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2-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而死,余军被瓦解之后,全被消灭掉了。
这样在短短五六日之内,明军三路惨败,军士被歼4。5万余人。萨尔浒
一战,极大地削弱了明朝军队的实力,充分地暴露了明朝军队的致命弱点,
奠定了后金渐强渐胜的基础。从此,后金眼里更无明朝,六月攻下开原,七
月拿下铁岭,八月统一了叶赫部,明廷渐渐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萨尔浒战后,朝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廷弼赴任后,斩逃将、收流民、
严肃军令,不轻易出战、分兵把守■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诸口,又
实行三路把守的策略,以广宁巡抚统陆军,以天津、登莱两巡抚统海军,使
后金不敢轻举妄动。这样相持着大约有一年的时间。
但是不久,熊廷弼就被朝中大臣上疏弹劾,朝廷罢了他的官。努尔哈赤
趁机进攻东北重镇沈阳,一举拿下了沈阳,守兵被消灭了大半,连守城总兵
贺世贤也被杀掉。
攻克沈阳之后5天,努尔哈赤再指挥全部人马进攻辽阳,很快攻克辽阳
及河东50寨。这样,辽东地区全部为后金所有了。
就在明朝连战连败,政权马上就要灭亡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抗金
英雄。
曾做过福建延平县知县的袁崇焕,喜欢谈论军事,每每遇见退役将卒,
总要打听关塞军事,弄清控卫关塞的情形,以把守关塞的专家自许。广宁之
败时,他正值有事的时候,不久,便单独出山海关,视察关外详情,夜里往
往四鼓之时才返回住处。御史侯洵也算是个伯乐,建议重用他,他于是被破
格录用为兵部金事,监军关外,临行还拜访了熊廷弼,熊廷弼对他很器重。
… Page 16…
袁崇焕慷慨有志,被破格提拨为兵部职方主事。不久广宁失守,大量士兵和
百姓纷纷逃入关内,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他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考察归来,
他胸有成竹地向朝廷报告说:“只要给我兵马和军饷钱粮,我就能担负起防
守辽东的大任。”当时朝廷里惊魂未定,束手无策,正愁没人敢承担防守大
任,袁崇焕自告奋勇,真是求之不得,立即越级提升,命令他监军关外。
袁崇焕到山海关上任不久,有一天,辽东经略 (主管辽东的官员)王在
晋派他到关外35公里的前屯去安置从广宁流落来的百姓。他星夜出发,孤身
一人在虎狼经常出没、荆棘丛生的荒山野岭中走了大半夜,天亮之前赶到前
屯。驻守在那里的士兵和百姓都佩服袁崇焕的胆量,王在晋也很欣赏他的胆
略和气魄。但是袁崇焕不同意王在晋死守山海关的主张。他认为只有坚守关
外,才能保卫关内,主张驻兵宁远 (今辽宁省兴城县)。
宁远西连长城,是辽西走廊的咽喉要地。袁崇焕在兵部尚书孙承宗的支
持下,重修宁远城。宁远的防御一巩固,辽东的流亡百姓都集中到这里来,
关内的商人也前来做买卖。宁远成了商业繁荣、防御坚固的关外重镇。
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
孙承宗还派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
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
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
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
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努尔哈赤看透了高第的怯懦无能。天启六年 ( 1626年)正月,他率军
渡过辽河,直抵宁远城下。他先派人进宁远向袁崇焕劝降,袁崇焕毫不动摇。
回答说:“说什么30万大军,我修建宁远城的时候就下决心死守,哪有投降
的道理呢?”说罢,召集大将桂满,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刚等商量对策,
把守城军民集中起来。他在军前慷慨激昂,鼓励军民誓死守城,广大军民无
不义愤填膺,誓死守城。誓师完毕,他把城外的百姓和粮食移入城内,坚壁
清野,又命令军民偃旗息鼓,专等后金兵攻城。
二十四日,后金兵发起进攻。一阵鼓响之后,城头上军民把火药罐、礌
石纷纷投下,又放火烧敌人的战车。后金军屡攻不下,这时候天渐渐黑了,
只好暂停攻城。第二天,努尔哈赤再次带大军进攻,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
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
批,又来一批。情况相当紧急,袁崇焕下令动用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
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三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了望
台,沉着地监视后金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
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
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15公里,才得胜回城,
金兵被消灭了许多。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25岁以来,战无
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到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恨加上伤势越
… Page 17…
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皇太极继续指挥军队攻打宁远,可总也攻不下来,反而损失了不少人马。
