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兵在1917-第18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府的行政能力受到限制,成堆的社会、经济、政治与外交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政府于是成了整个社会尤其是反对党攻击的靶子。内阁的更迭只是缓和不满情绪的权宜之计,无助于国内政治危机的根本解决。

你想想看,对于这么一个让人蛋疼的状态,法国人能满意吗?而且当时法国不仅仅是内部有问题,外部所面临的问题也一点儿都不比英国小,同样的也要面对殖民地解放的大潮。殖民地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历史潮流。在印度支那、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摩洛哥、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等地,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法国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进行了疯狂和野蛮的镇压。但殖民者的野蛮行径,只能激起殖民地人民更大的愤怒与反抗。在殖民地人民的顽强斗争下,法国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这些失败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更是加深了军队对政府的不满,军队普遍认为是政府出卖了他们,当他们在“浴血奋战”的时候,政府却轻而易举的屈服于国际压力,让大把的属于法国人民的利益拱手相让。

也就是说,此时的法国第四共和国已经有点风雨飘摇的意思了,内部政党斗争吵得一塌糊涂什么都做不成,外部又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压力,在殖民地问题上一败再败,再加上经济依然不景气社会福利又没办法保证,可以说第四共和国的倒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历史上这个第四共和国摇摇晃晃支撑到了1959年才被戴高乐掀翻,而在这个时空,因为苏联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在加上戴高乐也比历史上强大不少,第四共和国的倒台就更快更突然了,需要的仅仅是一根导火索而已。

实际上现在引爆法国第四共和国的不仅仅是一根导火索而是三根,分别是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尼亚。熟悉二战历史的同志很快就会觉得这三个地方眼熟,不是火炬行动的三个地点么。

没错,火炬行动为了减少难度,特意选定了法国在北非的三个殖民地动手。从客观上来说火炬行动拉开了盟军开辟新战场和战略反攻的序幕,但同事也不同程度的动摇了法国在这三块的统治。

二战胜利之后,这三块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此起彼伏,连同着越南一起让法国人焦头烂额,在战后经济很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平息殖民地的叛乱,第四共和国不得不不断地加大军费投入,这让社会福利本来就很糟糕的法国民众是忍无可忍。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法国人更应该选择割肉,或者聪明一点在学习英国的成功经验,放弃殖民地的同时保留一些矛盾和冲突点,以便于玩弄冲突的双方,从而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可惜的是法国人的骄傲让他们不接受英国人的做法,他们选择的是强硬对强硬,玩命的投入去围剿起义者,最后钱花了还被国际社会骂了个狗血喷头,最终什么也没有捞到。

当然,在历史上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管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还是突尼斯都是在五十年代中晚期才打开局面的。但是,那是历史上,在这个时空某仙人在暗中大大加强了这三块的脚步……(未完待续。)

681

从1945年开始,李晓峰就在暗中支持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做得是相当的隐蔽和巧妙,大量的二战剩余武器被输入了这些地区,甚至李晓峰还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在美国雇佣二战老兵充当军事顾问去训练北非三国的民族起义者。

这项工作是进行得如此成功,以至于第四共和国根本就没有发现苏联在该地区活动的影子,他们顶多也只抓到了一些美国二战老兵,这些老兵还都是从美国合法入境,让法国人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能在口头上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

只不过美国人也不太理睬,一方面是法国人的抗议太软弱了,有时候连嘴炮都算不上。其次是,这些前往北非的老兵都是本国的佣兵公司以合法的名义运作前往北非的,从法律上说是无可指责的。而且负责这项事务的某仙人的老情人安娜做得很巧妙,这些佣兵公司背后至少都站着几个国会议员,拿了大笔政治献金的议员们自然要帮公司排忧解难不是。

总而言之,法国人很头疼还没有太好的办法,以至于到了1950年,安娜的佣兵公司干脆不输出军事顾问,直接输出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了。这帮老兵大部分都是参加过二战北非或者法国战斗的经验丰富的老鸟,他们的战斗力可比那些乌合之众一般的起义者强了不知道多少。

