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永明禅师的唯心观谈起看中国佛教-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奈ㄐ闹饕搴蜕裱П咎迓垡呒叮鞣降谋咎澹ㄉ瘢┦且桓鐾庠诘模嵌裎尴蕖U娉Nㄐ穆鄣奈尴扌允谴笕迥谠诘奈尴扌裕巧莆尴蓿嘤诤诟穸苎У木跃瘛:诟穸苎淙徊谖鞣剑木袷抵适嵌交谋嬷ぢ呒嘉杂谖鞣降闹月呒嘉呈凳且恢址磁眩皇俏鞣降恼苎е髁鳌?梢运凳且於耍蛭驯咎澹ㄉ瘢┳匀换恕:诟穸苎в胝娉Nㄐ穆塾兄疃嗬嗨浦Γ抵驶故怯胁畋鸬模诟穸苎歉拍钐逑担娉Nㄐ穆墼蚴侵本跣孕胩逑担现群诟穸衩亍U饩褪窃诜椒ú忝妫弥本醴绞交嬖诘亩嗖愦喂δ懿畋鸬木窒扌裕苯游诮棠康奶峁┧矫餍募灾ā=现《鹊耐獾辣咎迓垡惨睿摹耙弧背搅恕靶∥矣氪笪摇钡奈桓癫畋穑怪魈逍猿闪酥辽现瘛:我允沟谜娉Nㄐ穆鄣酱说夭剑ㄒ颉耙弧币玻肟讼拗疲肟瞬畋穑肟讼喽孕裕肟讼直榷浚说男胨嘉涂梢匀吻槌鄢遥帐蹩湔牛ㄌ宸ㄓ盟嬉馍柘耄峁矫钣迷虺尚橥矣靡病U饩褪敲挥邢直攘康墓娑ㄐ缘奈ㄐ穆郾厝蛔罡咝翁F涫涤《却蟪朔鸾痰奈ㄐ囊迨窃加靡辶ⅲ脊坌亩瑁怯惺堤逍砸逡病6杂诹坷砝唇玻畋鹗谴嬖诘模笕遣豢芍模咎迨俏抟庖宓模媸窍质档模馔咽蔷榈模ㄐ氖亲跃醯模蚬潜厝坏摹�
三。中国化佛教真常唯心论与印度大乘佛教法相唯识论的缘起论之区别
中国化佛教真常唯心论的缘起论可称为真如缘起论或如来藏缘起论也可称为无为缘起论,它的极致就是华严宗的无尽缘起论或称法界缘起论。真常唯心论讲缘起之事,不立因缘种子义,而用中国传统哲学的体用论方法来讲“真如生万法,万法归真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重重无尽,事事无碍。”这是对般若自性空的极度发挥。用体用观来摄入诸法空理,并以妙有以诠真空,化法相法性为体用不二。以大全整体为法体,以幻现万有为事用,从体起用为缘起,摄用归体为显体。性具,性起,性觉等义都是对此妙义的演绎阐发。其实真常唯心论的缘起论就是一因多果论,因真果幻论,或体真用幻论。由于规定事事无差,法法无别,同一本体,故可以用全息观来诠释,真常唯心论认为这种法界实相缘起是佛之境界,非凡夫可知,唯有回归本体,息灭妄心,即可现前无上真实法界。众所周知,佛果不可思议,故不可以言表,不可以思知,岂有用玄言臆构之艺境者来诠解不可思议境者。可说可说,不可说不可说,是如实之原则,岂可违也。岂可以此起信凡夫入圣道也。缘起之法,本为现观实际之理,不离当下用心处,法相唯识论讲缘起论是从法相因果之实际上讲的,种子现行,因缘果报皆是由心识所现所知之法相也。缘起是所观自然法则也,是必然规律,是心识运动原理,虽然法体变化,但有性能相续常存,所谓业力不灭因果恒有是也。凡夫之人于法,生执实性观念,颠倒是非,遍计所执。由此起心作业,轮转异生业趣,不得出离。法相唯识论立缘起义以为观心破执而用,以破妄显真而用。从实际出发,对人生现实之境遇而施设对治方法,因此,可以说,法相唯识论是重经验,重现实,讲理性,讲正受的,所以,所讲缘起论也是与此观念全然相应的。然而真常唯心论者则重超验,重玄想,讲直觉,讲幻境,其所讲的缘起之事与现实之法全然不得相应。只能满足于幻想性心理之人的神秘主义之憧憬。法相唯识论讲缘起论实质就是对我人生存之现象之实相的揭示,法相者实相也,万法唯识所显现也,唯识无境,由而建立认识主体性,这是生命的自觉之现实。是实践性的结果,是真实知识之境界,无一点形上玄学之品味。真常唯心论与法相唯识论在缘起观上 也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有种多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情于智之立场之不同,法相唯识论是在理智的立场上建立如是法要,真常唯心论则是在寻求终极关怀的情结的立场上 ,建立理想化的玄妙法境。真常唯心论是伟大的艺术性思维之产物,是价值体系的圆满形态,是审美艺境的创造,是大全整体宇宙模式的具体体现,然似乎于释尊立教原则有所超越,而唯识法相论则严守法规,如实步步深入亲证也。总之,真常唯心论的缘起论是无为缘起论,法相唯识论的缘起论是有为缘起论,无为法如何缘起?若可缘起又何故为无为,此论于教于理皆说不通者也。
四。如来藏本义是境界而中国化佛教认为如来藏是实体
