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戒律学纲要(选录)-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环境下,如果附近有一座高山,大家是否应该登上高山呢?相信除非他是白痴,
否则绝不会放弃此一求生的机会。因为高山所能产生的安全效果,远非树木、屋
顶与小丘所能相比呀!

  那么,凡是能够认清世事无常的人,能够明白一切世相皆由对待相因而成的
人,他就能够了解:父母、老师、预算、领导、命运,乃至武力,谋略、财产等
等,虽可产生暂时的安全效果,但终不能绝对可靠与永久可靠;父母会死,老师
的知识会落伍,预算会超额,领导会调动,命运靠不住,至於武力、谋略与财产,
更是如幻如烟了。今日的南面之王,可能就是明日的阶下之囚;今日的百万富翁,
可能也是明日的陋巷之丐。

  至于信仰其他的宗教,可以生天,但却未必由於信仰而决定生天。比如基督
教,信者可能得救,但也未必得救,上帝不宠爱的,任你信的如何恳切,也不会
成为天国的选民。再说,在佛教的层次上看,佛教以外的一切宗教,即使是最高
级的宗教,他们的最高理想,总不会超出生天的范围。但是,天在佛教之中,即
使生到最上最高的天界,仍在生死轮回之中。天上的寿命虽较人间为长,但亦有
其限度,天福享尽,死后还堕,故其终非可靠的归依之处。唯有归依佛教,才能
使人渐渐地走上离苦得乐的究竟解脱之道。佛教的总体,便是佛法僧三宝。实际
上,归依的倾向,固应先由归依身外的三宝开始,归投三宝,依赖三宝的启发与
指引,走向大涅盘城的大解脱道。但当走进了涅盘(解脱)之城,自身的当下,
也就是理体的三宝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于业障的迷惑,所以不见佛性,我
们归依三宝的目的,正是在於寻求佛性的显现。我们本来与佛一样,本来就与三
宝同在,只缘迷失本性,流浪生死道中,不知回家之路,所以名为众生!我们若
能即日开始,回归投向三宝的怀抱,实即浪子回头,步返原来的老家而已。

  因此,唯有走向回家的道路,才能算是真正的归依。只可供人暂时歇脚的处
所,绝对不足我人去死心塌地的归依,否则便像骑著泥牛过河,刚下水时,或可
有些安全的错觉,一经下水,泥牛自身难保,岂能供人作为渡河的工具呢?

  什么叫做三宝?佛法僧,何得称之为宝?这是很要紧的。一个人要想信佛,
必须先来归依三宝,但在归依之前,又必须先要了解三宝的大意,否则,莫名其
妙地归依,便不得称为真正的归依。正像我们投考大学而在大学之中求学,如果
不知那所大学的名称是什么,那便成为笑话。但是,我们不用讳言,今日的三宝
弟子之中,接受归依之时,未必已经明白了三宝的大意,归依师们也未必开示过
三宝的大意。说起来,这是可耻的!

  三宝就是佛法僧,因为在佛法僧中,能够产生无量的功德,发挥无尽的妙用,
并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无极无限,无边无际。世间以金银珠宝的价值高,功
用大,所以称之为宝;佛法与僧的功德妙用,乃是通於世出世间的,所以更可称
之为宝了。由於三宝的化导,可以使人平安地在人间生活,更可使人在人间离苦
得乐。所以三宝是宝,并且是超出於众宝之上的众宝之宝。

  三宝的种类,古来有很多种的分别法,从大体上说,不外由于事相和理体的
不同。现且分为两大类。

  一、 从事相上说,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二、 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

  未解释三宝的种类之先,首应知道三宝的含意: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
满;法是法则,有轨范使人理解与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众,於事於理和
合相处。

  所谓住持三宝:(一)凡用玉琢、石刻、金铸、铜浇、泥塑、木雕、油漆、
墨画、绢绣纸绘的佛像,便是佛宝;(二)凡是三藏经典,或古今大德的佛教著
述,便是法宝;(三)凡是剃头染衣的比丘比丘尼,便是僧宝。因为佛陀入灭之
后的佛教,端靠这一类的三宝,为之延续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传布佛
教的教义,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所谓化相三宝:(一)释迦牟尼在印度成道而至入灭的阶段中,释迦便是佛
宝;(二)佛陀当时向弟子们所说的种种教示,如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
等的道理,便是法宝;(三)当时随佛出家的凡圣弟子,便是僧宝。这是唯有佛
陀住世应化之际才有的相状,所以称为化相三宝。

