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貲,大則欲遂其帝王思想(如黃巾白蓮等教及最近之義和團等),擾亂社會,危害國家,
莫此為甚 !沼涿灾嚕破湫皥蹋辜殄持绞鶓{借,要非佛法不為功。此其
二。
三、五族和平於佛法的需要  吾國既合漢滿蒙回藏五族,搿锻唤y治權之下,
而建立此統一之中華民國,就政法言之,固已立統一之形式,然而五族人民同居一國
,必需求統一之精神,即統一之思想是也。思想繫乎宗教與道德。孔子之教本兼政治
與道德,為吾漢族所崇奉固已數千年於茲,但在其餘各族尚未普及。謨罕默德之教僅
為回族之所信仰,即今耶穌天主諸教不過少數人所奉行,均不足以容涵一切而有統一
五族人民思想之能力。至若佛教,則向為滿蒙藏之所崇奉;漢族則自漢唐以來久經盛
行,宋明諸儒所談性理之學尤多耄ё陟斗鸾蹋绖t士夫學子知談禪理,婦人孺稚解
念彌陀。以五族言,已居其四。而況佛法自來不立封域,耶教回教自可列之佛教之人
天乘中。故欲炙枷虢y一而使五族人民有統一之精神者,尤以佛法乃能具此偉大之能

力。此其三。
第五節  現在人心於佛法的需要
上就中國一隅而言。本節廣其範圍,就全球人心現時狀況觀察,其於佛法之需要
當有下列諸點:
一、甯息世界大亂源於佛法的需要  現在世界之趨勢,西歐為重,枺鼇嗇^輕。即
就世亂觀之,亦西歐盛於枺鼇啞H粬|亞之亂,殆又影響於西歐。此無他,物伲畬W愈
昌而逐物之心愈盛,五欲日熾如倒狂瀾,竭全球生產之力不足以供耗費。貧富之階級
相差愈遠,而大多數生計問睿鉀Q愈急,不平之氣乃充塞宇宙。而況本其野蠻角
逐惡習,易為文明競爭藉口,物競天擇,優勝劣敗,定為天演公例,奉為玉律金科,
是以戾氣橫流莫知所屆。世人自作之孽,今已罹此最慘最酷之眾同分業報。然習非成
是,尚無自拔之方,殆所謂無明妄動而不自覺歟!今者世人厭亂同具此心,沼⒋
亂源,當探其本,亂之所起,端在人心:茍能不為形役,業力自減,我佛廣垂言教為

後世眾生作將來眼,首在超越情器,實證一心真如,正覺人心,此為無上妙法。吾人
不幸生此五濁之世,心多散亂,正宜昌明佛法以為世界人道之正義;正義有在,即人
心得有所歸宿。大亂之源,庶有豸乎!
二、釀造世界新文化於佛法的需要  在昔世界文化為三大系:其一曰印度文化,
其二曰中國文化,其三曰希臘文化。然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於我國宋明時代已有融
洽之點,遂成為枺鼇單幕|亞諸國如日本等之文化均由中國而輸入故),吾國三教同化由
宋明來已然也。希臘文化;則演成今日之歐西文化。故以現在世界文化而言,可稱為
枺鼇喤c西歐二者。然於二者之間,其可以圓攝長宙軌範寰球者誰歟?試觀歐西文化:
所重者競爭,教之與教、學之與學、畛域妄分、門戶各立,甲說初出、乙必起而反對
之,丙事眨!⒍∮謴亩蜾N之(此歐西哲學家所自言者),是非蜂起、莫知所衷;以
故人與人爭,國與國戰,而釀成今世界之大亂。以言文化,僅物伲铣室粫r之美觀,
究其實、則歐洲一隅尚不足以自相維繫,其於世界可知矣。返觀枺鼇單幕航逃凶诒

,學有傳統,人我之相不立,水火之見不生,佛言平等、儒尚禮讓、道取清靜,雖所
見有通局溕睢⒍麜䴕w其極,故能水乳交融,翕然成化。其力足以建立世界唯一
之統一大國,維持數千年於不墜,遠近鄰邦無不同化(以上均就文化言非就統治權言),
廣博宏大莫可與倫,兆阋员砺嗜巳海9犑澜缍鵁o遺憾。或疑歐化枺鼭u,弱點已形
,如上所言似近誇誕,不知此由大道未彰國邥禾妫┤缡孔游吹诿恳娏桁多l曲惡少
,何足介也。然所言枺鼇單幕渲杏胁豢刹恢撸m三教有其通貫之處,而老莊道義
語焉未詳,孔子注重世法不言性與天道,第一義諦含而未吐,皆未足以饜世人求「達
到最高真理之目的」之心。唯佛法微妙無上,義深文博,學術兼備,實體緣起莫不究
極,是則釀造世界新文化,有倡明佛學之必要也審矣。
三、滿足人心安慰人心於佛法的需要  佛法之究竟妙用,在應化世界,利樂眾生
;且能隨順無量無邊之世界眾生而施其無量無邊之法門,使其究竟離苦、得究竟樂。
今世之人心,泛濫滂渤無所底止,沉溺苦海度脫無期,沼洞松罒⿶乐校挂灰

