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梵本因明人正理论 研究-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梵本《因明人正理论》研究
韩廷杰
作者韩廷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新因明之父陈那(digna^ga;约440一约520)曾著《因明正理门论》,深奥难懂。其弟子商羯罗主(s/ankarasva^min)著《因明入正理论》进行解释,《入论》并非单纯解释《门论》,亦有商羯罗主的发挥创造,如《门论》讲的九句因,《入论》略去不讲,却讲〃因三相〃,并详释宗九过、因十四过和喻十过。
因为《入论》讲解因明的基本理论,又比《门论》好懂,所以往往作为学习因明的入门书,比《门论》更易流通,很多人竟相为之作注,不仅是佛教徒,还包括被佛教徒斥之为外道的耆那教徒。唐玄奘(602…664)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将《入论》译为汉文以后,注释者竟多达十一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玄奘弟子窥基(632…682)所著《因明入正理论疏》。
现代佛教学者吕澂曾参照梵本和藏本对奘译《入论》进行校勘,收入《藏要)。1961年,吕澂先生受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委托,开办了一个为期五年的佛学班。吕先生以《藏要》本的《入论》为课本,对学员进行讲解。学员张春波进行整理后,于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书名为《因明人正理论讲解》。我的同学郭良洌吭凇吨泄鹧А返诙淼谝黄诜⒈怼惰蠛憾哉铡芬晃模月老壬男?奔凶⑻岢瞿承┎煌饧液茉奚汀N装谆劢淌谟钟1998年在《中国佛学)发表《梵本因三相的梵语原文和玄奘的汉译》一文。这些都是现代学者探讨《入论》梵语、原文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梵本《入论》进行逐字逐句逐段的分析研究,对这部被世人普遍关注的因明著作进行更详细更深人的探讨。
‖sa^dhanam! du^s!an!am! ca eva sa…a^bha^sam! para…sam!vide|
Pratyaks!am anuma^nam! ca sa…a^bha^sam! tu a^tma…sam!vide‖
译:能立与能破及似,就是为了悟他;而现量与比量及似,却是为了自悟。
玄奘译文如下: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
释:sa^dhanam(能立,m因迂辅音d,所以变为m!)是中性、单数、体格,du^s!an!am(能破,m因迂辅音。,所以变为m!)也是中性、单数、体格,ca(与,和)是不变词,eva也是不变词,一般意义是〃就〃,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也有〃唯〃的意思。玄奘译为〃唯〃,这不是eva的一般意义,译为〃唯〃,就是把话说绝,其意是: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这四门,只能是〃悟他〃,不可能有〃自悟〃的功能。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四门也有〃自悟〃的功能,所以我把这个词译为〃就〃,这是eva的一般意义,这样的翻译比译为〃唯〃灵活一些,留有余地。
sa…a^bha^s!am(及似,m因迂辅音p,所以变为m!)是中性、单数、体格,parasam!vide(悟他,依主释复合词)是阴性、单数、为格,pratyaks!am(现量)是中性、单数、体格,anuma^nam(比量,m因迂辅音c,所以变为m!)是中性、单数、体格,ca(与,和)是不变词,sa…a^bha^sam(及似,m因迂辅音t,所以变为m!)也是中性、单数、体格,tu(而,却)是不变词,玄奘译为〃唯〃,M*Monier williams 的A 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 对这个词的注释,没有〃唯〃的意思,日本荻原云来编的《梵和大辞典》对这个词的注释有〃唯〃的意思。《梵和大辞典》主要参考汉译佛经,很可能受玄奘译文影响。tu的一般意义不是〃唯〃,而是〃却〃。现量和比量不仅有〃自悟〃的功能,也有〃悟他〃的功能,所以玄奘译为〃唯〃,欠妥。a^tma…sam!vide(自悟,依主释复合词)是阴性、单数、为格。
