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花的身体:服装文明-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84年,戈尔捷在对男装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决定进军男装业。当然,他进行了一番研究——在解剖了阿玛尼的服装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尺寸看上去不能太小。与此同时,他发现有些男人竟然将他的女式夹克穿到自己身上,原因是他们喜欢他的面料和裁剪。这使他大受鼓舞,并渐渐理清了思路。
很快,他的时装展中出现了拿着烟杆的女人,和穿着半透明蕾丝衬衫的男人。这些明显带有同性恋倾向的作品,表明了他中性化的设计态度。由于他的时装表演总是坚持男女系列同时出场,所以很多模特直到上台以前,都不知道谁该穿裙子,谁该拿烟枪。
寂寞的陀鸟总是独自奔跑,戈蒂埃不仅跑得很快,而且跑得很远。光是那令人咋舌的名言,就会引发一场观念革命:“现在不单是女性才拥有挑逗的时代,男性在性方面愈来愈开放,他们本身亦深富性挑逗的力量。”他的男装夹杂着中世纪武士的2000升级版本,朋克主机中又装入了17世纪的花哨男人软驱,由于版本升级太快,又老要换零件,所以经常出现一些堆读不懂的乱码:男人带胸衣,女人则带着拳击运动员的护阳带。
戈尔捷另一个著名设计,是电影《第五元素》里的戏服:女主角的颈、胸、腰、臀和下体仅由几条白布条遮住(处理得干净利索!);外星人的奇异装扮;电视主持人花哨的穿着;还有女歌星穿着白色长袍,踩着高跷,从脑袋上垂下几根管子,衣服长得有两个人高……。《第五元素》一炮打响,戈尔捷的前卫设计成为老套科幻片的最佳卖点。
1989/1990年的秋冬,戈尔捷在巴黎发布了一组以拉链为主题的时装。这些时装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同时也有1960年代的嬉皮风格:服装的各部分之间是断裂的,以刀疤般刺目的拉链相连。有些部位干脆是虚拟的网眼或薄纱,暴露出乳房或肚脐。这种解构式的色情,可看做“麦当娜时期”锥型胸罩的前奏。
1994年春夏,戈尔捷发布的异域风情系列服饰,显示了他多变的风格。他将各种元素如多重项链、头纱、大的圆形扣子、黑色的印花图案等揉搓到一起,营造出一种罕见的异域氛围。
2000年春夏,让·保罗·戈尔捷终于在他著名的米色套装系列里,对传统样式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在这组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套装里,他虽然保持了优雅的外廓线,却将袖子和肩膀剥离,露出模特的上臂,而欲断还连的袖子,则在肘弯以下演变成古典的长手套。同年,他还为香港明星张国荣“从天使到魔鬼”演唱会操刀,设计了颠覆性别的演出服。
3、亚历山大·麦克奎因和他的异灵女孩
亚历山大·麦克奎因(Alexander McQueen)已经厌倦了传媒。的确,关于他的报道太多了,比如一点小隐私或是某次时装展上某个特别棒的屁股造型。
不过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在1997年春夏发布的惊怵系列:那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异灵女孩,瞪着一只玻璃珠般的眼睛,额头上别着一枚巨大的别针,别针上还交叉一枚装饰着粉色小花的钢针。头发的形状也十分怪诞,一望而知是日本的传统发式。在这组时装中,麦克奎因显示了惊人的天赋,他将那些华丽的织锦面料,夸张但不失优雅的喇叭口领子——古典的元素通过怪异的造型闪现出一种令人恐怖的美。不知后来那部让许多女人吓破了胆的《午夜凶铃》是否受到了他的启发——那个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的幽灵,与麦克奎因的异灵女孩显然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对于那些参与了从高级时装到高级成衣的历史转变的前辈而言,1969年出生的麦克奎因实在是太年轻了。所以,当他1992年从圣马丁学院的艺术系毕业的时候,其行为意识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他的毕业作品也被认为是该校有史以来最富创造性的作品,并因此而被安德森和席帕德公司吸收为徒。
