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1009301285829654_0-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方:茵陈、赤芍各50克,丹参、茯苓、茅根、蛇舌草各30克,醋炒鳖甲、车前草、炒二芽各15克,炒栀子、泽泻、陈皮、制香附、炮甲珠各10克,酒炒鳖甲6克,三七粉6克(吞服)。 
四诊:服上方12剂,腹水消退,腹胀缓解,黄疸亦退,精神渐振,小便较前通利,大便成形,惟纳差乏力明显,舌暗红苔黄,脉弦细。再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疏肝健脾之治。处方:茵陈、赤芍各50克,丹参、茯苓、蛇舌草、茅根各30克,炒鳖甲、炒二芽各15克,猪苓12克,炒栀子、炒黄柏、炒白术、泽泻、陈皮、炮甲珠各10克,制香附子10克,三七粉6克(兑服)。加减服用50余剂,诸证皆愈,肝功正常,肝脾缩小变软。随访1年半未发。 
第三卷212七、慢性萎缩性胃炎治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腺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胃液分泌减少为病理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或以胃脘疼痛为主,或以心下痞满为重,或以纳少嗳气、消瘦乏力、嘈杂烧灼为甚,或数者兼并出现,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李氏常用的辨治方法如下:(一)胃痛日久益气活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演变而来。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内伤等,均可损伤脾胃,日久而成脾胃气虚。胃失和降,不能受纳腐熟水谷,脾失健运,不能化生气血,食滞不化则气机阻滞,以致胃络血瘀,形成气虚血瘀、本虚标实的病机。《仁斋直指方》谓:“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医林改错》云:“无气则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滞而瘀。”气虚和血瘀互为因果,是以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或刺痛,脘腹痞满,或纳呆食少,噫气矢气,胸闷气逆,面黄消瘦,体乏无力,大便不调,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弦。治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为主。方用黄芪建中汤合活络效灵丹化裁,以达到气充则血行,血行而瘀去的目的。若脾胃虚寒者,加党参、干姜;脾胃阴虚者,去生姜、桂枝,加百合、知母、麦冬;营血不足者,加当归、熟地;气滞痛甚者,加元胡、川楝、陈皮、香附等。曾治蒋某,女,38岁,工人。胃脘胀痛反复发作10年,加重半年。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嗳气泛酸,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胃镜和病理检查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辨属脾胃气虚,血行瘀滞。药用:炙黄芪、党参、赤白芍、丹参、制乳没、元胡、炒川楝、乌贼骨、法夏、茯苓、炒山楂等,随证加减治疗8个月,症状逐渐缓解。胃镜和病理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原萎缩性病灶肠上皮化生均告消失。 
(二)病势缠绵治重湿热脾胃素虚,过食生冷,日久易寒积化热,致寒热夹杂,中气困顿,湿浊内生;又因脾为湿土,胃为燥土,若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有幽门螺旋菌感染,胆汁返流或偏嗜酒辛之人,亦易湿热内蕴,夹杂寒热。表现为胃脘胀满,心下痞闷,口苦气秽,胃中嘈杂,食欲减退,周身乏力,大便干燥或溏而不爽,舌尖红,苔黄厚腻,脉细弦滑。治宜辛开苦降,清热化湿,选用半夏泻心汤化裁。 
药用:法夏、太子参、炒黄芩、炒川连、干姜、藿香、陈皮、炒二芽等。若恶心欲呕,加竹茹、苏梗;脘腹胀满加厚朴、枳实;胃胀满痛甚者加元胡、川楝;血行瘀滞加桃仁、丹参、赤芍;大便色黑加茅根、乌贼骨、三七粉等。曾治李某,男,49岁,干部。胃脘疼痛反复发作9年,加重伴柏油样大便15天。胃脘胀痛,痛无规律,纳谷不馨,口苦气秽,大便稀溏,色黑如油,小便色黄,体倦乏力,舌淡红,苔黄略腻,脉细弦滑。胃镜和病检: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菌感染(++),大便潜血(++)。辨属湿热中阻,脾胃失运,热伤血络。治拟健脾理气、清化湿热为主。药用:法夏、太子参、炒黄连、炒黄芩、炒川楝、元胡、乌贼骨、丹参、茅根、茜草炭、白芨、炒二芽等。服上方5剂,胃痛缓解,大便成形色黄,纳食增进。继以上方加减药后服用60余剂,胃痛消除,纳食及二便正常。胃镜和病检: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菌感染(-)。随访2年未发。 