关于本颂,吕澂的《因明入正理论讲解》指示:〃颂中说能立与能破,属于悟他;现量与比量,属于自悟。其实这也不能机械地理解。悟他、自悟是指论证的目的而言;能立、能破、现量、比量则是指论证的过程与思维的过程而言,因此这里必然要有交错的关系。见表:
能立与能破也属于比量里‘悟他’的那部分,比量并非完全属于自悟。(参见本书第7一第8页)
关于本颂,郭良洌Ф浴恫匾繁炯凶⑻岢霾煌饧骸ㄞ室耄耗芰⒂肽芷疲八莆ㄎ蛩!恫匾芳凶ⅲ鸿蟆⒉囟敬司淠┯小省帧h蟊荆簊a^dhanam! du^s!an!am! ca eve sa…a^bha^sam! para…sam!vide
奘译: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
《藏要》夹注:同上。
梵本:Pratyaks!am anuma^nam! ca sa…a^bha^*sam! tu a^tma…sam!vide
按:梵语名词变格为三性(阳性、阴性和中性)、三数(单数、双数和复数)和八格(体、业、具、为、从、属、依和呼)。夹注认为句末有‘故’字,即认为para…sam!vide和a^tma…sam!vide应是第五格从格,说明原因,所以用有‘故’字。实际上,辅音收尾的阴性名词,单数第五格的语尾应为as,而这里的语尾是e,应为第四格为格,说明目的,即‘为了悟他’和‘为了自悟’。〃我完全赞同郭良洌У囊饧
‖iti s/a^stra…artha…sam!grahah!‖
译:本颂总摄诸论要义。
玄奘译为:如是,总摄诸论要义
释:iti 是不变词,指上述颂文。s/a^stra…artha…sam!grahah!(总摄诸论要义)是阳性、单数、体格,这个复合词是依主释,由s/a^stra(诸论,指一切因明论典)、artha(意义、要义)和sam!graha(包括,总摄,摄纳)三个词构成。
(1)‖tatra Paks!a…a^di…vacana^ni sa^dhanam‖
译:此中宗等多言,是能立。
玄奘译为:此中宗等多言,名为能立。
释:tatra(此中)是不变词,paksa…a^di…vacana^ni(宗等多言)是中性、复数、体格,sa^dhanam(能立)是中性、单数、体格。
(2)‖Paks!a…hetu…dr!s!t!a^nta…vacanair hi Pra^s/nika^na^maprati^to`rthah! pratipa^dyata iti‖
译:因为诸有问者的未了义,被宗、因、喻多言说明了。
玄奘译为:由宗因喻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
释:paks!a…hetu…dr!s!t!a^nta…vacanaih!(宗、因、喻多言,在非a、a^的元音后,h!变为r)是中性、复数、具格,hi(因为)是不变词,pra^s/nika^na^m(有问者)是阳性、复数、属格,aprati^tah!(未了,ah因迂元音a,所以变为o)是阳性、单数、体格,arthah(义,初音a在o后消逝,代之以avagraha)是阳性、单数、体格,patipa^dyate(说明,教示,开示,在a以外的元音前,e变为a)是致使动词的被动语态、单数、第三人称,被动语态要求动作者(本句中的宗、因、喻多言)变为具格;iti(说明原因)是不变词。
(3)‖tatra paks!ah! prasiddho dharmi^ prasiddha…vis/es!en!a vis/is!tataya^ svayam! sa^dhyatvena i^psitah!‖
译:此中之宗,是极成有法,与极成能别在一起,差别性故,随自乐为所成立性故。
玄奘译为:此中宗者,谓极成有法,极成能别,差别性故,随自乐为所成立性故。
释:tatra(此中)是不变词,prasiddhah!(极成,ah因迂浊音dh,所以变为o)、dharmi^(有法)都是阳性、单数、体格,prasiddha…vis/es!en!a(极成能别)是阳性、单数、具格,为什么用具格呢?可以理解为省略saha一词,这个词是不变词,其意为〃与。。。。。。在一起〃,要求相应的词变为具格。此句的实际意思应为:这里所说的宗体,是极成有法(宗前陈)和极成能别(宗后陈)和合在一起。vis/is!tataya^(差别性)是阴性、单数、具格。根据因明规则,正确的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宗依必须共许极成;(二)、宗体必须违他顺自。上述内容是说明第一个条件的:极成有法和极成能别和合在一起,极成能别对极成有法进行差别性的说明。
