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乐大帝-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呢?
  这很有说服力的论证,竟把方孝孺镇住了。
  第一部分
  好人未必好皇帝杀猴给鸡看如何(2)     听说燕王府的长史葛诚代表朱棣进京来上表谢恩,朱允炆立即召见,他很想侧面了解一下燕王对留住朱高炽三兄弟的反应,在文武大臣面前又不好问。凑巧葛诚提出要求,希望皇上单独召对,这正中下怀,于是散朝后朱允炆便单独在便殿召见燕王府长史葛诚,并关照小太监李谦在殿外值班,不准闲人进来,却没想到,李谦不时地探头探脑张望。
  葛诚跪在地上说:“臣恭请圣安。”
  朱允炆说:“你起来吧。”
  葛诚站起来,朱允炆问葛诚,替燕王上完表,又要与朕独对,他有什么话要说吗?
  葛诚说起按察使陈瑛,与他是同乡,贪而善钻营,他常出入燕王府,受到燕王破挌接待。言下之意,陈瑛有被收买之嫌。
  朱允炆问起陈瑛有什么过格之处吗?
  葛诚回答,很多朝廷信息都是他透露给燕王府的,这次世子三兄弟留京师就是他先去报的信。他还收受过燕王的二百两银子,是一次醉酒时不慎说出来的。
  朱允炆的脸色不好看了,陈瑛是皇上的臣子,并非燕王的私士,他竟敢违制受贿,这还得了?
  朱允炆马上对门外的小太监李谦说:“去把齐泰叫来。”
  李谦答应着下去。
  朱允炆又问葛诚,燕王还有什么动静?
  “表面看不出来,”葛诚说,燕王很有城府,他除了常去大庆寿寺与道衍和尚密谋外,他又从徂徕山请了一个道士下山,这人叫袁珙,善相面,据说足智多谋,就藏在宫中,现在不穿道士衣冠了,燕王还招了一些力举千斤、武艺高强、身怀绝技的人当护卫,在他看来,这是私蓄死士待变。
  朱允炆说:“朕都知道了。”他夸奖了葛诚的忠诚,并表示日后不会亏待了他,朱允炆让他暂时不宜离开燕王府,虽有些委屈,这也是王命,要他随时把燕王府的动向奏报上来。
  葛诚受宠若惊,说这是他该做的。他奏议,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为今之计,皇上宜早做打算,如不削藩,看着藩王日益坐大,不是好事。太祖在日,各王有所怵惮,尚能安分守己,现在欺皇上年幼宽容,都有窥视大位之心,不可不防。
  朱允炆显然都听进去了,但不能在他面前露底,表面却说,各王恃功,骄横一些、多有不法之事,这是有的,但他担心的举兵谋反,总还不至于,并且嘱咐,在这里说的话,在外面就要三缄其口了。
  葛诚说:“是,皇上。除了对皇上坦言无忌,这样的话,岂敢在外面乱说?”见朱允炆已端起了茶杯,葛诚忙跪下,叩了头,说“臣告退。”
  朱允炆叫太监赏赐葛诚一件如意,一方端砚,葛诚再次谢恩后,便倒退着出去。
  第一部分
  好人未必好皇帝杀猴给鸡看如何(3)     朱允炆太沉不住气了,陈瑛的事令他生气和震惊。他马上把齐泰宣进宫,在御花园里和齐泰边走边谈。小太监李谦在后边跟着。
  齐泰也觉得陈瑛是背主。这还了得?他答应马上派人到北平去查明,早有人说陈瑛这人品行不端,因是前朝旧臣,便没有动他。
  朱允炆的许多怀疑正被一一证实。看来,燕王在暗度陈仓啊,他连朝臣都在拉,他的野心不是昭然若揭了吗?朱允炆想再派得力干员到北平去掌控局面,掌管北平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并兼有对燕王密旨伺察之责,也是对燕王的震慑,他问齐泰可不可行,会不会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也不能顾忌了。齐泰说,圣虑极是。可派魏国公徐辉祖长驻北平,坐镇北平,他毕竟是燕王不能不顾及的人,可提升他为太子太傅,让他仍回北平,至于北平布政使司的人选,他以为工部侍郎张昺可以胜任。
  朱允炆叫他回去就拟旨,着张昺出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
  齐泰答应回去拟旨。随后他又趁热打铁,再次提出削藩的事情,敦促皇上还是早定才好。
  朱允炆的态度总算又进了一步,看起来,不削不行,削也难收拾。他让齐泰找几个最得力的人,哪天在便殿再议一议。
  齐泰颇为振奋,以为这样最好,他再三指出,此事宣早不宜迟呀。
  说起对陈瑛的处置,朱允炆想立即罢免他的北平按察使,为了稳住朱棣,齐泰提议,把他贬到云南去,对外根本不说他依附朱棣的事,可找个别的理由,如贪污或渎职。这样朱棣不会心惊。
  朱允炆点了头。
  齐泰办事利落,第二天就派刑部主事李大佑上路了。
  陈瑛做梦也没想到,他会犯事。这天早上,他刚坐到按察使司公案后头准备审案,一个跟班的进来报告,南京刑部来人了。
  陈瑛很会摆谱,要衙役告诉他们,在驿馆等着,他今天没时间见,要断一个案子。这个案子急,要立断才行。
  却不料有人从外面大声接话说:“陈大人的案子再急,也没有皇上的钦案急吧?”
