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说:“打了鱼才能挣钱呀。” 流浪汉问:“挣钱干嘛呢?”富人说:“挣来钱你才可以买许多东西。”流浪汉又问:“买来东西以后干嘛呢?” 富人说:“等你应有尽有时,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啦!”流浪汉听了,懒洋洋地翻个身,说:“我现在不是已经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了吗?”    
    这也许是个笑话,但里约人的态度就是这样:悠闲,懒散,自得其乐。的确,在里约这样得天独厚的城市,美食、美女、美景,最好的一切就在手边,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但是,如果这就是你理解中的里约的全部,也许你就错过了里约最深刻的东西。巴西人说,“上帝花了六天时间创造世界,第七天创造了里约热内卢。”花费了上帝整整一天时间的里约不是一个外表美美头脑空空的木美人,在它无限旖旎的外表下,另有一种复杂在流动。    
    里约海滩的人行道是用黑色和白色的石子铺成的,两种对比最鲜明的颜色,不加任何修饰或者过渡,直截了当地被摆在一起。这就是里约的方式,不欢迎中庸之道,只愿意接受两极的碰撞。有趣的是,这种碰撞的结果并不是一方毁灭或压倒了另一方,双方反而直愣愣地胶着在一起,分不开也合不拢。里约有一千多万人口,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每天都在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却从不发生宗教或种族纷争。在这里,极端贫穷和过度奢华肩并肩地存在着,贫民窟堂而皇之地盘踞在本该是富人聚集的半山腰上,身无分文的流浪汉与腰缠万贯的富翁并排躺在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分享海浪、阳光和沙滩。在里约,你可以在城市里找到森林,也可以在乡村找到高楼大厦;人们不停地抱怨、示威,但是街头欢快的桑巴舞却从未停过;市长们来来去去,却无法改变这个城市。里约是无法用一个词来形容的,因为总是可以在这里找出它的反义词。    
    地理位置:    
    位于巴西东南部,临大西洋。    
    人口:1100万,其中20%居住在贫民区。    
    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30℃,6到8月是冬季,夏季12到3月是旅游旺季,驰名全球的嘉年华就是在这个时候举行,为期4天。    
    宗教:天主教    
    货币:雷亚尔    
    语言:葡萄牙语,但是在里约说英语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城市历史:    
        1502年1月,葡萄牙航海探险队首先来到这里,但他们误以为瓜纳巴拉湾是一个河港,所以起名为里约热内卢,意为“一月之河”。1555年,法国人首先在这里建立了殖民地。18世纪初在这里发现了金矿,里约因此迅速地繁荣起来,并在1822年成为巴西的首都,直到1960年,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主要景点:    
        两山一滩    
    里约热内卢有著名的“两山一滩”:甜面包山(Sugarloaf Mountain)、科尔科瓦多山(Corcovado Mountain)和科巴卡巴纳海滩(Copacabana Beach)。    
    甜面包山位于瓜纳巴拉湾(Guanabara Bay)入口处,高394米,由两个山头组成,一个象立起的面包,另一个象平放的面包,加上山的表面光滑,好像抹上了糠浆,故名为“甜面包山”。    
    科尔科瓦多山又叫驼背山或耶稣山,海拔709米,常有云雾缭绕于山腰。山上古木参天,终年郁郁葱葱。科尔科瓦多山的第一个别名来源于它的形状好象驼背人隆起的后背;第二个别名是因为在峰顶有—个巨大的耶稣塑像。这尊重1145吨,高38米的钢筋水泥塑像是为庆祝巴西独立100周年而建的,如今已成为里约的象征。有公路和登山火车可直达山顶,天气晴朗时登高远眺,里约全市和沿岸海滩美景尽收眼底。    
    科巴卡巴纳海滩被称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海滩,海岸沿线长达4。5公里,海水蔚蓝,浪花雪白,沙滩洁净松软,加上终年气温适宜戏水,游人络绎不绝。五彩缤纷的阳伞和五颜六色的游泳衣,把沙滩点缀得绚丽多姿,随处可见身材惹火的比基尼女郎也是里约海岸一景。    
        嘉年华    
    嘉年华会起源于罗马天主教的宗教习俗节日,是四旬斋前的狂欢。嘉年华(carnival)一词源于拉丁语“carne vale”,意思是“告别肉食”。    
        里约的嘉年华会举世闻名。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彩旗飞扬。人们倾城出动,潮水般涌上街头,男女老少个个浓妆艳抹,尽情地扭动腰肢,挥动双手,狂歌劲舞。盛大的桑巴游行是嘉年华会的高潮,大型彩车簇拥着选举产生的“国王”、“王后”领先开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魔鬼、天使、美女、妖仙、武士、达官、贵人、黑奴等各种奇形怪状的打扮令人眼花缭乱。游行中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身材喷火的拉丁女郎,身着比基尼或者上身全露的舞衣,与男舞者大跳热情奔放的桑巴舞,把全场气氛带动到最高点,就连从不曾跳过舞的游客,也会被情不自禁地感染,加入狂欢的人群当中。    
         
    


