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1009301285829654_0-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秘结者,加重大黄用量,另加芒硝适量冲服,以通下积滞。李氏认为,肝胆湿热为慢性肝炎中常见证候,治疗本证关键,要解决黄疸与降低转氨酶。据李氏经验,茵陈与大黄协同使用退黄之效较为理想,茵陈、板蓝根、虎杖、连翘、龙胆草、糯稻根、白薇等清热解毒药与五味子对降低转氨酶有肯定疗效。但凡湿热蕴结者,用清热解毒药较好,体虚而湿热不甚者,以用五味子相宜。另湿热蕴结,往往伴有热毒积滞阻结肠道,而使腑气不通,极易导致伤阴动血,内陷心包等证,故临证之时,应尽快清理肠道,酌用通里攻下之法,重用大黄或承气汤之类,使毒邪从大便排出,冀以阻止疾病的演变。 
第三卷209案例:蒙某,女,38岁,工人。1993年3月19日初诊。肝区作胀、纳差乏力1年,身目发黄20天。1年前因饮食不慎,邪毒内侵,病发肝区不适,纳差乏力,在当地市人民医院诊治,肝功检查:GPT30u/赖氏,HBV-M:HBSAg、抗-HBC、HBeAg均为阳性,服用肌苷片、ATD片及中药清热解毒疏肝解郁之剂,时好时坏。近1月来因劳顿太过,肝区作胀,身目发黄,小便黄,纳呆厌油,到该市某医院门诊,肝功检查:TB2.0mg/dl,IB5μmol/L,ALT60u/赖氏。HBV-M检查同上。 
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用保肝、护肝剂及输液等治疗半月,未见好转。刻诊所见:身目发黄,小便深黄如浓茶,肝区不适,纳呆,恶心厌油,舌暗红苔黄略腻,脉弦细。辨属湿热内蕴,熏蒸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横溢,治以清热化湿,利胆退黄。处方:茵陈30克、炒栀子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猪苓15克、炒竹茹1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赤芍30克、丹参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山楂15克。 
二诊:服用上方20余剂,身目不黄,纳食增进,肝功能检查正常,但HBSAg、抗HBC、HBeAg仍为阳性。小便淡黄,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弦。是湿热未尽,而又有热邪伤阴之象。治用上法适当参入清热生津之品。处方:茵陈30克、炒栀子10克、赤白芍各15克、丹参18克、蛇舌草30克、败酱草30克、制香附10克、香橼皮10克、炒山楂15克、橘皮10克、茅根18克、芦根30克。连服10剂,黄疸尽退,小便清利,惟劳累后精神疲惫,肢体乏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 
则用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健脾益气之治,前后加减服药140余剂,诸证消失,肝功正常,HBsAg、抗HBC、HBeAg复查均为阴性,病即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二)肝郁脾虚疏肝健脾慢性肝炎之恢复阶段,由于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常见有肝郁脾虚之证。临床表现有右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善太息,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纳食减退,脘痞腹胀,四肢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泻,肠鸣矢气,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细。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益气。 
药用: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陈皮、香附、甘草等。若气滞血瘀胁痛明显者,加元胡、赤芍、丹参、川楝以行气活血;纳呆腹胀脘痞甚者,加枳壳、厚朴、莱菔子、大腹皮、蒌皮等以理气消痞;脾虚泻泄者,加葛根、川连、木香、苡仁、砂仁等以清热健脾止泻;湿热内蕴,口苦尿黄者,加茵陈、败酱草、蛇舌草等清热化湿;肝肾阴虚,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者,如生地、麦冬、枸杞等以滋养肝肾;气血不足者,加熟地、党参、黄芪等养血益气。李氏认为,肝郁脾虚证,其证多有兼夹,故临证不可固守一法一方,而应以疾病之证候变化随证增损用药。如肝失调达脾失健运者,常可见水湿内停而膨胀,则治宜疏肝理气,除湿散满,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化裁。若肝郁日久,证见化热者,则又当疏肝健脾清热为主,用逍遥散加龙胆草、黄芩等。针对具体证候及实验检查指标,尚可选用一些具有降酶、降浊、退黄、调控免疫等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土茯苓、茵陈、赤芍、丹参、郁金、人参、黄精等,以提高临床疗效。 
