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医学纲目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曹序
属性:予夙有志方药,少困举子业,未遑也。岁癸丑,释褐都下,迨丁巳,承乏比部,意通都大邑,良师萃焉, 
听谳之暇,留心谘访或枚举一贰辈,曰∶是出入于公卿之门者,众皆靡然从之,往往不暇考其术业。吁!徇名之弊, 
岂特仕道然哉。己未岁,先君子以肠 背养,闻病不至,是抑不审医之过也,使不孝长抱终天之恨焉。因自顾拙于宦者 
与世之拙于医者,安可预人家国事耶?遂绝意进取,间取《灵》《素》诸书,反复读之,古奥渊邃,莫知端倪。友人邵 
君伟元,授予以《医学纲目》四十卷,曰∶是书出于萧山楼全善先生所辑,简而知要,繁而有条,悉本于《灵》《素》, 
亦犹律之条例,比附不出于礼经也。公以礼律佐时,独不能无蹈是乎?因与伟元暨刘君化卿分帙校 ,矢志弗措,有不 
合者,书绎夜思,若将通之,凡再逾寒暑而后就梓。讹者正,缺者补,秩然可观,回视旧本,若草 矣。此书贰百年来 
几晦而复明,几废而复举,宁不有定数存乎!书大要本之阴阳以定其准,参之运气以稽其变,则胜复有微其矣;血 
气有虚实,以立其法,考之同异以正其讹。是故时至有早晚,则民病有征应矣;气位有正变,则胜复有微甚矣; 
血气有虚实,则调治有逆从矣;气味有浓薄,则约方有轻重矣;营卫有宣壅,则补泻有疾留矣。其说一正于《灵》《素》 
《甲乙》,而参之以仲景、东垣诸君子之绪论。病必有门,门必揭其纲;治必有法,法必详其目,巨细不遗,详略通贯, 
参互众说,而折衷之于经。能由此者,谨道如法,万举万全;不由此者,实实虚虚,夭人长命。故览其书,如大都列肆 
之中,丹砂、玉札、马渤、牛溲,何所不有,而其取裁剂量,则固存乎人焉耳。先生尝曰∶病之千变万化,不越阴阳 
五行。又曰∶气失其平则为疾,医者意也,不过平其气耳。呜呼!此数言者,又为是书之纲领乎!夫不治刑不知造律者 
之深意,不治病不知着书者之苦心。先生康济之心甚盛,而几于无所用者,予得而推展之,亦邵、刘贰君从臾之力也。同年赵君宗正,实闻而协成之。予与宗正同官比部者也,畴昔毖刑之意,重于杀人,抑此书之行为生人计也,亦重于杀 
人之虑也。处心积虑,有始终同而不异者,宜得牵连书之,以示后世焉。 
x时嘉靖乙丑岁中秋日前进士履斋曹灼撰x 


自序
属性:医之为学,其道博,其义深,其书浩瀚,其要不过阴阳五行而已。盖天以阴阳五行,化 
生万物。其禀于人身者,阴阳之气,以为血气表里上下之体;五行之气,以为五脏六腑之质 
。由是人身具足而有生焉。然阴阳错综,五行迭运,不能无浓薄多少之殊。故禀阴阳五行之 
气浓者,血气脏腑壮而无病;薄者,血气脏腑怯而有病。阳多者,火多,性急而形瘦;阴多 
者,湿多,性缓而形肥。阳少者,气虚、表虚、上虚,而易于外感;阴少者,血虚、里虚、 
下虚,而易于内伤。况乎人以易感、易伤之躯,徇情纵欲,不适寒温,由是正损邪客,而阴 
阳脏腑愈虚愈实,或寒或热,而百病出焉。故诊病者,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 
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务在阴阳不偏倾,脏腑不胜负,补泻随宜 
,适其病所,使之痊安而已。然其道自轩、岐而下,仲景详外感于表里阴阳,丹溪独内伤于 
血气虚实,东垣扶护中气,河间推陈致新,钱氏分明五脏,戴人熟施三法,凡历代方书甚众 
,皆各有所长耳。故后世用历代之方治病,或效、或不效者,由病名同、治法异,或中其长 
,或不中其长故也。姑举一病言之,设恶热病,热病之名同也,其治之法异,四君治血实之 
热也,四物治血虚之热也,白虎治气实之热也,补中治气虚之热也,麻黄治表热也,承气治 
里热也,四逆治假热也,柴胡治真热也,泻青、导赤、泻白、滋肾、泻黄治五脏热而各异也 
,各能洞烛脉证,而中其肯綮,则皆效。其或实用虚法,虚用实法,表用里法,里用表法, 
真用假法,假用真法,则死生反掌之间,尚何责其效乎。昧者不悟是理,泛用古今之方,妄 
试疑似之病,每致夭横者不少矣。若是者,虚窃济生之名,实所以害人之生,乱医之真,孔 
子以乡愿乱德为德之贼,斯则医之贼也。暗损阴骘,神明不佑,可不谨哉!英爰自髫年,潜 
心斯道,上自《内经》,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昼读夜思,废餐忘寝者三十余载 
,始悟千变万化之病态,皆不出乎阴阳五行。盖血气也,表里也,上下也,虚实也,寒热也 
,皆一阴阳也;五脏也,六腑也,十贰经也,五运六气也,皆一五行也。鳞集于鱼,辐辏于 
毂,医之能事毕矣。是以不揣芜陋,掇拾经传方书,一以阴阳脏腑分病析法而类聚之。分病 
为门,门各定阴阳脏腑之部于其卷首而大纲着矣。析法为标,标各撮阴阳脏腑之要于其条上 
,而众目彰矣。病有同其门者,立枝门以附之;法有同其标者,立细标以次之。凡经有衍文 
错简脱简者,一以理考而释正之。传失经旨,众论矛盾者,各以经推而辨明之。庶几诸家之 
同异得失,得以曲畅旁通,精粗相因,巨细毕举,同病异法,如指诸掌,名之曰《医学纲目 
》。藏之巾笥,以便考求,使夫临病之际,自然法度有归,不致误投汤剂,而害生乱医,获 
罪神明者矣。虽于轩岐心法之妙,不敢同年而语,然亦天地生物之心一助云耳。 
x萧山仙居岩楼英全善撰x 


序例
属性:凡治法皆以正门为主,枝门旁考之。假如心痛门为正门,其下卒心痛、胎前心痛、产后 
心痛等枝门,皆以心痛正门治法为主,其卒痛、胎前、产后则旁考以佐之也。 
凡门分上下者,其上皆《内经》之元法,其下皆后贤之续法,如穴法门上、穴法门下是 
也。标之上下亦然。如针灸上皆《内经》元法,针灸下皆后贤续法是也。 
凡所类之方,皆先贤名方。今号其名,但号所编之人,且如王海藏所编之方有仲景方, 
有《千金》方,有《易简》方,并种种名方,今但号海藏之名,实不及仲景并《千金》《易 
简》等方也。 
凡所类之方,独东垣、海藏、罗谦甫、丹溪以扶护元气为主,可纯根据元方,其余诸方多 
是攻邪之剂。善用之者,必详其人虚实,灼见其实者,可根据元方。若兼虚者,气虚必以四君 
子相兼用之,或各半作复方用之;血虚必以四物汤兼用之,或各半作复方用之,庶不夭人长 
命也。 
凡言运气,皆谓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俗谓之天行时气是也。 
凡所载药方,在本条者宜考本条,其有病在本条而方见别条者,详载目录,以便检阅。 
又有方名而无方药者,另立补遗,以备参考。 
凡伤寒药方,六经自相为用,不必另立别条。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阴阳
属性:〔《素》〕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阴阳应象论》)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水为阴,火为阳。阳 
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 
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同上)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 