城市风情:百年老城巴黎Paris 

    巴黎    
    巴黎似乎从来就是一座梦想中的城市。在官方网页上,她被称为“光之城”,光在西方人心目中一向是上帝的化身,也许巴黎人认为自己离上帝更近一些。也难怪徐志摩当年曾感叹“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稀罕天堂。”也有人叫她“巴比伦”,那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小说《重返巴比伦》中对巴黎的称呼——一个只有奢华与享乐的梦想之都。也许没人能说清巴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但每个人都确信他们在巴黎度过的会是此生最难忘的日子。    
    大多数游客心中向往的,是一个古老而浪漫的巴黎,也就是沿着卢浮宫——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凯旋门这条完美的中轴线开始他们的旅行。的确,巴黎是个极具历史感的城市,这里的名胜古迹已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与这些经典古迹并存的又是另一个巴黎,一个充满前卫与波西米亚气息的巴黎。    
    只要搭上巴黎的地铁,就能清楚地感觉到这一点。巴黎地铁历史悠久,有些车站特意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来的风貌,看起来好像一座古董博物馆,而有的车站又充满未来气息,有如科幻世界,比如la défence地铁站。从这一站走上地面,矗立在你面前的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夸张无比的“新凯旋门”。实际上这是一个可以容纳5000人办公的大厦,它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可以把整个巴黎圣母院放进去的大门。有趣的是,新凯旋门正处在卢浮宫——香榭丽舍大街——协和广场——凯旋门这条中轴线上,居心叵测地与凯旋门遥遥相望,大有打破完美和谐的野心。    
    如此“离经叛道”的建筑在巴黎绝非仅有。如果说卢浮宫代表着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蓬皮杜中心便是现代巴黎的象征。这里是前卫艺术的殿堂,展出了西方20世纪以来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而中心本身的设计也是给人强烈视觉冲击的前卫建筑艺术。所有的柱子,楼梯,管道等等以前要刻意藏匿的东西都被放在室外,整座建筑看上去好像被五颜六色的管道河钢筋缠绕着的化学工厂厂房。当初这个“怪物”当然也曾备受非难,不过现在它已经与巴黎的其他古典建筑相安无事。    
    巴黎也许是最受异乡人欢迎的城市,它几乎成了文学与艺术的“麦加”,有多少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家在这里居住生活过?还是问有多少没有到过巴黎吧,那样计算方便一些。19世纪中期以后,巴黎更是成了一座放逐者的城市。这里有宽松政治气氛,有学生,文人,艺术家掀起的反文化潮流,也就是所谓的波西米亚文化,所以人们选择到巴黎来流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黎聚集了众多美国作家,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这群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被一战冲击得无处藏身,他们受不了,逃了出来,他们需要艺术氛围,因为他们还要继续以创作为生,同时他们也抛不下感观和物质享受,他们需要咖啡,需要女人和葡萄酒,需要舞会,于是他们逃到了巴黎。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巴黎,似乎也只有巴黎才能够包容这群时而清醒,时而酒醉的年轻人。他们只是巴黎的匆匆过客,但却在这个停留的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用笔让巴黎的瞬间永恒,也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了巴黎。走在塞纳河边,坐在路边咖啡馆里,一个异乡人也许能体会到巴黎城里某种淡淡的忧郁和流浪情结。上个世纪“迷惘一代”在这里留下了太多流浪和感伤气息,到今天都挥之不去。漫步巴黎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什么会在记忆里留得更久一点,是凯旋门还是某个下午在某个露天咖啡馆的一杯咖啡。    