差別不同之人心得以滿足,得以安慰,固必需乎我佛無上法門也。
第四章  佛法可說不可說
文佛應世,說法度生四十九年。臨滅度時拈花微笑,以示數十年來未說一字,我
輩凡夫更有何說?此佛法之不可說。三藏十二部煌煌言教,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
眼,然文多義奧,溩R難窺,不假言說無由了解,此又佛法之可說。於此問睿员
章諸節說明之。
第一節  佛法的法
法者,一、任持自性──謂保任執持一一法自體性相而不亡失,二、軌範物解─
─謂軌定範圍一切眾生的心理而起解行。佛法的法具此二義,則可說不可說問睿梢
此以解釋之。
第二節  法性離言不可說

法性、即法之第一義。法之相性,惟佛究竟明證,唯佛究竟了知,悉皆真故,又
一切言說假名無實,假故不能顯真,故法性離言不可說。
第三節  為令解行成果故巧施言說
如上節言法性離言不可說,則知可說者必非法性,故雖比量以示之,因喻以明之
,無非善巧施設之方便,以為言說:只可就眾生之心理,軌定範圍,而令其解理起行
成果耳。此即法之第二義。巧施言說故未嘗不可說。
第四節  轉法輪
我佛說法,謂之轉法輪。輪者,一、如碾米的輪,能摧破研除於糠■,喻佛法能
破除五住煩惱(三界見惑,欲界思惑,色界思惑,無色界思惑,及無明為五住煩惱)。二、如
舟車的輪,能通行往達於境域,喻佛法能行達四德涅槃(常樂我淨四德)。三、如日輪
、月輪、地輪、水輪、風輪的輪,以八方上下周圓充實為義:喻佛法之性德圓滿,法
身常住。轉者,謂使眾生有所改轉:或始迷而今悟,或始染而今淨,或始苦而今樂,

總之,使轉凡成拢7ㄝ喺撸换蛞赖谝唤猓贡娚枰云莆遄⿶溃换蛞赖诙猓
眾生乘之以達四德涅槃;或依第三解,以表佛法之性德圓滿。
第五節  佛乘的乘
乘者,車乘之乘,就佛菩薩依以咻d之法以為喻也;乘舟之乘,就佛菩薩能咻d
於法以為喻也。佛乘之乘,通此二喻,皆以「咻d」為義。一、從「無明位」咻d至
「大覺位」,理教乘也;二、從「有漏雜染位」咻d至「無漏清淨位」,行教乘也;
三、從「生死苦位」咻d至「究竟樂位」,果教乘也。
佛乘者,佛法應化眾生所發、為解理起行成果之妙用也。隨順眾生根性樂念不同
,應用無量,不墮諸數。約其大齊以言,或說三乘五乘,(五乘者,謂人乘、天乘、聲聞乘
、緣覺乘、菩薩如來乘。三乘者,則於五乘之中簡除人天二乘。大乘起信論別說言之極詳,可以參
考)。皆佛法之妙用,故統之曰佛乘也。

純正的佛法
佛法本不可說,更不可分類為說;茲則因言遺言,權假方便,但使說者易達,聞
者易明,非可執為定論。且分為純正的佛法、應用的佛法以說明之。純正的佛法者,
從佛法一方辨其悟理修行之事,而未及其與人間之關係,分為四章。
第一章  純正佛法的分類
聞解之教理不同,修證之行果有異,而佛法有大乘小乘之別。小乘者,功在自了
,純為超出世間的,其說略見序論。大乘則功在度世,故為超出世間而又適應世間的
。茲先說小乘,分七節說明。
第二章  小乘

第一節  小乘的宗要
小乘為超出世間的,必先將一切世間之法打破。欲求打破,必先了知。已了知而
打破,然後可得解脫,其主要之點在是。
第二節  了生死為因
了有二義,曰了知、了脫,此則由了知而求了脫也。如平盜然,必先了知盜之所
在,及其人數多寡,內容如何,如是種種明晰無餘,然後盜可得而平。了生死亦復如
是。本節所言,即觀察一切世法而得真確之了知也。
一  生為苦本