  陈瑛一抬头,见门外拥进十多个人,为首的是刑部主事李大佑,他并不认识,他愣了:“你们是何人,擅闯公堂?”
  李大佑揶揄地说:“我是刑部主事,陈大人好忘性啊!”
  陈瑛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忙客气地起立、让座打招呼。刑部主事李大佑也挺客气,说奉钦命来宣他进京陛见。
  皇命岂可违?尽管他料到被人暗算了,却也没办法。他想了个脱身术,要去燕王府告个别,李大佑却不给他这个机会,逼他立即上路。
  出了城,公差们立刻变了脸,一拥而上,把陈瑛从马上拉下,不由分说地上了一面二十五斤大枷,陈瑛挣扎着大叫:“陈某无罪。”
  刑部主事李大佑说:“有罪无罪,我管不着,回京向皇上说去吧。”说罢一摆头:“带走。”
  事到如今,陈瑛就是有浑身解数,也没奈何了。
  第一部分
  好人未必好皇帝杀猴给鸡看如何(4)     道衍坐在北平大庆寿寺禅堂蒲团上,地上放着一个矮几,上置粗瓷茶具。朱棣和袁珙也席地盘腿而坐。
  道衍端着南泥壶,嘴对嘴地咕噜噜地喝着茶,问他们此来何事?他预感到,一定是风声吃紧,山雨欲来了。
  在朱棣看来,朝廷是在步步紧逼呀。扣他三子为人质,让他有苦说不出。又封魏国公徐辉祖为太子太傅,重回北平,同时派了死硬的张昺、谢贵来掌控北平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今天又无缘无故捉走了陈瑛,朱棣认为,这是一连串的阴谋,明显都是对他来的。
  袁珙分析,前几项,都是施压,陈瑛的事,他却想不出同朱棣有什么关系。
  “当真人不说假话,”朱棣这时不得不说,陈瑛虽是朝廷命官,却是他的人,对他下手,这是敲山镇虎啊。
  道衍沉吟着说,连他都不知道陈瑛与燕王殿下有私交,皇上耳朵这么灵吗?
  朱棣恼恨地说:“没家亲岂能引来外鬼?燕王府里也有吃里扒外的人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袁珙说,这种败类,必立诛之。
  朱棣倒不急,奸细既在他掌控之下,就不怕了,迟早要收拾他,如今留着他,也好利用。道衍本想问问内奸是谁,但又忍住了,朱棣消息这么灵通,料定他在朝廷里或后宫里也一定安插有内应,彼此彼此。朱棣不肯说,道衍也不愿讨厌。
  朱棣认为,现在到了图穷匕首现的时候了,来到大庆寿寺,是他感到该当机立断了。请他们拿主意。
  道衍依然沉得住气,说急不得。认为没有足以号令天下的理由,不能仓促起事。
  朱棣目视袁珙想听他的主意,记得在泰安初见袁先生时,曾暗示过他,可把过错推到建文帝身边侫臣身上去,以此为由起兵,符合太祖皇帝的定制,朝廷无正臣,诸王可起兵讨伐之。
  道衍却笑着提醒朱棣,别忘了还有下半句,朝无正臣,讨伐当然可以,可要有天子密诏啊,建文帝会给你密诏吗?
  这令朱棣很泄气,据太监李谦传来的信息,现在,宫里宫外风声不断,朝廷正打算削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迫在眉睫了,他不明白道衍法师为何不急,这不是坐以待毙吗?
  道衍当然不会消极,他认为有必要从长计议。
  袁珙另有看法,他认为起兵的口实已具备。当今皇帝所行,几乎把太祖皇帝祖制全推翻了,这就是大逆不道。殿下不是替当今天子准备好了四个字吗?
