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苍茫-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通安慰,才让罗娟收了泪水。

王铮转身看看身后的宅院,这是哥几个用五十两银子盖起的三进的宅院,就是为了给大家伙一个宽敞舒适的家,朱红的大门前站立的大大小小人儿各怀心事的望着两位哥哥,王铮无限眷恋的望了最后一眼这个温暖的家,他带着罗东头也不回的离去。

两天后的方茂港军营内的校场上从北华各地赶来的青壮们聚集在一起,排成一路纵队等待着破虏军的体检,只有检查合格了才能正式入军。

破虏军的二十余名医士以及从方茂港、华都医馆里抽调来的十余名医士忙碌不堪,人数众多啊,这里有四千余名的青壮等待检查,每人分配百人,这个量可是太大了。

赵广看着四周如松站立警卫的破虏军军兵,心里这个乐呵,不容易啊,终于能入了军营,得偿所愿了。

赵广在这里傻乐,方远山则是有点紧张的看着医师们忙活着,心里想着千万别检查不合格。

王铮、罗东则是悠哉悠哉的四下踅摸,他们没有见到什么熟人,因为他们的老部下如今都是在军情司的干活,军营里没有什么人脉,不过,不影响他们悠闲的看景。

看着四下紧张的新丁们各种不自然,两人不时对上眼神会心一笑,他们如今是没有一点紧张的感觉,开玩笑,在铁山等地什么没经历过,眼前的一切也算个事。

整整一天多,四千余新丁才体检完毕。除了十余人因为体检不合格被打回家更换外,其他合格的军兵都被分成千总队、百总队、什队中。

王铮和罗东翻腾着面前发下来的两套黑色破虏军战袍和两套内裤裤战靴袜子,啧啧有声,“三弟,看看,如今赵大人对于军兵们可是真够优容的,都是发放新的战袍,连里面的裸衣都给发放了,想当年我们哪有这般好事。”

“顾大人说过今时不同往日啊,咱们破虏军如今可是兵强马壮了,步队算什么,看看马队一人双马,水师那新船一批批的下海。”罗东附和道。

这是一个砖瓦的营房内,一个什一间屋,都是大通铺,两人在这里说着,其他八个人在一旁听着,不过听者都在心里画魂,听这意思这二位不象新兵。

“两位哥哥,听两位的话不象是新丁,以前投过军。”一个高瘦的青年问道。

“那是,几年前就在铁山参战过,不过,不是在步队而是在军情司。”罗山傲然答道。

几人面面相觑,军情司一般人真是不知道,很是无名,难道是军中一部。

“这位大哥,俺是七树屯来的,还请多关照。”高瘦青年笑道。

“七树屯,嗯,你叫什么名字。”王铮心中一动。

“俺叫方远山。”高瘦青年憨笑道。

“你爹是方顺吗。”王铮问道。对于这位老熟人,王铮关注过,也是他特意交代将方顺一家安置在靠近方茂的地界,也算是小小的帮扶一二。如论如何,方顺也是在铁山立过功劳的,虽说是在被胁迫下。

