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总裁,不只是管理者-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修炼之四:一个人再高,高不过他自身(1)
总裁班的学员大多都面临着企业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完成转型的处境、逆境或困境,经历着成长的烦恼。人们感叹:钱越来越难赚,活越来越难干,路越走越窄;营业收入很难增加,或者虽然在增加,但是成本费用高了,利润并没有增加,甚至反而在减少,利润空间已越来越小。企业发展已遇到一个坎,好比跑步已跑到一定程度,感到再也跑不动了。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坚持下去,那么最后可能会取胜。毛泽东说,最后的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但是真的很难坚持,企业发展的瓶颈也许是资金上的瓶颈,也许是人力资源上的瓶颈,也许是市场的瓶颈,也许是企业文化的瓶颈,即价值观上的瓶颈,很难突破。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所在的行业发展很快,我们的企业发展也很快。企业的发展往往比企业的领导发展得更快,所以,企业的问题,更是企业老总的问题。这个时代,什么是落后?不知道就是落后。因此,企业老总不仅要学产、销、人、发、财,而且还要学易、道、儒、释、兵,从思想上、心态上解决自身的问题,从文化上、为人处事的根本上解决自身的问题。
企业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能感受儒的中庸,道和禅的超脱。例如,企业家熟读《孙子兵法》,能感受对集中、持续和合作的深刻理解。印度古籍《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经典,据说印度的“圣雄”甘地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就有这本书。目前沃顿、哈佛等顶尖商学院继《孙子兵法》之后,又开设了《薄伽梵歌》作为经营管理学的必修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作为一个企业家保持内心的宁静、平和与精力集中是必备的素质。
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学上著名的18岁/40岁/60岁定律认为,18岁的时候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打扮和言行举止,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40岁的时候更在乎自己的内心,总算想明白不把别人的看法看得太严重;到了60岁才真正明白,其实除了你自己,别人压根就没有注意你,即便有人注意,也只是因为与他们自己有关。
一个人有四个我:客观存在的我,我认为的我,别人认为的我,我认为别人认为的我。人们讲笑话:宁波北仑港所在的北仑区的区长在招商引资会上用方言说:欢迎各位到北仑港所在的北仑区来投资发展。别人听到的却是,欢迎各位到“不能讲(北仑港)”、“不能去(北仑区)”的地方来投资发展。而北仑港所在的北仑区的区长还以为大家听到的是,欢迎各位到北仑港所在的北仑区来投资发展。更有甚者,浙江人用方言说,浙江经济发展快,“一靠机遇,二靠政策”,但在外省人听来却是,“一靠妓女,二靠警察”,闹了大笑话。
我有一位朋友,喜欢说话,逢人说话,逢会说话。有一次,他带着助手出去见客户,突然不说话了,害得助手不停地说话。出来后,助手问:“老总,平时你那么爱说话,今天怎么不说话了?”我那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说:“刚才不是我不想说话,是我不敢说话,因为我一说话,对方可能会以为我在模仿他说话,其实你也知道……”哦!助手恍然大悟,原来,客户是个大舌头,我这位老总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个大舌头,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的状况。因为有了参照系,所以比较能看清楚自己。我每次上课进教室前,总要先去洗手间照照镜子,梳理一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学大楼在适当的位置放置镜子是非常必要的。
我在课间,给学员们放了一段《武林外传》的片段,很搞笑,以下是该片断的部分对白:甲:“我是谁?”乙:“我怎么知道你是谁啊?”甲:“问题来了吧……我是谁?”乙:“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了。”甲:“不,你不知道。你知道吗?你是谁?姬无命吗?不,这只是个名字,一个代号。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他们都可以,把这个代号拿掉之后呢?你又是谁?……‘我是谁’?”乙:“这个问题已经问过了嘛。” 甲:“我刚才问的是本我,现在问的是自我。”乙:“这有什么区别吗?”甲:“举个例子,当我用‘我’这个代号来进行对话的同时,你的代号也是‘我’,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你就是我,而我也就是你。”……乙:“我杀了你!”甲:“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乙:“是我杀了我!”甲:“动手吧!”其结果是乙把自己给杀了。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最要命的是,别人知道你,而你却不知道自己,这就是盲点和盲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是别人把你打倒的,而是自己把自己打倒的。
修炼之四:一个人再高,高不过他自身(2)
一个企业再高,高不过它的老总,老总是企业金字塔的塔尖;一个人再高,高不过他自身,自身是自身的局限。所以,企业老总要突破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记者采访盛大网络陈天桥,陈天桥讲了一个故事:他在复旦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凌晨,他骑一辆自行车,从上海到苏州,一百多公里。下午从苏州回上海,骑了六十多公里到嘉定,从嘉定到上海还有三十多公里。天色已黑,陈天桥向人打听:“师傅,请问去上海怎么走?”师傅听了吓了一大跳!“啊!这个时候你去上海啊?喔哟,远得不得了哎!”陈天桥说:“师傅,我知道,我是刚从苏州过来的。”师傅一听说:“快了,快了,就在眼前了!”到底是远了,还是近了,参照系不一样,对标不一样。
