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千娇-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柴荣果然先注意到一身缟素的赵匡胤。只见那赵匡胤的脸脖又黑又红,身上却一片白,实在是有点惹眼。但皇帝照样没问他丧事,又把目光投向郭绍,开口道:“那两份卷宗,是朕下旨要给你们看,朕要当面问你们最近的事儿。你们都看了,开封府左厅查的案子,意下如何?”

皇帝的目光在郭绍身上,郭绍不能失礼地对皇帝的问话听而不闻,当下便躬身一拜,一面紧张地组织说法语句,一面开口道:“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开封府查得比较细致,证词、推案也都说得通……赵家三郎遇刺案,正如卷宗上所录,凶犯乃广顺三年进的赵府,此人与臣绝无任何关系。臣也并非那等睚眦必报之人,请陛下明鉴。”

郭绍故意不说赵三是不是阴谋过刺杀自己。

只谈董二杀人的事,是为自己辩护,属于防守;说赵三谋刺,则是攻讦对方,属于进攻……既是让郭绍先说,他便先做得比较保守;只为自己开脱,但不咬住对方攻击。

因为在此之前郭绍已经想明白了,赵匡胤一来并没有恶言相向,自己何必急着要与他吵?倒不如先沉住气,瞧瞧他什么态度和反应。

最近发生的这些事,不管过程如何复杂、谁是谁非;结果是郭绍好好的、活蹦乱跳站在这里,但赵家却死了两个人。损失上赵匡胤比较惨重,就算赵三有过错,可人都死了……不需要再“给郭绍一个说法”。

郭绍寻思:拿这事再攻击,毫无意义,弄成铁案也是没法攻击到赵匡胤。赵三所犯并不是十恶不赦要株连族人的大罪,很难把赵匡胤也一并牵扯进来。

更何况柴荣很信任倚重赵匡胤,他恐怕不会因为这件事就拿赵匡胤怎样……虽然郭绍也在柴荣发动的各次战争中立过汗马功劳、表现甚佳,但在亲疏关系上比赵匡胤还是差了一点,不然也不会在侍卫司了。

就在这时,柴荣微微点点头,又转头看黑脸大汉。

赵匡胤拜道:“前些天臣闻郭将军遇到刺客,诸线索与三弟有关。回去之后也质问过三弟,但三弟在臣跟前说非他所为……臣也看了一下案卷中所载,有两处并不太可信。第一是作案动机,说三弟为了个妇人争风吃醋就要谋害大将,有点牵强附会;第二是李侠儿是不是受三弟指使,案卷中语焉不详,仅靠推论。

且以微臣对自家兄弟的了解,三郎自小读书、未经历战阵厮杀,在家是温润知礼、与人为善,且还不满十八岁。要说像三郎这样的人能做出什么歹毒之事来,臣觉得很蹊跷。”

听到赵匡胤还要为之辩解,郭绍心里有点不爽,因他早已认定干那事的人就是赵三;不过赵匡胤也并没有抓住赵三之死,非赖到郭绍头上,其实已经很克制了。

赵匡胤的克制倒让郭绍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从结果上来看,赵匡胤才是“苦主”,就算攻击郭绍也情有可原……死了爹和弟弟都能忍,为何要忍?

想起赵匡胤曾是史上的开国皇帝,郭绍才不得不猜测:只有更大的抱负,才能让他忍得眼前的痛苦。赵匡胤不是十几岁的赵三,他不会为了仇恨和铲除仇家、自己一块儿被拉下水……只有这么认为,郭绍才想得通为啥赵匡胤今天表现得如此克制。

这时柴荣又直接问:“赵匡胤,那你以为三郎之死和郭绍有关?”

赵匡胤拜道:“臣请陛下明断。”

果然他就算不愿将矛盾扩大,但也对郭绍起了敌意,说话留一手……如果皇帝要帮忙惩治郭绍,赵匡胤模棱两可的态度、显然是乐得其成。

柴荣点点头,说道:“朕把你们两个都叫进宫里来,当面把这事说开,便是想听听你们是对此作何想法。”

赵匡胤和郭绍都十分仔细地听着皇帝说的话。

柴荣又叹了一气,道:“现在大事未成、北伐在即。那契丹国主虽号‘睡皇帝’,但以朕察之,此人名声差、倒也不是全然无能之辈;契丹国内乱与前朝旧事有关,不能全怪在当今契丹国主身上。其国内虽乱、实力却未大损,仍旧是我国最大之强敌!而你们两个都是朕所倚重的大将,今若内耗、徒损军力,甚至让国家产生了什么动荡损失的话,朕绝不轻饶!”

