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追随智慧-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考评者则以一个圆圈来自我评价。据说,比尔.盖茨和斯蒂夫.鲍尔默通常的位置,是在最上一排但较靠左的方格,545表明这两个人都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决断能力,这超过了他们与同事的合作程度。倘若一个人进入最下一排靠右边的方格,则表明此人是一个因循守旧、见事糊涂的“老好人”。微软公司的经理,大都是一些魄力很高,合群程度很低的人,但另外一些公司经理的情形往往相反。一个同时兼有两种长处,也即能够进入右上方C格里的管理者,极为少见。
员工的心理本来不易揣度,老板的权力也难能保证绝对公允。就像李开复承认的,经理不可能没有一点偏见。所以李开复很明确地告诉他属下的所有经理:“我没有权利看你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的图。别的经理也看不到,只有你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每一个经理都能得到一些很诚实的看法。”如果这是李开复在试图以某种制度来确保经理公正地对待所有员工,那么他有可能真的找到了。我们从前述“360度考评”
看出,员工已经有足够机会对经理的表现给予评价,甚至这种评价的本身--不管是出于敷衍还是出于真诚,也是一个考评指标。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希格玛大厦的经理们对于员工纵有好恶亲疏,也不至于影响员工546的公正立场。
“考评”的结果,看上去比10个星期以前“向比尔.盖茨汇报”还要精彩,这让李开复兴奋不已。他承认研究院所取得的成果超过了他当初的期望,但他仍旧抱着“不允许止步不前”的信念。他把所有经理找到身边,谈了两个小时。“我们不能高兴完了就回家睡觉。”李开复对他的经理们说。接着,他把一句话说了好几遍:Goodenoughisn't。这话的中文译文应当是,“‘足够好’并不足够好。”
其中明显地包含了永不满足的精神。
“微软的这种精神,是很值得中国人学习的。”李开复有一次对记者这样说。在他的见诸于报端的无数次谈话中,他从来没有自诩过微软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中国人学习,他总是在说,自己是如何从中国的土壤中吸取营养。现在,在经理会议上,他的所谓“‘足够好’并不足够好”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从这句话开始,用一种开诚布公的自我抨击态度来检讨他的经理团队:我们有三个很大的问题要改进:547第一,大家对待遇不满意。这是得分最低的一项。
我试图让大家做一些公平的讨论,但是大家的反应比较强烈。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工资不够,很多大企业比微软的工资高。我们雇的是最好的人,应当有最好的报酬。所以我希望做一些事情,和总部重新讨论一下中国员工的工资,我还请人力资源部做一个调查,看看是否需要大幅度提高工资。
第二,我们做事情要经过很多官僚的步骤:买东西要经过很多环节;旅行报销要我来签字;搞一个合同,要经过财务部和法律部,谁不在就不能签。法律部要问美国总部,财务部要问税务部……规矩太多。这个情况要改变。
第三,工作时间太长,加班太多,和员工的家庭生活时间不能平衡。这要批评你们。做经理的不回家,下面的人都不敢回家。我主要是说沈向洋和张宏江。他们两个人拚命地做,别人就不敢回家啦。
我也看出我的不足。我以为大家都很愿意对我讲他们心里的话,可是我发现他们还是觉得我是院长,不敢讲,这是一。第二,我觉得我在公平方面做得很好,但548员工觉得我在管理方面不能完全公平。他们可能觉得我们有太多档次的工资和待遇。第三,他们希望从我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看来我并没有足够好地去教导别人怎样解决一些组织方面的问题,也没有足够好地教他们在现在的工作中学到更多的东西。然后,他请所有经理投票,决定研究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把前述种种情节集合起来,难免觉得微软的这群人真是奇怪。他们脑子里的念头似乎永远与众不同:别人说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却信心十足;别人说他们好得不得了的时候,他们却说,“足够好”并非足够好。
也许真的就像李开复说的,这就是“微软为什么永远进步的原因”。
第六章WhereDoYouWanttoGoToday?--今天你要去哪里?