中国佛教最推崇如来藏思想,然而中国佛教的如来藏义与印度佛教如来藏义有本质区别,中国西藏佛教也有许多宗派推崇如来藏思想,有所谓如来藏十经之讲,民国时,藏传佛教有人将西藏如来藏义传入汉地,把禅宗之如来藏义与西藏如来藏义混为一谈,近年来有人考证发现二者不同,汉传是实体如来藏,藏传是境界如来藏。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如来藏是佛性,是清净心性,是阿赖耶识的本来面目,是一个个体心性,并不是宇宙心,然而《大乘起信论》则把如来藏与阿赖耶识分开,立如来藏为实体宇宙大全之心,立阿赖耶识为主体心,如来藏是生起一切万法的本元自性。它成为一种内在性整体性大全。印度佛教是以实践为主任,以开发心性觉悟为目的,如来藏是成佛的基因和境界。如来藏义是约实践性而建立的,不是约形上存在层建立的。可以说大乘佛教都是基于实践性而建立的可行性之菩萨之道。没有一丝一毫之玄学味道。而中国佛教则以满足玄想之终极关怀之心里,以艺术化之说,说不可说之玄境。中国佛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的文化思维方法,并且使之更为玄妙,后来儒家讲心性,也受中国化佛学之影响,道家讲修心也用中国化佛学的原理,最终在明季形成了佛道儒三教合流之势,这内在实在是有共同的本质存在。众所周知,儒道都尊崇《易经》,《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本体论、发生论是一种内在性、整体性的大全宇宙论。《易》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就是大全宇宙整体,它内在地衍生两仪(阴阳)由两仪化生宇宙万象,《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些论断与《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三大类同的。这种相同性实在是体现了人类于玄思的同感心理,大全思维方式是一种终极关怀,它的逻辑是循环逻辑,也是轮回思维。它与一神外在论是对立的,一神论是直线逻辑,也就是一种中断性思维,两者是边见,不是中道,只有印度大乘佛教的思维是中道逻辑思维。出轮回不中断。不即不离,不一不异。如何达此境界,这就在于如何建立“如来藏”主体心识。不执取外在为实境。也不玄想大全为整体本体,于现观实事如理亲证真实。这是大乘佛教唯心义。也就是一种实证境界而已。中国化佛教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具有极为珍贵的人文价值,是文学艺术的极品,是世间最为玄妙的智慧之花,是通过玄想而达到内心最为平衡的境界,然而,这必竟与生命实在的解脱道菩提道有着极大的区别。佛法者正觉真实之学也。唯有唯识学能够全切佛法究竟本义,于缘起义与唯心义得正解释。缘起之理,现观之事,唯心能了,法尔如此,离开了缘起与唯心去讲一切都是无落足之地。佛法在世间,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若用文化现象去研究佛法就是舍本逐末了,佛法必须要用佛法来去实证,否则皆是佛法之外道。中国佛教发展史,内在也存在真正的正法,如唯识宗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然而这个正法在中国流传不广影响不大。然似教者兴盛尤烈,这是为什么?法外之法易破,法内附法难除,唯因伪信士和鲁纯者推崇之。我们今天有必要在学习研究中国佛教史,时同时对佛法本来面目也该认真研究一下,不要数典忘祖。要回到释迦牟尼的教海中去。要在有情心身实在中去现观如是法,不要玄想思维揆度圣境,不要虚拟本体以为终极旨归。中国佛教史上的最大不幸就是将佛学当成一种文化来品味,文人谈禅说经,成为时尚,无多从身心实感中去体悟生命之大道。佛教的唯心义是实践义的唯心观。《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来藏是信心清净的实相境界。是认知层的最高境界。自性实体,于言思中是无法建立的,所以缘起性空的妙理,就是矫正认识的执实性思维取向。佛法无多事,唯一实证真如理,而能证者主体心识是也,所以若从学理上讲,“真理认识论”才是大乘佛法的唯一核心要题。也可以说,这个认识论可以摄尽一切有实在性的关系与原理,唯识学就是这种认识论的大宗大本。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佛教的如来藏义就是对唯识义的误解。永明禅师是中国化佛教的典范大师,是一位道德学问俱佳的伟大人物,然而他的《宗镜录》一书,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真常唯心论的如来藏义宝典,有正解的唯识学人一定会知道个中原因及本质,由而也定能知道中国化佛教的基本特质的所在。今天在纪念永明大师之际,野人不揣浅陋,别弹一调,以求正于方家。不吝批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