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杂症而痛者,苦楝汤、酒煮当归丸、丁香楝实丸之类主之。是随高下治之也。更循各脏部分穴俞而灸刺之。如 
厥心痛者,痛如针刺其心,甚者脾之痛也,取之然谷、太溪,余脏皆然。如腹中不和而痛者,以甘草芍药汤主 
之。如伤寒误下,传太阴腹满而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痛甚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夏月肌热、恶热,脉 
洪疾而痛者,黄芩芍药汤主之。又有诸虫痛者,如心腹懊 作痛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善渴,涎出, 
面色乍青乍白乍赤,呕吐水者,蛔咬也。以手紧按而坚持之,无令得脱,以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 
也。或《局方》化虫丸及诸虫之药,量虚实用之,不可一例治也。 
〔海〕秋腹痛,肌寒、恶寒,脉沉微,足太阴、足少阴主之,桂枝芍药汤。中脘痛,太阴也,理中、建中、 
黄汤之类。脐腹痛,少阴也,四逆、真武、附子汤之类。小腹痛,厥阴也,重则正阳散、回阳丹之类,轻则 
当归四逆汤之类。太阴传少阴痛甚者,当变下利而止。 
〔仲〕虚劳里急,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方见伤寒。) 
〔罗〕肝胜乘脾真定路总管刘仲美,年逾六旬,有脾胃虚热之证。至元辛巳闰八月初,天气阴寒,因 
官事劳役,渴而饮冷,夜半自利两行。平旦予诊视,其脉弦细而微,四肢冷,手心寒,唇舌皆青褐色,腹中微 
痛,气短而不思饮食。予思《内经》云∶色青者肝也,肝属木。唇者脾也,脾属士。木克土,故色见于唇。《难 
经》亦云∶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令脾不受肝之邪也。洁古先师云∶假令五脏各行己 
胜,侮所不胜,当重实不胜,微泻其胜,以黄 建中加芍药附子汤主之。且芍药味酸,泻其肝木,微泻其胜。 
黄、甘草甘温补实脾土,皆重实其胜。桂、附辛热,治其寒水,又助阳退阴。饴糖甘温,补脾之不足,肝苦 
急,急食甘以缓之。生姜、大枣辛甘大温,生发脾胃,升腾其气,行其荣卫,能缓其急。每服一两,根据法煎服, 
再服而愈。黄 建中汤倍芍药,量虚实加附子。(本方见治虚实法。) 
〔仲〕理中汤(方见伤寒少阴病。) 
〔垣〕x草豆蔻丸x 治脾胃虚而心火乘之,不能滋荣上焦元气,遇冬肾与膀胱之寒水旺时,子能令母实,致肺金大 
肠相辅而来克心乘脾胃,此大复其仇也。经曰∶大胜必大复。故皮毛血脉分肉之间,元气已绝于外,又大寒 
大燥贰气并乘之,则苦恶风寒,耳鸣及腰背相引胸中而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时眩,目不 
欲开,腹中为寒水反乘,痰唾涎沫,食入反出,腹中常痛及心胃痛,胁下急缩,有时而痛,腹不能努,大便 
多泻而少秘,下气不绝或肠鸣,此脾胃虚之极也。胸中气乱,心烦不安,而为霍乱之渐。膈咽不通,噎塞, 
极则有声,喘喝闭塞,或日阳中,或暖房内稍缓,口吸风寒则复作,四肢厥冷,身体沉重不能转侧,不可回 
顾,小便溲而时躁。此药主秋冬寒凉,大复气之药也。 
草豆蔻仁(一钱四分,面裹,煨,去皮) 吴茱萸(八分,汤洗,焙干) 益智仁(八分) 陈皮(八分) 
白僵蚕(一钱) 甘草(炙,六分) 桃仁(去皮尖,七分) 青皮(六分) 泽泻(一分,小便数,减半) 
黄(八分) 半夏(一钱,汤泡七次) 人参(八分) 麦 (一钱半,炒) 神曲(四分) 姜黄(四分) 
当归身(六分) 柴胡(四分) 
上件十七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入一处研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 
送下,旋斟酌多少。 
x神圣复气汤x 治复气乘冬足太阳寒气、足少阴肾水之旺,子能令母实,手太阴肺实反来侮土,火木受邪,腰、 
背、胸膈闭塞痛疼,善嚏,口中涎,目中泣,鼻中流浊涕不止,或有 肉不闻香臭,咳嗽痰沫,上热如火, 
下寒如水,头作阵痛,目中流火,视物KT KT ,耳鸣耳聋,头并口鼻或恶风寒,喜日阳,夜卧不安,常觉痰塞, 
膈咽不通,口无滋味,两胁缩急而痛,牙齿动摇不能嚼物,腰、脐间及尻臀、膝、足寒冷,阴汗,前阴冷, 
行步欹侧,起居艰难,掌中寒,风痹麻木,小便数而昼多夜频而少,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卒遗矢无度。 