1994年,也就是刚刚毕业的两以后,麦克奎因开始拥有的自己的品牌。又两年以后,也就是1996年,他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设计系列。在这组时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巴姆斯特”的裤装,通过这些胯部开的很低的裤子,麦克奎因宣称女孩们暴露屁股的时刻来到了。
尽管每季的时装发布都会让他成为注视的中心,但也有媒体指出他的声誉正处于危险之中。1997年的春夏发布会上,那些让模特看起来像是性奴隶的珠宝刑具的确让很多人不快。而另一些来自非洲的灵感,比如由透空的编织面料制成的短裙,在金属框的象征性束缚中,使人产生一种难言的压抑。但不管怎么说,这场时装史上最具技术难度的T台秀,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同年10月,麦克奎因被提名为当年的年度设计师。数天之后,又从约翰·加里亚诺手中接下纪梵希的接力棒。
麦克奎因天马行空的想象总能让时装展显得更精彩:当那些模特涉过水流,走过燃烧的汽车,或在头上隆金色的犄角,时装的天桥顿时成为梦幻者的天地。1998年,这位对传统美学不屑一顾的设计师发布了一组镂刻风格的服装,他将那些人造皮革镂刻成丝丝缕缕,但整件服装的线型却处理得非常之好,成为平衡传统与前卫的经典之作。
麦克奎因的时装业虽然从1996年才开始,但他设计生产的服装已超过了许多时装界的前辈,不仅如此,他设计的成衣产量每年都在增长。现在,他的设计已从富豪名流转向那些正在寻找绸缎夹克的老妇人,以及需要豪迈T恤的乡野村夫。
4、清新空气——克里斯汀·拉克鲁瓦
在法国的时装界流行一个传说:每二十年就有一颗新星诞生。这个传说从保罗·波烈开始,分别在夏奈尔、巴伦夏加、圣洛朗那里得到验证。1987年,克里斯汀·拉克鲁瓦(Christian Lacroix)出现,这应该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新星。
克里斯汀·拉克鲁瓦出生于法国阿列斯一个工程师家庭。那是1950年代,正值女权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妇女解放的呼声最终在衣服上有了具体的体现。拉克鲁瓦的儿童时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度过的,不仅如此,他的祖母还收藏了大量19世纪以来的时装杂志,这使他在耳濡目染当下潮流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经典的古典时装。
中学毕业后,拉克鲁瓦进入蒙塔佩利尔大学攻读古希腊、拉丁文学和文艺史。1971,奔赴巴黎卢浮宫学校学习艺术史,希望有机会在美术馆或博物馆做一个讲解员。然而,一个叫佛朗索瓦的女孩改变了他的命运,并最终将他拉回到时装的道路上来——因为这个女孩本人就是个时装设计师。
拉克鲁瓦成名之前的脚步甚至涉及日本——他曾为日本皇宫设计过服装。1981年前回到欧洲,为相当传统的老字号时装公司帕托设计服装,并以绚丽的色彩、灿烂的配饰、和冲气垫圈式的裙子,引起时装界的关注。1987年,得到专门出品豪华用品的LVMH公司的支持,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店。
拉克鲁瓦对时装界的涉足可谓恰逢其时,自从1961年伊夫·圣·洛朗在巴黎开设了他的时装公司以来,高级时装的大门还没向什么人敞开过。拉克鲁瓦的第一场时装表演便引起了圣·洛朗那样的轰动,一举成为法国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之一。
尽管拉克鲁瓦27岁才开始他的时装事业,但他在西方时装界的地位已举足轻重。他的作品经常轰动巴黎,并令同时代的大师所叹服。他的一年两度的时装展常以活报剧的形式出现,被同行们誉为“清新的空气”。1986年的巴黎时装大赛上,拉克鲁瓦以带有醒目圈点花纹克里诺林裙和色彩鲜艳的印花布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精湛的裁剪技艺和工艺水平,力挫群雄,一举夺魁。
1994/1995年秋冬,拉克鲁瓦在巴黎发布的时装体现了来自朋克的影响。所有的内衣的胸前都印有大大的头像,其中一件上衣绣有精致的刺绣,裤子的腰部则以大量的扣子装饰。另有一件金色的夹克,体现了拉克鲁瓦的华丽情结。
1999/2000年春夏发布的作品,则有了极大的变化,呈现出极其前卫的状态。每件衣服都做了不同寻常的结构处理,色彩也十分地火热和跳跃。其中一件上衣在前胸口开了两个不规则的洞,并在边缘做了印花处理,下装是一条过膝的裙子,下摆饰有一条宽宽的银边。在这组时装中我们看到,拉克鲁瓦舍弃了一贯的豪华风格,并试图在美学的范畴内,粉碎传统的束缚。
