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光启“无一人不当学”的预言。

《几何原本》由公理、公设出发给出一整套定理体系的叙述方法,和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的叙述方法相去甚远。徐光启作为首先接触到这一严密
逻辑体系的人,却能对此提出较明确的认识。他说:“此书有四不必:不
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脱之不可得,欲驳之不
可得,欲减之不可得,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他还说:“(此书)有三
至、三能:似至晦,实至明,故能以其明明他物之至晦;似至繁,实至简,
故能以其简简他物之至繁;似至难,实至易,故能以其易易他物之至难。”
他最后说:“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同上)徐光
启提出《几何原本》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体系的自明性。这种认识是十分深
刻的。

3.农学
徐光启出身农家,自幼即对农事极为关心。他的家乡地处东南沿海,
水灾和风灾频繁,这使他很早就对救灾救荒感兴趣,并且讲究排灌水利建
设。步入仕途之后,又利用在家守制、赋闲等各种时间,在北京、天津和
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

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大约完成
于1525—1528 年间,死后经陈子龙改编出版于1639 年)、(1608)、

《甘薯疏》
《农遗杂疏》(1612,现传本已残)、《农书草稿》(又名《北耕录》)、
《泰西水法》(与熊三拔共译,1612)等等。徐光启对农书的著述与他对
天文历法的著述相比,从卷帙来看,数量虽不那样多,但花费时间之长、
用功之勤,实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中,《农政全书》又堪称代表。此书是徐光启殁后,经陈子龙删改
(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后成书的。《农政全书》共分12 门(农
本、四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
造、荒政),60 卷,70 余万言。书中大部分篇幅,是分类引录了古代的有
关农事的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徐光启自己撰写的文字大约有6 万字。
正如陈子龙所说,《农政全书》是“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的著作,
而时人对徐氏自著的文字评价甚高:“人间或一引先生独得之言,则皆令
人拍案叫绝。”(刘献廷《广阳杂记》)

《农政全书》主要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大方面,而农政思想约
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徐光启的农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垦荒和开发水利的方法来力图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我国古代
自魏晋以来,全国的政治中心常在北方而粮食的供给、农业的中心又常在
南方,每年需耗资亿万来进行漕运,实现南粮北调。时至明末,漕运已成
为政府较大的弊政之一。徐光启主张用发展北方农业生产的方法来解决这
一问题(垦荒、水利、移民等)。与此同时,在《农政全书》中,徐光启
也用了四卷的篇幅来讲述东南(尤指太湖)地区的水利、淤淀和湖垦。他

还对棉花在东南地区的种植、推广进行了不少研究。

(2)备荒、救荒等荒政,是徐光启农政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他提出
了“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的以预防为主(即指“浚河筑堤、
宽民力、祛民害”)的方针。
徐光启在农业技术方面,也有很多贡献:

(1)破除了中国古代农学中的“唯风土论”思想。“风”指的气候条
件,“土”指土壤等地理条件,“唯风土论”主张:作物宜于在某地种植
与否,一切决定于风土,而且一经判定则永世不变。徐光启举出不少例证,
说明通过试验可以使过去被判为不适宜的作物得到推广种植。徐光启的有
风土论但不唯风土论的思想,发展了中国古代农学的风土论思想,推进了
农业技术的发展。
(2)进一步提高了南方的旱作技术,例如种麦避水湿、与蚕豆轮作等
增产技术。他还指出了棉、豆、油菜等旱作技术的改进意见,特别是对长
江三角洲地区棉田耕作管理技术,提出了“精拣核(选种)、早下种、深
根短干、稀稞肥壅”的十四字诀。
(3)推广甘薯种植,总结栽培经验。
(4)总结蝗虫虫灾的发生规律和治蝗的方法。
4.军事技术
徐光启不仅是一位天文历算学家、农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军事家。在
他幼年时期,其家乡一带屡遭倭寇蹂躏,因而从早年起即关心兵事。他在
写给焦■的一封信中说:“(光启)少尝感愤倭奴蹂践,梓里丘墟,因而
诵读之暇稍习兵家言。时时窃念国势衰弱,十倍宋季,每为人言富强之术:
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徐光启集·复太史焦师座》)以农
业为富国之本,以正兵为强国之本,徐光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贯重
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

早在刚刚被选考为翰林院庶吉士时,徐光启便在《拟上安边御虏疏》
中提出了“设险阻、整车马、备器械、造将帅、练戎卒、严节制、信赏罚”,
但他认为这些都不过是“世俗之常谈,国家之功令”,他这篇御敌疏的中
心内容则是“于数者之中,更有两言焉。曰求精,曰责实。。。苟求其精,
则远略巧心之士相于讲求,经岁而未尽;苟责其实,则忠公忧国之臣所为
太息流涕者,十倍于贾谊而未已也”。“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
思想的核心。

徐光启还大力宣扬管仲“八无敌”(材料、工艺、武器、选兵、军队
的政教素质、练兵、情报、指挥)和晁错的“四预敌”(器械不利、选兵
不当、将不知兵、君不择将”。做到“八无敌”即可无敌于天下,如果是
“四预敌”则兵无不败。据此他提出了“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