案例:李某,男,12岁,学生。1992年12月11日初诊。腹胀纳差反复发作6年。6年前因饮食不洁,病发脘腹胀气,纳食减退。当时到该地市人民医院诊治,肝功能检查:GPT40u/赖氏、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诊断为乙型肝炎。予服肌苷片、ATP片及中药肝炎春和煎剂等,时好时坏。经人介绍来诊,时见面色萎黄,纳食呆滞,脘腹稍胀,性情急躁,小便色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肝功:GPT45u/赖氏,HBV-M检查同前。断为肝气郁滞,脾虚失运,兼夹湿热。治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清热化湿解毒。处方:太子参10克、五味子6克、柴第三卷210胡6克、云苓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6克、赤白芍各15克、陈皮10克、蛇舌草18克、虎杖10克、炒山楂12克、连翘12克、炒二芽15克。二诊:服用上方30余剂,面色较前红润,腹胀缓解,纳食增进,惟食后胃脘稍有不适,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守上法适当参入益气养阴、和胃消滞之品。处方:太子参10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丹参15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2克、鸡内金6克、郁金6克、陈皮10克、虎杖12克、贯仲10克、蛇舌草10克、连翘10克、茯神15克、茅根15克。前后加减服用150余剂,腹胀消失,食欲旺盛,面色润泽,二便通利,肝功能检查正常,HBSAg、HBeAg、HBcAb均为阴性。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三)肝肾阴虚滋养肝肾黄疸、胁痛等病,迁延日久,湿热未尽,蕴遏化热,热耗阴血,或攻伐太过,或误用辛燥,易伤津耗液,致肝肾阴虚,证见右胁隐痛,食少纳差,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或面色晦暗,齿鼻衄血,舌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或细弱或虚弦。治宜滋养肝肾,舒肝理气,能使肝阴得养,肝气调达,机体康复。药用:生地、沙参、枸杞、麦冬、当归、川楝子、制首乌、丹参等。若内热口干舌绛少津者,加玄参、石斛、芦根等以清热生津;热扰心烦者,加川连、炒栀子、柴胡等以清热除烦;湿热内结,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茅根等通利小便;纳差腹胀者,加茯苓、白术、陈皮、炒三仙等以健脾理气和胃;齿鼻衄血者,加仙鹤草、白茅根、三七粉等凉血止血;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合欢皮、夜交藤等以养心安神。 
案例:杨某,女,32岁,工人。1992年8月17日初诊。肝区疼痛反复发作5年,复发加重1月。5年前因肝区疼痛作肝功检查:GPT60u/赖氏,HBV-M:HBSAg、抗HBc均为阳性。在医务室服用灭澳灵、肌苷片等稍有好转,但若情绪不舒或紧张劳累后肝疼又发。曾在武汉几所医院诊治,先后服用中药(药名不详),未见显效。到诊所见:肝区隐痛,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纳食不馨,小便色黄,月经失调,经来腹痛,舌红苔薄黄干,脉细数。肝功检查:GPT50u/赖氏,HBV-M:HBsAg、抗-HBC均为阳性。辨属肝肾阴亏,肝郁乘脾,兼夹湿热。拟用滋阴柔肝、舒肝健脾、清化湿热之法。处方:生地15克、沙参15克、丹参30克、枸杞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香橼皮10克、茯苓神各15克、赤白芍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三仙各10克。 