第三卷213(三)木邪克土调理肝胃许多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脾胃失运,肝气郁滞,郁而化火,横逆犯胃,常有肝胃不和的病理表现。症见胃脘胀痛,或烧灼痛,痛窜胁肋,心烦易怒,嘈杂泛酸,口苦咽干,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细弦等。选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化裁。药用:醋柴胡、赤白芍、炒枳壳、厚朴、郁金、香橼皮、川楝子、丹参、炒栀子、当归身、茯苓、炒三仙等。若恶心呕吐加竹茹、法夏;反胃吞酸加左金丸;胁肋胀痛加金铃子散;胃脘灼痛加川连、生石膏;腹痛则泻,泻后痛减,是肝气乘脾,可用痛泻要方加减为治。曾治王某,男,41岁,干部。胃脘疼痛反复发作7年,又发加重3月。胃脘疼痛,有烧灼感连及两胁痛胀,纳食欠佳,心情烦躁,易怒,嗳气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弦略数。胃镜及病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肠上皮化生。此乃肝气郁滞,脾胃失和,内有郁热之证。当疏肝理气、清热和胃。药用:柴胡、炒枳壳、赤白芍、炒栀子、丹参、炒川连、竹茹、金铃子、川楝子、郁金、制香附、茯苓、白术、炒三仙等。随证加减服用半个月后,胃痛缓解,纳食增加,嗳气吞酸等证亦有好转。原方去竹茹、栀子,加陈皮、佛手等,续用3月,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年未发。 
(四)善后调治顾护胃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由于其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化源不足,可见脾胃阴伤。另外,若脾胃虚寒,寒极生热;气机郁结,郁而化热;过食辛辣,胃中生热等,均易损伤胃阴,致胃阴亏耗。 
症见胃灼隐痛,纳呆痞满,嘈杂吞酸,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倦怠消瘦,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当酸甘养阴,理气止痛。方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化裁。药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石斛、白芍、佛手、陈香圆、绿萼梅、炙甘草等。若气滞胃痛加川楝子、元胡索;血中有热或血行不畅者,加丹参、赤芍、丹皮;纳呆食滞加炒山楂、炒二芽、鸡内金;大便秘结可配合麻仁丸与服。曾治杨某,男,42岁,工人。胃脘疼痛反复发作13年,又发加重2月。胃痛隐隐,病无定时,伴灼热感,食后腹胀,又觉嘈杂,伴灼热感,时有嗳气,口干咽燥,心烦难寐,大便干结,小便微黄,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曾至武汉各大医院治疗,服用温中健脾、清热燥湿之剂等甚杂。辨为胃中有热,阴津亏损。治用滋养胃阴,调理气机之法。选用益胃汤或一贯煎化裁。药用:沙参、麦冬、石斛、赤白芍、丹参、茯神、柏子仁、炒川楝、元胡、香橼皮、乌梅、炒山楂等,随证加减连服6个月,胃痛消失,纳食正常,心烦不寐等证缓解,苔薄白而润。胃镜检查:原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前比较明显好转。随访1年基本正常。 
脾胃居于中焦,乃人身气机之枢纽,交通上下,布达四末,为后天之根本。脾胃虚弱,气血运行受阻,则致气滞血瘀;脾胃失运,气机不畅,升降失调,则致肝胃不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水湿内停,蕴郁生热,而为湿热内结;脾胃失运,化源匮乏,或热邪伤津,或辛燥太过,又可见有胃阴亏损之证等,临证可循此而辨证论治。然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复杂,证情变化多端,故其治法又不可拘于一隅,当随证候之变化而加减用药。 