这时有人建议,明朝的崇祯皇帝生性多疑,如果使用反间计,也许能除掉袁
崇焕。正在袁崇焕抗金的时候,北京城里捉住好几个奸细,一个叫文瑞的说
袁崇焕曾让他带信给后金军,一个工匠说他知道袁督师想谋反。说来真怪,
这些奸细招供之后就不见踪影了。
崇祯皇帝本来就多疑,听了太监报告,信以为真,便以商议军饷为名召
见袁崇焕。袁崇焕刚进皇宫,崇祯皇帝就以叛国大罪下令把他逮捕了。皇太
极见袁崇焕被捕,大功告成,便把军队撤回沈阳。
袁崇焕被捕后,他的部将祖大寿十分惊惧,率领军队逃出山海关,袁军
也跟着走散了1500多人。崇祯皇帝没办法,只好叫狱中的袁崇焕写亲笔信给
祖大寿。祖大寿接到袁崇焕的信,捧在手里,大哭不止,全军上下哭声震天。
祖大寿80高龄的老母亲对他说:“不如杀敌立功,也许还能赎督师一命。”
因此全军振奋,决心杀敌立功。
但是崇祯皇帝认定袁崇焕是叛国贼,无论怎么说,他都拒绝大臣的劝告,
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到了第二年,崇祯帝终于下令把袁崇焕杀害。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了对手袁崇焕,退兵回到盛京。打那以后,后金越来
越强大。到了公元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称满洲;又过了一年,皇太极称
帝,改国号叫清。这就是清太宗。
… Page 18…
清初大兴文字狱
文字狱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早已有之。周宣王时有民谣曰:“月将升,日
将没,几亡周国。”因为内容含有讥讽的意思,宣王生疑,怒杀了许多人,
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狱。到了清代,文字狱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烈。
入清以后,随着文字狱的泛滥,“字祸”、“史狱”、“书祸”之类的
新名目纷纷出现了,特别是因撰写明史而得罪的,在清初特别多。
清代的文字狱,实际是封建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思想文化统治及实行愚民
政策的一种残酷手段。文字狱是十分残酷的,常常一案即牵连多人,甚至几
百人、上千人遭祸。由于清代大兴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人人自危。正如龚自
珍《咏史诗》所说的:“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当然,清代文字狱并非整个清代都是这么残酷。庄廷■《明史稿》案、
钱谦益 《初学集》、《有学集》案,戴名世《南山集》案等,都发生在康熙
朝。雍正朝发生过查嗣庭 《江西考题日记》案、汪景祺《西征随笔》案,以
及曾静、吕留良之狱,陆生楠《道鉴论》案等等。乾隆朝文字狱案更多而惨,
主要发生在乾隆四十六年前。乾隆四十七年以后,虽然仍时有发生,但处置
得已是较轻,也较宽了,说明清代处理文字狱案的政策并非前后一致,到清
朝中期以后已有了变化,变得稍宽松了一些。
清朝初期受文字狱迫害最多的是历史学家。历史并非纯学术领域,历史
本身虽然是客观的,但如何记述,有个立场问题;如何评论,那更容易透露
出史学家对现实政治的态度。因此,写历史常常得罪当权者。作为文字狱一
种表现形式的史狱,绝大多数都与当时的政治矛盾、政治斗争有关。当然,
统治者有时也会牵强附会地说作者指桑骂槐,搞影射攻击。因此把史学家投
入监狱。史狱在清初非常多,就是这个原因。乾隆年间的史学家赵翼是历史
上第一个注意文字狱的学者,他比较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南宋及明初的文字
狱,把诸如“诗案”、“史狱”之类的罪案作了一个抽象的概括,名之为“文
字之祸”。“文字之祸”四个字,概括了这类案件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因文
字之故,构成了罪案。
清朝最早的一个文字狱,是一个和尚引起的。
顺治四年 (1647)年冬,把守南京城门的清兵盘查了一个名叫函可的广
东和尚,从他身上搜出一封南明福王书信和一本名为《变记》的史稿。在审
讯的过程中,函可受到严刑拷打,夹棍折了又折,但他始终坚持书信和书稿
是自己写的,与他人无涉。年底,摄政王多尔衮命将函可关入北京刑部大狱。
第二年4月,将他流放到了沈阳。清朝血腥的文字狱史,就这样翻开了第一
页。
顺治十六年 (1659)冬,函可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死去。在长期的流放生
活中,他留下了洋溢着浩然正气和不屈精神的大量诗作,即《千山诗集》,
在他死后40多年才得以出版。又过了70余年,《千山诗集》被乾隆帝发现,
认为函可藐视清朝下令将 《千山诗集》查禁销毁。死去100多年的函可也未
能逃过这场浩劫,他在沈阳住过的庙宇,以及为他所立的砖塔、碑刻字迹都
被拆毁无遗。
顺治元年 (1644)清兵入关,到顺治十八年(1661)平西王吴三桂统率
的清军深入缅甸,消灭南明政权,经过近20年的军事镇压,清朝对全国的统
… Page 19…
治才真正得以实现。这中间,烽烟四起,清政府忙着用兵打仗,哪有精力去
检查、挑剔汉族士大夫的文字呢?顺治五年 (1648)毛重倬坊刻制艺序案,
是大学士刚林举发的。刚林是清朝第一名满族举人,汉化程度很高。此案影
响虽有限,但它表明满洲统治集团开始去追究汉人文字中的疏忽了。顺治帝
亲政以后,又搞了科场案和奏销案等,对汉族知识分子加强了控制。
顺治十八年正月,24岁的顺治皇帝病故,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
和鳌拜四人为辅臣,扶助幼主。幼主就是康熙皇帝,年仅8岁,政柄操在四
辅臣,特别是专横跋扈的鳌拜手里。四辅臣时期,发生了整个清代文字狱史
上一件罕见的大案——庄廷■明史狱。
庄廷■明史案是清代初年的一件较大的文字狱案。牵连人极多,被抓者
数百人,死者70余人。
庄廷■,字子襄,湖州乌程人。其父庄允城是当地一个大户。庄廷■从
小就很有才气。但不幸眼睛瞎了。庄氏与明代天启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朱国
祯的后代为邻,他的 《明书》稿即从朱国祯后人那里买来的。
朱国祯在明末天启年间官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