“正是家父,这位大哥晓得我爹。”方远山一愣。

“哦,再回家的时候问问你爹王铮是谁,你就晓得了。”王铮笑道。

罗山在一旁也是笑了,这可真是够巧的,只是不晓得方顺在心里是否还是忌恨。

方远山不知所云,看样子他们同老爹认识,却怎么没听老爹说过在北华还有熟人呢。

看到方远山迷茫的模样,王铮和罗山相视一笑,看来方顺没有将当年的糗事告诉儿子,也是,被人胁迫可不是什么好事,方顺此后闭口不谈很正常。

马全福正在同前来拜访的顾五岳说笑着,两个人可是数月没见了,顾五岳一直在方茂趴着,而马全福如今都是在华都驻军。

华都如今是通向东北和东南十胜的交通要地,虽说如今这两地都是相持,没有大的举动,但是为防万一,马全福将其骑队主力留在华都,可随时增援两处,自己也留驻华都。

至于方茂的防务根本不用太多担心,舰队和炮台回顾方茂,马全福预估没有数万兵马和强大的舰队根本撼不动方茂,他是放心的很。

“马总镇,如今你我可是难得一见啊,如今手握数千兵马,小的见面是否称呼一声马将军。”顾五岳拨撩着。

“谬赞了。”马全福洋洋得意,他如今也是一方总镇了,手下步骑军四千余人,还节制一个三千人的朝鲜军,如是在大明那就是总兵一级的大将要员。

“拜见大人。”顾五岳突然起身面向门口。

马全福急忙起身,颇为狼狈,难道是赵大人来了。

马全福腆胸叠肚举手就待施礼,不过,大门那里全无人迹,他气急败坏的转身,只见顾五岳笑眯眯的已是端坐椅上。

“我靠,你小子,从来就是鬼心眼多,你说,我特么怎么还能信你。”马全福七窍生烟,哭笑不得的坐了下来。

“所以,你才是粗鄙武夫,本官乃是文官干臣。”顾五岳笑道。

“我呸,你当这是大明,文贵武贱,这如今是大人治下,没那等好事了。”马全福也是不恼了,从来都是被这小子调戏,时间长了都习惯了。

“哦,马大人还晓得是在大人麾下。”顾五岳意味深长的看看马全福,“用大人的话讲,可是不能翘尾巴啊。”

马全福心中一惊,细细体味一下,向来自家最近有些飘飘然了,大人经年不见,有些放肆了,不禁心中一紧。

“好了,小心谨慎些就是了,大人还不至于将你如何,就是不要太过自傲了。”看到马全福惊疑的样子,顾五岳也是颇为好笑。

“唉,老岳,你提点的好啊,近日俺老马有些大意了。”马全福感激的看看顾五岳,擦了一把冷汗。

“行了,你老马日后多注意就是了。今日,我来有事相求。”顾五岳言归正传。

“哦,老岳你也有事求我了。”马全福即刻兴奋了,一向来以为粮秣、火药、兵甲等辎重以及马匹等事宜求告这位爷,因为这些都是在方茂掌控中,有时可说是低三下四来讲了。如今这位北华大总管向自己求助,怎能不让他畅快。

“看看你如今这样子,哪里有个总镇的模样。”顾五岳鄙夷道。

“哈哈,那我可顾不上,你也有求我的一天。”马全福大笑,极为得意。

“哦,老马,很是得意嘛,咱们日后看看谁求得到谁的门下。”顾五岳冷笑道。

马全福立时萎了,是啊,年把这小子就来求助一次而已,而自家可是常年求助这位爷,惹不起啊。

“说吧,什么事。”马全福即刻没了底气。

顾五岳开口当然是为了那两个傻小子。

第254章褒功不易

大明京畿还是狼烟四起,赵烈却是等不及了,度过了无所事事的两个多月,期间破虏军数百受伤将士都已痊愈,只是在涿州整训。

入京赵烈不想去,别被朝中的大臣们一拍脑袋派往东部前线,如今大明已经把各地的援兵都调往东部四城围猎阿敏去了,此时激战正酣,破虏军如果进京也是当炮灰的命。

破虏军经过这几番激战已经是伤筋动骨了,赵烈如今全无战心,只想回师休整,此番征战他自认为尽了全力,没有遗憾。

崇祯三年四月初,告别了不断挽留的李恒、安永德,赵烈统率剩余的三千余破虏军将士踏上归程。

沿途的官道两侧已经有大明百姓出来春耕了,建奴毕竟已经被围在蓟镇东部,京畿南部已经没有建奴的踪迹了,经历数月苦难幸存下来的百姓都出来耕种,再苦再难日子还得过下去,这让孤寂了一个冬天的京南有了一些生气。

当然,有的田亩今年只有撂荒了,只因主人不在,也许逃避建奴没有返家,也许已经死在逃亡途中了,也许被建奴掳走了,只有经年之后才能晓得了,至于他们留下的田亩又会是好一番的争夺,当然都会落入士绅手中,其他的升斗小民想都不要想。

看到官道上行进的破虏军,百姓大多如鸟兽散,数月来,各处援军可是把老百姓祸害苦了,缺粮少饷的各地援兵所过之处造成的损失不比建奴少多少,也许只是丁口损失的少,其他的钱粮牲畜一样的被劫掠一空,经此战乱,大明军的凶名传遍京畿,连天子都晓得了自家兵丁的面目。

赵烈无奈的看到大明百姓疾速退避,如遇洪水猛兽一般,苦笑不已,国中百姓视军兵如贼寇,还有何同仇敌忾可言。

不一日,破虏军经固安,回返天津卫,抵达港口,在此赵烈惊讶的发现赵海明赵大人率威海舰队驻波外海。

赵烈吩咐黄汉、李禄等在此统领军兵登船,他则是在余大宝、赵达等十余名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一艘沙船前往福山号。

