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广东人赚钱绝招-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抓供销,搞流通,使茅田人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的成功路子。

  
★★★★★养“鸽”赚了44 万元★★★★★

  广东东莞市企石镇南坑管理区是个“养鸽村”。南坑管理区人多地少,有文化有技术,年富力强的人洗脚上田,大部分的田地已向种养能手、专业户集中,全管理区余下的闲散劳动力达100 多人。如何解决这部分人的出路呢?管理区干部可谓煞费苦心!

  他们经过调查了解,认为养鸽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好门路——养鸽技术简单易掌握,鸽苗成活率高,而且投资小,回收快,市场销售畅,经济效益高。1985年,管理区率先兴办一个起示范、推广作用的和平鸽场,以此推动群众养鸽。

  在这个颇具规模的养鸽场,石岐鸽、美国皇鸽等品种十数种,鸽存栏量有8000 多对,1994 年产值达60万元,纯收入达20 万元。

  群众看到养鸽确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纷纷利用旧房、闲房养鸽。村民王汝垣老夫妇,原来试着饲养100对,尝到甜头后,现已发展到1000 对,去年纯收入4 万元;已70 多岁的王桂全用了3 年的时间,所养的鸽便从180对发展到700对,收入极为可观。目前,合管理区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养鸽户占总数的40%,养鸽年产值达142 万元,纯收入44万元。养鸽,不但使群众增加了收入,还吸收了一批闲散劳动力。

  现在的南坑管理区,处处响起悦耳动听的鸽哨声,鸽子给南坑人带来了富裕、吉样、幸福。

  
★★★★★种辣椒收入20 万元★★★★★

  龙坪镇沙邀管理区龙坛被称为辣椒之村,一点也不过份。1994 年龙坛村仅辣椒收入就近20 万元,成为该村农业经济的重要财源。

  龙坛村地处龙坪镇的最深处,那里山多石头也多。进入龙坛村,就如同进入一个石头世界,那里怪石横生,在田间、在路边龇牙咧嘴,向人们示威般挺立着。缺土少水的龙坛村一直以来过着仅够温饱的日子。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龙坪镇党委和政府,根据市场的需要,请专家研究土质。近几年来,因地制宜,号召和组织农民大种反季节蔬菜。镇政府帮助农民从外地引进优良辣椒品种,为了搞活流通,镇政府不仅规定允许外地的客商和本地的个体户到龙坛收购辣椒,而且还派人负责反季节蔬菜的推销工作,使农民种植的的辣椒及时运出去,让农民尝到了种植辣椒的甜头。如龙坛村的官进相,1994年种的两亩多辣椒共收获2000多公斤,收入达1万多元,这在以前是从来不敢想的。

  如今,龙坛村民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全村已有八成的家庭用上了煤气炉,这在山区还是不多见的。但他们并不满足现状,为了交通方便,管理区党支部动员全村捐款修建乡路。自1995年,龙坛村的辣椒已从这条乡路上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外。

  
★★★★★新模式★★★★★

  广东新兴县勒竹鸡场的名字迅速传扬,一些研究部门认为,它很可能为我国农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提供一个新模式。

  该鸡场最初由一位名叫温伯英的农民带领一家四个劳动力办起来,后来为了扩大再生产,逐渐接纳新成员,现在已发展到122 个职工,拥有两个鸡场,两个饲料场,两个销售商店,企业资产280 万元。同时,该场还与570 户农民联营,为联营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技术、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为实行家庭承包农户广开致富之门。

  该场先是以户为单位投资入股,后改为以劳动力为单位投资入股。1989年开始在场发行股票,办法是,先把全体职工的股金和历年积累的88 万元折合成8800 股,每股100 元。按每人的投入和在历年积累中占有的份额,分摊给职工,然后再发行1200股票,由职工自由认购。这样就把原来只体现在帐面上的股金,变成了职工手中的股票,使职工增加了对所有权的透明度和对鸡场的归属感;同时由于各个职工投入、支出的不同,所占有的股票数额也就不同,进一步克服了平均主义。

  这些办法看起来很简单,殊不知人的观念和积极性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人成场长”。鸡场规定,每年净产值(即劳动报酬加利润)的50%用于按劳分配,50%用于按股分红,但不给现金,而是通过股票增值方式用于扩大再生产,有钱不分而拿去发展生产,能行得通吗?能!我们看原来每张100 元面值的股票,1991 年5 月份已增值到185 元,仅仅是3个月,即到8月份,更达到215元!股票增值数字由鸡场根据每月经营情况作统计,然后每月向职工公布一次。股票可在场内转让,但无人愿意转让,因为,股票就是财神爷啊!

