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3-麻科活人全书-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此为常候。而用苍术以平胃。丁香、砂仁以暖胃。设有头疼。而用川芎、白芷、羌活、独活以治 
头疼。譬有手足稍冷者。遂即用桂枝、肉桂以温其手足。殊不知麻证之作呕吐者。乃火热蒸于胃 
也。头疼者乃火毒上攻也。今反以辛温之药攻之。是犹抱薪救火也。至于手足稍冷者。乃热极似 
寒之象。俟麻出透。而手足自温。医家不明。而谓桂枝可达于四肢之末。肉桂可以温经回阳。而遽 
用之。是误之又误。陷人性命。良可叹也。执天寒而用辛热之说者。何殊乎是。倘有误服辛热之药 
助其邪火。烦渴便闭。致麻不出。危笃之极者。以清阳汤去升麻、桔梗、甘草主之。愚按邪火内攻。 
渴烦致麻不出。而兼有便闭者。加黑白丑牛以下之。是亦釜底抽薪之义也。 
朱曰 骤用寒凉与误用辛热。又医家所最易患者。盖麻正出时。必仍发热。医者为退热 
计而骤用寒凉。此大误也。又医者不知麻为热证。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辛温解 
散。亦足误事。 
x清阳汤x 
荆芥穗 防风 前胡 连翘 元参(各四分) 薄荷叶 牛蒡子 枳壳 黄芩 木通 麦冬 
淡竹叶(各三分) 桔梗(四分) 升麻(三分) 甘草(二分) 姜、灯心引。(姜皮并宜) 

卷之二
忌食诸肉鸡鱼盐醋五辛等物第十
属性:疹家禁忌法须防。荤咸辛酸不可尝。欲不从心方是福。物若爽口定为殃。 
麻证禁忌肉鱼鸡。欲食须过七七期。盐醋五辛通是禁。务宜食淡免祸机。 
麻疹禁忌。比痘尤甚。盖痘初起。则宜慎口。至起水之时。鸡肉食之。正可助浆。若麻证。马、 
牛、猪、羊、鹅、鸭、鱼、腥等味。盐、醋、甘甜、面食、五辛、滞气、煎爆等物。必麻收后四十九日之 
外。方可食用。惟宜食淡。庶无后患。若七七之前。不知禁忌。则终身但遇天行。麻必复出。即不复 
出。亦有后患。食盐太早。令人咳嗽。食五辛太早。能生惊热。食荤腥太早。必生奇证。是以自麻收 
后。宜慎口四十九日。但猪肉一味。虽可先食。亦必俟身凉不咳。并无涉及他证者。方可先食。其 
余必须遵期谨戒。非但出麻之人当慎。即乳儿乳母。亦必禁忌。盖麻之为病。有类伤寒。荤腥不 
谨。祸生不测。曾见麻案有云。贺少君患麻。家人不知。以肉饭与食。适缪仲淳至。见而惊曰。尔主 
出麻。此麻证之极重者。何可食荤。急备虻虎汤三剂与服。而麻尽现。遍体皆赤。又以原方进二 
剂。麻虽尽出。而烦躁不宁。势尚不可保。乃以三黄石膏。加柽叶汤一大剂。浓煎与服。烦躁定而 
痊。口腹之为害匪轻。可不慎乎。 
朱曰 此条忌食。病家尤所当遵。尝见小儿喜食咸物。证成哮喘。喜食香甜。牙齿生虫。 
放纵一时。贻害一世。此家长之责也。 
x虻虎汤x 
西河柳 麦冬(各两许) 淡竹叶(七十片) 元参 贝母(又名虻。去心。姜汁蒸。各三钱 
)石膏(一两五钱) 知母(五钱) 
水煎服。 
x三黄石膏加柽叶汤x(柽叶即西河柳)。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五钱) 石膏 麦冬(去心各三钱) 西河柳 知母(各一两) 淡 
竹叶(二百片) 水煎服。 

卷之二
忌兼用补涩第十一
属性:麻疹证治法最广。当补当泻须究讲。清解补涩谬兼施。杀人性命如反掌。 
麻初出时。多有泄泻不止者。其毒火因泻而减。此殊无妨。若麻出尽之后。而泻红黄色粪者。 
乃内有伏热也。与泄泻过甚者。俱宜以加味三苓散与之。一服即愈。切不可用参、术、诃、蔻补涩 
之剂。以图速止。医家若不识禁忌。未经讲究。一见有泻。遂用补涩。乃曰吾于清解药中兼用参、 
术、诃、蔻。等分又轻。何碍于事。一服不见功效。不知改方医治。又曰参、术、诃、蔻等分轻少。故 
不应耳。于是多加参、术、诃、蔻分两而再与服。致麻变证。重则腹胀喘满而不可救。轻则变为休 
息痢。而缠绵不已。然非仅麻出齐之后泻红黄色者。不宜兼用补涩。即麻已收之后。而泄泻黄红 
色。亦不宜兼用补涩。仍以加味三苓散治之。兼用补涩且不可。若专用补涩者。则杀人不待反掌 
之久矣。业斯道者。可不慎欤。 
x加味三苓散x 
猪苓 木通 车前子 赤茯苓(各七分) 泽泻(八分)黄芩(酒炒) 牛蒡子(炒研各五分 
)黄连(酒炒二分) 灯心五十寸引水煎。食后服。 

