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乐大帝-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余大纯提示他,是两个和尚,一个法名叫应天,一个叫应烟。
  班克还是摇头:“贫僧没见过,更不知道你说的人是谁了。”
  余大纯又客气地叫班克别担心,找他们没有恶意,是想请他们回去讲经。
  班克也很客气地说:“贫僧现在要去做功课,留你们在寺庙里吃斋饭,请不要客气。”
  大失所望的余大纯说:“那就不打扰了。不知古里还有多少寺庙,我们还得去找找,他们也许在别处。”
  班克告诉他慢慢地寻访,古里的寺庙少说也有一百多座,可以一处一处去找,有些寺庙的方丈他都熟悉,可让他们帮忙。
  余大纯无奈地说:“那就多谢了。”
  第七部分
  民为咸若暤熙同风礼仪之邦声名远播(5)     郑和的远洋船队结束了第一次漫长的泛海之旅。
  在他们此次远航距中国最远的印度次大陆的古里国,郑和代表永乐皇帝授予古里王诰命、银印,并且把一幢巨大的石碑永远地留在了海岸上,是方行子替郑和拟的碑文:
  尔王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皞熙同风,刻石于兹,永垂万世。
  此时一百多艘船只正结队归来,望着浮在碧海上联翩滑翔的片片巨帆,郑和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他虽然花费了足够的气力去探访建文帝的下落,迄未果。但他生擒旧港海酋陈祖义,是一大功劳,这陈祖义是流窜海外的中国海盗,聚众劫掠,威胁西洋各国海上安全,消灭他,等于替西洋各国除了公害,颇得好评。
  更令郑和满意的是苏门答腊、古里、阿鲁、满剌加、小葛兰等国都决定派专使回访大明王朝,他们都知道了天底下有一个号称中央之国的强盛而又好客的国度,朱棣想使大明王朝声名远播的愿望达到了。
  柳如烟“还俗”了,方行子向郑和请准,带这个“经商翻船流落异邦的故人”搭船一同返国,这不是什么难事,仅这一次,郑和就收容了一百多个落难海外的同胞回归故里。
  枯燥的海上时光一点点地流走了,这天清晨一从床上爬起来,远远的已看见大陆海岸线了。方行子、铁凤和柳如烟随着欢呼的水手、力士们涌到甲板上,那种亲切感真是难以形容,好多人都哭了。
  柳如烟的感慨最深,他内心真有如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俱全,九死一生啊。他含着泪说:“到了,到了,总算又回来了,真是雕栏玉砌仍犹在,只是朱颜改呀。”
  铁凤说:“你这翰林又诗兴大发了。”
  方行子回头看看忙碌的水手们,嘘了一声。
  远洋船队依然在港阔水深的刘家港靠岸。来迎接的官民上万人之多,降帆、抛锚、卸货,港口一片忙乱。
  郑和在官员们簇拥下走下跳板,方行子和铁凤都在后面跟着。柳如烟则稍稍落后几步。
  余大纯追上铁凤,约她进苏州城,要好好玩几天,还要请她到镇江他家里去见他父母。
  铁凤故意说:“那多不好意思呀。”
  余大纯说:“他们见了你,不定会怎样喜欢呢。”
  铁凤搪塞他说:“再说吧。”
  几顶大轿就在码头上等着,郑和等官员上轿离去后,方行子趁人不备,拉了铁凤一把,就溜了出去,余大纯发现了,问:“哎,你们俩上哪去?”
  铁凤说:“去解溲你也问。”
  余大纯说了声“快点。”就站在原地等。
  柳如烟也趁机向方行子走的方向跟过走。
  离开人群,他三人沿着海岸拼命地跑,所幸没有人追上来。
  他们一口气跑到一处荒海滩,这里已远离码头和船队了,周围寂静,阗无人迹,只有一群海鸥在低空喧闹。
  三个人气喘吁吁地坐到沙滩上,大浪接二连三地滚上海岸,发出令人愉悦的声音。铁凤彻底放松地往沙滩上一躺说:“可算逃出樊笼了。”
  方行子说:“那位余大纯找你还不得找疯了啊,他非害相思病不可。”
  铁凤嘻嘻地笑着说:“他就是死了又与我何干。”
  柳如烟说:“怎么?那个通事官看出你们是女的了?”
  铁凤说:“他教我们泅水时漏的馅。”
  方行子说:“别说没用的了。现在我们怎么办?”
  出乎意料,铁凤主张各奔前程。
  方行子有点吃惊地看着她。柳如烟马上附和,也好。皇上也没了,也没什么奔头了,各奔前程,隐姓埋名地过日子吧。
  铁凤有三分挖苦地说:“你们俩一定是同路了?”
