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可治(以上三条皆阳明绝)。病患阴阳俱绝,失音不能言者,三日半死。病患卧遗尿不觉者 
死(阳明绝)。病患尸臭者,不可治。病患面晃白直视肩息者,一日死(胆肺绝)。病患阴结阳 
绝,目精KT KT 者死。病患阴阳绝竭,目眶陷者,死。病患目系倾者,七日死。病患 
口如鱼口,不能复闭,而气出多不反者死。病患口张者,三日死。病患唇青,人中反者,死 
(脾肝绝,下同)。病患唇反,人中满者,死。病患唇口忽干者,不治(未详)。病患唇肿齿焦 
者,死(肝肾绝)。病患阴阳俱竭,其齿如熟小豆,其脉 者,死。病患齿忽变黑者,十 
三日死(少阴绝)。病患舌卷卵缩者,必死(厥阴绝)。病患汗出不流,舌卷黑者,死(太阴厥 
阴绝)。病患发直者,十五日死(少阴绝)。病患发如干麻,善怒者,死(少阴绝)。病患发与 
眉冲起者,死(同上)。病患爪甲青者,死。病患爪甲白者,不治。病患手足爪甲下肉黑者, 
八日死。病患荣卫竭绝,面浮肿者,死。病患卒肿,其面苍黑者死。病患手掌肿无文者,死 
。病患脐肿反出者,死(脐反出者此为脾先绝)。病患阴囊茎俱肿者,死,病患脉绝,口张足 
肿,五日死。病患足跗上肿,两膝大如斗者,十日死。 

卷之贰·阴阳脏腑部
诸脉诊病杂法
属性:诸脉诊病杂法者,窍恐迷乱诊病大纲,故以杂法名之也。凡前篇脉之浮、沉、迟、数、 
虚、实、洪、细、滑、涩,所指阴、阳、表、里、寒、热、血、虚、气实之病者,皆诊病之 
大纲,学人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故《内经》论脉主病,必以阴阳相对言之,或以五脏分发 
言之,未尝杂他法者,欲人识其纲也。故诊病先定大纲,然后杂究诸病,如诊得浮脉大纲主 
表也,沉脉大纲主里也,然后杂究其或属寒属风属气等病之类是也。余见如左方。 
〔无择〕浮为在表,为风,为气,为热,为痛,为呕,为胀,为痞,为喘,为厥,为内结 
,为满不食。浮大为鼻塞,浮缓为不仁,浮大长为风眩癫疾,浮滑疾为宿食,浮大而涩为宿 
食滞气,浮短为肺伤诸气,浮滑为饮为走刺,浮细而滑为伤饮,浮滑疾紧为百合病,浮数为 
大便坚,小便数,浮紧为淋,为癃闭。 
〔东垣〕辨脉浮所主病不同,浮者沉之反也,瞥瞥然见于皮毛上,与皮毛相得,微按之 
则绝无,有如空中之浮云。所主病一则为风,一则为虚。古人云∶浮而有热者,虚也;浮而 
无热者,风也。予谓此未尽善,盖风有八风,寒热温凉,各各不同,其中有风热。止言脉浮 
,虽不能分别八面之风,兼见脉候,止说浮而已。须兼见的证,单在一脏或两脏相合,亦足 
以分何脏之病,言风无热则非也。况八风之脉皆见于左手寸脉外侧,若右手行阴道脉中受虚 
邪贼邪之风,亦于气口外侧显见,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者是也。其虚劳脉虽有传变,必显于 
内侧。六脉互传,皆为不足之病,则是五脏传变,必从四时传变于外,六腑乃受之,如是则 
胜复之作,不能相过,此之谓也。若浮而弦者风也,见于左关。浮而涩者虚也,见于右寸。 
〔无择〕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更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滑 
为吐,为满,为热,为伏痰,为宿食,为蓄血,为经闭,为咳,为血气俱实。滑而浮散为瘫 
痪,滑数为结热,滑实为胃热,滑利为妊娠,滑而大小不匀必吐,为病进,为泄利,滑而浮 
大,小腹痛,溺则阴中痛,大便亦然。又滑为鬼疰。 
〔《素》〕脉滑曰风。 
无择∶实为热为呕,为痛,为气塞,为喘咳,为大便不禁。实紧为阴不胜阳,为胃寒, 
为腰痛。弦为寒,为痛,为饮,为疟,为水气,为中虚,为厥逆,为拘急,为寒癖。弦紧为 
恶寒,为疝瘕,为癖。弦而钩为胁下刺痛。弦长为积,随左右上下为瘀血。 
〔仲〕弦则卫气不行。 
〔无择〕紧为寒,为痛,为咳,为喘,为满。浮紧为肺有水。紧滑为蛔动。急为遁尸。紧 
数为寒热,又为宿食,为吐逆。 
〔《素》〕盛而紧曰胀。 
〔《本事》〕记有人患伤寒六七日,心烦昏睡,咽燥,小便白色,自汗。予诊之,寸口尺 
中俱紧。予曰∶寒中少阴之经,是以脉紧。仲景云∶脉紧而汗出者,亡阳也,属少阴,法当 
咽痛而复下痢,盖谓此也。有难之曰∶《脉诀》紧脉属七表,仲景以紧脉属少阴,然则紧脉 