    ┌貪 瞋 癡 等 煩本┐
生為┤殺盜淫妄等惡業本├────故生為苦本
    └病 老 死 等 苦本┘

生之最初相為得命,故亦稱生命。乃推其源,則由過去世無明業力妄動而來。既

生而有身,則所以保衛維持之者無所不至,直接之需求則求衣食住,間接之需求則金
錢等動產及不動產。從流而下貪欲叢起,則權利威勢隨之,又再擴張,則欲據此大地
為己有。一有不得轉成瞋恚,得而患失尤見愚癡。由此貪得無厭不能自己,殺盜淫妄
任意造作。及至業力已成又種未來之因,而成異熟之果;以致生生相續無有已時,業
繫苦相永無斷絕。無非以生為本,而病老死等尤其著者。故小乘之第一步,即當了知
此「生」實為眾苦之本也。
二  遍觀世間皆無常苦空無我不淨

    ┌一切法無我………………………統一切法
    │一切心行無常……………………心法心所有法
遍觀┤自他一切身不淨…………………色法
    └身心一切受是苦…………………心所有法

此中空與無常二義已見上章。又除空義外即四念住,而次序稍移。茲先釋不淨,

即觀身不淨。淨、是美好之義,吾人習有此身,固已愛而不知其惡。然以小乘正念觀
之,自始至終無可美者。身之最始厥為住胎,父精母血和合而成,殆無淨美可言。及
至出世糞穢時遺,涕尿交流,亦無潔淨。繼而長大,體態端好,容光煥發,似可美矣
;然而詳審諦視,外則汗液垢膩沐浴不去,坐令巨萬微虫晝夜囓膚,內則五辛雜投葷
濁備蓄,自內而外,無可淨美。其似可美者,僅此泡影色塵,自誑眼識,而況惱人暮
景轉瞬即至,則並此似美之泡影,不能久持。血氣內衰,精神暗損,髮蒼齒落,肌瘦
膚黃,百病叢生,而有四大將散之兆矣。及至壽煖識盡,顏色先變,肌膚次之,膿血
雜流,筋骨灰散,茍云有餘,絕非淨美。是知吾人色身,從始有至於滅盡,皆為不淨
。推自及他無不皆然。而世之寶愛色身,不惜自起煩惱造作惡業者,諢o謂矣。
苦、即觀受是苦。受、即感受義,兼通於身心。依俗諦言,身有樂受、苦受、捨
受,心有樂受、苦受、喜受、憂受、捨受。捨者、不苦不樂不憂不喜也。如下:


                  樂
    ┌身─────苦
  受┤            喜
    └心─────憂
                  捨

夫受為五十一心所法之一。眾生之受,實唯是苦無有喜樂。蓋因無明妄動而生,
念念變遷,時時流動,無非趣向無常而行,完全是苦。雖依俗言有樂受、喜受,然均
係對待之辭,能令苦與憂暫時休息,則名之曰樂曰喜,不知一轉念間,其苦更甚,譬
之人有疥埃В允稚χ畷褐雇窗W謂之為樂,一停手間加以紅模В淇嘁嫔酢
無我、即觀法無我。我具四義:曰、獨一個體,曰、真實非假,曰、常恆不變,
曰、自有主宰。四義具足,謂之有我,茍缺其一,我義不成。試舉人言,有個體,又
似有主宰,而真常之義萬難成就。蓋人由精神物伲秃隙桑瑒x那剎那遷變流轉,又
視業力久暫,即便壞滅。由是推自及他,從人至物,有情無情,乃至木石瓦担В《
勺土,大而地球,顯而萬用,微而萬法(世間出世間一切生滅不生滅法),一一求之,皆
無我義,是故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諸義,遍於世間一切所有。茲再分目言之:

甲、五蘊六大十二處十八界

    ┌─色────色──物伲ぉぉ些ぉは酄罴佻F
    ├─受──┐                └──體性空寂        一心生滅
五蘊├─想──┤
    ├─行──┤                ┌──業用幻有        一心真如
    └─識──┴─心──精神──┴──體性真實

本表於色法物伲拢瑒t裕飨酄钅思佻F,而體性本空寂,於心法下,則裕鳂I用
乃幻有,而體性本真實。物伲霞佻F之相狀,與精神幻有之業用,則屬一心生滅;物
伲峡占胖w性,與精神上真實之體性,則屬一心真如。了證此義,本屬大乘事,而
非小乘智之所及,因論及此故並列之。
又色心二法並舉,則世間一切法皆破矣。下表均同。
蘊乃藏義、積義、聚義,言非一法故。亦謂之陰,陰乃障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