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排除了荷兰流亡政府和国内武装力量指挥部对德军妥协的干扰,在英军 

的帮助下,同德国占领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终于在1945年3月使荷兰获 

得解放。 

     1944年11月初,苏军解放了挪威极北部一本芬玛克,同时英国对挪威 

抵抗力量援助了武器、弹药,从而促进了挪威抵抗运动的发展,抵抗力量对 

德国占领军的企业、机构、交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给德军的作战行动 

造成了极大困难,1945年5月,德军被迫向英美盟军投降,英军进入挪威。 

     丹麦人民在最后抵抗德国侵略者及其帮凶的斗争中,其目标主要是破坏 

敌人的机场、军事工厂、铁路运输线等,同时不顾敌人的血腥镇压,坚持开 

展罢工斗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丹麦抵抗运动武装力量迅速扩大到4。2 


… Page 97…

万多人。1945年2月,爱国者将预定开住德国的22艘拖船送到了瑞典境内。 

同年5月5日,德国占领军向盟军宣布投降,英军进入丹麦。 



                        4。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扑 



     1944年底,法西斯德国彻底失败的形势已经明朗。垂死挣扎的德军为了 

寻找出路,决定向阿登地区的盟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击,以图扭转西线的 

不利局势,赢得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的地位,争取同两国单独媾和,以便 

抽出兵力去东线抗击苏军。德军计划突破盟军防线中最薄弱的地段,在列日 

和那慕尔一线强渡马斯河,尔后向安特卫普方向发展进攻,分割并歼灭比利 

时和荷兰境年的盟军。德军投入这次进攻的总兵力为3个集团军,25个师, 

共2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617门、坦克和自行火炮900辆、飞机800架。 

     此时,盟军统帅部未曾预料德军会进行反扑,更认为阿登地区不适于进 

行大规模的进攻,因而未在该地加强防守。在阿登地区不远115公里的正面 

上,只部署了5个师共8。3万人,394门火炮、242辆坦克和182辆自行火 

炮,兵力兵器远不及德军。 

    德军在开始进攻前,派遣了一支约800人组成的特遣队,身着美军军服, 

口操英语,佩美式武器,潜入美军驻地进行破坏,制造混乱。1944年12月 

16日拂晓,德军主力部队发起进攻,美军未作有组织的抵抗即仓惶退却。德 

军在美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后,继续向前推进,扩展到纵深90公里,正 

面达100公里,于22日进抵马斯河。 

     为了阻止德军越过马斯河,盟军统帅部调加4个军的兵力,以加强阿登 

地区的防御力量,并调整了指挥关系和兵力部署。12月23日,盟军开始对 

德军进行航空兵袭击,地区部队实行反突击,暂时阻止了德军的前进。德军 

继续调集兵力发起新的攻击。1945年1月1日,德国空军出动1000多架飞 

机,猛烈轰炸盟军的机场,炸毁飞机260架。 

     为了彻底挫败德军的反扑,盟军于1月3日再度转入进攻。在此战事十 

分严峻的时刻,英国首相曾于1月6日打电报给斯大林,请求苏军提前实施 

既定的进攻计划,以配合盟军的反击作战。苏军最高统帅部答应了丘吉尔的 

请求,提前于1945年1月12日,以120个师的兵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 

至喀尔巴阡山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对德军发起全面进攻。德军被迫调2 

个坦克师到东线对付苏军,从而减轻了西线盟军的压力。盟军乘机迅速推 

进,到1月底,将德军全部赶到进攻前原出发阵地。此次德军反扑作战未果, 

死伤和失踪8。2万人,损失坦克和火炮600辆、飞机1600架、其它车辆6000 

辆,从而彻底丧失了反攻的能力。 



                      5。盟军在意大利北部的胜利 


… Page 98…

    德军在意大利南部失利后,被迫退守古斯塔夫防线,企图依托这条横贯 

意大利中部全境、被其称为“坚不可摧”的防线,阻止盟军占领意大利北部。 

德军“C”集团军群所辖的第10集团防守该防线。驻守意大利北部的还有该 

集团军群的第14集团军。 

     1944年初,在意大利南部的盟军为第15集团军群,包括美第5集团军、 

英军第8集团军和英军独立第5军,共有19个师24个旅,支援飞机4000 

架和地中海的3000余艘舰船。 

     为了配合正面摧毁古斯塔夫防线,根据丘吉尔的主张,盟军抽调美第5 

集团军所属的第6军及126艘战舰、250艘运输舰和约700架飞机,于1月 

22日凌晨2时从古斯塔夫防线北面地中海海岸的安齐奥实施登陆。在此进行 

防御的德军2个营和数个连不堪一击,盟军当即占领安齐奥港,并把3。6万 

人和3000多车辆运送上岸。但登陆部队奉命“固守滩头阵地”,未能迅速 

推进,致使德军调集6个师的兵力进行反击。盟军依靠绝对的空中优势,才 

守住登陆场。 

     此时,为了配合西线盟军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作战,需要在意大利的 

盟军部队加强攻势,牵制德军。5月11日深夜,盟军发起进攻,很快突破德 

军的古斯塔夫防线,迫使德军退守从台伯河口至东海岸佩斯卡拉的凯撒防 

线。在安齐奥登陆的部队乘机发动进攻,于5月25日与正面进攻部队会合。 

德军被迫继续向意大利北部撤退,占领从圣马力诺至卡拉拉的哥特防线。盟 

军开进罗马城后,继续向北推进,于8月下旬突破哥特防线。这时,英国为 

了扶持希腊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维持其势力范围,从意大利抽调大批英军前 

去希腊镇压民族解放运动。意大利的战争一时平熄下来。 

     1945年4月,正当东线苏军和西线盟军对德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时候, 

4月9日,在意大利的盟军乘势对德军发动最后的进攻。23日,盟军全线进 

抵波河,俘德军3万人。24日,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北部发动武装总起 

义,迅速解放了米兰、都灵、热那亚、威尼斯等大城和广大地区。意大利法 

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在逃跑途中被游击队活捉,于4月28日被处决。4月底, 

盟军在意大利人民武装的配合下,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地区。5月2日,意大 

利境内的德军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意大利战场上的战 

事,以盟军的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 



                     6。攻克柏林与德国法西斯崩溃 



      (1)雅尔塔会议 

     1945年初,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德国法西斯接近灭亡、 

