肝脏血; 求
其所属也。 寒热杂用; 则气味不和; 佐以人参; 调其中气。 以苦酒浸
乌梅; 同气相求; 蒸之米下; 资其谷气。 加蜜为丸; 稍与而渐加之;
缓则治其本也。 蛔; 昆虫也; 生冷之物与湿热之气相成; 故药亦寒热
互用; 且胸中烦而吐蛔; 则连; 柏是寒因热用也。 蛔得酸则静; 得辛
则伏; 得苦则下; 信为治虫佳剂。 久痢则虚; 调其寒热; 酸以收之;
下痢自止。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赤石脂禹余粮汤
属性: 治久痢不止; 大肠虚脱; 服理中丸而利益甚者。
赤石脂 ( 捣碎 ) 一斤 禹余粮 ( 捣碎 ) 一斤; 右二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温三服。
【集注】柯琴曰: 甘姜; 参; 术可以补中宫元气之虚; 而不足以固下
焦脂膏之脱。 此痢在下焦; 故不得以理中之剂收功矣。 然大肠之不固
;仍责在胃; 关门之不闭; 仍责在脾。 二石皆土之棈气所结; 实胃而
涩肠; 急以治下焦之标者; 实以培中宫之本也。 要知此证土虚而火不
虚;故不宜于姜; 附。 若湿甚而虚不甚; 复痢不止者; 故又当利小便
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白头翁汤
属性: 治厥阴热痢; 下重; 脉沉弦; 渴欲饮水者。
白头翁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 去滓; 温服一升; 不病更服一升。
【注】三阴俱有下利证; 自利不渴者; 属太阴也; 自利而渴者; 属少
阴也。。 惟厥阴下利属于寒者; 厥而不渴下痢清谷; 属于热者; 消渴
下重; 下利脓血。 此热利下重; 乃火郁湿蒸; 秽气奔迫广肠魄门; 重
滞而难出; 『内经』云暴注下迫者是矣。 君以白头翁寒而苦辛; 臣以
秦皮寒而苦涩。 寒能胜热; 苦能燥湿; 辛以散火之郁; 涩以收下重之
利也。 佐黄连清上焦之火; 则渴可止。 使黄柏泻下焦之热; 则痢自除
也。治厥阴热利有二; 初痢用此方; 以苦燥之; 以辛散之; 以涩固之
;是谓以寒治热之法; 久痢则用乌梅丸之酸以收火; 佐以苦寒; 杂以
温补; 是谓逆之从之; 随所痢而行之; 调其气使之平也。
卷三
四诊心法要诀
属性:医家造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得之者。
近世惟事切巧,不事望神,大失古圣先贤之旨。今采医经论色诊之文,
确然可法者,编为四言,合崔嘉彦〃四言脉诀〃名曰:四诊要诀,
实该望、闻、问、切之道。使后之为医师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
由是而学。熟读习玩,揣摩日久,自能洞悉其妙。则造精微通幽显也,无难矣。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
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注】此明望、闻、问、切为识病之要道也。
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是以目察五色也;
闻而知之谓之圣,是以耳识五音也;问而知之谓之工,是以言审五病也;
切而知之谓之巧,是以指别五脉也。神、圣、工、巧四者,乃诊病要道。
医者明斯,更能互相参合,则可识万病根源。以之疗治,自万举而万当矣。
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注】此明天以五行,人以五脏,化生五色,相生如环之常德也。
木主化生青色,火主化生赤色,土主化生黄色,金主化生白色,
水主化生黑色,肝主化生青色,心主化生赤色,脾主化生黄色,
肺主化生白色,肾主化生黑色。
变色大要,生克顺逆。青赤兼化,赤黄合一,
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白青浅碧,
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注】此明五色生克顺逆,相兼合化之变色也。
五色相兼合化,不可胜数,而其大要,则相生之顺色有五,相克之逆色亦有五:
青属木化,赤属火化,黄属土化,白属金化,黑属水化,此五行所化之常色也。
木火同化,火土同化,土金同化,金水同化,水木同化,金木兼化,木土兼化,
土水兼化,水火兼化,火金兼化,此五行所化之变色也。如青赤合化,红而兼青之色。
如赤黄合化,红而兼黄之色。如黄白合化,黄而兼白,淡黄之色。
如白黑合化,黑而兼白,淡黑之色。如黑青合化,黑而兼青,深碧之色。
皆相生变色,为病之顺也。如白青兼化,青而兼白,浅碧之色。
如赤白兼化,白而兼赤之红色。如青黄兼化,青而兼黄之绿色。
如黑赤兼化,黑而兼赤之紫色。如黄黑兼化,黄而兼黑之黧色。
皆相克变色,为病之逆也。医能识此,则可推五脏主病、兼病,吉凶变化之情矣。
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
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注】此明色之本原出于天,征乎人,五脏不病常色之诊法也。
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从鼻而入。风气入肝,暑气入心,
湿气入脾,燥气入肺,寒气入肾,藏于人之五脏,蕴其精气,上华于面。
肝之精华,化为色青;心之精华,化为色赤;脾之精华,化为色黄;
肺之精华,化为色白;肾之精华,化为色黑也。
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
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注】此明四时不病常色之诊法也。五脏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
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春气通肝,其色当青;夏气通心,
其色当赤;秋气通肺,其色当白;冬气通肾,其色当黑;
长夏四季之气通脾,其色当黄,此为四时常则之色也。
主色者,人之脏气之所生也。客色者,岁气加临之所化也。
夫岁气胜人气为顺,故曰客胜主为善,人气胜岁气为逆,故曰主胜客为恶。
凡所谓胜者,当青反白,当赤反黑,当白反赤,当黑反黄,当黄反青之谓也。
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
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注】此明色脉相合相反,生死之诊法也。凡病人面青脉弦,面赤脉洪,
面黄脉缓,面白脉浮,面黑脉沉,此为色脉相合,不病平人之候也。
假如病人已见青色,不得弦脉,此为色脉相反,主为病之色脉也。
若得浮脉,是得克色之脉,则主死也;得沉脉,是得生色之脉,
则主生也。其余他色皆仿此。
新病脉夺;其色不夺。久病色夺;其脉不夺。
新病易已;色脉不夺。久病难治;色脉俱夺。
【注】此以色脉相合,诊病新久难易之法也。脉夺者,脉微小也。
色夺者,色不泽也。新病正受邪制,故脉夺也。邪受未久,故色不夺也。
久病受邪已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