卷之二
升发清凉解毒当分先后第十二
属性:升发清凉与解毒。此乃治麻之大法。用之须当分先后。次第由来混不得。 
治麻用升发清凉解毒。法所宜然。然当分先后而施。不可混用。何也。麻初发热。恐难透表。 
故当用升发疏表解肌之剂。使之易出。见标之后。与正出未透之间。宜发表而兼清凉。使血凉肌 
解。麻易出透。至麻到通身上下俱红。总成一片。垒垒如珠。手足之末。上下相同。无有空处。此 
为出透。斯时则当用清凉解毒之剂。不必兼用发表之药。一解即愈。若于初热正出之际。而即 
用寒凉解毒之剂。则气满血凝。肌肤闭密。不得开通。至麻不出。多生危候。是以于初热未出之 
时。及正出之际。只宜辛散。如荆芥、葛根、薄荷、前胡、牛蒡子、防风、苏叶、淡竹叶、石膏之类。可 
以施用。即麻黄亦当因证而施。使之易透。正收及收后。宜用寒凉解毒之剂。如元参、青黛、麦冬、 
黄柏、栝蒌根、黄连、黄芩、连翘、贝母、知母、栀仁、山豆根、淡竹叶等药。俱可施用。使毒火易得 
消散。方无后虑。 
朱曰 何时当用疏表解肌之剂。何时当用发表兼清凉之剂。何时当用清凉解毒之剂。 
作者一一指点。苦口婆心。 

卷之二
麻当分天时第十三
属性:麻之法大非宜。强用须当分天时。春冬寒月犹似可。夏秋炎日切莫施。 
古有 麻之说。虽近有理。然亦当分天时。如春冬严寒。麻为风寒所遏。闭而不出。 之以取 
汗。使腠理开豁。犹曰可也。若夏秋炎热之时。只宜令之于无风之处坐卧。以单被盖之。勿令其冒 
风冒暑耳。岂可 助。倘炎热而用 法。则火热愈甚。麻必焦紫。致变坏证。而不救者多矣。 

卷之二
补中第十四
属性:麻证从来喜清凉。首尾不用补中方。缘何麻后议补中。为救过凉脾胃伤。 
麻证属火。肺胃实热者多。虚寒者少。千人之中。虚寒者偶有其一。故治麻俱宜先用疏散寒 
凉之药者。此之谓也。而古人又有议补中之说者何哉。盖指麻收之后而言。非指初热正出正收 
时之谓也。缘由麻证先用寒凉之药过多。而脾胃受伤败坏。以致麻收之后。多得呕吐。泄泻青色。 
唇白身冷。当审其轻重而用补中之法。所以人参、白术、白苓、砂仁、霍香、陈皮、薏苡仁、莲肉等 
味。在所不忌。但当佐以清凉之药。加川黄连、枯黄芩。俱微炒而用之。夫既补中。而又加清凉之 
品者。其义盖恐中气实。而邪火复作。故兼用之耳。至于白术。呕泄太甚者。用之始宜。如吐泻轻 
者。则又不宜轻用。若其人素禀虚弱。当出麻之际。过于发散。出透之后。又过用寒凉解毒。以致 
虚弱之极。骨瘦神疲。面无红色。且又不能多食。食多即吐者。即急以香砂六君子汤去半夏。加麦 
芽、KT 石斛以补之。 
x香砂六君子汤x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木香 砂仁 水煎。空心服。 

