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叶适评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言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若干年来学术界争论得十分热烈的一个话题。记得有一年在曲阜开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曾在大会之外开过一个小型座谈会,题目叫〃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我曾对召集人建议,题目似应叫做〃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意谓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个建议是否被接受,我不管。在会上,发言者都是不同程度地肯定传统文化的。但对传统文化本身,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也很自然。记得有一位年轻学者提出一个看法:优秀的东西未曾成为传统,传统的东西未必优秀。
  我体会他的意思是,这里说的传统,指的是官方所提倡的传统。因为他所举的例子是,清代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扼杀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照我的理解,文化传统不只是一个。官方提倡的固然是传统;非官方的,学术界自身也有传统。从历史发展来看,总是先有学术界自身发展起来的传统,然后才被官方所承认,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而那未被官方所承认的学术思想,也可成为传统,只是未占统治地位而已。因此,传统并非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如在先秦,儒学仅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到汉以后才被官方〃独尊〃,但〃独尊〃并非独存;儒学以外的学术,有的沉寂下去了,有的还可在民间传播、发展,形成传统。又如在宋理宗之前,程朱道学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理宗尊崇道学使之成为官学;在此之后,程朱以外的学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得到复归和发展,以成其传统。
  ·在我国历史上,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分离,在原始社会解体、阶级对立出现和国家产生时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精神生产部门是附属于国家机构之中的,文化活动为国家所垄断,这就是殷周时代的〃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在社会大变动的历史背景下,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进一步发展,一是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使精神生产部门逐渐同国家机构相分离,一是形成了一个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的知识分子阶层士(由最低一级的贵族演变为〃四民〃之首)。在这个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而〃学下私人〃的过程中,开风气之先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教育家。孔子私人授徒讲学,使文化知识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从那以后,我国的学术文化一直是顺着官学和私学两个并行的系统向前发展的。这种状况,到了宋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因此,我们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兼顾官学和私学两个方面,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哲学领域,我们不但要看到唯心主义的传统,也要看到唯物主义的传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疑是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我们当然要注意研究它们之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对立和斗争,但是,它们之间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同时代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派,有着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面对着共同的社会和思想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不同,也有相同的地方。对于唯心主义传统,我们不应采取简单的方法全盘地否定,但我们更应重视唯物主义传统的研究,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每个时代的文化,大体可分为学术、思想、政治三个层面。不同学派之间的斗争,大体在这三个层面上展开。对于思想史的研究(包括思想家的研究)大体上都要涉及到这三个层面。以南宋为例,道学和心学之间的争论,是唯心主义内部的斗争;而事功学派同道学、心学的分歧和争论,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根本路线的斗争;前者属于学术层面的斗争,后者属于思想层面的斗争。这些不同的学派同政治的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对南宋最大的政治问题对金的和战问题,就是如此。不可简单地用唯物主义主战、爱国,唯心主义主和、卖国的公式去套。政治上的统治者同某些学派之间的不一致,有时甚至表现为不同人之间的相互敌对,如南宋朝廷用政治手段来禁道学;而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又用政治手段来尊崇道学。
  这样,就呈现出一种纷繁复杂的画面,很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把思想家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就可以从中得出有益的教训,发现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我国学术界过去一个时间里对道学、心学的研究比较重视,不久前的宋明理学热就是证明。这是有其根据的,也是有益的。相形之下,对南宋事功之学的研究就显得有些薄弱。当然,我们并不企望也来一个事功之学热,但重视事功之学的研究,出现〃南宋功利之学〃的研究著作(如张岱年先生在为《南宋陆学》一书作序时所说),恐怕也是很自然的要求。
  值此匡亚明先生发起并组织《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际,我选择了叶适这个人物来进行初步的研究,并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以求教于学术界的长辈和同仁,以期引起对事功学派的重视,大家来共同珍视这笔思想遗产,这是我的一点心愿。
  记得任继愈先生在一次会上讲过,学术研究切忌研究谁就爱谁。此言有理。因为学术研究需要冷静的科学态度,不宜带有感情色彩。但是,在做了一番研究之后,我还是不免喜爱叶适这个人物,写作时也有所流露。是耶?
  非耶?任有识者评说去吧!
  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叶适可说是三者兼备。他有一段很有名的话:〃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赠薛子长》,《水心文集》卷二十九)这是他对做人和治学的要求,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其中最使我敬佩的,是叶适之德。他有强烈的爱国之心,一生忧国忧民;他立志恢复(收复陷于金的北宋故土),力主改革,并终身坚持;他不畏权贵,敢于陈述己见,他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一生多难,学为世嗤〃,仍坚守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从不动摇;他不存门户之见,敢于为自己的论敌仗义执言。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有此德,方能立其功(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出镇建康,打败金兵,保卫了国家)、立其言。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象叶适这样为国为民立下大功的,实属罕见。作为事功学派的思想家,叶适可谓有体有用,有言有行,言行一致,道德文章,都令人敬佩。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果我们把叶适包括在这〃中国的脊梁〃里面,那是恰如其分的。
  内容简介
  叶适(1150…1223)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是与朱熹(道学代表)、陆九渊(心学代表)〃鼎足而三〃的思想家。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评述了叶适务实的唯物主义思想、功利主义的伦理思想,主张改革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积弊,以求裕民强国,实现抗金、恢复故土的深刻思想和宏图大略,以及在危难之际守土抗战的杰出功绩,如实地再现了这位南宋的改革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的形象。本书从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中肯定了叶适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