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斗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正青绿,经霜则白如涂粉,其中肉及子亦
白”的描述;■属中的芋,有“叶如荷,长而不圆,茎微紫,乾之亦中空,
根白,亦有紫者,其大如升,食之味甘,旁生子甚多,拔之则连茹而起”
的描述;■属中的芡,有“叶如荷,皱而有刺,花开向日,花下结实”的
描述;蔬属中的薤,有“叶似韭而阔,本丰而白深”的描述;蔬属中的韭,
有“丛生、丰本、叶青、细而长、近根处白”的描述。

王祯在农学上的主要贡献有下列几方面:

1.在贯彻“时宜”和“地宜”原则方面有新的创造
王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时宜”原则,创制了“授时指掌活法之
图”,对历法和授时问题作了简明总结。同时,他还指出:要不依历书所
载月份,而用节气定月,这样就可以正确代表季节性变化;其次图中所列
各月农事,只适用于一个地区,其他地区应当按照纬度和其他因素来变更。
如果各地都能斟酌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这样一个农事月历,对在农业生产
中贯彻“时宜”原则将会有重要帮助。为了在农业生产中贯彻“地宜”原
则,王祯创制了一幅《全国农业情况图》。这幅图是根据全国各地的风土
和农产知识绘制的,它能帮助人们辨别各地不同的土壤,以便遵循“地宜”
原则,实行因土种植和因土施肥。

2. 对自后魏以来我国南北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经验进行了新的总

(1)在北方旱地耕作中强调深耕细耙。王祯认为只有“深耕易耨”才

能“岁可常稔”。他不仅认为“犁深为功”,而且强调“耙熟为全功”。
又说:“耙劳之功不至,而望禾稼之秀茂实栗难矣。”他还总结了先浅耕
灭茬,然后再细耕多耙的新经验。(2)对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
作了新的概括。王祯把北方旱地的耕作体系概括为“耕、耙、劳”。所谓
“其耕种陆地者,犁而耙之,欲其土细,再犁再耙,后用劳,乃无遗功也”;
所谓“犁耕既毕,则有耙劳,耙有渠疏之义,劳有盖磨之功”等,都是对
北方旱地翻耕法耕作体系的概括。与此同时,王祯对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
概括为“耕、耙、耖”。即所谓“南方水田,转毕则耙,耙毕则耖,故不
用劳”。

(3)总结了北方旱地实行套耕的新经验。王祯提出“所耕地内,先并
耕两犁,■皆内向,合一陇谓之浮■,自浮■为始,向外缴耕,终此一段,
谓之一缴,一缴之外,又间作一缴,耕毕,于三缴之间,歇下一缴,却自
外缴耕至中心,作一■,盖三缴中成一■也。其余欲耕平原,率皆仿此”。
这是王祯对北方旱地采行内外套翻法,减少开闭垄,提高耕作质量这一新
经验的总结,从而将北方旱地的耕作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4)总结了南方稻田旱作“开■作沟”的新经验。南方向有“水乡泽
国”之称,因此,南方稻田在收稻之后复种旱作时,“最忌水湿”,这是
实行稻麦两熟的一大障碍。经过长期探索,大约在元代,人们才创始了“开
■作沟”、整地排水的经验。王祯在他的《农书》中首先总结了这个经验:
“高田早熟、八月燥耕而■之,以种二麦。其法:起■为■,两■之间,
自成一畎,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
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这一经验总结,为南方稻田
实行稻麦两熟、夺取稻麦双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南方稻区
夺取二熟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5)强调“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北方旱地有春旱多风,夏
秋多雨的气候特点,为了适应这个气候特点,以便保墒防旱。王祯引用《韩
氏直说》中总结的经验:“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秋耕之地、荒草自
少,极省锄功,如牛力不及,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
春耕亦可。”提出了秋耕为主,春耕为辅的原则。
3.开辟“粪壤”和“灌溉”专篇,将增肥和灌水摆上农业增产的
重要地位
在王祯以前的重要农书中,大都没把增肥和灌溉放在重要地位,如《■
胜之书》和《齐民要术》中的农业总论部分都没有谈到增肥和灌溉问题,
只是在各论部分中才谈到,可见肥水问题在农业增产中仍然没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及至南宋的《陈■农书》虽列有“粪田之宜”专篇,却重在理
论阐述,实践性较差。《王祯农书》不仅将“粪壤”和“灌溉”摆在“农