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
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徐光启集·辽
左阽危已甚疏》)。这些办法和措施,都是“八无敌”、“四预敌”思想
与“求精”、“责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在上述这些办法和措施中,徐光启尤其注重对士兵的选练,他提出了
“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主张。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月开始,徐光
启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在此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
《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列阵方法)、
《火攻要略》(火炮要略)、《制火药法》等等。这些“条格”,实际上
乃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也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
典。

《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等等,体现了徐光启“实选”、“实
练”的责实精神。

除此之外,徐光启还特别注重制器,非常关心武器的制造,尤其是火
炮的制造。管状火器本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但时至明代末年,制造火器的
技术已逐渐落后,由于边防的需要,急需引进火炮制造技术。为此,徐光
启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
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探求。
实际上,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
论的第一个人。

文献

原始文献

'1'崇祯历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
'2'(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平露堂初刻本,1639。
'3'石声汉:《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李林编:徐文定公集,上海慈母堂,1896。
'5'徐允希编:徐文定公集(重订本),上海慈母堂,1909。
'6'徐宗泽编:徐文定公集(三编本),上海徐顺六印刷所,1933。
'7'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徐光启手迹,中华书局 1962。
'8'王重民辑:徐光启集,中华书局,1963。
'9'徐光启译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10'(清)张廷玉等:明史·徐光启传,中华书局,1974。
研究文献

'11'严敦杰:徐光启,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古代
科学家》,科学出版社,1959。
'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徐光启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

1963。

'13'梁家勉:徐光启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4'杜石然:徐光启,见《明清实学思潮史》卷中,齐鲁书社,1989。

张景岳

赵璞珊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会稽山阴(今属浙江)人。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生;崇祯十三年(1640 年)卒。中医学。

张景岳14 岁时,随父游历京师(今北京),拜名医金英(号梦石)为
师,学医数年,尽得所传。同时,他还研读了不少文史典籍,特别是《周
易》以及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学识日渐渊博。壮年,曾投笔从戎,东
出榆关(今山海关),遍历我国东北许多地方,并渡鸭绿江,远至朝鲜。
后卸职返回京师,专研医学。当时他医誉很大,明黄宗羲所撰《张景岳传》
称:“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见《南雷文定》前
集·卷一)。1620 年,返回会稽,继续埋头医学著述,20 年后,这位辛勤
的医学家,终其天年,时78 岁。

张景岳从中年开始著述,用数十年精力先后写成《类经》32 卷,《类
经图翼》11 卷,《类经附翼》4 卷,《景岳全书》64 卷。这几部书规模之
大,内容之丰富,为明一代医家论著中所罕见。此外,尚有晚年所著《质
疑录》1 卷。

《类经》是张氏研读《内经》的主要撰著。该书融汇了作者多年研究
《内经》的心得,他将《素问》、《灵枢》重新编次,以“《灵枢》启《素
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演绎,前后40 余年,数次易
稿,才告完成。该书分为摄生、阴阳、藏象等12 类,包括360 余章节。清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称赞“其书辨疑发隐,补缺正讹。。靡不殚精极微,
丝毫无漏”。可见该书之谨严和详尽。

《类经图翼》用图解方法介绍祖国医学运气、经络学说等。《类经附
翼》除论述“易理”之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以及应用问题外,还在“求正
录”篇章中阐发了“三焦包络命门辨”、“大宝论”和“真阴论”等理论
见解,概括了张景岳著名的命门阴阳学说。

《景岳全书》是全面阐述中国医学理论(包括理法方药)的著作。它
的显著特点在于张景岳依据自己的医学认识和医疗实践,论述了温补命门
阴阳的医学主张,对金、元以来盛行的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各家学说
提出了不同见解,对促进中国医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质疑录》包括45 论,内容多针对金、元各家医学理论进行探讨。王
琦跋称:“其书于古名家若刘(完素)、李(杲)、朱(震亨)、张(从
正)辈,所言稍有偏著,必加辨正,盖恐后之不善读者,守其一说,未得
化裁之用,夫■好与前人洗垢索瘢哉!”表明张景岳做学问严肃认真的态
度,对于学术,他既能在前人成就基础上探研真理,发现问题,阐明自己
的见解;同时,又能随自己学识的逐步提高充实,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论点,


务求观点正确,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治学精神。

张景岳对祖国医学理论有许多创造性的发挥,归纳起来,他的医学思
想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阐发医易同源的思想。张景岳深入研究过《内经》,中年以后
又接受了《周易》的哲学观点,并把它应用到中国医学理论(按:《周易》
原是中国古代一部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书籍,具有丰富的哲学内容,它
包含着古代辩证法思想,尤其“系辞”所论述的“阴”、“阳”部分。表
明两种相反性质的力量是自然和社会现象一切变化的源泉,对后世学者有
很大的影响)。张景岳依据《周易》“太极生两仪,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的道理,认为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
而长养百骸,即自然和人的造化生成都可以用阴、阳二气来认识,可谓“天
人一理,一此阴阳”,“医易同源,同此变化”。

中国古典医学著作《内经》也全面运用了阴阳学说,对古代医疗实践
作了总结性的论述。张景岳认为,追本溯源,《周易》所具有的哲学观念,
可以很好概括解释中国医学理论的全部内容,因此,他以数十年精力研究
《内经》之后,于《类经附翼》第一卷中,以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