  最妙的是,每一个职工,如果你不愿意手中的股票贬值而是期待它升值的话,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工作。该鸡场的职工劳动效益有多高?看看工资:最低的每月600 至800 元,最高的每月1200 至1600 元;再看福利;吃饭、住房、医疗、读书实行供给制!老一辈的农民喜笑颜开,称这里是“天堂”!勒竹的职工及其家属,都说:“社会主义好”!

  
★★★★★“剥皮黄金”★★★★★

  由于笋竹从头到尾,甚至竹苗都可以出售,故被广东英德沙坝镇农民称为“剥皮黄金”。近10年,沙坝农民的每年增加4000亩的速度发展笋竹,现已达到4.32 万亩。笋竹发展,使全镇1993 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489 元,比1985 年增长5倍多。

  沙坝是个拥有9 万亩山地和3560 亩水田的山区镇,历史上有种笋竹习惯。

  由于笋干具有肉质嫩脆、色泽金黄、纤维粗、脂肪低、植物蛋白高等特点,是有益健康的上等食品,曾远销日本、东南亚。

  但在计划经济年代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笋竹生产萎缩了。1986年沙坝总结了农民刘祥锡和刘安种笋竹致富,成为当时为数极少的万元大户的经验。镇党委由此认识到,人平均3 分田、2 分地、10亩山的沙坝镇,只有“靠山吃山,种竹治山”才能加快脱贫致富。

  笋竹发展起来后,镇里集资120 万元办起了鲜笋硬罐头和软装的即食发酵笋面世后,吸引了日本、香港、台湾、澳门客商来考察,并提出订货要求。“剥皮黄金”显著地改善了沙坝人的生活。全镇2055户,有340户农民新建了楼房;六成农民用煤气煮饭,多数农户置了家用电器和中高档家具,1993 年底农民存款余额已成714 万元。

  
★★★★★“孔雀皇后”★★★★★

  方小文原来是位默默无闻的女青年,如今,被誉为孔雀皇后,在广州人人皆知。她成为新闻人物的缘由,就是养孔雀,并成为第一个将孔雀送上人们餐桌的人。1985年,方小文办了个养鸽场,取名“英吉利”。两年后,方小文望着美丽的孔雀,生出了养孔雀的点子。为此,她自费到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考察,倾其所有,买了4 只成年孔雀带回广州。之后,她又北上北京、太原;东去上海、山东;西行西安、咸阳,历尽千辛万苦地努力学习取经,钻研孔雀饲养办法。终于,她饲养的孔雀迅速发展起来了,使得人们一走进方小文的孔雀养殖场,就会被那许许多多羽毛光亮的蓝孔雀、白孔雀,成群结队地在阳光下从容散步,应答啁啾,竟相开展的梦幻般的仙境所吸引。如今,方小文的孔省养殖群有了3000 多只孔雀,在中国、东南亚及至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尽管美国人养殖孔雀较普遍,而最大的孔雀场也只有600 只。方小文饲养的孔雀多了,就又生点子,把孔雀推上人们的餐桌,以便为人们开辟了一种新的食源,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各种原因,美丽的孔雀也许有人食过,但将其推上餐厅,让更多的人共同食过,确是未曾有过。经过努力,方小文终于将孔雀推上了大酒店,当然,风波也随之而起,有人告发说孔雀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不易食用,可事隔二日,经香港渔农处专家验证后,蓝孔雀不是那种数量稀少,繁殖条件要求高的绿孔雀,未列入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濒临绝种动物,又是人工养殖,食用不违例。这个结论,通过媒介,象是一道有力的冲击波,促使更多的人认识蓝孔雀,食用蓝孔雀。现在的吉利真吉利,香港不少投资公司、酒楼集团纷纷派人前来洽谈生意。