赵匡胤和郭绍听罢忙躬身一拜。

柴荣又道:“侍卫司诸军在淮南之役中表现甚佳,让朕大为欣慰,在即将要来的北伐契丹之战中,朕望郭将军能攻城略地、力拔河北诸重镇,再立新功!殿前司诸部更是我大周精锐,朕之厚望。你们两人若能把恩怨化开最好;不然也不能因个人小节而影响北伐大计!谁为朕收复幽州时出力最多,朕便更倚重谁,绝不偏颇。”

他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还望你们以大局为重,勿失朕望。”

赵匡胤忙叩首道:“臣为殿前司都校,身负陛下重托、国家大任,敢不殚精力竭为陛下前驱?臣绝不会因个人恩怨而耽误陛下之宏图伟志!”

柴荣听罢十分欣慰地说道:“赵爱卿常能体察朕心,为朕分忧解难,你定然不会让朕处境两难。”

郭绍见状,也赶紧跟着跪地表态道:“微臣定然以国家大事为重,不敢计较小节。”

柴荣见状又上来扶起他们,“以前的恩怨便搁下了,而且朕以为事有出入、诸事并非你们二人不识大体所致,情有可原。但今后,我要你们不得再以怨抱怨,可做得到?君前无戏言,就当着朕的面,起誓不再计较何如?”

赵匡胤一脸正色,立刻举起手道:“臣在陛下前起誓,绝不因个人私怨,对郭将军做不义之事!”

起誓真的有用?不过在皇帝跟前说的话,恐怕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用,郭绍也忙以掌对天,道出誓言:“臣愿不计前嫌,与赵都使协力辅佐陛下攻伐契丹。”

柴荣见状十分满意,点头道:“甚好、甚好!朕之肱骨大将,本就该是心胸宽阔能容人的大才!”

皇帝又宽慰了一番二人,下令赏了一些钱财,并派宫人同赵匡胤一道去府上参加丧事。二人千恩万谢,拜别皇帝从大殿上一前一后走了出来。

赵匡胤走前边,郭绍在后面一段距离,二人一路无话。

郭绍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出门见到阳光忍不住暗自微微舒一口气,总算是闯过这一关了……因为他从来不觉得皇帝会为了给自己一个公道、而放弃赵匡胤,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倒是赵匡胤可能比较郁闷,他家死了两个亲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但郭绍也明白为何柴荣要做和事佬:皇帝一心要收复幽云,根本不愿意因内斗损失大将。对待郭绍的态度,其中一句“攻城略地、力拔河北诸重镇,再立新功”不经意间就暴露了圣心……柴荣还惦记着郭绍攻城厉害,想让他打河北时帮着攻城。河北那些城更大更稳固,城池非常不好打。

如果郭绍没有价值,今天柴荣还会不会顾及什么公正和真相,那就真难说了。而且一旦打下了幽州,会不会鸟尽弓藏?

郭绍发现自己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下意识拿袖子轻轻一揩。

总之这事暂时是可以告一段落,郭绍觉得自己眼下没多大危险;但长远来看,危险却更大。

眼下皇帝保他,赵匡胤那么识时务的人也不太可能会急着干什么、与皇帝的意思对着干,所以郭绍应该是无忧的……但等以后,究竟会发生什么,那便一点保障都没有;赵匡胤的誓言也不能保证什么,有一百种方法既可以不违誓言又将对方置之死地。

二人在宦官的带引下,出了东华门。赵匡胤很淡定地让奴仆牵马过来,这厮倒完全不怕什么街巷以弓弩伏击,表现得十分坦然,他接过缰绳时,竟然转身向郭绍轻轻抱拳,然后才上马。

郭绍也赶紧拱手回礼,目送上翻上高头大马。然后才走到自己的马车旁边,他心下表示比较怕死得不明不白,还是乘马车比较安生。

第一百七十章不断靠近的过程

赵匡胤回府时,见门前停满了车和马。养马和搁置车仗的院子已经满了,来客只能把车马靠在街上,叫奴仆看着。

大门前立着一根很高的木柱,木柱上用白纸扎着,纸张在半空被风吹得“噼啪”直响。府邸屋檐下、门口都挂上丧事的白布,此情此景,就算是路人、一看便也知道赵府死了人。

“赵都使。”“赵将军……”院子里许多人向他见礼,大家都在等待进灵堂去祭奠逝者。在奴仆簇拥下的赵匡胤拉着脸,却也一一抱拳回礼,并不多言。

灵堂里,一个老头叫几个人的名字,便有几个人走进去,向上面的灵位和棺材行拜礼。牌位旁边赵家的子女、近亲率领府上的奴仆跪成两排,正对前来悼念的客人磕头感谢。

赵匡胤问了一个奴仆:“我娘在灵堂里?”