各种治法均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候,是建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但在现代中医临床上,有时辨证尚需与辨病相结合,才可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病的效果。如有关临床资料表明,益气补虚法适用于慢性胃炎的静止期,或萎缩期病变、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较明显者;疏肝和胃法适用于有幽门舒缩障碍和存在胆汁返流、引起明显的胃肠病状者;养阴清热法适用于炎症发作期,或第三卷214有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者;活血化瘀法则可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因为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的血流和微循环障碍是其发病的病理学基础,故在辨证用药的前提下,可加入较大剂量的丹参、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药,对于改善微循环障碍,消除炎症细胞浸润促进病灶恢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八、男性不育症治重肾脾男性不育症的主要病因,或先天不足,身体素弱,或幼时手淫斫伤过度,或接触异性过早,或大病后失于调养等。至于病理机制,根据中医基本理论,李氏认为,重点仍在于肾。因五脏藏精气而不泻,特别是肾主蛰,职司封藏。肾藏精,是为真阴,内附命火,是为真阳。真阳真阴寄寓其中,宜于固密而不宜妄泄。若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导致真阳虚衰,或真阴亏损,容易演变为男性不育之症。 
(一)匡扶肾元1肾阳虚证候:阳痿,早泄,或精关不固,常自遗泄。并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腰酸腿软,精神不振,舌质淡白,脉沉无力或微细等。 
肾中真阳,亦即命门之火,有鼓动肾气、强壮性功能的作用。肾气虚衰,故阳痿,或早泄,或常自遗精;腰为肾府,肾阳不足,所以腰酸腿软;阳气不能上荣,则见眩晕面白;阳气不能外充,则四肢发凉,其舌苔脉象都是阳气虚衰之象。宜温补下元,强壮肾气。 
药方:常以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熟附、杜仲、枸杞、当归、鹿角胶、菟丝子)或用附子汤(熟附片、人参、白术、白芍、茯苓)加肉苁蓉、淫羊藿、杜仲、巴戟肉、菟丝子、枸杞子等。 
阳虚生寒,故男性不育症由于肾阳虚者,其舌脉证候都呈现寒象。治法以温补肾阳为主,因无阳则阴无以化,无阴而阳无以生,故又必兼用育阴滋液补精生髓之品,斯为善治。 
治李姓,年逾20,其父母为之完婚,而智力愚钝,性欲低下,如此数年,家属深以为忧,特来求诊。细询病因,始知幼年曾患慢惊风,遂致身体素亏,发育不良。审其证候,而脉象细弱,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喜暖畏寒,绝不似青壮年活泼气氛,是男子不育症属于肾阳虚衰者。治当温补肾阳,益精充髓,促其性功能发育正常为善。遂用附子汤加淫羊藿、制仙茅、炒杜仲、桑椹子、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补骨脂、胡桃肉、桑螵蛸、肉苁蓉、熟地等出入为方,熬膏常服。越两年身体渐壮,阳事勃兴,其妇已受孕矣。 
2肾阴虚证候:阳痿,或早泄,或常自遗精,并有头眩耳鸣,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腰腿酸软,精神不振等症,舌红绛,脉细数。 
肾藏精,为生生之本。肾阳偏虚,相火易于妄动,则阳痿早泄,或常自遗精,而为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阴虚液燥,虚热内生,故有头昏脑胀、目眩耳鸣、神识不安等症。肾主骨生髓,阴精不足,骨髓失养,故腰腿酸软,精神不振。其舌脉具有阴虚火旺之象。治宜滋阴清热,补肾生精。 
方药:常用方如归肾丸(熟地、山药、萸肉、菟丝子、当归、茯苓、杜仲、枸杞子)加龟板胶、淫第三卷215羊藿、肉苁蓉、五味子、桑椹子等。 
男性不育肾阴虚证的治法,以滋补真阴为主,所谓壮肾水以制阳光,如遇相火偏亢,又宜折火势以救阴液。故诊治此种类型证候,最须权衡于两者之间,是为必要之图。 
曾治周某,男,年近30,结婚数载,未有生育,审其证有颜面潮红,五心时热,心烦口干,夜寐不安,舌绛而苔黄,脉细数,自是阴虚内热证。细询其因,始知少年时迭患手淫遗泄,婚后房事无节,遂致阳事举而不坚,所泄精液稀薄。此时治法,当于育阴滋填中略兼苦寒折其火势。 
庶几阳不过亢阴精得所藏宜。处方:知柏地黄汤加白薇、炙龟板、天冬、白芍、炒菟丝子。劝其节制房事,以心不妄动为善。此方连服20余剂,越月余,再诊:前阴虚内热证象减轻,遂用集灵膏方(西洋参、二冬、二地、淫羊藿)加杜仲、桑椹子、菟丝子、五味子、金樱子、枸杞、山药、萸肉、龟板胶、广鱼鳔胶等药调理久服。后身体强壮,性生活正常,自服药至次年终,喜告已得一子。 
上述男性不育症的重点是分肾阳虚、肾阴虚两种类型论治。但遇阴虚和阳虚交错出现的患者,则宜平补之法,以滋阴壮阳,补精益气而促进性功能的生化作用。李氏于临床中在运用古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