  所谓一体三宝:即是佛法僧三宝之中,各各皆具三宝的功德:(一)佛有觉
照之能,所以是佛宝;佛能说法,於法自在,故有轨持之能,所以是法宝;佛无
违诤之过,所以是僧宝。(二)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所以是佛宝;法
的本身,就有轨持的功能,所以是法宝;法法平等,互不相妨,所以是僧
宝。(三)僧有观照之智者,为佛宝。僧有轨持之用者,是法宝;僧为和合之体
者,是僧宝。

  所谓理体三宝:是说一切众生,各各本具之三宝,这有两类:(一)从修证
上说,凡夫皆以“惑、业、苦”而流转生死,若能翻迷成悟,惑即成为般若,业
即成为解脱,苦即成为法身;般若为佛宝,解脱为法宝,法身为僧宝。(二)从
理体(真如)上说,能观之理为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为僧宝。

  其实,三宝虽分四类,只有两种性质;不出事理的两面。事相的三宝,是现
实的,所以也是比较易懂的。理体的三宝,是抽象的,所以不太容易懂得,除非
已经开悟,已经证得了自性真如,否则总是感到陌生的,但此却是我人的究竟归
依处。为使读者更易了解起见,抄录一段印顺法师对此的解释如下,以供参考:

  “论究到真实的皈依处,是三宝的真实功德,这在古来,又有好多分别,现
在略说二类。一、佛的无漏功德是佛宝:依声闻来说,是五分法身(圣严案:戒、
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为佛的五分法身);依大乘说,是无上(四智)菩提
所摄的一切无漏功德。正法或涅盘,是法宝。有学无学的无漏功德是僧宝:依声
闻说,如是四双八辈(圣严案:小乘的四向四果,合称为四双八辈)的无漏功德;
依大乘说,是菩萨,摄得声闻,辟支佛的无漏功德。二、大乘教所说:究竟圆满
所显的最清净法界(摄得体相业用),是佛宝。少分显现清净法界的,是僧宝,
遍十法界而不增不减,无二无别的法界(或名真如、实相等),是法宝。平常所
说的一体三宝,理体三宝,常住三宝,都不过此一意义的不同解说。”(《成佛
之道》二九页)

  我们看了这段文字,如果没有一点佛学的基础,还是不懂的;不过我们终究
还是凡夫,能够理解理体三宝的,当然很好,如果不能理解,那么只信事相的三
宝,信到某一阶段之后,理体三宝也就自然显现了,正像我们尚未到过太空旅行
之前,对於太空的景象,任便太空人如何作详细的报告,我们所知,总是隔阂,
乃至失真的,唯有亲至太空旅行一番,才能明明白白。所以,我们凡夫能信仰住
持三宝,已经够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住持三宝,无以显现理体三宝,
没有理体三宝,住持三宝也无以安立;住持三宝是理体三宝的大用,理体三宝是
住持三宝的全体。信仰佛教,应从信仰住持三宝开始,信仰住持三宝的目的,乃
在追求理体三宝的显现(发明)。今有在家的佛弟子,自己未证理体三宝,便以
只信理体三宝为理由,而不敬住持三宝的,那是本末倒置,求升反堕的行为了!