  柳如烟说:“你若没地方去,也跟我们走吧。”
  铁凤说:“我可不当讨人嫌的角色,你是缺个使唤丫头吧?”
  柳如烟拿她没办法。
  方行子说:“我什么时候答应和柳翰林一起走了?”
  起风了,海浪高起来,小山一样涌起,一个跟着一个地扑上岸来,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他们坐的地方很快被海浪吞噬了,他们节节后退。
  坐到高阜处,方行子说,皇上是没了,可小皇子还在。当初没让皇子与皇上同路,就是怕有万一,她没什么可选择的,她必须到普济寺去会齐程济,找到宫斗,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
  柳如烟很消极,还想扶着幼主称帝?还真以为还有那一天呀?
  方行子说,把宫斗寄放在那,不能不管了呀。马皇后自焚前哭着把孩子交给她,让她当他的娘,她答应了就不能食言。至于能不能恢复江山,那要看天意了。
  柳如烟说:“那好吧,我跟你一起去普济寺。”
  方行子看出他很勉强,就说,人各有志,谁也别勉强谁,铁凤说得对,还是各奔前程吧。
  一时大家无话,只有海鸥和海浪在喧哗。柳如烟不愿再过朝不保夕的日子,但却又舍不得与方行子分手,失去了景展翼,他不能再失去这一个他所爱的人了。
  他们都疲倦了,困意袭来,先后都打起了瞌睡。
  第七部分
  有钱能使鬼推磨宫中选秀美女逃难(1)     高举明太祖的大纛,却不愿死后睡在孝陵之侧,于是黄土山与苍天同寿。有钱能使鬼推磨,却买不到秀女初夜权。宫中选秀,苏州美女争相逃难,却有人愿替人应选。唐赛儿成不了气候,你我能,一个皇子、一方御玺足以号令天下。
  北平的黄土山坐落在北平正北方向,山山相连,一直向西蜿蜒数十里,长城即建在山脊上。好多方士、术士都称它为龙脉,朱棣很奇怪,这样好的风水宝地,辽、金、元各代皇帝居然都没有看中它的价值。
  朱棣下了轿子,举目一望,就相中了这一道郁郁葱葱的山岭,可惜名字太土、太俗,怎么叫个黄土山?大青石山上古柏参天,怎么看也不是黄土山啊!
  他当即决定,皇家陵寝就选在此地,他的陵墓算第一个。当然这必须以迁都为前提。不知为什么,他并不喜欢南京,他许这个六朝故都净是短命王朝的首府,不吉利,他内心深处还有不可告人的情结,他死后不愿陪伴父皇躺在钟山脚下。
  朱棣带着袁珙、朱高煦等人在黄土山前转了一阵。贤妃权氏从后面的凤舆里袅袅婷婷地走出来,举目一看横亘在天边的雄浑的大山,禁不住说:“这山可太雄奇了,像一条巨龙。”
  朱棣很高兴,说:“连朕的贤妃都有这个眼光,可见朕选的地方没错。”他伸出胳膊搂着贤妃的腰肢说:“说得好,是巨龙,这是一条龙脉,皇陵正应当建在此地。”他又转过头去,望着袁珙问:“袁先生以为如何?”
  袁珙正用罗盘测方位,说:“真是上天赐给的陵寝之地呀。陛下莫非有意迁都北平吗?不然何以不在南京钟山选陵址,却到这里来呀?”
  朱棣说:“先生真是聪明人啊。朕一选陵址,你立即想到了朕要迁都。朕是有这个打算,先生以为如何?”
  袁珙也早看好了北平,这里是潜龙之邸,是皇帝陛下的发祥地,燕山雄峻,气吞万里,又是金元故都,人杰地灵,袁珙以为是上好的选择。
  朱棣正式确定,他的陵寝就选定在此。但黄土山的名字不雅,他沉吟片刻,改黄土山为天寿山。他问袁珙怎么样?