服用上方30余剂,肝区疼痛基本缓解,口干咽燥、心烦失眠好转,月经正常,惟四肢乏力,纳食欠佳,小便带黄,肝功及乙肝三项检查结果同前,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数。宜滋养肝肾、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处方:生地15克、沙参15克、枸杞15克、芦根、太子参、五味子、虎杖、炒二芽、白茅根各15克,麦冬、香橼皮、川楝子各10克、丹参、白花蛇舌草各30克。前后加减服至100余剂,肝病诸证消失,肝功及乙肝三项复常。继用养血柔肝、健脾和胃、清热解毒之法调治20余剂,病方痊愈。随访半年未发。 
(四)瘀血积聚活血化瘀慢性肝炎久治不愈,正气亏虚,邪毒留着,肝气郁滞,脉络瘀阻,日久成为积块。证见面色晦暗,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腹胀纳差,倦怠乏力,日渐消瘦,蜘蛛痣及肝掌等;若瘀血症积,水湿内停,可见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显露,或兼发热、齿衄、鼻衄、黄疸,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细涩。治宜活血行气,化瘀消积。药用:丹参、赤芍、制乳没、桃仁、红花、玫瑰花、炮甲珠、鳖甲、第三卷211土鳖虫、香附、枳壳、茯苓等。若气血瘀滞,肝区痛甚,加元胡、川楝、三棱、莪术等行气活血止痛;肝胆湿热,病发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茅根、蛇舌草等以清热利湿退黄;血瘀症积,水湿内停,腹大坚满,小便不通者,加车前子、莱菔子、牵牛子粉,并合用鳖甲煎丸、大黄虫丸等以消症利水;阴伤发热,口干舌燥者,加黄芩、生地、沙参、麦冬、牡蛎等清热育阴;热伤血络,齿鼻衄血,或呕血者,加小蓟、茜草、茅根、三七粉、阿胶等以凉血止血;大便干燥者,加大黄、厚朴、枳实、甘草等以通下里实。 
案例:周某,男,53岁,教师。1991年10月8日初诊。肝区疼痛,肢软无力1年,复发加重3月。1年前因饮食不洁加上工作劳累,病发肝区疼痛,四肢无力,纳食减退,即到该地县人民医院就诊,肝功检查:GPT64u/赖氏,HBV-M:HBsAg(+),诊断为乙肝,用中西药治疗无显效。 
今年7月份,身体极度疲惫,肢软无力,小便深黄,又到该院诊治,肝功检查:黄疸指数13u,GPT60u/赖氏,HBsAg(+)。经保肝及对症处理,黄疸消退,但极度无力。1991年8月5日到某医科大学附院就诊,检查结果:GPT65u/赖氏,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B超检查:肝脾肿大。诊断为病毒型乙肝,慢性活动肝炎,肝硬化。住院治疗2月余,用药如肌苷片、ATP片及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剂等,病证未减。现症:面色暗黑,见有肝掌,肝区胀痛,肢软乏力,纳食减退,口干口苦,肝脾肿大,小便色黄,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10年前患过血吸虫病,曾用锑剂治疗。今酶标试验未见血吸虫感染。有烟酒嗜好。李氏断之曰:饮食不洁,感染疫毒,嗜酒无度,复加劳累,以致正虚邪入,湿热毒遏,肝失疏泄,脾失运化,久延不愈,则脉络瘀阻,终至瘀血积聚,而成积块。拟以活血化瘀,疏肝健脾,清热利湿为法。处方:醋炒鳖甲、麦芽、赤白芍、丹参各15克,炮甲珠、柴胡、炒枳壳、桃红、香橼皮、炒川楝、橘皮络、元胡各10克,酒炒土鳖虫6克、白茅根30克。 
二诊:服用上方15剂,精神渐振,胃纳增进,面色红润,肝痛缓解,肝掌亦消失,二便通利,肝功正常,B超证实肝脾肿大较前明显缩小,舌红苔薄黄脉弦,睡眠有时欠佳。守上法加入养心安神之品。处方:醋炒鳖甲、赤白芍、丹参、茯神各15克,当归、郁金、炮甲珠、制香附、橘皮络、炒枳壳、元胡、金铃子、柏子仁、柴胡、炒三仙各10克,蛇舌草、白茅根各30克,酒炒土鳖虫6克。 
三诊:服用上方20剂,临床症状缓解,未再坚持服药,并参加工作。经常熬夜受累,时过4日,肝痛复发。肝区作胀,纳食减退,脘腹胀气,肢体乏力,腹大坚满,出现腹水,身目发黄,小便深黄,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暗红苔黄略腻,脉弦细。肝功:总胆红素30μmol/L、GPT100u/赖氏,HBV-M:HBsAg、抗-HBC均阳性。B超提示肝硬化伴腹水。遂到县中医院住院,治疗月余,服用中药利胆退黄剂及西药等,病情无明显改善。李氏诊之曰:此肝病痼疾,治未彻底,又妄劳作,正虚邪盛,瘀血症积,湿热蕴结,水气内停,酿为膨胀也。当清热解毒,利水去湿,化瘀消症。 
处方:茵陈、赤芍各50克,丹参、茯苓、茅根、蛇舌草各30克,醋炒鳖甲、车前草、炒二芽各15克,炒栀子、泽泻、陈皮、制香附、炮甲珠各10克,酒炒鳖甲6克,三七粉6克(吞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