奴仆答道:“老夫人伤心过度,到后院去了。”

赵匡胤遂不进灵堂,径直从房屋侧边向里面走去。果然见赵母杜氏坐在椅子上唉声叹气,面露痛苦之色,已是欲哭无泪。身边的奴婢不断摩挲她的后背,正劝着:“老夫人节哀,身体要紧啊。”

“儿回来了。”赵匡胤走进屋里跪拜道。

杜氏便坐直了身子,伸手找旁边拐杖,问道:“官家要怎么处置?”

赵匡胤看向旁边的奴婢,一挥手:“都先下去。”几个奴婢忙屈膝道:“喏。”这时赵匡胤才道:“官家不怎么处置,儿得了些钱,是官家恩赐的丧葬用度。”

杜氏听罢顿时大怒,说道:“多少钱能买你爹和三郎的性命!”

赵匡胤忙道:“请娘亲息怒。”杜氏冷冷道:“外头堂上两人尸骨未寒!你倒是说得轻巧,就容那什么人欺负到咱们赵家头上?那郭绍什么来头?”

赵匡胤垂手想了想,轻声道:“他去年救过皇后的性命。”

杜氏道:“皇后,符家?这大周的天下还轮不到符家的人说了算!三郎啊……老身白发人送黑发人,三郎平素是最孝顺的……”

“是孩儿不孝。”赵匡胤忙又跪地磕头,“还请娘节哀,先将爹和三弟葬了,让他们入土为安,别的事暂且放下罢。官家并不愿意看到孩儿与郭绍内斗,孩儿不敢为了私仇不顾官家的大略。”

杜氏听罢,哭了一阵,倒也不再过分纠缠,只得说“二郎定要好生操办丧事”。

赵匡胤一想到外院那灵堂上摆着的两口棺材,心里也是又愤又悲,气得两眼酸涩。

但他还是不打算在这件事上继续纠缠下去,因为毫无益处。在通向鸿鹄之志的道路上,总会有很多荆棘羁绊着人们前进的步伐,不仅是诱惑,还有愤怒和仇恨……但那些让人走岔方向的仇敌,也许从长远看只不过是一个阶段的敌人,并不值得拿自己的全部与之计较。

相比之下,赵匡胤更在乎的是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中间的道理非常简单:现在不顾大局去与对手死磕,胜败暂且不说,肯定是两败俱伤,郭绍要付出代价,赵匡胤自己也落不得好;但若把目光放在长远,等到某一天大事已成,那对手便可信手毁灭,而不需要自己付出报仇的代价。哪一种选择更明智呢?

能忍不能忍之事的人,方能笑到最后!

……

郭绍回到府上时,但见李处耘等一干部将正在对面的院子门口。他便先去与兄弟们见面。

他提着个袋子,可能有好十来斤重,里面是些金银器,皇宫里赏他的。不知道为啥会赏钱,可能是为了鼓励他们识大体顾大局……反正绝不是为了赏他涉嫌杀赵三杀得好。

……这院子以前的主人是开封府的一个文官,比较喜欢清静。郭绍派左攸与宅子主人商量,对方倒是耿直,价钱公道当即就卖了。现在成了郭府亲兵住的地方,日夜都有五十人以上值守;另外一些家丁也住在这边,整个院子住了百来口人。这地方就好像是屯兵的兵房一般,不过郭绍这样做似乎也情有可原;大部分亲兵当值也没带盔甲,就拿了兵器。

杨彪见郭绍进来,率先问道:“大哥,怎样了?”

众将领都看过来,等待着结果,大家都很关心……主要郭绍身边一群从底层提拔上来的武将,实在是不能让郭绍倒了,倒了大家就得散伙重新打回原形。

郭绍便好言道:“诸位暂时不必担心。官家叫赵都使和我一起起誓,不再计较之前的恩怨、要以国家大事为重。赵匡胤先起誓,我观之,他应该是愿意听从官家劝的人。”

李处耘听罢点头道:“主公所见甚是,赵匡胤不应是在这等事上不计后果的人。如果他这样做,估计在官家那里也讨不得好。当今皇上毕竟是能压得住人的明君。”

郭绍道:“确是如此。官家现在一心要北伐,收复河北;如果我和赵匡胤中有人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影响国家大略,恐怕会让官家十分震怒和失望。”郭绍说到这里轻轻打住,他寻思赵匡胤是想当皇帝的人,怎会遇到一点事就放弃那条大路了?赵匡胤好不容易才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倚重,没必要急着胡干、把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