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流轉,故曰無始流轉。
一  心之分析

在無始流轉中,心法最要,故先以分析。今分心為二部,一、心識,二、心所有
法。心識又分二類,一、不恆行者,以不恆時現起流行,故曰不恆行,即指眼耳鼻舌
身意前六識言。成唯識論等說之甚詳,今不具述。二、恆行者,無一時不現起流行,
故曰恆行,即末那識、阿賴耶識。末那識正翻意識,第六識亦名意識者,以依第七識
現起流行,故亦假末那識之意名。或翻末那為染污意者非是,意者恆審思量為義故。
阿賴耶翻藏──亦云第八識──,含藏一切法種子,即因緣中之因。所有能生諸法功
力,即曰種子,萬法之因藏在此識中,故曰能藏識。又以耄Р卦谟星楦碇校瑸橛
情根身及器界之所藏,故曰所藏識。兩類八種心識略如此。
吾人平時即末那識亦辨不清,所能辨者僅散意識,前五識亦不易明,只知為五根
( 五官) 之知覺而已。其實五根並非五識,不過五識依五官為增上緣而現起爾。世人
以助五識之增上緣,認為自有知覺者非是,如人戴眼鏡,鏡能助見而鏡非見。吾人用
內省法審觀意識時,與前五識同行之明了意識,亦不易察覺,可察覺者,唯散位獨頭

意識。獨頭意識有三種,一、散位獨頭意識,二、定位獨頭意識,三、夢位獨頭意識
。此散位獨頭意識,吾輩平日認為意識,實已非意識之全體,祗是散亂獨頭意識,凡
言知覺知識皆屬之。至恆行二識,通俗所謂「無意識之精神作用」,即有此二識意思
在內,楞伽經、瑜伽師地論等皆有詳說。因有此二恆行心識,即在沉睡中仍是活人而
非死人;此二識今皆由此量得之,然有拢炭梢溃}教非由推測,乃由拢菍嵶C流
出。此「無意識之精神」,在今日心理學上始成重大問睿鸱ㄖ性缫褟氐琢酥

心所有法中,分遍行五種,別境五種,善十一種(佛法中所謂善惡,指現後皆有
益,彼此皆有益者為善,反之即為非善。遍行、別境,是非善非染)。六根本煩惱,
二十隨煩惱,是不善及無記性(六根本中邪見亦曰不正見,可更分五種)。根本煩惱
之支流曰隨煩惱,二十隨煩惱又可分三小類。此外復有不定四種,即尋求、伺察、睡
眠、懊悔。

二  煩惱業生
依上心之分析。已知有所謂煩惱心。煩惱者,亦即心識系中之染污心法。在恆行
心識系中成恆行煩惱,在不恆行心識系中成不恆行煩惱。如末那識中我癡、我見、我
慢、我愛等煩惱,在異生心識無一刻不流轉,如不流轉即至拢弧N野V者、即無明,
無明者、不明阿賴耶識。末那識以阿賴耶識為對境,由此無明妄認為我,此即我見。
由我見生我慢,由是執彼賴耶為我而起我愛,此是恆常有者,至證拢挤鼣啵脸
佛始斷盡。既恆行有二識,何獨云末那煩惱而不及阿賴耶,以阿賴耶無煩惱故。然阿
賴耶雖無現行煩惱,而煩惱種子亦伏其中。
不恆行六識和合而有之煩惱,亦唯不恆行。第六識任何煩惱皆依之現起,根本煩
惱、隨煩惱皆攝其中。前五識只有貪瞋癡三種根本煩惱,及惛沉散亂不正知等八種隨
煩惱,且皆由附和第六識而起。前五識限於色界初禪天,初禪之上即無之,第六識遍
於三界。

煩惱、業、生三雜染,普通佛典謂之惑業苦三道。依法相精確名辭,曰煩惱雜染
,業雜染、生雜染。煩惱自體似極污垢物,故正曰染,在現行心心所中雜夾有煩惱在
內,亦成染污之物,即為雜染。故凡與煩惱附合而起之心心所,皆煩惱雜染,雖第八
阿賴耶識亦是雜染。阿賴耶所以為雜染者,以第八識受前七熏染故,又是生雜染故。
未到拢恢摹=詿⿶离s染,此三界有漏心義也。
業雜染者,業即思,即五遍行中(作意樱芟胨迹┲迹技葱闹畡幼髦^,亦
可簡言動力,此動力即業──此思能自造作,亦可使餘心心所造作──。所以名之為
業者,即動作的思也。此中能招生死之業,專指前六識上之思。身與語皆依思而起染
,故業有三種,一、身業,二、語業,三、意業。業由何染,染於煩惱,雜煩惱故曰
雜染業,亦曰有漏業,未得無分別智以前所造業,皆是雜染業,以末那識有無始恆行
煩惱。雖前六識現行為善,而其善業以依第七識故,仍為雜染而非清淨。以造雜染業
故,第八識受熏亦因之而成雜染,如香臭之氣散在空中,即不離空處,是故前七識皆