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六节脏象论》) 
〔《灵》〕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荣,浊者 
为卫。荣在脉中,卫在脉外。荣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荣卫生会 
篇》)。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荣气。(《卫气篇》) 
〔《素》〕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 
,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 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痹论》) 
〔《灵》〕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 
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行 
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邪客篇》) 
帝曰∶荣卫之行奈何?岐伯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 
别出两行荣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 
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五味篇》) 
〔丹溪〕《天地属金说》∶邵子曰∶天根据地,地附天,天地自相根据附。《内经》曰∶大气 
举地。夫自清浊肇分,天以气运于外而摄水,地以形居于中而浮于水者也。是气也,即天之 
谓也,自其无极者观之,故曰大气至清、至刚、至健,属乎金者也。非至刚不能摄其水,非 
至健不能营运不息以举地之重,非至清其刚健不能长久上古而不老。或曰∶子以天气为属金 
,固《周易》乾卦取象之义,何至遂以属金言之乎?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善言大者,必 
取譬于小,愿明以告我。曰∶天生万物,人为贵。人形象天,可以取譬。肺主气,外应皮毛 
,《内经》谓阳为外卫,非外皮毛乎?此天之象也。其包裹骨肉脏腑于其中,此地之象也。 
血行于皮里肉腠,昼夜周流无端,此水之象也。合三者而观,非水浮地,天摄水,地悬于中 
乎?圣人作《易》,取金为天气之象,厥有旨焉。 
〔刘河间〕说∶脉者,血气之先,斯论得之矣。人身之脉,血气之所为,而不知所以周流不 
息者,正干道干干之意也,亦犹理之寓乎气,所以为血气之先,先之一字,厥有旨焉。 
〔《灵》〕黄帝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伯高曰∶岁有十贰月,日有十贰辰,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周天贰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贰十八宿,房昴为纬,虚张为经。 
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尾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 
行于阳贰十五周,夜行于阴贰十五周,周行五脏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 
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 ,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 
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 ,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以上”贰字,衍文也 
,其下当有“其散者”三字)。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以上”贰字衍 
文也)。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 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 
手阳明,入于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下”当作“上”)行 
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于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贰舍,人 
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 
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贰;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 
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贰周在身(“在身”贰字,衍文也)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 
舍,人气贰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四;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 
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 
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行阳之贰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 
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藏之贰,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之不尽故也。(《卫 
气行篇》) 
上卫气之行,昼行阳则目张而寤,夜行阴则目瞑而寐。谨按∶此节言平旦阳气之出目而 
下行于手足三阳也,皆一时分道并注,非有先后次第也。此经篇末言,水下一刻,人气在太 
阳;水下贰刻,人气在少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