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大玄空风水-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社会主义表现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使人们物质、精神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健康的发展。劳动人民作为社会的主人获得前所未有的价值。总之,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发挥自觉能动性、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前提条件,使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提高成为可能。
  当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还存在着旧社会的痕迹。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影响个性解放和发展,阻碍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提高的客观因素。按照毛泽东的说法,主要是“旧社会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经济文化的落后不发达,以及现行体制中的某些不完善之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作风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等。应该看到,我国经济文化基础的这种落后,是长期历史原因造成的,正如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所指出的:“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统治,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不正常状态,造成了广大的失业群。”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和思想作风上的问题,也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传统观念、思想意识和习惯势力是有关的。所有这些,无疑是限制人们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阻碍人民群众的价值的实现和提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建立时,毛泽东就强调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现在的情况,当然和建国初期有了很大的不同。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在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从总的来看,我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无疑仍是今天个性解放和人的价值获得更大发展的限制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前进,艰苦奋斗,全面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加快经济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愚昧,进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发展个性,使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再次,强调解放个性获得自由的价值目标与共产主义目标的一致性。毛泽东把解放个性,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人的价值目标,并论述了实现这一价值目标与实现共产主义目标是一致的。因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人们打破旧式分工的束缚,“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69'人们的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发展。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个性特征是“自由个性”,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70'“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1'只有这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72'一旦达到了“自由个性”,对于人类来说,个性的彻底解放也就实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的彻底解放,也就是人类解放的实现,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实现。毛泽东认为,到了共产主义时代,是“全世界到了全人类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73',是人的个性彻底解放的时代,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己的时代。


  

 


参考文献 
王恕焕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2' 转引自权延赤《掌上千秋》。
  '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8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86页。
  '7'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283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9'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10'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49页。
  '11'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页。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13'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5页。
  '14'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9页。
  '15'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9页。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6页。
  '17'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
  '18'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9页。
  '19'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0页。
  '20'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9页。
  '21'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
  '22'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2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8—229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1页。
  '2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24—525页。
  '27'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28' 《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2页。
  '29'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8页。
  '30'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7页。
  '31' 何其芳:《毛泽东之歌》,《时代的报告》1980年2期。
  '32' 转引自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1卷,第172页。
  '33' 引自张贻玫:《毛泽东读史》,第96—97页。
  '34'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35' 《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81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36' 《毛泽东题词墨迹选》目录第10页。
  '37'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5页。
  '3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59页。
  '39' 《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
  '4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66页。
  '41'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42'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2页。
  '4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2页。
  '44'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8页。
  '45'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6页。
  '4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51—552页。
  '47' 1944年5月24日延安《解放日报》。
  '48'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1页。
  '49' 《毛泽东年谱》中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5页。
  '50'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0、341页。
  '51'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6、336页。
  '52'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9页。
  '53'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页。
  '54'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页。
  '55'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8页。
  '56'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9页。
  '57' 《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51—152页。
  '58' 《毛泽东诗词集》第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59' 《毛泽东诗词集》第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60' 林克著《我所知道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61' 林克著《我所知道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62'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
  '63'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页。
  '64'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页。
  '6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53页。
  '6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53页。
  '67'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8页。
  '68'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9页。
  '6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4页。
  '7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7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7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
  '7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6页。


  

 


“人们由生到死,这是自然规律” 
王恕焕 
  对生与死问题,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各种说法,有所谓“悦生恶死”说,重生哀死,厌恶死亡,想用各种手段逃避死亡;也有所谓“恶生悦死”说,认为生不过是累赘悬疣,而死正是累赘的解脱,恶瘤的痊愈,以死为息为乐;佛教、道教认为人死后升西天成佛或成仙或成真人之说;还有基督教的所谓原罪说,上帝赐给人们生命,带着原罪来这个世界是为之赎罪的。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唯心主义的天命观,认为人的生死有命,早就由上天或上帝所注定,而都不承认生与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毛泽东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批判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总是要死的,人的生与死是自然规律。他在《倡议实行火葬》中说:“人们由生到死,这是自然规律。”'1'他在1964年对科学家的一次谈话中指出:“一切个别的、特殊的东西,都有它产生、发展和死亡。每个人都要死,因为他是产生出来的。人必有死,张三是人,张三必死。我们见不到两千年前的孔夫子,因为他一定要死。人类也是产生出来的,因此,人类也会灭亡。地球是产生出来的,地球也会灭亡。不过我们说人类灭亡,地球灭亡,和基督教讲的世界末日不一样。我们说的人类灭亡,地球灭亡,是有比人类更进步的东西来代替人类,是事物发展到更高阶段。”'2'这是彻底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按照辩证法,“凡是历史上发生的东西,总是要消亡的。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历史上发生的,既有生就有死。”任何事物总是有始有终的,都是有限的,生与死也不例外。有生必有死,生死乃必然,人们不可求长生不死,也不可违背唯物辩证法,主观唯心地去追求无限的生命。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首先,人类本身便是自然的产物,其生命和发展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据有的科学家的估计,地球的寿命已有45亿年。在地球上,开始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而来的。大约至6亿年前,地球才出现大量水生无脊椎动物。当时氧气少,大气中还缺乏臭氧层,紫外线直射大地,生物只能生存在几十米深的水中。直到4。2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