几年来,福山号只是简单的整修,没有大修过,船体有些老迈,船身的涂漆剥落,不复当年的威武。

赵海明站在船头眺望百步外的沙船,隐隐看到甲板上众人簇拥的赵烈,心情激荡。

“恭喜大人了,公子此番京畿大败建奴,名扬天下,大人后继有人了。”一旁的幕僚王哲笑呵呵的拱手道。

“唉,王先生过誉了,此番征战烈儿锋芒太过,我恐是祸非福啊。”赵海明摇了摇头,苦笑道。

赵烈早已派人将战事经过一一禀报了他,各处分润功劳也一一详述了。

只是归附赵烈名下的建奴首级也有近千,还有数百北虏首级,尤其是阵斩努尔哈赤之子这般大功,可谓功勋卓著,功劳是大,可也太突兀了。

明金交战以来就没有过如此大胜,那么你一个小小千户如何立下如此殊功的,好么家里蓄养两三千的全甲家丁,即使立下泼天大功,御史清流们以及嫉妒如狂的武臣们定是弹劾不断,天子心中也会留下一根刺,日后必是麻烦不断。

“大人也不必过于忧虑,今时不同往日。”王哲说的很隐晦。

“但愿如王先生所言。”赵海明长叹一声。

赵海明当然晓得王哲的话,如今大明可说是内有外患不绝,对各地武将的掌控已经有些失控,甚至有些隐忍,从毛文龙到前些时日带兵折返辽东的祖大寿,都有些军阀的样子了。

而朝廷如今只能忍让,甚至为了让祖大寿入关驰援,朝廷派出孙承宗这位帝师出关劝诫,可谓屈尊了,有明以来大明朝廷和天子从来没有在武将面前如此憋屈过。

想当年太祖杀蓝玉,诛功臣,就连有大明武圣之称的戚继光也被天子文臣忌惮而去职,郁郁而终。

如今呢,朝廷却是步步退让,可谓天壤之别。

赵海明担心的不是当下,无论如何赵家作为勤王的功臣天子只能嘉奖表忠,只不过,蓄养家丁而又战力剽悍,这会让天子心中疑惧,后面恐怕有更多的手段。

当然,赵家自有后路在海外,赵海明也是心下安稳不少。

赵烈登上福海号甲板,在赵海明面前跪下,“孩儿赵烈入京勤王,今不负圣恩,斩将夺旗得胜而还,叩见父亲大人。”

余大宝、赵达等人随同叩拜。

“我儿亲历战阵,为国血战,为父与荣乃焉,真乃我大明虎将,国之栋梁。起来。”赵海明满脸笑容,上前扶起赵烈细细端详。其他众人也是相续起身。

“见过王先生。”赵烈拱手施礼。

“公子不必多礼。”王哲恭敬还礼,今时不同往日,当年的顽童如今已是为国征战大败建奴的功勋了。

“见过二哥。”赵峰上前见过赵烈,态度恭敬,当年的二哥年纪轻轻就独挡一面,在海外开辟出好大的局面,如今竟然能野战大败建奴,阵斩敌酋,这让他这个三弟仰慕的很。

“三弟又长高了。”赵烈细细端详了一下赵锋,只见这个弟弟如今的身高只是比他低上一拳,身材粗壮,常年行走海上面色黝黑,不复当年青涩模样。

几人进入舱内。

“父亲此来是为了接应总镇大人。”赵烈问道。

“一是王巡抚命为父押解辎重供应登莱镇兵丁,再者也是为了接应张总镇,有些病弱兵丁要折返登莱。”赵海明答道。

大明水师干的都是如此的繁琐,有时又是危险的活计,上不得台面,一不小心还有性命之忧,表功无望,弄不好还被攻讦,大明的武将本来就低文臣一等,水师更是不堪。

“烈儿,此番折返石岛好生修养,亚丽怀孕待产,多陪陪他。此时,我赵家须得谨慎小心了。”赵海明言道。

赵烈点头应是,他晓得老爹的意思,如今赵家风头太劲,过犹不及,还是收敛为上,只等朝廷的旨意吧。

赵锋则是央求赵烈让他到盖伦战舰上一观,他可是对西夷战舰眼馋的紧,赵烈当然是答应下来。

亥时中,大明皇城乾清宫中,天子崇祯正在批阅奏折,王承恩一旁伺候。

如今建奴主力出关,只余二贝勒阿敏留守东部迁安等四城,如今十万大军围困攻击,收复只是迟早的事情。

虽说京畿形势略略安定,不过大明就像是四处漏水的大船,各省各府告急的折子不断。

近几日来,内阁就转来了固原兵乱、福建民乱,山陕乱匪合流,东江刘兴治叛乱等诸多坏消息,让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