桑通诀”这个总论的重要位置上,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发展。

(1)粪壤理论的新发展。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本质区别,在于自然
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不仅具有自然肥力,并且具有人工肥力,
而“粪田”则是人工肥力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粪壤”二字的深刻含
义,就在于它表达了“农业土壤”的本质特征。正象王祯所说的:“田有
良薄、土有肥硗,耕农之事、粪壤为急。粪壤者,所以变薄田为良田,化
硗土为肥土也。”王祯还继承和发扬了《陈■农书》中提出的“地力常新”
理论,他指出:“所有之田,岁岁种之,土敝气衰,生物不遂,为农者,
必储粪朽以粪之,则地力常新壮,而收获不减。”王祯还首先阐发了施肥
是化无用为有用的思想,他说:“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乎,
田得之为膏润,唯务本者知之。”
(2)广辟肥源的新努力。要增施粪肥,必须广辟肥源。王祯提到的肥
源有苗粪、草粪、火粪、大粪、小便、泥粪、旧墙土、草木灰、糠秕、谷
壳、腐草、败叶、泔水、马蹄羊角灰、沃鱼水、沟泥水、淘米水、禽兽毛
羽亲肌之物等,比以前农书中提到的肥源大为增加。王祯不仅特别重视绿
肥的应用,而且称栽培绿肥为“苗粪”,称野生绿肥为“草粪”,首次对
它们进行了区分。
(3)积肥沤粪的新措施。为了增积粪肥,王祯提出了设置常年积肥车
的新措施。他说:“农圃之家,欲要计置粪壤,须用一人一牛或驴,驾双
轮小车一辆,诸处搬运积粪,月日既久,积少成多,施之种艺稼穑倍收。”
为使粪肥腐熟,提高肥效,王祯提出了田头沤粪的主张:“南方治田之家,
常于田头置砖槛窖,熟而后用之,其田甚美。北方农家亦宜效此,利可十
倍。”
(4)对农田灌溉的新认识。王祯在“农桑通诀”中专辟“灌溉篇”,
把农田灌溉摆在重要地位。他通过追溯古代治水和修筑沟洫的情况,说明
兴修农田水利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通过列举古代水利工程的遗
迹,以及难以数计的中小型水利工程,说明“兴废修坏”是发展农田水利
的重要途径;又介绍了多种引水方法,指出各种地势引水灌溉的方法;并
总结了围田和圩田的经验,指出南方“水乡泽国”兴水利、除水害的途径。
王祯在“农器图谱·灌溉门”中还介绍了翻车、筒车、牛转翻车、水转翻
车、高转筒车、水转高车、戽斗、刮车、桔槔、辘轳等水利灌溉的工具和
器械,以及水栅、水闸、陂塘、水塘的效用和做法。并且指出,这些设施
不但可以灌溉农田,而且“又得通济舟楫,转激碾■”,陂塘“又可畜育
鱼鳖,栽种菱藕之类”,实现水的综合利用,做到灌溉、航运、水力、水
产的结合。
4.专辟“田制门”系统总结了几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

(1)区田法的重要变化。《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与《■胜之
书》中所载相比较,有三个重要变化:其一,《■胜之书》中所载的区田
法有带状区田和方形区田两种方式,而《王祯农书》中所载的区田法只有
方形区田一种方式。其二,■胜之所说的方形区田有上、中、下三种方式,
而王祯的方形区田已简化为一种方式,并将■胜之时6 至9 寸见方的小区
改为1 尺半见方的大区;同时缩小区间的距离,扩大了土地利用面积。其
三,元代的区田增加了间套复种的内容。
(2)对南方几种特殊土地利用经验的系统总结。由于女真铁骑的南
侵,宋代中原人民不堪战乱的侵扰,大量南迁,“建炎之后,江、浙、湖、
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迫使
人们开展了“与水争田”和“与山争地”的斗争。因此,自宋代以后,在
南方各地出现了围田、圩田、柜田、涂田、架田、沙田、梯田等几种特殊
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至元代,王祯在他的《农书》里首次系统地总结了这
些特殊的土地利用经验。这是王祯在农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5.积极宣传和推广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古农书中是一项创举。它所收集的
105 种农具都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对它们的发展历史、形制和操作方法
都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对新创制的农具作了大力宣传和推广,这对促进
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着重介绍宋、元间新创制,并载入
“农器图谱”的农业机具。