不離第八識。受熏所留餘氣,即謂之種子,能為後來生起之用。
生雜染者,生有依正二義,依即器界,正即根身。大小乘經典講明器界者甚多,
茲不述。有情根身約分胎、卵、濕、化四生,有情之生,即指其一期生活之時期而言
。何以生是雜染,以生依第八識為本,而第八識依前六識雜染業緣所招感故。生為業
之感應,業即感,生即其應,業既為煩惱所雜染,故生亦雜染。異生身之五蘊非清淨
故,是曰生雜染。
阿賴耶是雜染,則有生皆雜染,以名色之發生,根塵之樱埽砸来斯省H松
老死,器界有壞空,故雜染生者,包有情五蘊身及器界而言,即俗云人生世界。以恆
行煩惱不能斷故,三界心心所皆成煩惱雜染,由煩惱雜染故而業雜染,由業雜染故而
生雜染,由生又起煩惱,循環無端,是曰無始流轉。
三  有情本死中生
有情之無始流轉者即四有:一、本有,即現在有。二、臨死一剎那時曰死有。三

、死後應另得到一生,在未得後生之時則曰中有;或死時即得後生,即無中有。四、
及至初生之一剎那,則曰生有。由此循環無端,吾人平時只知本有為一生,不知四有
流轉循環不息。
四  器界成住壞空
器世界無始流轉者,即成住壞空。此在佛典中有極詳說明,不能詳述。太空中無
數世界之成住壞空,等於有情根身之生老死滅,一一世界之成住壞空,亦如浮漚之起
滅。人或妄認世界由空而生,其實空亦由壞而致,了無先後可得,如落邊際,即非因
緣生法實相。
第三節  業與界趣
業之意義,前已大略講過,即行為造作義。業之雜染者曰有漏業,有煩惱漏故。
然行為不都屬有漏,如菩薩行亦曰淨業,即無漏業。但今別名淨業為行,此處之業且
專指染業。業之大分,從所依法上講,即一、身業,以依身造成故;二、語業,以依

言語造成故;三、意業,依意識造成故。身語意所起行為,就性伲蟿e有三種。一、
善業,現在將來自己他人皆有利故。二、不善業,於現在將來自己他人皆有害故。三
、無記業,不能記其善惡故,如無意識動作等。業能得果,因業受罪者謂之罪業,因
業得福者謂之福業,能得色無色界天果報常在定中者曰不動業。此業即指禪定修習,
由此生於初禪天以上,壽命極長,曰不動業果。
界即指三界,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一)欲界者,有色身及五塵
欲者,謂之欲界。(二)色界者,色有變義礙義,合變礙二義,即可礙滯有變壞之物
伲且病5珘m欲已空,雖有色身,常在定中。故在初禪天尚有眼耳身識,二禪天以上
即五識盡泯,只有定中意識,更無意識,更無塵欲,雖超欲界尚有色身,故云色界。
此界有四重,即四禪天。雖同在色界天而高下懸異,故區為四重:一、離生喜樂地即
初禪,有三重天。欲界天有憂愁、苦惱、及歡喜、快樂與不苦不樂等受,至初禪天,
雖欲界生色界,憂愁、苦痛已無,只有歡喜快樂;然此尚不在定中,亦有言語行為,

是為初禪天。二、二禪天有三重天,名曰定生喜樂地。以常在定中,更加喜樂故。三
、三禪有三重天,並喜亦泯之。凡有歡喜鼓舞之情,其樂尚湥翗O樂則喜亦無之,
故曰離喜妙樂地。四、四禪有九重天,喜與憂對,樂與苦對,至四禪並歡喜快樂皆無
之,但是不可形容之平等受,是曰捨受,名曰捨念清淨地。是四禪十八天名色界。(
三) 超出色界,是曰無色界,即純精神界。平日以為離物伲鼰o法證明精神之存在,而在
此界中則唯有精神也。二禪天以上,有後三識,無前五識,無色界中亦然,只有與定
力相應之意識及七八識。以定力相應之業報溕畈煌喾炙闹兀弧⒖諢o邊處,此天
定心了惟虛空,佛典中曾言,在人中初得此定者,旁人仍見其人,而本人則併自身不
知所在,但是無邊虛空,此時其身仍在,及至報盡命終,由其定力得業果,即空無邊
處天。二、識無邊處,有空時仍有相對之空,此空仍是對境,至此定中即空亦泯,故
曰識無邊處。三、無所有處,此天並所觀無邊心識亦泯之。四、非想非非想處,識無
邊即想,無所有處即非想,此天既非有想亦非非想,故曰非想非非想。上明之無色界