有些人认为,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使用计算机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在这方面,要做的549事也许不多了。但实际上,计算机革命刚刚开始,一些让人兴奋的事,可能会在今后的10…20年内发生。
--巴特勒.拉姆伯森信守你的创新之权2000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雷德蒙阴雨霏霏。美国的谚语说,一滴雨的后面,是一场瓢泼大雨。这场雨就有这种味道。14日,星期五,凌晨5时30分,比尔.盖茨再也睡不下去,朦胧中似乎有件特别的事情。突然,他意识到自己不是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已有20个小时,外面的世界一片哗然,他不在乎旁人说什么,不过,有些话要向自己的手下人说明白,于是一跃而起,抓过电脑,给全世界各个角落的35000名微软员工发了一个电子邮件:我和斯蒂夫.鲍尔默都认为,我们正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为了最有效地实施我们的战略,现在是把资源和人才集中起来应对挑战的时候了。所以,我决定给自己创造一个新的角色--董事长和首席软件设计师,这使我能够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放在突破产品的关键问题550上。
在建立微软的过程中,斯蒂夫是我长期的搭档。他是一名很出色的商界领袖。我们之间独特的合作关系,自然发展成今天的格局。再往前走,我会成为微软核心队伍的一员,给合作者创造更多的机会,给顾客开辟更加伟大的闻所未闻的技术,给员工和股东建立起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企业。
我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长达25年,这在技术行业或者其他行业,均不多见。我一直很乐意接受这个职位带来的商业、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挑战。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和董事会讨论过如何改变我的工作方式,我们很幸运有斯蒂夫接任首席执行官这个职位。
我和以往一样,对微软这个了不起的公司无比乐观--我们有出色的员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坚强有力的管理队伍,有数量庞大的超绝技术和无穷无尽的发展机会。所以,如果有人怀疑,今天宣布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会在微软花的时间少一些,那么他就大错特错了。
大约两个月后,比尔.盖茨在回答一位中国记者的提问时,几乎一字不差地重复了同样的内容。这表明他的信551念始终没有改变,对那些“大错特错”的人,仍然不屑一顾。1999年的后6个月,在美国是公司首席执行官们纷纷“下岗”的日子,平均每一个工作日有3个行政总裁离职。到了2000年1月,每天离开的总裁就有5个了。
美国人对于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但大洋这边的中国人不免怀疑这是“危机的前兆”。
2000年开始的时候,也即希格玛大厦第五层里的人们没日没夜追赶“死亡线”的那些日子,北京街头的报摊上,每天都有不利于微软的消息:“维纳斯”遇到了“女娲”;状告“亚都”找错了人;首席技术官奈森.梅尔沃德告假;高级管理人员辞职的事情发生了好几起。尽管托马斯.杰克逊法官还没有宣判微软“有罪”,但是一个惩罚微软的办法已在酝酿中。1月12日,《今日美国》的报道说,美国司法部和19个州政府,全都赞成将微软至少一分为二。“视窗95”轰动全世界的盛况犹在眼前,转瞬间却又成了垄断市场、损害用户利益的“纳粹战车”,“喊打”之声不绝于耳。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英特尔公司也来落井下石,前者说,它将在几年内实现“不用视窗”的计划;后者宣布,要推出一款不用“视窗”的计552算机。根据英特尔一位高级管理人员的估计,不用“视窗”的新款产品每年将售200万台。看来并不多,但毕竟不是一个好兆头。软件业的“新偶像”是利纳斯.特沃尔斯--那位8年前开创自由软件“利纳克斯”(Linux)
的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学生。像《商业周刊》、《时代》周刊和最大证券商美林公司这样一些机构,过去十几年一直把比尔.盖茨当作圣人捧在手上,现在也全都不再把他放在眼里:微软股票不再是“十大最有潜力的高科技股”之一,比尔.盖茨也不再是“因特网上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倒是还能位居“20世纪100位最重要人物”的行列,只不过,名次排在利纳斯.特沃尔斯之后。
