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75-医宗金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汗不出,麻黄证也。脉浮紧,麻黄脉也。固不可与桂枝汤。然初起无汗,已用麻
黄发汗,汗解后复烦,脉浮数者;与下后脉仍浮,气上冲者;及下后下利止,而身痛
不休者,经中皆用此以解外。诚以此时表虽未解,腠理已□,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
。且经汗下,津液已伤,故脉证虽同麻黄,而主治当属桂枝也。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
中风,不治伤寒,使人疑而不用。又谓专走肌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倍芍药生姜
,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用以治荣表虚寒,肢体疼痛;倍芍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
,用以治里虚心悸,腹中急痛;再加黄耆,名黄耆建中汤,用以治虚损、虚热、自汗
、盗汗。因知仲景之方,可通治百病也。适寒温服,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欲使谷气内
充,易为酿汗也。温覆令一时许,微似有汗,不令如水流漓,谓不可过汗也。盖取汗
,在不缓不急,不多不少,缓则邪必留连,急则邪反不尽。汗多则亡其阳,汗少则病
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谓病轻者,初服一升病即解也。停后服,不必尽剂,谓不
可再服第二升,恐其过也。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谓初服不汗出未解,再服一升,
根据前法也。又不汗后服,谓病仍不解,后服第三升也。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谓服此第三升,当小促其服,亦不可太缓,以半日三时许为度,令三服尽,始适中其
服之宜也。若病重者。初服一剂,三升尽,病不解,再服一剂,病犹不解,乃更服三
剂,以一日一夜周十二时为度,务期汗出病解而后已。后凡有曰根据服桂枝汤法者,即
此之谓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注】
此释上条阳浮阴弱之义也。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卫为风入则发热,邪气
因之而实,故为卫强,是卫中之邪气强也。荣受邪蒸,则汗出,精气因之而虚,故为
荣弱,是荣中之阴气弱也。所以使发热汗出也,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集注】
方有执曰:上言阳浮而阴弱,此言荣弱卫强。卫强即阳浮,荣弱即阴弱,彼此互言而
互相发明者也。救者,解救救护之谓。不曰风邪,而曰邪风者,以本体言也。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
【注】
此释上条荣卫不和之证,而又就其时发热汗出者,以明其治也。藏;里也。无他病,
谓里无他病也。有时发热,有时不热,有时汗出,有时不汗出,其表病流连而不愈者
,非荣不和,是卫强不与荣和也。当于未热未汗之时,预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迎而夺
之,以遏其势,则热退汗敛,而病自愈矣。
【集注】
方有执曰:时以暂言。卫气不和者,表有邪风而不和也。先其时者,言于未发热之先
也。
程知曰:阴虚诸病,亦时发热自汗。若里无他病,而时热自汗,则为卫受风邪,未得
解散,宜于将发之时,先用桂枝汤、乘其欲动而击之。程应旄曰:桂枝为解肌之剂,
而有时云发汗者何也?以其能助卫气升腾,使正气得宣而汗出,与麻黄汤逐邪气,使
汗从外泄者不同。
汪琥曰:及其发热自汗之时,用桂枝汤发汗则愈。苟失其时,则风邪入里,病热必深
,桂枝汤非所宜矣。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
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注】
此又释上条荣卫所以不和之义也。言病有时常自出汗者,此为荣气已和也。荣气和而
热仍不解者,则是卫外之气犹不谐,而不与荣气共和谐也。所以荣气虽和,而时时自