在上海,有一个人下班回家,乘公交车,两站路,一元钱。他走到车站,公交车起步了,他追着,喊着,公交车没停。他继续追着,喊着,公交车终于停下来了,因为下一个站到了。车门打开,他犹豫了一下,心想,两站路一元钱,一站路也是一元钱,还是继续跑步锻炼身体吧!于是一路小跑回到家。到家后与太太幽默一下,开个玩笑说,今天好,又锻炼了身体,还赚了一元钱。当他从头到尾叙述了一遍,原以为太太会表扬他,没想到,太太拍着桌子就说他:我说你是书呆子吧,你要追也该追出租车才是啊!赚个起步价十一元,怎么去追公交车,赚一元钱呢?这不是大材小用嘛!有没有道理?有!参照系、对标不一样。我们经常说,今天做企业要站在明天看今天,站在世界看中国,站在市场看企业。我们要与巨人同行,与高手过招。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现在的说法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完美的团队造就完美的个人。下君尽人之力,中君尽人之能,上君尽人之智。总裁是总体裁决者,群众多谋,领导善断,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要善于充分发挥身边人的聪明才智。正像汉代刘邦所说:“决策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我不如张良;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管理后勤粮草,我不如萧何,但他们三人能为我所用。”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年曾受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邀请,对当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企业进行研究,遇到了当时通用汽车的掌门人阿尔弗雷德 P斯隆。在通用汽车期间,斯隆语重心长地对德鲁克说了三句话:“第一,我不知道你能干什么,我也不具体要求你干什么;第二,你认为我这个总经理应该干什么,请告诉我;第三,咱们两个不要相互计较。”可见,斯隆不愧是天才的企业家,懂得怎样把顾问彼得·德鲁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英国领导研究学专家约翰·阿代尔所写的《战略领导》一书指出:在人的本性里,有五个长期起作用的原则或习惯:信任、关爱、正直、彬彬有礼和慷慨。他说,战略和战术的区别在于与人打交道,信任是一个好例子,在短期它可能看上去很傻或者是无效力,但是在更长时期它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失去信任,一切社会交往都等于零。无论是对你自己还是对其他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中,都要把人性当做目的,永远不要将它仅仅当做手段。对今天的战略领导人来说,由于复杂性增加,因而不像过去那样容易凭借坚持不懈或顽强的决心或正直、友善来弥补智力的欠缺,抵消智能的局限……与更低层级的领导人相比,战略领导人总是不得不应对更复杂的任务、更复杂的团体和高层团队里更复杂的个人。我们越是谦逊,越可能看到生活及其不断变化的环境,以及其他人的本质。
人们开玩笑说,上海人不如广东人,广东人不如深圳人,深圳人不如香港人,香港人不如30年代上海人。企业老总要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完成转型,就要改变交往方式,改变交往圈子,改变交往层面。读书的老总是中国的希望。在高校EMBA、总裁班,卧虎藏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在前头。我们要读一流的书籍,获一流的信息,交一流的朋友,做一流的事业。所以,企业家要做大事,不要当大官,但要有当官员的朋友;企业家不要搞政治,但必须懂政治,还要讲政治;企业家先做人,后做事;先处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修炼之四:一个人再高,高不过他自身(3)
好比学开车,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四种境界:第一,无意识,无能力,既不懂开车,也不会开车;第二,有意识,无能力,通过了理论考试,算是有一点意识了,但还是不会开车;第三,有意识,有能力,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练车上,通过了侧方移位,小路考和大路考,慢慢熟练起来;第四,无意识,有能力,车开得多了,开得时间长了,慢慢熟能生巧,不需要任何刻意地去想、去做。这时候,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一边聊天,一边享受路边美好的景色,反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人车浑然一体,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事实上,“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在商不言商”比“在商言商”更有效。
修炼之五: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1)
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取决于他交往的圈子
近年来流行的几本书和一个概念,被称为“蓝、长、平、二”:“蓝”,《蓝海战略》;“长”,《长尾理论》;“平”,《世界是平的》;“二”,Web20。美国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所写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到1800年为全球化10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打破了新旧世界的界线,地球由大号变为中号。当时,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取决于国家实力,包括人力、马力、风力和蒸汽力。第二个时代,从1800年到2000年为全球化20版,这一时代的前半阶段由于铁路和蒸汽机的出现,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空间距离;后半阶段由于电话、电报、电脑、卫星、光纤电缆和初期互联网的出现,降低了通讯成本,缩短了时间距离,地球由中号变为小号,推动全球一体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第三个时代,2000年以后,个人和小组织可以轻而易举地融入全球化,地球由小号变为微型了,这是一个扁平的世界。
早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心理家米尔格伦就提出了六度分割理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他们之间只有六度分割,无论这两个人是否认识,无论生活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六度分割”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关系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接近。六度分割的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当然,由于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米尔格伦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写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件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六度空间的概念由此而来。这个连锁实验体现了一个似乎很普遍的客观规律:社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