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代八股文-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几篇:《左传》、《国策》、《公羊》《谷梁》、汉、唐等文,这几年未曾读得。不过一时之兴,随看随忘,未曾下过苦功,如何记得?这是更难塞责的。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说这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奥,不过后人饵名钓禄之阶。虽贾政当日起身,选了百十篇命他读的,不过是后人的时文,偶见其中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作的精致;或流荡、或游戏、或悲感、稍能动性者,偶尔一读,不过供一时之兴趣,究竟何曾成篇潜心玩索?……一夜之工,亦不能全然温习。”
  这段描绘宝玉思维想法的文字,可以肯定三点:第一点全面说明了“举业”的全部基础内容:即一是《四书》、五经,二是古文,三是时文,全部要下苦功读熟、背熟。曹雪芹说的很清楚。第二点表明对八股文的看法,是平素深恶。是“饵名钓禄之阶”,对本质看法一点也不差,同马二先生一样。但态度却又完全相反。第三他是十分熟悉八股文,理解八股文,知道“承起之中”,即承题、起讲之间,有“精致”的,“稍能动性者”,偶尔一读。这是从兴趣出发,以能动情的值得一看。说明曹雪芹知道八股文中也不乏这一类的作品。写宝玉的性格寄托了他自己的观点和爱好。但也必须读过八股、作过八股,十分熟悉八股的人,才能这样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八股文,又把它写进小说中,生动地表现在人物的身上。因此曹雪芹对八股文的观点尽管是深恶的,而他从小或是在勉强的情况下,对八股文下过一番苦功,则是可以完全肯定的。至于他是否参加科举考试,及科举考试没有得中,那是另外的问题,在此不多费词了。
  说到《红楼梦》,还必须注意到完成这部书的高鹗的情况,他与八股文的关系,及他在书中所写到的有关八股文的部分。高鹗,字兰墅,内务府镶黄旗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卒于嘉庆二十一年。其生年晚于曹雪芹卒年一岁,完全是乾隆时代的人了。出身一般,上代也没有大官,不过是个一般的旗人,可以吃钱粮、作小官耳。但他科举考试较顺利,二十五岁中举,三十二岁成进士,这样两榜出身的人,自然是对八股文下过一番苦功,而且得到收获,进人仕宦之途的。所以他对八股文的态度应该说完全不同于曹雪芹。但是他又要继承曹雪芹的观点和思路补写《红楼梦》未完部分,且看他如何转这个弯。首先是第八十一回《奉严词两番人家塾》,接着便是八十二回“讲书、念文章”了。“讲书”就是讲《四书》,“念文章”就是念八股文。先看与黛玉的谈论:
  “宝玉接着说道:‘还提什么念书?我最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这那里是阐发圣贤的道理?目下老爷口口声声叫我学这个……’黛玉道:‘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
  写宝玉晚间用功道:
  “宝玉……把念过的《四书》翻出来;只是从何处看起?翻了一本看去,章章里头,似乎明白,细摈起来,却不很明白,看着小注,又看讲章……想道:我在诗词上觉得很容易,在这个上头竟没头脑!”
  写代儒命宝玉讲书道:
  “有一章书,你来讲讲。宝玉接过一看,却是‘后生可畏’章,宝玉心上说:‘这还好,幸亏不是《学》、《庸》’,问道:‘怎么讲呢?’代儒道:‘你把节旨句子细细讲来。’宝玉先朗朗念了一遍,说:这章书是圣人勉励后生……代儒笑道:‘你方才节旨讲的倒清楚,只是句子里有些孩子气。无闻二字,不是不能发达做官的话,闻是实在自己能够明理见道,就不做官也是有闻了。不然,古圣贤有遁世不见知的,岂不是不做官的人?难道也是无闻么?不足畏是使人料得定,方与焉知的知字对针,不是怕的字眼。要从这里看出,方能入细。’……还有一章……宝玉看时:‘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便陪笑道:‘这句话没有什么讲头。’代儒道:‘胡说,譬如场中出了这个题目,也说没有做头么?’宝玉不得已,讲道:
  ‘是圣人看见人不肯好德,见了色,便好得了不得。殊不想,德是性中本有的东西,人偏都不肯好他。至于那个色呢?虽也是从先天中带来,无人不好的。但是德乃天理,色是人欲,人那里肯把天理好的像人欲似的?孔子虽是叹息的话,又是望人回转来的意思。并且见得人就有好德的,好的终是浮浅,直要像色一样好起来,那才真好呢?’