汗出,病犹不解也。盖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不和,则荣虽和而病不解。故复发
其汗以抑卫而和荣,荣卫和而病自愈矣。亦宜桂枝汤。
【集注】
方有执曰:此与上条同。上以暂言,此言常者,谓无时不然也。上言藏,藏为阴而主
里。此言荣,荣亦阴而主里,以暂言,故其词略;以常言,故其词详,两相互发,义
不殊也。
喻昌曰:此明卫受邪风,荣自汗出之理。凡汗出荣和,而发热不解,是卫强不与荣和
也。复发其汗,俾风邪从肌窍外出,斯卫不强而与荣和矣。正如中酒发狂,酒去其人
帖然也。荣受寒邪,不与卫和,宜麻黄汤亦然。
吴人驹曰:上条发作有时,此时无时。而不自汗出,但热不解者,亦属荣卫不和。盖
荣卫相得之为和,而荣不得独为之和也。
张锡驹曰:卫气者,所以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也。今受邪风,不能卫外,故
常自汗出而热不解,此为荣气和而卫不和也。
魏荔彤曰:前以桂枝解肌者,和其卫而时发热之热止;此以桂枝发汗者,和其卫而常
自汗之汗止。盖发其表而热解矣。故总结之曰:荣卫和则愈。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注】
太阳病,服桂枝汤,外证不解者,可更作服。今初服不惟不解,而反加烦,是表邪太
盛。若遽与桂枝,恐更生烦热。故宜先行刺法,疏其在经邪热,然后却与桂枝,发其
肌腠风邪,俾外内调和,自然汗出而解矣。
【集注】
方有执曰:桂枝全在服法,发汗切要如经。若服不如法,汗不如经,病必不除,所以
反烦。反者、转也,言转加热闷也。风池穴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手足少阳
脉之会,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风府穴在项上入发际,同身寸之一寸。大筋内宛宛中
,督脉、阳维二经之会,刺可入同身寸之四分。
张志聪曰:风池、风府虽非太阳穴道,乃属太阳经脉所循之部,故刺之以衰太阳之病
势。魏荔彤曰:恐误认此为已传之躁烦,故标出以示人。言不解则太阳之证俱在,但
添一烦,知其非传里之烦,而仍为表未解之烦也。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
【注】
汗之不解而烦,太阳证仍在者,是表邪盛也;有阳明证者,是里热盛也。然亦有欲自
解而未解先烦者,则又为邪正相争,作汗之兆也。当其烦时,解与不解,固不可定,
但诊其六脉俱浮,则知邪欲还表、当汗出而解矣。
【集注】
程知曰:天地郁蒸而雨作,人身烦闷而汗作,当以脉浮决之。设脉不浮则烦,又为入
里之候矣。
程应旄曰:如诊得脉浮,即是邪还于表之兆,切勿妄治其烦,使汗却而当解者反不解
也。
沈明宗曰:夫自解证,有从□解,有从下血而解,有从下利而解,有从小便暗除而解
者,此即太阳战汗之一端。或从脉辨,或从证参,仲景妙义,散见诸篇,务必合参则
备。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必欲解也。
【注】
病至六七日,手足阴阳三部脉皆至而浮,忽然大烦,口噤不能言,躁扰不宁者,此邪
正俱实,争胜作汗之象。故曰:必欲解也。
【集注】
成无己曰:手足三部皆脉至,为正气盛,邪气虽甚,必欲解也。
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脸,内际黄者,此欲解也。
【按】
脸字当是「睑」字。睑,眼弦也,作脸字非。
【注】
脉和而大烦者,其解未可卜也。若其人目重睑者,是睑覆下垂目欲合也,为阴来济阳
之兆。内际黄者,为胃气来复之征,故曰:此欲解也。
问曰: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
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注】
脉偏胜则病,脉和平则愈。今寸口、关上、尺中三部脉,俱见浮沉、迟数、大小同等
,阴阳和平之象,即有寒热不解之病,虽剧亦当愈也。
【集注】
『内经』曰:寸口、人迎两者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者,名曰平人。
程知曰:大小、浮沈、迟数同等,谓三部九候无相失也。盖大、不甚大,小、不甚小
,浮、不甚浮,沈、不甚沈,迟、不甚迟,数、不甚数,为冲和平等之象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
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注】