反正法国人是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一年多的战斗下来,虽然打死了不少起义者,但是法国军队也是损兵折将,伤亡高达两万以上。对于法国来说,打殖民地都伤亡过万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耻辱了,国内顿时又开了锅,国民议会一番大吵大闹之后,内阁又一次倒台,用第四共和国最常见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不过换内阁是治标不治本,上一批内阁背黑锅下台了,但是北非三国的起义还在继续,究竟是打还是和,新一届内阁又不给个准信,一会儿何谈一会儿继续开打,反正是没个准数一直打打停停折腾到了1952年,这期间法军的伤亡是逐日递增,军费开支更是水涨船高,而民众和军队的不满也是与日递增。

这时候法国民众对第四共和国真心是已经忍耐到了极限,唯一需要的就是一个登高一呼的人。而这个人其实一直都在,戴高乐站了出来!

戴高乐跟军方的关系不错,毕竟现在的这支法国军队跟他又千丝万缕的关系,军方迫切的希望这位前自由法国领导人站出来收拾局面。所以在新一次法军在阿尔及利亚遭受重创之后,在“新”内阁再次倒台之极,戴高乐出面组阁了。

经过这几年的磨砺和摔打,戴高乐比二战时更加的成熟了,此时的他可以说是一个老练的政客了,理想主义的那一套已经被他完全抛弃,他是一切面向现实。

上台之初,戴高乐向军方承诺,一定会加大投入狠狠地打击殖民地的分离份子。这让被之前内阁犹豫不决的殖民地政策气坏了军方十分满意,对于戴高乐提出的修改宪法的提议他们是欣然同意。

与此同时,戴高乐又不断地对民众发表演说,他猛烈的攻击第四共和国的政体,说想要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让总统掌控一切,让总统确保内阁真正的去“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尸位素餐混日子搞什么狗屁的无为。

此外为了迎合民众和军方,他强硬的表示一定要重新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让法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不是北约的奴隶。甚至他还暗示法国有可能退出北约,在一次民间的访谈中他说道:“二战结束时,我们同苏联达成了一系列的和平协定,将德国变成了非军事区,确保苏联不将法国视为敌人,这是重要的政治成果。而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成果很快就被那些期望讨好美国换取所谓经济援助的政客破坏得一干二净,他们撕毁了协议,无视苏联可能的报复一边倒的投入了美国的怀抱……这有什么好处?原本法国可以置身事外,而现在苏联的数百枚核弹正在瞄准法国,法国变成了分担美国核压力的炮灰!!”

不要以为戴高乐这是改弦更张准备倒向苏联了,千万不要这么天真政客的话尤其是政客面向大众说的话,十有八九都是不能当真的。刚才那些也不例外,因为很快戴高乐就在私下会见英国和美国大使时表示:“法国重视同英美等传统盟友发展关系,双方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法国不可能倒向苏联,更不可能变成苏联那样的专制毒菜国家。法国始终是崇尚自由的!法国将坚定不移的留在自由世界里。”

是不是很矛盾?其实一点儿也不矛盾,戴高乐所信仰的理念始终是维护法国的独立和自主,这种独立和自主要求法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一种特别的态度,偏向所谓的自由世界,利用自由世界成熟的经济体制为法国谋取利益。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同自由世界的敌人发展关系,不要让苏联对法国过于敌视,最好是将苏联的压力完全推给英国和美国。说白了就是有便宜就占,但是有亏不吃。戴高乐就是这么现实。

不过戴高乐的这一套还真的很吃香,法国民众喜欢一个拥有法国骄傲的领导人,尤其是这个领导人还是二战中的大英雄,这就更值得欢迎了。而英美则觉得戴高乐不过是又一个企图左右逢源忽悠选民的政客,他嘴里的话不见得是真的,所以不值得大惊小怪,说不定这个大英雄过不了半年就会变成不折不扣的大狗熊。