妇人白带,阴户中大痛牵心而痛,黧黑失色;男子控睾牵心,阴阴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调,烦 
心霍乱,逆气里急,而腹皮色白,后出余气,腹不能努,或肠鸣,膝下筋急,肩胛大痛,此皆寒水来复火土 
之仇也。 
干姜(炮,三分) 人参(五分) 半夏(汤泡,七分) 柴胡(一钱) 本(八分) 防风(五分) 
羌活(一钱) 甘草(八分) 升麻(七分) 白葵花(五朵,去心) 归身(六分,酒洗,浸) 黑附子(三分, 
炮,去皮脐) 桃仁(汤浸,去皮,五分,研) 郁李仁(汤浸,去皮、五分) 
上作一服,水五盏,煎至贰盏,入 
黄 (一钱) 草豆蔻(一钱,面煨去皮称) 陈皮(五分) 
上件入在内,再煎至一盏,再入下项药 
黄柏(五分,酒浸) 黄连(三分,酒浸) 枳壳(三分) 生地(贰分,酒洗) 
以上四味,预一日另用新水浸。又次入 
细辛(贰分) 川芎(三分) 蔓荆子(三分) 
预一日用水半大盏,分作贰处浸,此三味并黄柏等药,前正药作一大盏,不去渣,入此浸药,再上火煎至 
一大盏,去渣,稍热服,空心。又能治咬颊、咬唇、咬舌、舌根强硬等症如神。忌肉汤及食肉,使不助经络 
中火邪也。大抵肾并膀胱经中有寒,肺气元气不足者,皆宜服之,神验。于月生、月满时,隔三五日一服。 
如病急,不拘时候。 
x益智和中丸x 季秋合,治心腹中大痛,烦躁,冷汗自出。 
草蔻仁(四钱) 益智仁(一钱三分) 砂仁(七分) 甘草(炙,贰钱半) 黄 当归身 
人参 干姜 麦门冬 曲末 陈皮(各五分) 桂枝 桂花(各一钱半) 大麦 (炒,三钱半) 
黄连(一钱) 生地(一钱) 姜黄(三分) 木香(贰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贰三十九,温水送下。细嚼亦得。 
x温胃汤x 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 
白豆蔻(三分) 益智 砂仁 甘草(贰分) 姜黄(各贰分) 陈皮(七分) 泽泻(三分) 
黄(七分) 干姜(贰分) 浓朴(贰分) 人参(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食前温服。 
〔丹〕里成人,年贰十五岁,肚痛贰个月,食少,面微寒。 
白术 陈皮 青皮(各半两) 川芎 白芍 半夏(各三钱) 苍术 官桂 归身尾 甘草(炙) 
木通(各一钱) 
分七帖,姜贰片煎,下保和九贰十粒。 
一老人,腹痛作隔,不禁下者。 
川芎 苍术 香附 白芷 茯苓 干姜 滑石 
上八方,皆治中寒、虚寒腹痛也。 
〔垣〕x术桂汤x 治寒湿所客,身体沉重,胃脘痛,面色痞黄。 
麻黄(一钱) 桂技(五分) 杏仁(十个) 草蔻仁 半夏 泽泻 炒曲(各五分) 苍术(三钱) 
陈皮(一钱) 白茯苓(一钱) 猪苓(五分) 黄 (各五分) 甘草(贰分,炙) 
上 咀,水贰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 
x麻黄草豆蔻丸x 季秋合,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者。 
麻黄(去节,贰钱) 草豆蔻 炒曲(各一钱) 益智(八分) 升麻 大麦曲 砂仁 黄 半夏(汤泡) 
白术 陈皮(各五分,去白) 柴 
胡甘草(炙) 吴茱萸 当归身 青皮 木香 浓朴(各贰钱) 荜澄茄 红花 苏木(各五分)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细嚼,温水送下。 
x浓朴汤x 治脾胃虚寒,心腹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浓朴(姜制) 陈皮(去白,贰两) 甘草(炙) 干姜(各五钱) 茯苓(去皮一两) 
戊火已衰,不能运化,又加客气,聚为满痛。散以辛热,佐以苦甘温,以淡泄之,扶持胃气,以期平也。 
〔罗〕x高良姜汤x 治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不可忍。 
高良姜(五钱) 浓朴(姜制) 当归(炒) 桂心(各贰钱) 
上 咀,以水一升,煮取四合,分贰服。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更服。若强人分贰服,劣人分三服,增损 
之。 
〔《本》〕治心脾痛神效。荔枝核为末,每服一钱,热醋汤调下。 
〔仲〕四逆汤 真武汤 附子汤(以上三方并见伤寒。)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膈逆满,呕吐,x附子粳米汤x主之。 