病谓中风、伤寒也。有初病即发热而恶寒者,是谓中风之病,发于卫阳者也。有初病
不发热而恶寒者,是谓伤寒之病,发于荣阴者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
,以阳合七数,阴合六数也。
【集注】
方有执曰:此推原中原、伤寒之所以始,以要其所以终之意。凡在太阳皆恶寒也,发
起也,愈瘳也。
程知曰:此辨太阳病,有发热,有不发热之故也。风,阳也,卫,亦阳也;寒,阴也
,荣,亦阴也。中风、伤寒均为表证。而风入卫,则邪发于阳而为热,寒入荣,则邪
发于阴而不即热。阳行速,故常过经而迟愈一日;阴行迟,故常循经而早愈一日。观
此,则风寒之辨了然矣。
魏荔彤曰:风伤卫,寒伤荣,既在太阳,则未有不发热者,但迟速有间耳。至于恶寒
则同也。发于阳、发于阴之义,不过就风为阳、卫亦阳、寒为阴、荣亦阴而言,殊未
及于三阴也。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
,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
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注】
凡病之起,不外乎阴阳以为病,非阳胜阴,即阴胜阳。凡病之愈,亦不外乎阴阳以为
和,非阳得阴解,即阴得阳解。阳得阴解者,谓日中得病,今日夜半愈也。阴得阳解
者,谓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也。
【集注】
方有执曰:日中、夜半以大略言,余时可仿此意而推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
不传则愈。
【注】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谓太阳受病,其邪传行六日,三
阳、三阴经尽,至七日已上,三阳、三阴之病日衰,大邪皆去,此不作再经,故自愈
也。再者,再传阳明经也,谓其邪已传经尽,热盛不衰,欲再转属阳明故也。针足阳
明,以泄其热,使其一邪不再传,则愈矣。
【集注】
方有执曰:七日已上者,该六日而言也。
魏荔彤曰:方有执谓针以遏其邪,喻昌谓针以竭其邪,言遏、言竭,皆言泄之也。凡
针刺者,泄其盛气也,故前言刺风池、风府,亦主泄其风邪暴甚之意。因刺法乃治热
之善策,不欲人妄施汗、下、温三法也。言足阳明,自是胃之经穴,必有实欲再传之
势,方可刺之。
闵芝庆曰:太阳受病,以次而终于厥阴为传经尽。诸经受病,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为
行其经尽故也。今有自太阳再传之说,若果传遍六经,厥阴再传太阳,太阳再传阳明
,则何不于厥阴未传太阳之前,预针太阳;而必待传阳明,然后针阳明哉!于此可知
三阴从无再传太阳之病,但转属阳明耳。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注】
风家,谓太阳中风也。表解,谓用桂枝汤病已解也。不了了者,不清楚也。言用桂枝
汤其表已解,而犹不清楚者,在经余邪未尽耳。十二日经尽之时,余邪尽,自然愈也
。
【集注】
魏荔彤曰:此条申明太阳中风病愈后,风邪留滞之证,应听其自愈也。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重出衍文〕。桂枝本为解肌,若
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注】
夫桂枝汤,本为解肌,中风表虚之药也。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乃伤寒表实
之病,不可与也。当须识此为麻黄汤证,必令误与桂枝汤也。
【集注】
程应旄曰:可与、不可与,在毫厘疑似之间,误多失之于仓卒,须常将荣卫之分别处
,两两互勘,阴阳不悖,虚实了然。不以桂枝误治脉浮紧汗不出之伤寒,自不致以麻
黄误治脉浮缓汗自出之中风矣。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注】
酒客,谓好饮之人也。酒客病、谓过饮而病也。其病之状,头痛、发热、汗出、呕吐
,乃湿热薰蒸使然,非风邪也。若误与桂枝汤服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集注】
成无己曰:酒客内热,喜辛而恶甘。桂枝汤甘,酒客得之,则中烦而呕。
凡服桂枝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