  袁珙说:“好,与天同寿,太妙了。”
  朱高煦不以为然,他提出了异义,北平北缘临近沙漠,冬天苦寒奇冷,哪有南京好?就是建都苏州、杭州也不上这儿来呀。
  朱棣斥道:“你懂什么!”他所以看重北平,想把国之中心北移,不纯粹因这里是他起家之地,大明的防务主要在北边,这里安定则天下安,如国都在此,就会镇住了。
  袁珙也有另外的担心,便提醒朱棣,毕竟北方不够富庶,财赋不足,这里的繁华远不及江南。都城设此,等于设在贫瘠地方了。
  富庶是开发出来的,朱棣说,从前江南还是蛮荒之地呢,怎可与中原相比。改变北边贫穷,他也有设想,可分期分批地移民,把江浙、湖广、山西等省的富户成千上万地移居北方,让他们在这里落地生根,再把大运河疏浚完毕,他不信北方不胜江南。
  袁珙说:“这样就好了。”
  朱棣又嘱咐袁珙、朱高煦,迁都之事不宜提前张扬。从明年起,要大兴土木扩修燕王府,按南京皇宫的规格建,等到大功告成,再议迁都,也就水到渠成了。
  袁珙说,应当这样。历朝历代,迁都都是大事,以稳妥为好。
  朱棣高兴,就对贤妃权氏说:“贤妃的箫带来了吗?良辰美景,何不吹一曲?”
  贤妃嫣然一笑,从腰间绣袋里取出洞箫,站在迎风抖动的野花丛中吹了起来,那婉转低回的箫声在山谷间回荡。
  朱棣诗兴大发,即兴赋诗道:
  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听来燕山行,
  三十六宫秋一色,箫声点点颂太平。
  众臣子拍手叫好。
  第七部分
  有钱能使鬼推磨宫中选秀美女逃难(2)     已是夕阳西坠的时分,刘家港海滩笼罩在苍茫暮霭中。
  方行子一觉醒来,从潮湿的沙滩上坐起身,发现铁凤已不在,柳如烟仍睡着未醒。方行子把柳如烟叫醒:“快起来吧,黄粱已熟,美梦也该醒了。”
  柳如烟伸了个懒腰说:“这一觉好香,昨天一天风浪,在船上几乎没睡。”他坐起来,四下看看,问:“铁凤呢?”
  方行子说:“不必找了,她一定是自己走了。”
  柳如烟说:“不会吧?这么薄情?怎么也不该不告而辞呀。”
  方行子说:“怎么叫不告而辞?她一再说要各奔前程嘛。”
  柳如烟忽然看见沙滩上有字,是用白色贝壳摆出来的。他叫道:“快来看,铁凤有留言。”
  二人凑过去一看,那几个字是“珍重,后会有期”。
  柳如烟叹道,现在真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方行子站起来,抖掉身上的沙粒,说:“走吧。你若没改变主意,就跟我去普济寺。”
  柳如烟犹豫地说:“你不是说道衍和尚在那里当住持吗?他可是认识我的呀。”
  方行子说:“他把我也认出来了,却并没害我,并且指点迷津,让我们到西洋去寻找,他是在帮我。”
  柳如烟说:“这人很怪呀。”
  方行子说:“说不怪也不怪,他是一半凡人一半圣啊。”
  柳如烟说:“也不知铁凤现在去了哪里?”
  铁凤是盲目的,信马由缰地进了苏州城。
  天下着雨,铁凤在苏州知府衙门前的告示牌下避雨。她手里捧着一袋糯米肉粽子,边避雨边吃。她有意无意地浏览着告示牌里被雨淋湿的告示。其中有一则是“敕谕”,有“在苏杭广征秀女进宫”字样。
  这时一个老妪领着一个打扮得很粗俗的少女过来,那少女看不出准确年龄,脸黑得像锅底。但因为淋了雨,女人用袖子去擦,脸上出现了一道道的黑印,袖头也黑了,细一看,才知是抹的锅底灰,铁凤禁不住惊诧地看着她。
  这女人赶紧把头扭过去。
  这时有几个年青女人冒雨从斜巷里跑出来,后边竟有几个骑马的官吏追赶,眼看追上,女人挨了打,还是被衙役拖走了。
  站在铁凤跟前的老妪叹了口气:“这叫什么世道!”
  铁凤忍不住问:“这是怎么回事?衙役凭什么抓人?”
  老妪这才认真打量她一眼说:“你是外乡来的吧?难怪不知。”原来皇上派宫里人来苏州选秀女,苏杭不是出美女吗?他们见着好看一点的就追、就抓,满苏州城鸡飞狗跳。
  铁凤气愤地说:“有这么选秀女的吗?”她看了以墨涂面的少女一眼,说:“这么说,你女儿也是出来躲灾的?”
  老妪说:“可不是!不怕公子笑话,好好的人,抹了一脸锅底灰,这真是罪过呀。”
  铁凤说:“你们能躲得了吗?”
  老妪唉声叹气地说“躲一天是一天吧。我女儿是上了他们名册的,得罪了推官,他有意坏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