但是,在欧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大多数地方,有些证据表明,比尔.盖茨依然受到尊重。《远东经济评论》“1999年亚洲十大跨国企业”排行榜上,微软居首位,这家在整个亚洲都挺有名的周刊说,微软是“四连冠”
--连续第四年位居远东200家跨国大企业榜首。在欧洲,英国《金融时报》把他列为“1999年全球最受尊重的企业家”的第二名,仅在通用电器公司的老板杰克.韦尔奇之后。这家报纸的编辑还特别说明,杰克.韦尔奇“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他具有远见,头553脑清晰并富有开拓精神”,但比尔.盖茨今年同杰克.韦尔奇的差距比一年前更小了,“他在欧洲、拉美和中东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韦尔奇”。
要说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地方,谁最先意识到比尔.盖茨的“颓势”,那就是中国人了。我们的国家无论男女老少,在经历了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甚至还有90年代政治人物的耕云播雨之后,已经具有一种举世无双的眼光,对于人生沉浮、世事跌宕,均能见微知着。1月14日,也即比尔.盖茨向全体员工通报自己辞去首席执行官的那一天,北京报纸上刊登了一行大字标题:“微软软了”。青水还在这天的《北京晚报》上写道:“无论如何,新世纪的开头对微软公司确实有些不利。”雷德蒙微软总部显然已经意识到这种情势。一幅新的招贴画被制作出来,在大大小小的办公楼楼道中到处张贴,其情景像是一场盛大的宣传运动。如果招贴画的设计人员在刻意追求醒目的效果,那么,目的达到了。
那是一面变异的“星条棋”,鲜红色的“条”变成了粉红色,“50颗星”则被一台“个人电脑”取代。画面构思奇554特,寓意分明。但最醒目的还是画面上的新口号:Freedomtoinnovatenetwork--网络世界创新自由Protectyourrighttoinnovate--信守你的创新之权后来的几个月中,这两句话始终是微软对抗政府控告和报界指责的基本逻辑,也是公司确立的新信念。设计人员显然是想让人们相信,这个信念也是新美国和新世纪的精神支柱。公司的展览馆中,陈列着那台在1975年让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震惊不已的“牛郎星”,以及自那时以来25年间个人计算机的所有重要发明:不断演变的芯片、显示器、键盘、鼠标、“视窗”和“办公室”……
一幅在多年前由电脑制作的巨大图像,依然矗立在展厅正中,依然顶天立地,依然色泽鲜艳。一缕灯光投在一行大字上,反射出淡淡的辉煌:Wheredoyouwanttogotoday?今天你要去哪里?这句话既平淡而又韵味无穷。在微软过去的历史上,它被所有员工奉为座右铭,无论是比尔和保罗两个人的时候,还是35000人的时候,它都在发挥着一种奇异的激励作用,即使远在太平洋西岸的555北京希格玛大厦中,也不例外。至少从表面上看,他们对于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挺得意,对于将要去的地方也是信心十足,就连比尔的辞职也无伤大雅。第二天,公司的股票甚至还有点上升呢。普通员工大都摆出一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姿态,满不在乎,连交头接耳也没有,根本想不到,事情居然会闹到后来那个样子。
不过,在2000年春天开始的时候,希格玛大厦里面议论最多的是,微软看来真的遇到了麻烦!
不是历史与他为难,而是现实与他为难微软对世界的影响力,甚至在它遇到麻烦的时候也能显现出来。它与司法部的官司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有人骂比尔.盖茨,有人骂联邦政府司法部长珍尼特.雷诺,有人骂地方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就是没有人能够无动于衷。几乎每一个消息都在影响股市,搅得人心惶惶,大盘震荡。这一点,就连比尔.盖茨的竞争对手也不掩饰内心的羡慕。甲骨文公司总裁赖里.艾利森就对记者说过:“我们也梦想能到华盛顿或欧盟接受反托拉斯调查,但现在看来还很远。”556这话是笑着说的,也许夹了几分玩笑和幸灾乐祸。
但有证据表明,那些在嘴上痛斥“微软霸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