  代儒道:‘这也罢了……我如今限你一个月,把念过的旧书全要理清,再念一个月文章,以后我要出题目叫你作文章好了’……”
  高鹗续书写宝玉,不能完全按照曹雪芹原意写下去,因为他不知道曹原来的设想。又必须按照原塑造成型的宝玉去写。又要按社会所允许的形象、合情合理地去创造。这样他便让宝玉勉强就范,学习作八股,中举人。他是两榜出身,对于八股教育,八股作法自是十分熟悉的,所以几个部分写的十分清楚简洁。可笑的是写黛玉谈论八股文一段,真是异想天开,也正反映了高鹗对八股文内心的偏爱。与曹雪芹是截然相反的。
  清人小说中,一样是旗人所写,一样用北京话表现的,还有一小部与八股文关系密切的就是《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姓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字铁山,号燕北闲人。祖父是大学士,他不是科甲出身,而是捐班出身,初捐理藩院郎中,满洲旗人升官快,后任天津兵备道,风阳通判,丁忧后起复为驻藏大臣,因病未赴。清代对科甲出身的官吏,即由秀才、举人、进士考上来的,叫作正途出身。普遍受到重视,官场内羡慕这种人。都感到这些人是凭八股文真本事考中的。自己的八股文肯定不到家,所以未取中。文康是这种标准思想的人,书中对国家制度规定的八股文十分赞赏、推崇。书中写正黄旗汉军安老爷、安公子,父子二人科场得中,中间主要又写侠女十三妹故事,就书来论,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小说。作者文康完全是当时士大夫正统思想,对八股文的观点看法,和曹雪芹完全是相反的。书中写到《四书》、八股的地方很多,这里只举第三十四回中所写以见一斑。先在第三十三回结尾写道:“这几年工夫,公子是除了诵读之外,每月三六九日的文课,每日一首试帖诗,都是安老爷亲自命题批阅……”接着下回写道:
  “这日正是七月二十五日,次日……文课日期……安老爷吩咐道:‘明日这一课不是照往日一样作法,你近日的工夫却大有进境,只你这番是头一次进场,场里虽说有三天的限,其实……不过一天半的工夫……明日这课我要试你一试,一交寅初你就得起来……我就在这里作个监试官……”
  这是八股文的模拟考试。第二天“公子领下题目来,拆开一看:见头题是《孝者,所以事君也》一句。二题是《达巷党人曰》一章。三题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一章。诗题是《赋得讲易见天心》……。”
  且写他交卷后的情况道:
  “安老爷接过头篇来看着……只见那起讲写道是:
  ‘……且《孝经》一书,《士章》仅十二言,非略也;盖资事父即事君之地,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自晚近空谈拜献,喜竟事功,视子臣为二人,遂不得不分家国为两事。究之未闻未集,内视已惭,而后叹《孝经》一书所包者为约而广也。……’
  程师爷看完了,道:妙……因合老爷道:老翁,你看那二篇的收尾一转如何?安老爷接过来……见写道是:
  ‘……此殆夫子闻达巷党人之言,所以谓门弟子之意欤?不然达巷党人果知夫子,夫子如闻鲁太宰之言可也;其不知夫子,夫子如闻陈司败之言可也。况君车则卿御,卿车则大夫御,御实特重于《周官》,适卫则冉有仆,在鲁则樊迟御,御亦习闻于吾党;御固非卑者事也,夫子又何至每况愈下,以所执尤卑者为之讽哉?噫!此学者所以废书三叹欤!’