  朱棣被提醒了,对呀,变古乱常,就用这四个字起兵,名正言顺。
  道衍忧虑的不是口实,而是实力。朱棣自以为兵强马壮,可一旦战事起,比起朝廷大军来,就是九牛一毛了。
  袁珙强调兵贵精,不贵多。
  道衍反驳,燕王府的兵够得上精吗?
  朱棣不耐烦地说:“法师今天是怎么了?好像专门与我唱对台戏的。”
  道衍笑道,这个时候,有人唱点反调有益无害。
  朱棣只得问道衍法师有何高见?
  道衍这才献策说,现在宜用两手,对朝廷要乖,尽量装得老实、奉公守法,事事奏报,包括鸡毛蒜皮的小事,使朝廷疑心一天天淡下去,世子三兄弟扣为人质事,朱棣就处理得很妙,不但忍住不露半句怨言,又派人上表谢恩,这就对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袁珙也说,当务之急是抓紧筹划,招兵练兵首当其冲,而且要极其机密,让人觉察不到。
  朱棣听了,这可有点犯难了,练兵岂能在地下?
  这话倒提醒了道衍。怎么就不能在地下练兵?王府那么大,挖地道,可以做到人不知鬼不觉呀。
  朱棣觉得时机已成熟,现在各藩王都是人人自危,这几天,周王、代王、宁王、谷王都先后派亲信来问候朱棣,名为问候,实际是探风声、讨主意,好像朱棣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各王都愿意唯朱棣马首是瞻。
  袁珙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秦王朱樉、晋王朱㭎先后在洪武二十八年和洪武三十一年谢世以后,皇子中朱棣居长,文韬武略雄盖天下,诸王弟以燕王马首是瞻,这是自然的事。因为只有燕王这棵树根深叶茂,大树底下才好乘凉,只有朱棣有能力庇护他们,这也正是燕王殿下得天独厚之处。
  朱棣并不否认、回避,现在朱棣与他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确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道衍建议,联合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岷王、宁王、谷王这些有实力的各王势在必行,他们几个越抱成团,朝廷越不敢轻易下手。借此机会养精蓄锐,等一切准备就绪,他再削藩也不怕了,就可以起而抗之。
  朱棣说:“好,就这么办了。”他叹了口气,觉得天下的事真有趣,当年太祖皇帝唯恐勋臣大将们夺位,对太子朱标说他们是木棒上的棘刺,非削去不可,如今呢?太祖皇帝大概不会想到,他的儿子们也成了棘刺了。不过这话没有当着他的一僧一道说破。
  第一部分
  好人未必好皇帝杀猴给鸡看如何(5)     这并不是上朝时间,散晚朝以后,朱允炆和齐泰圈点了十几个相对有主见的大臣,不放他们出宫,就在便殿里举行了一次极为机密的召对,大臣们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陆续进入谨身殿。
  值殿官和太监宫女们全被集中在殿外铁鼎前,总管太监宁福站在台阶上吩咐,除了李谦几个贴身小太监留下伺候茶水外,都下去,不得在殿上停留。
  众人领命,悄悄地散了。
  十几个大臣,以齐泰为首,执笏板站在丹墀下。人人脸上是无比肃穆的表情,仿佛有什么大事情要发生,刻漏也格外响亮,显示着不安气氛。
  朱允炆身后跟着李谦,走进殿来,在龙椅上坐定。
  大臣们跪下,山呼万岁毕,起立。
  朱允炆看着李谦倒了茶,就说:“你也下去。”李谦的眼睛咕噜噜地转了一下,弓身退下,却躲到了屏风后听声。
  朱允炆声音不高地说:“今天不是朝会,各位爱卿不必拘礼,都坐下吧。”在一片参差不齐的“谢皇上”的声音里,大臣们依次落座。
  朱允炆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要议削藩的大事,请众爱卿们各抒己见。”
  这可是个大题目。大臣们相互看看,也有交头接耳的,人人脸上都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表情,受此隆遇,谁不心头发热。虽然削藩的事一直缠绕着每个天子近臣的朝朝暮暮,但削藩二字一经从皇上口中郑重道出,他们仍然感到不寻常、好沉重。
  齐泰最先开口:“臣主张削藩,势在必行。”
  黄子澄立即跟上,天子威福岂能下移?藩王强,不是国家之福。不用有理由,为社稷长治久安计,不能手软,必须削藩。
  方孝孺附议,当年太祖皇帝看到北元是骑骏引弓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