左右逢源的戴高乐上台了,他上台之后所做的第一件头等大事就是修改宪法。因为戴高乐很清楚,只要法国还是一个议会制的共和国,那他这个总统就什么也做不成。要想打造一个他理想中的法国首先就要掀翻那个讨厌的国民议会。

国民议员当然不喜欢戴高乐的政策,对于议员们来说,这些年可是过得很滋润,在议会骂骂街就有工资可拿,而且完全不需要负任何责任,反正出了事总有内阁去背锅,这样的日子要不要太好?而一旦戴高乐实现了总统集权,那他们还有什么安稳可言?他们当然要拼命的反对戴高乐,将戴高乐称之为新毒菜者。

只不过这些议员的抹黑只有反效果,因为民众早就对他们忍耐到了极限,这些年来这些混蛋除了推卸责任和骂街几乎一点儿事实都没有做,现在有一个想要负责担起责任的人来收拾局面,这帮人还敢造谣中伤?简直不可忍受。

所以在戴高乐发起修宪的全民公投之后,民众的热情是相当的高涨,踊跃投票支持戴高乐修宪。很快一部符合戴高乐愿望的法国新宪法就诞生了,戴高乐也从内阁的临时执政。变成了真正的大总统。

法国政局的变化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的注意,因为法国政局这几年总是在变,变来变去大家也就习惯了,而且戴高乐也是老朋友了,虽然这个人有点不太好打交道,但总归是自己人。

所以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也就是“静观其变”了,并没有过的的干涉,只不过很快他们就对这个做法感到后悔了。原因很简单,大权独揽的戴高乐上台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北约开刀。他严厉地批评美国在法国的驻军,严厉地抨击北约的集体安全策略。总而言之就是对北约的各种不满和不高兴。

一开始也没什么,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认为这是戴高乐故作姿态,就是做给选民看的,好标榜他是个真正维护法国独立和自主的领导人。这种手段在政坛上实在是太常见了,就是典型的只说不做,俗称为嘴炮。

但是戴高乐这一次真不是嘴炮,他是来真的,他也确实是不喜欢美国大兵,这帮“帮助”法国抵抗邪恶苏联的大头兵对他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种摧残!所以他是真的想要赶走这些美国人。

不久之后,戴高乐宣称法国人足以维护法国的安全,他强硬的拒绝延长美国驻军在法国基地的租期,要求美国人必须在1955年年底前撤出法国。

终于,艾森豪威尔感到紧张了,他立刻跟戴高乐通话,要求这位新任法国总统改变主意。但是戴高乐决定了的事情什么时候会改变?他坚定地拒绝了艾森豪威尔的要求,并且在通话之后再次宣布:“北约盟军司令部应该马上从法国搬走,法国人民不喜欢这个司令部,而且该司令部的实际作用也是值得怀疑的。”

刚刚上台的戴高乐连续给了英美两计闷棍,让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是目瞪口呆,他们完全不明白这个高个子法国佬究竟想要做什么?你就不怕美国中断经济援助,就不怕苏联打过来吗?

嘿嘿,戴高乐还真的不怕!

首先,法国的经济已经走出了最疲软的那一段时间,现在实际上属于法国经济的上升期,眼下虽然不是特别令人满意,但未来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更何况之前钱紧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在殖民地消耗了大量的军费,而戴高乐别看名义上答应了军方中的铁杆殖民份子强硬的收拾殖民地的刁民,但实际上戴高乐只准备收手的,不管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还是突尼斯对法国来说都不是根本,没有必要在那里浪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而且摆脱美国经济的援助还有别样的好处,之前美国人答应给援助的硬性条件就是法国向美国开放市场。等于是法国用自己国内的市场换了点救命的钱。

如今命虽然是保住了,但是美国商品也将法国本土的企业冲击得七七八八,这让法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是一肚子的火气。如果撕毁经济援助协议,将美国商品赶出法国市场,对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来说,这是好事,这意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9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