(1)新创制的耕耘器具。■刀,是开荒时走在犁的前面,用以割除芦
苇,清除障碍,提高工效的工具。铁搭,适应南方水田土壤的耕垦工具,
一般具有六齿或四齿。秧马,能行于泥中,便于水田作业的工具。耘荡,
适于水田中耕除草的耕耘工具。耘爪,用竹管加上铁尖套在手指上,用以
耘田的工具。耧锄,华北平原用于畜力耕耘的器具,一天可耘田20 亩,工
效很高。镫锄,用于中耕除草的工具,由于它没有两刃角,在锄草时不易
伤禾苗。粪耧,在耧车上附加施种肥的装置,用以施种肥。瓠种,在瓠上
安木柄,瓠下安木嘴,用于垄畔播种的工具。砘车,在耧车后边配上石制
砘车,能沿耧脚所开的沟进行镇压,能使种土相亲,有利于发芽出苗。
(2)新创制的收获农具。推镰,这种用木做成横架及长柄,并安上小
轮进行收割的农具,比一般的镰刀可提高工效好几倍。麦绰,是将长镰形
的麦钐装置在一个簸箕形的麦绰上面,在木柄和轴上系以绳索,一手执绳、
一手执轴,收割麦子既整齐又快。在麦绰的后面带着4 个小轮的麦笼及拖
杷。使用这种收割器,一天的收割量比用其他工具多几倍,并且很适合在
较大的地块上工作。其他如收割水稻的钹,割麦穗的捃刀,割谷穗的鉴刀
等,对提高收割工效也起了重要作用。

(3)新创制的灌溉机具。在《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可以看到
7 种新创制的灌溉机械。
翻车,即龙骨车,是往高处提水的工具。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
相同。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做一竖轮,竖轮之
旁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轮适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乃擗水傍激,下
轮即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倒水上岸,这是水力翻车。
牛转翻车,在无流水处用之。下轮置于车傍岸上,用牛拽转轮轴,则翻车
随转。这种翻车的工效大于人力翻车一倍。驴转筒车,就是水转筒车,但
于转轴外端别造竖轮,竖轮之侧,岸上复置卧轮,与前牛转翻车之制无异。
这种水车适于在“临坎井”或“积水渊潭”处使用。高转筒车,其高以10
丈为准,如田高岸深,或田在山上,皆可及之。水转高车,遇有流水岸侧,
欲用高水,可用此车,其车亦高转筒车之制,但于下轮轴端别作竖轮,傍
用卧轮拨之。刮车,是上水轮,其轮高可5 尺,辐头阔止6 寸,如水陂下
田,可用此具。

这几种水车的原动力:翻车和刮车用人力;水转翻车、水转高车和高
转筒车用水力;牛转翻车和驴转翻车用畜力。可见在元代不仅已利用人力、
畜力以及水力进行灌溉,更为难得的是,这一时期已经较广泛地利用机械
原理,特别是对齿轮轮系的利用。

(4)新创制的农产加工机械。《王祯农书》“农器图谱”中记载的连
二水磨、水转连磨、水击面罗、水轮三事等,都是元代新创制的高效率的
农产加工机械。如水转连磨“或作碓碾,日得谷食,可给千家”。水轮三
事,用一台机械可以发挥磨、砻、碾的作用。
以上这些创造和革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在生产斗争
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农器图谱”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积极宣传和推广
这些新创制的农业机具,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

6.在发展林、牧、副、渔各业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1)在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