在西方的时装设计史上,很少有人像拉克鲁瓦那样博采众长,广为借鉴。他的设计常从博物馆、戏剧、杂货摊以及斗牛士那里吸取灵感,所以总带有强烈的怀旧意味。其服装图案复杂、华丽,色彩绚丽、典雅。他还将把传统法国时装的种种因素如抽纱、刺绣、补绣、花边、饰件、首饰等,运用到现代主义的创作中去,从而创作出令人惊讶的新古典主义作品来。
1980年代中期,正是法国高级时装渐渐式微的阶段,拉克鲁瓦的出现可谓喜从天降,为已入垂暮的法国时带来起死回生的“清新的空气”。
5、天才约翰·加里亚诺
1980年代的中期,尽管英国几乎的所有设计师、时装集团都在忙着与传统时装的垄断地苦战,以期捍卫英国时装的创造性,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放弃了伦敦时装周,宁愿远道去巴黎或米兰,展出他们的新作品。1990年代初期,伦敦的时装展终于陷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
然而忽然之间,仿佛一切都苏醒了过来:帽子设计师菲利普·特雷西(Philip Treacy)推出了他的头上雕塑;手袋设计师鲁卢·吉尼斯(Lulu Guinness)的新品开始供不应求;帕特里克·科克斯(Patrck Cox)的平底鞋与著名的古奇(GUCCI)平分秋色;就连拘谨的小方格图案大衣呢也忽然变的个性十足,在1999年的春夏时装展上受到热烈的追捧。
人们将这一切归功于一批新锐的设计师,他们全部毕业于圣马丁艺术学院,并且在巴黎最出名的三家时装公司和纽约的一家针黹羊毛服装店都做得非常成功。这其中,便包括了约翰·加里亚诺。
1961年出生于直布罗陀的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父母都是西班牙人,6岁时迁居到伦敦南部。1984年从圣马丁艺术学院毕业时,他的毕业设计既在发布会上引起轰动,并被著名的布朗斯时装店全部收购。从那一天起,加里亚诺便成为时尚界和媒体的宠儿,被不断地关注着。
很快,他找到了愿意为他投资的人,并在两个星期后推出以John Galliano命名的品牌。1987年,加里亚诺赢得了全英设计师大奖,第二年又获得巴伦夏加奖。他的品牌和规模也都迅速地成长,并推出二线产品如Galliano’s Girl和Galliano Genes等。
加里亚诺的聪明之处在于,当许多设计师在街头找灵感的时候,他却一头扎进了故纸堆。他不仅研究了20世纪30年代时装大师维奥尼的斜裁技术,对巴伦夏加等人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以超凡的敏锐,将古典素材融进当今的技术和材料之中,并运用复杂的裁剪技术,创造出不俗的视觉效果。作为一个令人振奋的设计师,加里亚诺善于运用不同来源的素材组成全新风貌,并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找到平衡点。他的作品有时令人无法理解,有时又常被其他设计师借用。
尽管在T台上风光无限,但这位天才的设计师常常入不敷出。1991年,由于财务上濒临崩溃,加里亚诺不得不停止了创作——这种情况他遇到不止一次了,这次同样有救星降临。先是他忠实的朋友凯特·莫斯(Kate Moss)无偿为他做模特,又有巴黎时装设计师费克尔·阿莫(Faycal Amor)帮他制作1992至1995年间的所有时装系列。更重要的是,1995年到1996年间,他先后被纪梵希和迪奥公司聘为创作主任。
加里亚诺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1994年春夏,在巴黎推出的时装系列中,有一款黑色连衣裙备受注目,简洁的线条变化、衣服上的挖洞和透明处理,体现了一个设计师对于时装结构的独到领悟;1997/1998年秋冬为迪奥推出的时装展示中,一款以人造毛皮为主要面料的晚礼服令人惊叹,那种华丽的“多层风貌”映照朴素的原始意味,既应和了当时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也显示了高超的裁剪手法;2000年春夏,在巴黎推出了一组斜裁系列,对时装的构造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造;同年秋冬,展示了来自朋克的时装,他将模特的脸画成猫的样子,然后让他们穿上斜裁风格的服装,再在外面罩上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