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75-医宗金鉴-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喘者,则正气又脱于上,孤阳无根,故死。
@@@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注】
下利者,初利则为气郁于大肠而不外渗,水气并下,但当利其小便,输其渗泻之窍,
气宣而利止也。久利则为气陷于大阳,而不上举,又当于升补中兼利小便也。
【集注】
尤怡曰:下利气者,气随利失,即所谓气利是也。
@@@
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注】
气利,所下之气秽臭,所利之物稠粘,则为气滞不宣,或下之、或利之皆可也。若所
利之气不臭,所下之物不粘,则谓气陷肠滑,故用诃黎勒散以固肠,或用补中益气以
举陷亦可。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诃黎勒散方
属性:诃黎勒(煨)十枚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
【集解】
李□曰:气利者,下利气虚,下陷而滑脱也。诃黎勒性敛涩,能温胃固肠。粥饮和者
,假谷气以助胃。顿服者,药味并下,更有力也。
尤怡曰:气利,气与屎俱失也。诃黎勒涩肠而利气,粥饮安中益肠胃。顿服者,补下
治下制以急也。
@@@
若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令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注】
下利脉数,内热利也,微热汗出,其邪衰矣,故令自愈。设脉紧者,是表未衰,故为
未解也。
【集注】
程林曰:寒则下利,脉数有微热,则里寒去,汗出则表气和,表里俱和,故令自愈;
设复紧者,知寒邪尚在,是为未解也。
@@@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
【注】
下利大热而渴,则为邪盛,脉弱则为正虚,不能愈也。今微热而渴,脉弱者,邪正俱
衰,故知自愈也。
【集注】
程林曰:下利大热而渴,则偏于阳,无热不渴,则偏于阴,皆不能愈;以微热而渴,
知阴阳和,脉弱,知邪气去,故即自愈。
@@@
下利,脉数而渴者,令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注】
此承上条邪正俱衰,病当自愈而不愈之义也。设不差者,则必表和,热退而数渴,仍
然是里热未除也,故圊脓血。
【集注】
魏荔彤:下利,固以阳气有余为吉,又不可太盛,成热邪伤阴,致阳复有偏胜之患。
@@@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
【注】
此承上表里已和,病当自愈而不愈之义也。下利里病,而得浮数表脉,故曰:脉反浮
数也。但尺中自涩,则知热陷血分,必圊脓血也。
【集注】
徐彬曰:下利属寒,脉应沉迟,反浮数,其阳胜可知。而尺中自涩,涩为阳邪入阴,
此亦热多,故曰:必圊脓血。
程林曰:寸脉浮数,为热有余,尺脉自涩,为血不足,以热有余,则挟热而便脓血。
@@@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下利之人,心下□者,诸泻心汤证也。若寸、关、尺三部脉皆平实有力,虽下利,宜
攻坚也。
【集注】
李□曰:下利,按之心下坚者,实也。设或脉见微弱,犹未可下,今三部脉皆平,则
里气不虚可知,自宜急下之,此凭脉又证书之法也。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大承气汤方
属性:(见痉病中)
@@@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脉迟不能兼滑,惟浮取之迟,沉取之滑,则有之矣。今下利脉迟而滑,谓浮迟而沉滑
也。浮迟则外和,沉滑则内实。欲止内实之下利,当下之,积去则止,宜大承气汤。
【集注】
尤怡曰:脉迟为寒,然与滑俱见,则不为寒而反为实,以中实有物,能阻其脉迟行。
夫利因实而致者,实不去则利不止,故宜急下。
@@@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注】
下利脉反滑者,是病脉实,不相宜也。若其人形气如常,饮食如故,乃有当去之积未
去也,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集注】
赵良曰:下利虚证也,脉滑实脉也,以下利之虚证,而反见滑实之脉,故当有所去也
。
程林曰:经云:滑为有宿食,故当下,去之而利自止矣。
@@@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下利差后,至其或年、或月、或日而复发其利者,此宿食积病,攻之不尽故也。若其
人形气不衰,饮食尚强,当攻其未尽,自不复发其利也,宜大承气汤。
【集注】
沈明宗曰:此旧积之邪复病也。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是前次下利之邪,
隐僻肠间,今值藏府司令期,触动旧邪而复发;无隐僻之根未除,终不能愈,故用大
承气迅除之耳。
@@@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注】
下利里虚证也,谵语里实证也,何以决其有燥屎也?若脉滑数,知有宿食也;其利秽
粘,知有积热也;然必脉证如此,始可知其有燥屎也,宜下之以小承气汤。于此推之
,而燥屎又不在大便□不□也。
【集注】
李□曰:经曰:实则谵语,故知有燥屎宜下。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小承气汤方
属性:大黄四两 厚朴(炙)三两 枳实(炙)大者三枚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得利则止。
@@@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注】
下利,脾病也。弦,肝脉也。脾病不当见弦脉,故曰脉反弦也。下利里病也,发热表
证也,若发热身汗,则为表与里和,虽脉弦亦可自愈也。
@@@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注】
沉主里,弦主急,下重后重也。下利脉沉弦者,故里急后重也。滞下之证,发热脉大
则邪盛为未已也,脉微弱数者则邪衰,病当自止,虽发热不死也。由此可知脉大身热
者死也。
@@@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以明治其也。下利脓血,里急后重,积热已深,故以白头翁汤大苦大寒;寒
能胜热,苦能燥湿,湿热去,下重自除矣。
【集注】
程林曰:热利下重,则热迫于肠胃,非苦不足以坚下焦,非寒不足以除热,故加一「
热」字,别以上之寒利。
尤怡曰:此证湿热下注,故用白头翁,苦以除湿,寒以胜热也。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白头翁汤方
属性:白头翁 黄连 黄蘖 秦皮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注】