卷之二
正麻奶麻风瘾不同第十五
属性:痘后出麻为正疹。此由胎毒发于心。一次出现不再出。正麻名儿始为真。 
婴儿初离母胎中。遍身斑驳似朱红。亦由胎毒生斯候。莫作时行麻疹攻。 
婴儿当值炎热天。遍身忽似出麻然。此名风瘾非胎毒。不须用药也会痊。 
正麻之出。由于胎毒。其出也。必在出痘之后。或隔两三月。或隔半年、一年之久。甚至八、九 
年之远。感正麻之气而出一次。后再不复出矣。奶麻者。小儿初生未盈月时。遍身红点。斑驳如 
朱。皆由儿在母胎中。受有热毒所致。故生下发见于皮肤。不可认作时行麻疹。妄用汤剂。盖婴儿 
脏腑娇脆。气血怯弱。不能胜受汤丸。宜以溯源解毒汤与乳母服之可耳。若风瘾者。亦有似于 
麻疹。乃发在幼孩甫生一月、半周、一岁之间。时值天气炎热。感风热而作。此不由于胎毒。乃 
皮肤小疾。感风热客于脾肺二家所致。不在正麻之列。常见出一次又出一次。亦有连出不已者。 
天关大利害。不必用药而自散。倘身热不退。只宜微用疏风清热之剂。一服即愈。以荆防发表汤 
除红花主之。如身不热者。不必用药。免致诛伐无过。然亦当慎风寒。戒荤腥、生冷、辛辣等物。 
勿以其无关利害而忽诸。恐触动风热而生他病。论云。风瘾身热不退。宜疏风清热。以荆防发 
表汤主之。细按方内。止有荆芥、防风疏风之品。并无清热之药。且川芎上行头目。当归血中气 
药。楂肉长于消肉积。甘草虽能和药解毒。其实有调中益气之功。桔梗性上升。能阻各药不得 
下达。并非清热之品。且云除红花。反不若红花之能散赤肿解疹毒之犹为可用也。愚意莫若用 
防风败毒散(见第五条)去甘草、桔梗、杏仁。加元参、黄芩、地骨皮。以疏风清热退潮之为妥当耳。 
朱曰 此三种。各有主名。各有治法。医家必先识此。始不混乱。 
x 源解毒汤x(又名解毒汤)解胎毒良方。 
当归身 川芎 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连翘 黄连 陈皮 木通 生甘草 淡竹叶引。 
x荆防发表汤x 此方大能疏风清热。能散风热客于手足太阴。致发风瘾、及麻疹。连热三四日。而 
始见标。而不甚烦躁。 
荆芥穗 防风 桔梗 枳壳(麸炒) 苏叶 川芎 当归(各五分) 干葛(八分) 红花(二分) 杏仁 
(去皮尖炒) 牛蒡子(炒研各七分) 楂肉(去核一钱) 生甘草(去皮三分) 连翘(五分) 水煎服。 
夏天炎热。加酒炒黄芩。(五分)冬月严寒。加麻黄。(三分)或加羌活。(五分)小便赤涩黄。加木通。(去皮七分) 

卷之二
温麻第十六
属性:胎毒风热两相抟。又值时令疠气传。人如感之出温疹。调治乖张变多端。 
温麻者。由于胎毒。感于风热。又值时令疫疠之气流行。城市乡村。传染迅速异常。调治若不 
得法。立刻变证。治法、于初热时。及欲出未出之际。宜以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桔梗、 
甘草主之。已出红肿大甚者。用化毒清表汤去桔梗、甘草主之。出透流毒成痢者。用清热导滞汤 
(见第七十二条)主之。此三方。以之加减变化。无论正麻温麻。每用定获奇效。然凡出过正麻之 
后。即不再发温麻。 
x化毒清表汤x 治麻已出。红肿大甚。并为麻疹已现主方。并附加减法于方尾。(总除甘、桔二味不用。) 
前胡 干葛 知母 连翘 桔梗(各七分) 牛蒡子(炒七分) 木通(六分) 元参(一钱) 黄连(酒炒) 
防风 栀仁(炒黑各三分) 薄荷 黄芩(酒炒各五分) 天花粉 地骨皮(各八分) 淡竹叶(一钱) 生甘草(去 
皮三分) 灯心五十寸为引加生犀角(三分)更好。 
潮热轻者。除淡竹叶、栀仁、黄连、薄荷。潮热重者。加生地黄、地骨皮。赤苓、枳壳、黄连、黄 
芩。生用。口渴。加麦冬、熟石膏。如不作口渴。除知母、花粉。大便涩。加炒火麻仁、枳壳。大便闭。 
加枳壳、炒白黑丑牛。如二三日不通者。加大黄。小便赤涩。加木通、泽泻等分。小便不通者。加车 
前子。无咳。加留白陈皮。无汗。加葱白。紫色。加紫草茸、红花。赤色。加牡丹皮、当归尾。夹红紫 
斑。加紫草茸、牡丹皮。热甚不减。去防风、薄荷。加生地黄、川贝母。咽痛。加射干、山豆根、麦冬。 
谵语。加生地黄、木通。 。加栝蒌蒌、葶苈。除天花粉、淡竹叶、薄荷。气促。加苏子、莱菔子。去 
天花粉、淡竹叶、薄荷。呃逆。加竹茹、柿霜、枇杷叶。呕吐亦宜。 

卷之二
痘夹麻出第十七
属性:痘出之际热烘烘。纷纷麻点遍身红。脾肺游火夹痘出。托出麻疹痘成功。 
初现痘点数十粒。遍身红点细密密。此是大痘夹疹子。由于脾肺风热出。 
麻疹有于出痘之时相夹而出者。当出痘之际。发热蒸蒸。才现痘苗数十颗。遍身通红。碎碎 
密密。形如出麻。似非出痘。其实大痘夹麻而出。是痘为正出。而麻不过脾肺两家之风热游火。随 
痘而出现也。不甚关利害。遇此等症。不必惊慌。以元参升麻汤除升麻、甘草。加黄芩、连翘一 
二剂与服。宣托麻疹尽出而消散。正痘自然根据期起灌。而庆成功。此等夹麻之痘。而痘出必多疏 
稀。 
x元参升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