属阳耶?属阴耶?予言∶仲景云,寸口脉俱紧者,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又云∶阴阳 
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滑苔,勿妄治也。又云∶紧则为 
寒。又云∶诸紧为寒。又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云∶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 
,故令脉紧。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假令下痢,以胃虚故令脉紧。又云∶寸口脉微 
,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由是观之,则是寒邪之气,久客经脉所致,皆虚寒之脉也。其在 
阳经则浮而紧,在阴经则沉而紧。故仲景云∶浮紧名为伤寒。又曰∶阳明脉浮而紧者,必潮 
热。此在阳则浮而紧也,在阴则沉而紧。故仲景云∶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则 
阴当先绝而不见阳。又云∶少阴紧至七八日,自下痢,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此 
欲解也。此在阴则沉而紧也。仲景云∶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欲知表 
里脏腑,先以浮沉迟数为定,然后兼于证而别阴阳也。 
〔无择〕洪为胀,为满,为痛,为热,为烦。洪实为癫。洪紧为痈疽,为喘急,亦为胀。 
洪浮为阳邪,大为祟。 
〔《素》〕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脉要精微论》)。大则病进。(丹溪云 
∶大,洪之别名。其病得之于内伤者,阴虚为阳所乘,故脉大当作虚治之。其病得之于外伤 
者,邪客于经脉亦大,当作邪胜治之。合贰者观之,皆病方长之势也。谓之病进,不亦宜乎 
。海藏云∶君侵臣是也) 
〔仲〕平人脉大为劳。大则为虚。 
〔无择〕数为热,为虚,为吐,为痛,为烦渴,为烦满。 
促(经无文) 
释曰∶其促有五∶一曰气,贰曰血,三曰饮,四曰食,五曰痰。但脏热则脉促,以气血 
痰饮留滞,不行则止,促非恶脉也。 
散(经无文) 
释曰∶六腑气绝于内,则手足寒,上气;五脏气绝于内,则下痢不禁,甚者不仁,其脉 
皆散,散则不聚,病亦危矣。 
革为满,为急,为虚寒相搏。妇人为半产漏下。 
释曰∶革者,革也,固结不移之状。三部应之,皆危脉也。 
微为虚,为弱,为衄,为呕,为泄,为亡汗,为拘急。微弱为少气,为中寒。 
沉为在里,为实,为水,为寒,为喘,为瘕 。沉弱为寒热。沉细为少气,臂不能 
举。沉滑为风水,为下重。沉紧为上热下冷。沉重而直前绝者为瘀血,沉重而中散者为寒食成 
。沉重不至寸,细绝者为遁尸。沉紧为悬饮。沉迟为痼冷。沉重为伤暑发热。 
缓为在下,为风,为寒,为弱,为痹,为疼,为不仁,为气不足,为眩晕。缓而滑为热 
中。缓而迟虚寒相搏,食冷则咽痛。 
涩为少血,为亡汗,热气不足,为逆冷,为下痢,为心痛。涩而紧为痹,为寒湿。 
〔《素》〕脉涩曰痹。 
丹∶脉之状不一,大率多兼见之。人之病有四∶曰实,曰热,曰寒,曰虚。故学人诊亦 
必浮、沉、迟、数为之纲,以察病情。初学人又以浮数为热为有余,沉迟为寒为不足。其间 
最难体认者,涩脉也。最难调治者,弦脉也。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又曰短而止。得此 
脉者,固为寒,为湿,为血虚,为污血,为气多,然亦有病热与实者。或者得脉之带涩,徒 
见其有细有迟又散,皆是不足之象,便以为虚而寒,猛浪用药,宁不误人。若夫或因多怒, 
或因忧郁,或因浓味,或因补剂,燥剂,或因表里无汗,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痰凝血, 
胶固杂揉,脉道涩滞,亦见涩状。参之形证,病情斯得。先贤曰∶涩而坚,按之不减有力, 
为中焦实,有伏结,脾肺气寒,实热在胃中,可不慎欤。弦为春令之脉,非春时而见者,木 
为病也。五脏更相制伏,以防其太过,木为病则肝邪盛矣,肝之盛金之衰也,金之衰火之炎 
也,火之炎水之弱也,金不足以制木,则土病矣。考之诸家,则曰弦者虚也,为反胃,为痛 