初病下利便脓血者,大承气汤或芍药汤下之。热盛者,白头翁汤清之。若日久滑脱,
则当以桃花汤养肠固脱可也。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桃花汤方
属性:赤石脂(一半锉,一半筛末)一筋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
愈,余勿服。
@@@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注】
详见『伤寒论·太阴篇』篇内,不复释。
@@@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
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注】
详见『伤寒论·厥阴篇』内,不复释。
@@@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注】
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不复释。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桂枝汤方
属性: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
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
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注】
详见『伤寒论·太阳中篇』,不复释。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栀子鼓汤方
属性:栀子十四枚 香豉(绵裹)四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
服,得吐则止。
@@@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按】
此文脱简不释。
卷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紫参汤方
属性:紫参半筋 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
卷三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属性:@@@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注】
诸浮数脉,谓寸、关、尺六脉俱浮数也。浮脉主表,数脉主热,若是表邪,则当发热
而洒淅恶寒也。今非表邪,应当发热,不当恶寒,若有痛处,乃当发痈之诊,非表邪
之诊也。
【集注】
周扬俊曰:病之将发,脉必兆之。夫浮数阳也,热也,浮数兼见,为阳中之阳,是其
热必尽显于外矣。而反洒淅恶寒,证不相应,何哉?必其气血凝滞,荣卫不和,如经
所谓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为痈是也,况其身
已有痛处乎。夫脉之见者阳也,其将发而痛者亦属阳,故曰:当发其痈。
@@@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注】
诸痈肿者,谓诸阴阳痈肿也。不论阴阳,凡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当以手掩之肿上
,热则能腐化成脓。故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也。
【集注】
周扬俊曰:师之所以教人,知痈已成欲其溃,未成托之起也。
@@@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
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注】
痈生于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腹皮急似肿胀,但按
之软,询之腹无积聚,审之身无表热,诊之脉数,非有外证也。此为肠内有痈脓也,
主之薏苡附子败酱散,流通肠胃,消痈肿也。
卷三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属性: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一名苦菜)五分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盒饭下。
【集注】
徐彬曰:薏苡寒能除热,兼下气胜湿,利肠胃,破毒肿;败酱善排脓破血利,结热毒
气,故以为臣;附子导热行结,故为反佐。
@@@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
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
【注】
此承上条,详发其证,以明其治也。肠痈者,其证则少腹肿硬,按之即痛,可知痈在
内也;溺时如淋,尿色自调,可知肿碍之也。时时发热,汗出恶寒,似有表病,而实
非表病也。其脉迟紧,则阴盛血未化,其脓未成,可下之,大盒饭有血也。若其脉洪
数,则阳盛血已腐,其脓已成,不可下也。下之以大黄牡丹汤,消瘀泻热也。
卷三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大黄牡丹汤方
属性: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芒硝三合 瓜子半升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
下血。
【集解】
李□曰:大黄、芒硝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血。
@@@
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
所伤,亡血故也。
【注】
脉微气夺也,脉涩血夺也,故曰:法当亡血汗出也。设无亡血汗出等病,则必身有疮
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集注】
李□曰:汗出亡阳,则脉微;亡血伤阴,则脉涩。微与涩皆阴脉也,设不汗而疮疡全
疮,虽不亡阳而亡血,故亦见微涩之脉也,总是荣卫虚衰之故。
@@@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注】
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金疮,谓刀斧所伤之疮也。亡血过多,经络血虚,风寒易得干
之,故用王不留行散,一以止血出,一以防外邪也。小疮粉之,即外敷也。
卷三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王不留行散方
属性:王不留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