  安老爷看罢道:‘这话却未经人道。’程师爷便道:‘他这段文字,全得力于他那破题的:‘惟大圣以学御世,宜非执名以求者所知也两句。所以小讲才有那‘圣人达而在上,执所学以君天下,而天下仰之;穷而在下,执所学以师天下,而天下亦仰之’的几句名贵句子,早作了后股里出股的‘执以居鲁适周,之齐楚、之宋卫、之陈蔡’,合那对股的‘执以订《礼》、正《乐》、删《诗》、《书》、赞《周易》、修《春秋》’的两大主意的张本。直到博学成名把个‘御’字打成一片,怎得不逼出这后一段未经人道的好文章来……”
  这回书大半描绘安老爷和程师爷评价安公子所写三篇八股文,一首试帖诗的情况。有如一篇生动的八股文讲析教材,是十分难得的。可惜较长,在文中未便多引,只摘引部分,以见大概罢。这种小说,在本世纪初以前,八股文时代,一般读者都是看得懂,而且爱看的。现在读者看到这种地方,就感到困难了。
  八股文与清代小说的关系,略举四种、五名作者予以说明,其中四人都是未中过举的,只有一位是两榜出身。而其受八股文教育出身则是一样的。甘苦都是亲身经历,而观点不尽相同,约略介绍,也不必多作分析比较了。
  第十六章:八股谈趣
  八股文在明清两代,成为一种惟一的教育考试文体,延续了五百年,其对社会上的影响,可以说是既深且广,其间轶文趣事,掌故笑话,不知有多少。如广泛收集,也可以编成一本很厚的专书。在此约略介绍一些,聊作本书的曲终雅奏。
  清初施润章,字尚白,又字愚山,安徽宣城人。顺治初进士,是八股名家,又是学者,作过山东学政。《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进学成为秀才,就是他赏识的,清初十分出名。有一次科考众秀才,准备择优送省参加乡试考举人。题目出《宝藏兴焉》句。这句话出在《中庸》二十六章,是解天地山水自然界的话。全文云:“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诲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蚊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这段《中庸》,是很好的文章,虽然古老,即使现在人读起来,也会感到是段好文章,十分容易理解。当时的秀才们,对这段经书自然是极为熟悉的。一位参加考试的名士,在抄完题目《宝藏兴焉》四个字后,糊里糊涂把下文“今夫水”以下数句都抄上了。便按“水”的内容写了一篇文章,等文章写完之后,才发现把题目作错了,再改也无法改,时间也来不及,知道考坏了,肯定被取消乡试的资格,便在后面写了一支曲子,聊以解嘲,词云:
  “宝藏在山间,误认却在水边,山头盖起水晶殿,珊长峰尖,珠结树巅,这一回,崖中直跌死撑船汉,告苍天,留点蒂儿,好与友朋看。”
  施愚山文章看到这里,情不自禁也和了他一首曲子:
  “宝藏将山跨,忽然间在水涯。樵夫慢说渔翁话,题目虽差,文字却佳。怎肯放在他人下。常见得登高怕险,那曾见会水湥薄!�
  二人都十分风趣,施愚山爱才心切,便仍将他附在榜末,一起送去参加乡试考举人去了。从两支曲子中,可见这两位的才情,一通百通,八股文写的好,曲子也十分潇洒,尤其作为考官的施愚山,今日还能想见他的风度。
  清初戏剧家尤侗,字展成,号西堂。著有《西堂集》,又是当时八股名家。可是科场不顺利,正应了俗语“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那句话,他学生徐文元中了状元,他还只是以乡贡选了推官小官,而且因事降调了。他有一篇著名作品,以《西厢记》中张生的话“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为题写的八股文,现引于后: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破题)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承题)
  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