日本也处于日暮途穷的形势下,为了研究关于打败德国、铲除德国军国主 

义、对德占领、苏联对日作战和战后安排等问题,1945年2月4日至12日, 

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以及三国外长和参谋长,在苏联克里木半岛上的雅 


… Page 99…

尔塔举行了战争期间的第二次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并作了相应的决议。 

     第一,关于德国问题。会议讨论和协调了三国最后击败德国的战略计 

划。一致表示加强合作,协同作战,并就东西线配合作战,向德国心脏地区 

发动总攻的时间、规模和协同作战等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并拟定了具体 

行动计划。会议详细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置问题,重点研究了占领和管制 

德国以及向德索取战争赔款问题。决定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一个区域, 

并决定从英美占领区中划出一个地区让法国占领。成立一个由三国占领军最 

高司令官组成的中央管制委员会,以便协调处理德国问题。关于德国索赔问 

题,苏联提出德国在10年内用实物支付总额为200亿美元,按照“谁的贡 

献大”“谁的损失大”谁将得到更大分额赔偿的原则进行分配,苏联应得到 

不少于100亿美元的赔偿。会议经过争论,决定在莫斯科成立一个由苏、美、 

英三国组成的研究德国赔偿的委员会,以苏联提出的建议为基础,进一步研 

究德国的赔偿问题。 

     第二,关于波兰问题。会议对波兰政府的组成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英、美拒不承认苏联支持的由波兰工人党为首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称的 

波兰临时政府,而支持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经过反复争论,三方达成了 

一项原则性协议,承认现存的临时政府为新的波兰政府的框架,但“应该在 

更广大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波兰国内外民主领袖。这个新政府应称为 

波兰全国统一的临时政府。”由苏、美、英三国成立一个委员会,“首先在 

莫斯科与现今临时政府成员,并与波兰国内外其他波兰的民主领袖进行会 

商,以便根据上述方针改组现政府。” 

     关于波兰的边界问题,会议确定波兰东部边界还以寇松线为界,而在若 

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自5公里到8公里的调整。西部边界,美、英主张 

以奥得河和东尼斯河为界,苏联则坚持以西尼斯河为界。会议最后达成协 

议,“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的领土让与”,“波兰西部疆界的最 

终确定,应待和会解决。” 

     第三,关于联合国组织问题。会议决定,常任理事国在理事会中,除了 

对于关于程序问题之外的一切问题均可行使否决权。也就是说,一个大国不 

能用否决权来阻止安理会讨论问题,但可以用否决权来阻止安理会采取行 

动。会议经过争论,同意了苏联要求将白俄罗斯、乌克兰两个加盟共和国列 

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一事。 

     第四,关于对日作战问题。会议决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 

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必须参加同盟国方面的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1) 

外蒙古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 

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尔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 

须交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势权益须予保证,苏 

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 


… Page 100…

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 

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雅尔塔会议是在世界从战争向和平过渡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的 

国际会议。三国首脑在会上谋求消除分歧,增强合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各 

自作了一定的让步和妥协,对协调同盟国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战略计 

划,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大作用,符合全世界人民反对法西 

斯战争,要求和平的根本利益。但是会议的有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擅 

自作出有损其主权和利益的决定,表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行为,这是非常错 

误的。 

      (2)盟军进攻德国本土,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雅尔塔会议后,苏军和美、英盟军相互配合,从东西两线对德国法西斯 

展开了总进攻。到1945年2月初,西线盟军击退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扑后, 

进逼齐格菲防线。东线苏军已进抵奥得河,对柏林构成严重威胁。德军为了 

阻止苏军的进攻,把西线战场半数以上的装甲师和大批坦克调到东线。这 

样,德军在西战场只剩下59个师的兵力,分散布署在整个防线上,企图依 

托沿莱因河构筑的齐格菲防线,阻止盟军的进攻。 

     盟军决定组织大规模的进攻,歼灭莱因河以西的德军,尔后强渡莱因河 

攻占鲁尔工业区,然后进抵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2月8日,加拿大第1集团军发起进攻,13日突破德军主要防御地带后 

向东南推进。2月23日,美军第9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一部开始强渡鲁尔河, 

3月2日抵达靠近杜塞尔多夫的莱因河,次日与加军在格尔登地区会合。 

     在莱因河中游以西地区,美第1集团军一部于3月7日攻占达科隆市, 

另一部从雷马根抵达莱因河,通过鲁登道夫铁桥在河对岸建立起登陆场。美 

第3集团军一部在特里尔附近首先突入齐格菲防线,于3月9日至10日抵 

达莱因河。3月15日,盟军第6集团军群从齐格菲防线南面发起进攻。与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