  
★★★★★“土玩艺”卖大价钱★★★★★

  广州大多数酒店茶楼出售的那种一二角钱一个珍珠似的小豆沙包,在日本一些城市却身价百倍。一盒包装精美的“名牌”豆沙包(每盒6 个、8 个、10 个不等),售价高达1万多日元,成为赠送亲友的“大礼”。说它是大礼,倒不是只凭其售价而论,而主要是它能登大雅之堂,不管你的亲朋是平民百姓,还是政府大臣,你尽管送去保证拿得出手,决不会招来“寒酸”之嫌。豆沙包这种被乡下人视为不值钱的“土玩艺”十足的自然食品,比起巧克力之类的现代工业食品来,更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吧。其实,说实,说奇也不奇,这也是一种“心理返祖”现象。

  商人要是明白,人类的返祖现象不仅仅表现在身上长毛、屁股上长尾巴,而且还表现在心怀古幽,念及旧物(也就是说人们心理上也有反祖现象)。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这种“喜旧厌新”的“心理返祖”现象,开发推销传统小商品,以求小利换大利。

  当然,“旧”产品和“土”产品在适时重新推出时,其包装也要更新换“洋”,绝不能落后于新潮。如日本目前风行的这种礼品豆沙包,其包装就十分讲究,盒内有筷子和一小瓶酱油。小酱油瓶造型精美,横放即可当筷子架,不亚于一件实用的工艺品,着实惹人喜爱。它似乎还能把顾客享受后的“余味”装进去,让顾客保存回味,进而它又变成了一种广告。这个小瓷瓶搭配得多么巧妙!

  
★★★★★驶着汽车奔向富裕★★★★★

  广东惠东县新洲镇,有个偏僻的小山村。名叫新村,村里有30 户,180多人。过去,该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因为这里土地贫瘠,一年辛苦只收获半年粮,一个劳动日值只有一两毛钱。

  1982年,农村体制改革的春风吹醒了新村人,他们实行“工农并举”,一面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取粮,一面组织人外出务工找钱。

  起初,他们组织一部分劳力到珠海、深圳肩挑、拉车做搬运工。有了积累后,他们发挥山区道路四通八达的优势,选定了一条“驾着汽车奔向富裕”的路子,便买旧汽车运建筑材料,积累了更多的钱,又卖掉旧车买回新汽车搞运输。十几年来,新村人沿着这条路越走越宽广,全村1994 年户均收入超过8 万元。比1979年增加180多倍,人均收入12800元,比1979 年的76元增加168 倍。

  现在,该会拥有“解放牌”、“大东风”货车27 辆,“红桥牌”等牌子客车5 辆,平均每户有一辆汽车、有两人会驾驶汽车,成了远近有名的“汽车村”。

  
★★★★★城乡结合★★★★★

  广东从化街口团星村第七经济队充分利用城乡结合部优势,积极投身农副产品流通服务业,1993 年该队总收入 263 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532 元。团星村七队有135 人,劳动力52 个,耕地不足100 亩。随着经济发展、城区日逐渐扩大,如何洗脚上田发展经济,初时农民不知所措,1982年起,该村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业。村民从县内的农副产品着眼,瞄准街口、广州、黄埔等市场,组织货品贩运经营,一年下来颇有成效。而妇女亦打破框框,担箩挑箕在街口各市场摆卖蔬果农产品。

  团星七队的村民们练就经营本领,他们勤跑市场、捕获信息、内外结合搞活流通。他们从县到市又发展到佛山、东莞、江门等地,在掌握两地的供销行情后,或与对方订立供销合同,或自己直接运送货品到异地市场销售。1994年6 月份,他们不顾雨季山区路滑泥泞,深入到吕田镇三村,组织了30万斤三华李到街口、广州销售,有效地支持三村这个新兴建的三华李专业村。现在,吕田三村三华李种植又从原来的360 亩发展到480 亩。团星村七队农产品流通服务业使社员走上富裕道路,该队1993 年从事农产品购销流通服务业收入达197。25 万元,占总收入的75%,1994 年1 至7月份达136。7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6%。现在的团星七队,瓦房泥砖屋已拆建成小洋楼,村道变成水泥路。团星七队成为名符其实的从事农产品流通服务专业村。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