关于〃差别性故〃,郭良洌Ф浴恫匾芳凶⑻岢霾煌饧骸ㄞ室耄翰畋鹦怨省!恫匾芳凶ⅰ!!!!!=褚敫牡谌谖遄旨有宰郑试撇畋鹦怨省h蟊荆簐is/is!tataya^(NO。3)。按:《藏要》夹注和《因明入正理论讲解》认为玄奘是‘为了凑四字一句的格式。。。。。。。梵文的‘差别性故’本来是第三转声,是‘由’的意思。玄奘给改为第五转声,是‘所以’的意思,因之译成‘故’。经过这样改动仍然凑不足四个字,于是又加了个‘性’字,其实这里的‘性’字并无什么特殊意思,仅指实有其事。’其实,梵语第三格也有说明原因的意思,译成汉语也可用‘故’字,奘译未必是将第三格改为第五格。而重要的是,‘差别性故’中的‘性’字并不是玄奘擅自加上的,是梵文原文中就有的。梵文vis/is!t!ataya^是vis/is!t!ata^(动词s/is!的过去分词s/is!t!a,加上前缀vi和抽象名词语尾ta^)的第三格。抽象名词语尾ta^,译成汉语通常用‘性’字。这里玄奘采用字字对译的方法,符合原文,并不是为了凑数才加这个‘性’字。〃我完全赞同郭良洌У囊饧馐乔诚缘蔫笪挠锓ㄎ侍猓挥Ψ⑸缫狻
svayam(自己,m因迂咝音s,所以变为m!)是不变词,sa^dhyatvena(所成立性)是中性、单数、具格,这个词是由sa^dhya(所成立)加tva构成的,加tva和加ta^一样构成抽象名词,译成汉语往往加〃性〃字,所不同的仅是:加ta^构成阴性名词,加tva构成中性名词。既然vis/is!t!ataya^的译文有〃故〃字,sa^dhyatvena的译文也应当有〃故〃字。从意义上来讲也应当有〃故〃字,第一个〃故〃说明宗依必须共许极成,第二个〃故〃说明宗体必须违他顺自,这是关于宗支的第二条因明规则。i^psitah!(乐为)是过去分词。
郭良洌Ф浴恫匾繁炯凶⑻岢霾煌饧骸ㄞ室耄核孀岳治闪⑿浴!恫匾芳凶ⅲ憾敬松嫌小ā帧h蟊荆簊vayam! sa^dhyatvena i^psitah!(No。3)按:此句两个梵文校刊本的梵文原文均没有夹注所注的语气词:‘唯’。我完全赞同郭良洌У纳鲜鲆饧K衔ㄞ室敕翔笪脑模一驹尥胰衔印省指靡恍
Pratyaks!a…a^di…aviruddha iti va^kya…s/esah!
译:余言(还需要说明的)是:现量等不相违。
玄奘译文中没有这句话,但有〃是名为宗〃一句,梵本无。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不得而知,也许是所依据的底本不同。梵本中的这句话很重要,因为宗有九过,包括五相违、四不成,前文已经说明〃极成有法〃和〃极成能别〃,这就保证其宗不犯〃四不成〃的错误,再加本句的〃现量等不相违〃,就保证此宗不犯〃五相违〃的错误。
pratyaks!a…a^di…aviruddhah!(现量等不相违,依主释复合词,ah!因迂元音i,所以变为a)是阳性、单数、体格,iti(起引号作用)是不变词。va^kya…s/es!ah!(余言,还需要说明的)是阳性、单数、体格。
(4)‖tadyatha^|nityah! s/abdo `nityo va^ iti‖
译:如有成立:声是常或无常。
玄奘译为:如有成立:声是无常。
玄奘译文丢掉〃声常〃的内容。这可能是受玄奘信仰的影响,玄奘信仰佛教,佛教主张声是无常的。梵本内容应当翻译完整,声常或无常是当时两派争论的焦点,正统婆罗门教的弥曼差派、吠檀多派等都主张〃声常〃,以此论证婆罗门教万寿无疆。数论、胜论、正理和佛教徒,则坚决反对,主张〃声无常〃。把梵本内容完全翻译出来,才能真实反映当时的斗争形势。tadyatha^(如)是不变词,nityah!(常)是阳性、单数、体格,s/abdah!(声,ah!是迂元音a;所以变为o)是阳性、单数、体格,anityah!(无常,初音a在o后消逝,代之以avagrha;尾音ah!因迂半元音v,所以变为o)也是阳性、单数、体格,va^(或)iti(起引号作用)都是不变词。
(5)‖hetus tri…rupah!‖
译:有三相的因。
玄奘译为:因有三相。
释:hetu(因)是阳性名词,单数、体格是hetuh!,和下一个单词相连的时候,应当变为hetur;因为在非a、a^的元音后,visarga变为r,这里写为hetus是不对的。tri…ru^pah!(三相)是多财释复合词,是阳性、单数、体格。
(6)‖kim! punas trairu^pyam‖
译:又是哪三相呢?
玄奘译为:何等为三?
释:疑问代词kim(m因迂辅音p,所以变为m!)是中性、单数、体格,punas(原为punar,又)是不变词,trairu^pyam(三相)是中性、单数、体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