    “巴黎不仅仅是个地方,它已经成了一种精神状态。”无论你是谁,都可以在这个既怀旧又前卫,既宁静又喧嚣,既国际化又本土化的城市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剂量心灵解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黎是最适合异乡人停留的。你可以去卢浮宫欣赏《蒙纳丽莎》,也可以去蓬皮杜中心看毕加索;你可以去巴黎歌剧院,也可以去香榭丽舍大街上的红磨坊;你可以到巴黎来逃避生活,也可以来这里纯粹地享受生活。    
    其实巴黎在世界各处无所不在。也许你没有去过巴黎,但你很可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个叫做“左岸”的咖啡馆里留连;你不必出国门,就可以领略来自巴黎(或者号称来自巴黎)的时尚产品,可以感受巴黎“春天”。可是你打算什么时候去一趟真正的巴黎呢?    
    地理位置:    
        法国北部,塞纳河边    
    人口:    
    210万    
    气候:    
    温和的海洋性气候    
    值得游览的景点:    
    卢浮宫:原本是法国王宫,自1190年建成以来,这里曾居住过50位国王和王后。现在卢浮宫已经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着4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稀世珍宝。它包括六大展馆,198个展览大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便收在绘画馆中,而爱神维纳斯雕像则立在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馆里。    
    凯旋门:与卢浮宫遥相呼应,是拿破仑为了让人记住自己的辉煌战绩下令修建的。拱门的顶端和内侧都雕刻着波拿巴获得的大大小小战役的胜利,内墙上还有他手下588名将军的名字。每年的重大节日或是特殊庆典,法国民众都会在凯旋门下狂欢。凯旋门已经成了法国的标志。凯旋门下是为了纪念两次世界大战阵亡将士的无名烈士墓。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法国总统都要到这里来献上花圈。    
    巴黎圣母院: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处处都有精美的雕像和浮雕。不过大部分人到巴黎圣母院来并不是为了看建筑,而是塞纳河上的日落。到黄昏,教堂里的人才慢慢多起来。据说为了上教堂塔顶看落日,有时得排上一个小时的队。    
    艾菲尔铁塔:如今已经成为巴黎,甚至法国的象征的埃菲尔铁塔,当年建成的时候颇受争议,当时联名抗议的各界人士达到300人之多,其中有著名作家左拉和小仲马。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巴黎人逐渐接受并且爱上了这个钢铁“巨人”。不知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在这里自杀,到1971年已经有370人之多,塔顶因此安上了护栏。    
    


城市风情:百年老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耶路撒冷:历史的气息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    
    自古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可以象耶路撒冷那样,被投注那么多的信仰。身为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城”,它接受着来自全世界18亿教徒的顶礼膜拜,神圣不可方物。    
        犹太教说,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城内锡安山上还有他们的宗教圣殿;    
        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当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    
    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夜游登宵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清真寺。    
    这片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三大宗教的精神重心,耶路撒冷实在是不堪重负了。在西伯来语中,耶路撒冷是“和平之都”的意思,但和平对于耶路撒冷来说却无比遥远。三大教的信徒都热爱圣城,为了争夺圣地,几千年来这里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残酷的征战。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说,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在战乱中,它先后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