附子(一个,炮) 半夏(五分) 甘草(半两) 大枣(十个)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用汤,或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罗〕x益智散x 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逆泻利,手足厥逆,及一切冷气攻心,胁脐腹胀满绞痛。 
川乌(炮,去皮脐,四两) 益智(去皮) 干姜(炮) 青皮(去白。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贰盏,生姜三片,枣贰枚劈破,同煎至八分,去渣温服,食前。 
〔《本》〕又方 治胸满气噫,下部冷,脐腹 痛。 
半夏(贰两,制) 生姜(六两) 陈皮(四两,去白) 桂(一两) 吴茱萸(五十粒,汤洗泡) 
上 咀,用水十升,煮取四升,分五服,冷再服,空心食前服。予少年时,曾患脐 腹痛,初不疑其虚, 
遍服诸家药无效,遂自诊之,觉是虚症,合此药一剂,服未至半剂,顿愈。 
〔海〕正阳散 回阳丹 当归四逆汤(以上三方方见伤寒。) 
〔罗〕葱熨治验《内经》云∶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而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 
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又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诸寒作痛,得炅则痛立止。真定一秀士,年 
三十一,肌体本弱,左胁下有积气,不敢食冷物,觉寒则痛,或呕吐清水,眩运欲倒,目不敢开,恶人烦冗。 
静卧一贰日及服辛热之药则病退。延至至元甲戌秋初,因劳役及食冷物,其病大作,腹痛不止,冷汗自出,四 
肢厥冷,口鼻气亦冷,面色青黄不泽,全不得卧,扶几而坐,咳嗽,咽膈不利。予与药服之,见药则吐,药不 
得入,无如之何,遂以熟艾约半斤,用白纸一张铺于腹上,纸上摊艾令匀,又以憨葱数枝批作两半片,铺于熟 
艾上,再用白纸一张覆之,以慢火熨斗熨之,冷则易之,觉腹中热,腹皮暖不禁,以帛三搭,多缝带系之,待 
冷方解。初熨时,得暖则痛减,大暖则痛止,至夜得睡。翌日,再与对证药服之,良愈。故立此熨法,以救将 
来之痛也。 
〔海〕夏腹痛,肌热,恶热,脉洪疾,手太阴、足阳明主之。芍药黄芩汤治腹痛,脉洪数。(方见下滞下。) 
〔丹〕妇人肚坠痛,不泄,脉不数。 
陈皮 地黄 芍药(贰钱) 黄芩 木通 归尾(一钱) 甘草(炙些) 桃仁(贰十四个) 
〔《经》〕卒患腹痛。水研山豆根汁半盏服之。 
x五灵脂汤x 治中暑,肚腹疼不已。 
五灵脂 香附(各等分) 
上为末,白汤调服。 
腹痛,或大便利,或用手重按痛处,不痛者为虚,治法并于寒条选用之。或无寒者,如下方。 
x芍药甘草汤x 芍药、甘草治腹痛,稼穑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此仲景妙方也。 
芍药(贰两) 甘草(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海藏云∶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锾之。 
〔海〕肚腹痛者,芍药甘草汤主之。 
脉弦 伤气 加芍药 
脉洪 伤金 加黄芩 加枣 
脉缓 伤水 加桂枝 生姜 
脉涩 伤血 加当归 
脉迟 伤火 加干姜 
〔丹〕妇人痢后,血少腹痛。 
白芍药(贰钱) 归身尾(一钱半) 陈皮(贰钱) 川芎(五分) 
调服六一散。 
〔仲〕痛而秘者,x浓朴三物汤x主之。 
浓朴(一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个) 
上三味,以水一斗贰升,先煮贰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贰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丹〕一男子,年十八岁,自小面带微黄,五月间腹大痛,医者与小建中汤加丁香两帖,不效。加呕吐清 
汁,又与十八味丁沉透膈汤两帖,食全不进,痛无休止,卧不能起。如此五六日,又与阿魏丸百余粒,至夜发 
躁不得睡,口却不渴。予脉之,左三部沉弦而数,关部尤甚;右三部沉滑而数实,痛处不可按。遂与大柴胡汤 
四帖,加甘草下之,痛呕虽减,食犹未进;遂与小柴胡汤去黄芩、人参,加芍药、陈皮、黄连、生甘草贰十帖 
而愈。 
白云许先生,始因饮食作痰成脾疼,后累因触冒风雪,腿骨作疼,众皆以脾疼、骨疼为寒,杂进黄牙 丹 
等药杂治。十余年间,艾灸数万计,或似有效,及至病再作,反觉加重。至五十一岁时,又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