  我们凡夫所能见到的,只有事相的三宝,事相中的化相三宝,只在佛陀住世
时才有,佛灭之后,仅有住持三宝。然在三宝之中,虽以佛为最尊最贵,法为最
高最胜,却以僧的地位最重最要。佛陀入灭之后,佛教的道场,要由僧宝来住持,
佛教的经典,要由僧宝来保存,佛教的文化,要由僧宝来传播,佛教的信徒,要
由僧宝来接引。因此,佛陀在世时,佛教以佛为轴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
宝为重心,所以今世而言信仰佛教,应以僧宝为归依;恭敬三宝,也应以僧宝为
著眼。僧人之中,固有龙蛇混杂,我人归依,不妨择善而从,但於恭敬供养之心,
则应一律平等。佛经中说,虽是破戒比丘,仍足为人天之师,所以不得分别高低,
更不得妄加批评。

  至於归依三宝,前面说过,乃是信佛学佛的根基,但在踏上根基,走进佛门
之后,并不能抛弃了根基,而是由此根基之上,逐渐升高,逐渐扩大。级级升高,
层层扩大,三归依,便是此一道业建筑的磐石,所以,归依三宝的种类,共有五
等:

  一、 翻邪三归——最初进入佛门。
  二、 五戒三归——信佛之后加受五戒。
  三、 八戒三归——六斋日受持八关戒斋。
  四、 十戒三归——沙弥(尼)受十戒。
  五、 具足戒三归——比丘(尼)禀受大戒。

  因为,凡是受戒,必有三归。最初入佛,固须三归;加受五戒、八戒、十戒、
皆以三归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虽以羯磨法受戒,但
在受戒之中,没有不行三归依的。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
必先受三归。因此,虽说三归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其实三归之中含有戒
义)。

  三归依不但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中的根本,寺院中的朝暮
课诵,皆有三归,一切佛事的终结,也都应以三归为宗本。故在小乘佛教的地区,
他们把三归看得特别重要,以唱三归作为行持,也以唱三归为人祝愿。


第二章 归依三宝的方法与利益     

第一节 如何归依三宝

  我们既已明白了归依三宝的概念之后,就应该来归依三宝了。

  至於归依三宝的仪节,在佛陀的当世,因为受归者的根器厚,所以也用不著
什么仪节。比如释迦世尊的第一个三归弟子,耶输伽的父亲,在佛前如此说:“
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世尊听为优婆塞。”这样一说,便算受了三
归依。

  照实际而言,佛在未度五比丘之前,世上还没有比丘僧宝,佛为两个商人及
龙王授归依,即唱三归,要他们归依未来僧。可知三宝是一体,归依佛归依法而
不归依僧,便不成其为归依。

  归依三宝的词句,实在是很简单的,但在归依之前最好先能念熟,向来受归
依的人,都是在归依之时,由归依师念一句跟一句,有的人由於归依师口齿不清
或由於自己心情紧张,归依之后竟还不知道归依词的内容是什么,按理说,那样
的归依是不成其为归依的。

  归依词共为三归三结,现在照抄如下:

  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均可),尽形寿归依佛。尽形寿归依法。尽形寿归依僧。
(说三遍之后)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也说三遍)

  前面三归说三遍,便是三归依戒的正授,后面的则为三归的三结。归依的紧
要关头,便在三说三归的正授之时,纳受三归依的无作戒体,也就在此正授之际。
最好能於正授三归之时,作一种观想:说第一遍三归依文的时候,由於自己的发
心功德,感得十方大地震动,并有功德之云,从十方地面冉冉上升;说第二遍三
归依文的时候,十方涌起的功德之云,徐徐汇集於自己的头顶上空,结成华盖之
状;说第三遍归依文的时候,此一云集的华盖,即成漏斗之状,缓缓下注於自己
的顶门之内,遍满於全身,并由身内扩展出去,使自己的身心,随著功德云的扩
展弥盖,而充塞於十方世界——到此为止,自己纳受了三归的戒体,自己的身心,
也跟戒体的功德一样,与宇宙同等体量了。试想,如此的归依,该是何等的神圣
和庄严啊!

  如果不能作如此的观想,最低限度,也得将归依词听得明明白白,说得清清
楚楚,这是绝对不能马虎的,所以弘一大师曾经说过一段非常恳切的话,现在抄
录如下:

  “无论出家在家之人,若受三皈时,最重要点有二:第一、要注意皈依三宝
是何意义。第二、当受皈依时,师父所说应当十分明白,或师父所讲的话,全是
文言不能了解,如是决不能得三皈;或隔离太远,听不明白,亦不得三皈;或虽
能听到大致了解,其中尚有一二怀疑处,亦不得三皈。又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