境。中國書上祗老子始有此境,餘書並無之。但印度外道每有此境,及至成阿羅漢果
始能超出。
有情異生由死轉生,趣向一類之中故曰趣,此有五種:一、天趣,二、人趣、三
、畜趣,四、鬼趣,五、獄趣。恆言講六道,五趣較六道祗少阿修羅;以彼上通天趣
下通鬼趣,故今不別立。一、三界二十八天,皆包於天趣之中,平常中國人之所謂天
,祗是欲界第二天,道家之天,亦不過如是。二、二十五有中,人趣亦有四種。三 、
畜趣名不甚正、應曰傍生,即指人以外動物而言,然亦有動物非人眼所能見者,亦包
其中。四、鬼趣之鬼與常言之鬼不同,佛典認鬼亦為眾生之一。眾生者,五蘊眾法所
生義,祗以業報不同,故人見則鬼不見,鬼見則人不見,其實鬼亦有色身。人礙鬼不
礙,鬼礙人不礙,可同與人在一處而不互見。亦有一種鬼有小神通,亦可見人。不過
與吾人所見不同,隨吾人心象變現而為象、故依佛典,鬼亦眾生之一趣。總之,鬼報
與人不同,人見是水鬼見是火。平常人以為人死為鬼,鬼生為人,實為铡狻F鋵嵐

是罪業報生,故人死不必為鬼,人生不必由鬼,但可云人死轉生為鬼,或鬼死轉生為
人耳。五、佛典原語,並非地獄,祗苦處之義。由罪業報生專受苦處,曰地獄趣。又
依佛法說,人死未必為鬼,或有作鬼,或有生天,或作畜生,或為人,或為地獄,皆
是轉生,非死所成也。天死或轉生為人,地獄死或轉生為人,故鬼非人死所必成之物
。佛典講生死流轉。而講鬼者認鬼是本體,實是铡狻9碛谢嘤刑ド瑏K非鬼套
人殼即成為人,鬼套牛殼即成為牛。依上義可判別如左:
一、罪業報生三惡趣( 畜生、鬼、地獄) 。
二、福業報生人及欲界天(有六天) 。
三、不動業報生有色界無色界天。
佛法之三界五趣循業流轉義,大略如此。
第四節  異生與拢
異生即通言凡夫。人與天之身形同,與佛菩薩亦相近,故天與人皆是善報。畜生

鬼獄則奇形怪狀,異形無數。可生此異形類中者曰異生,此統言凡夫之類皆可受「異
」形「生」故。然異生有異生之同類性,此異生性依人我執而假立,然執有實我亦有
溕畈煌7钱惿丛宦}者,佛典之所謂拢莆覉塘x。我執有二種,一、俱生我執
,二、分別所起我執;俱生通末那及第六意職。入拢恢畹拖薅龋獙⒎謩e所起我
執完全斷除,否則終是異生。
一  煩惱伏與斷
既知上義,吾人如不欲墮三惡趣流轉,非斷去分別我執不可,否則必仍可流入惡
趣之異生也。即無色界,如不能斷去分別我執,亦仍可墮入惡趣。釋迦在世,有外道
修行甚深,其人死後,有人問其轉生何處,佛言:「生非非想處天」。又問:「更後
如何」?曰:「墮畜生及地獄」。故學佛以斷除我執為主,此不能斷,則終不能永離
惡趣也。
無漏生空慧現觀眾生,但是五蘊眾法之和合相續,其中實無主宰之我。種種分別

於我之執見,以戒定等能伏,如草木有根種伏於地中,以石壓之,不過暫得不起,並
非斷盡。在拢欠奖闵希啾亟浗涠ǚA級。斷者、一分一分去除,永不復生曰斷
。凡能伏煩惱而尚不能斷者,即是凡夫,能斷一分者,即是拢恕.惿c拢咧畢^別
如此。
二  斷之差別
斷有數種,以生空慧斷我執所起煩惱盡,即阿羅漢,阿羅漢是三乘共果。法空慧
者,有生空慧不必有法空慧,有法空慧必有生空慧,此能對治法執所起所知障。大乘
拢呒磾啻苏仙嘶郏瑪嘀辆烤梗醋C佛果。
煩惱易知,所知障不易解,恆有錯铡K侵R之謂,是對能知而言,指諸法
相性皆所可了知之境。以吾人有無始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