痹。沉弦为疝瘕,弦长为积病,双弦为寒饮,双弦而迟为心下坚。偏弦,饮也。弦急为腹痛 
,弦而钩主蜚尸,弦紧而微细主寒积,微弦而伏主 不治,弦而大主半产漏下亡血失精 
,弦而小主寒痹,弦在左寸头痛,弦在右寸水走肠胃,弦在左关怒而血聚,弦在右关寒痛, 
四肢拘急,弦在趺阳肠痔下血,弦在尺中,小腹痛白肠挺核,木邪风气上极,土败为病,先 
哲盖常言之矣。惟金因火伏,木寡于畏之论,犹未发明,倘非滋水以降火,浓土以养金,而 
又以行湿散风导郁,为之辅佐,邪何由去,病何由安。况弦脉为病甚多,而治法又有隔贰隔 
三之异,故不容于自默也。若曰不然,何弦属阳,而仲景列沉涩弱微弦为五阴之数。至于败 
散残贼之脉,又以弦为之首,涩为之中,其意可见。(蜚,扶滑切) 
〔无择〕迟为寒,为痛,迟而涩为 瘕咽酸。 
伏为霍乱,为疝瘕,为水气,为溏泄,为停痰,为宿食,为诸气上冲,为恶脓死肌。 
濡为虚,为痹,为自汗,为气弱,为下重。濡而弱为内热外冷自汗,为小便难。 
弱为虚,为风热,为自汗。 
细为血气俱虚,为病在内,为积,为伤湿,为后泄,为寒,为神劳,为忧伤过度,为腹 
满。细而紧为 瘕积聚,为刺痛。细而滑为僵仆,为发热,为呕吐。 
动为痛,为惊,为痹,为泄,为恐。 
虚为寒,为脚弱,为虚,为食不消化,为伤暑。 
结为痰,为饮,为血,为积,为气。 
释曰∶气寒脉缓则为结,气热脉数则为促,虽缓数不同,亦当如促脉分别可也。 
代者,一脏绝,他脏代至。 
释曰∶代真死脉,不分三部,随应皆是。 
〔《脉经》〕寸浮则中风,寸芤则胸中积血,寸滑则呕逆,寸实则胸中热,寸弦则胸中急 
痛,寸紧则头项急,寸洪则热甚于胸中,寸微则阳虚,寸沉则阴中伏阳、胸中痰,寸缓则太 
阳中湿,寸涩则中气虚,寸迟则阴溢于上,寸伏则胸中积气,寸濡则多自汗,寸弱则阳气虚 
微。 
关浮则腹胀满,关芤则肠中积血,关滑则胃寒不能食,关实则胃中切痛,关弦则胃寒不 
能食,关紧则腹中郁结,关洪则番胃吐食,关微则气结于心下,关沉则心下痛,关缓则腰痛 
难伸,关涩则血少而留停,关迟则粥浆不入,关伏则肠癖瞑目,关濡则少气精神散,关弱则 
胃气虚。 
尺浮则大便干涩,尺芤则小便有血,尺滑则下焦停寒,尺实则小腹胀、小便不禁,尺弦 
则下焦停水,尺紧则脐腹痛,尺洪则阴绝,尺微则脐下有积,尺沉则腰脚重,尺缓则饮食不 
消,尺涩则逆冷伤血,尺迟则寒甚于腰脚,尺伏则飧泄谷不化,尺濡则骨肉不相亲,尺弱则 
阴气内绝。 
〔《素》〕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 
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敝,绵绵其去如 
弦绝者,死。(《脉要精微论》) 
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 
背痛。脉小弱以涩者,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以上《平人气象论》)。征其脉 
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 
。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王注云∶脉附臂筋 
,取之不审,推筋令远,使脉外行而不出外者,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 
也(王注云∶脉远臂筋,推之令近,远而不近,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 
(“上而不下”《甲乙经》作“聚而不上,治宜举之”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 
(“下而不上”《甲乙经》“作上而不下,用宜抑之”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 
身有痹也。(以上《脉要精微论》) 
〔孙〕按开宝寺僧,衣钵甚浓,常施惠于人,孙重之,与往还。一日,谓孙曰∶某有一事 
,于翁约赏罚为戏,可否?孙曰∶如何为赏罚?僧曰∶若诊吾脉,若知某病,赏三十千为一筵 
;若不中,罚十千归小僧。孙曰∶诺。与之诊,左手无脉,右手有脉,遂寻左手之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