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草经集注-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朝代:南朝·梁  
年份:公元502…557年  


序录上
内容:隐居先生,在乎茅山岩岭之上,以吐纳余暇,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以为尽圣人之 
心,故撰而论之。 
旧说皆称《神农本草经》,余以为信然。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画易卦以通鬼神之情; 
造耕种,以省煞害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此三道者,历群圣而滋彰。文王、孔子, 
彖象繇辞,幽赞人天。后稷、伊芳尹,播厥百谷,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扬辅导,恩 
流含气。并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 
但轩辕以前,文本未传,如六爻指垂,画象稼穑,即事成迹。至于药性所主,当以识识 
相因,不尔何由得闻。至乎桐、雷,乃着在篇简。此书应与《素问》同类,但后人多更修饰 
之耳。秦皇所焚,医方、卜术不预,故犹得全录。而遭汉献迁徙,晋怀奔迸,文籍焚靡,千 
不遗一。 
今之所存,有此四卷,是其本经。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记。又有 
《桐君采药录》,说其华叶形色。《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须。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 
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卅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 
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多少。医家不能备见,则识智有浅深。今辄苞综诸经,研 
括烦省。以《神农本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为主,又进名医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 
卅种。精粗皆取,无复遗落,分别科条,区KT 物类,兼注名世用,土地所出,及仙经道 
术所须,并此序录,合为三卷。虽未足追踵前良,盖亦一家撰制。吾去世之后,可贻诸知音 
尔。 
《本草经》卷上序药性之本源,诠病名之形诊,题记品录,详览施用之。 
《本草经》卷中玉石、草、木三品,合三百五十六种。 
《本草经》卷下虫兽、果、菜、米食三品,合一百九十五种,有名无实三条,合一百七 
十九种。合三百七十四种上三卷,其中、下二卷,药合七百卅种,各别有目录,并朱、墨杂 
书并子注。大书分为七 
上药一百廿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本上经。 
中药一百廿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廿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 
疾者,本下经。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倍其数,合七百卅名。 
本说如此。今案上品药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势力和浓,不为仓卒之效,然而岁月将服,必 
获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申。天道仁育,故云应天。独用百廿种者,当谓寅、卯、辰、巳 
之月,法万物生荣时也。中品药性,治病之辞渐深,轻身之说稍薄,于服之者,祛患当速, 
而延龄为缓,人怀性情,故云应人。百廿种者,当谓午、未、申、酉之月,法万物熟成 
。下品药性,专主攻击,毒烈之气,倾损中和,不可恒服,疾愈则止,地体收煞,故云应地 
。独用一百廿五种者,当谓戌、亥、子、丑之月,兼以闰之,盈数加之,法万物枯藏时也。 
今合和之体,不必偏用,自随人患苦,参而共行。但君臣配隶,应依后所说,若单服之者, 
所不论耳。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也。 
本说如此。案今用药犹如立人之制,若多君少臣,多臣少佐,则势力不周故也。而检世道诸 
方,亦不必皆尔。养命之药则多君;养性之药则多臣;治病之药则多佐。犹依本性所主,而 
兼复斟酌。详用此者,益当为善。又恐上品君中,复各有贵贱。譬如列国诸侯,虽并得称君 
制,而犹归宗周。臣佐之中,亦当如此。所以门冬、远志,别有君臣。甘草国老、大黄将军 
,明其优劣,不皆同秩。自非农岐之徒,孰敢诠正,正应领略轻重,为分剂也。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叶华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 
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当视之。相须、相使者良,勿用 
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 
本说如此。案其主治虽同,而性理不和,更以成患。今检旧方用药,并亦有相恶、相反 
者,服之不乃为忤。或能复有制持之者,犹如寇、贾辅汉,程、周佐吴,大体既正,不得以 
私情为害。虽尔,恐不如不用。今仙方甘草丸,有防己、细辛;世方五石散,有栝楼、干姜, 
略举大者如此,其余复有数十余条,别注在后。半夏有毒,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 
以相制耳。其相须、相使,不必同类,犹如和羹,调食鱼肉,葱、豉各有所宜,共相宣发也。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曝干, 
采治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本说如此。又有分剂秤两,轻重多少,皆须甄别。若用得其宜,与病相会,入口必愈, 
身安寿延。若冷热乖衷,真假非类,分两违舛,汤丸失度,当瘥反剧,以至殆命。医者意也, 
喻如宰夫,以 鳖为 羹,食之更足成病,岂充饥之可望乎?故仲景每云∶如此死者,医杀 
之也。 
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 
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本说如此。又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膏煎者,亦兼参用, 
察病之源,以为其制耳。 
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食药必 
活 
本说如此。案今自非明医,听声察色,至乎诊脉,孰能知未病之病乎?且未病之人,亦 
无肯自治。故桓侯怠于皮肤之微,以致骨髓之痼。非但识悟之为难,亦信受之弗易。仓公有 
言∶“病不肯服药,一死也;信巫不信医,二死也;轻身薄命,不能将慎,三死也。”夫病之 
所由来虽多,而皆关于邪。邪者不正之因,谓非人身之常理,风、寒、暑、湿,饥、饱、劳、 
佚,皆各是邪,非独鬼气疾厉者矣。人生气中,如鱼之在水,水浊则鱼瘦,气昏则人疾。邪 
气之伤人,最为深重。经络既受此气,传以入脏腑,脏腑随其虚实冷热,结以成病,病又相 
生,故流变遂广。精神者,本宅身为用。身既受邪,精神亦乱。神既乱矣,则鬼灵斯入,鬼 
力渐强,神守稍弱,岂得不至于死乎?古人譬之植杨,斯理当矣。但病亦别有先从鬼神来者, 
则宜以祈祷祛之,虽曰可祛,犹因药疗致益,李子豫赤丸之例是也。其药疗无益者,是则不 
可祛,晋景公膏肓之例是也。大都神鬼之害人多端,疾病之源唯一种,盖有轻重者尔。《真 
诰》言∶“常不能慎事上者,自致百 ,而怨咎于神灵;当风卧湿,反责他于失福,皆是痴 
人也。”云慎事上者,谓举动之事,必皆慎思;饮食、男女,最为百 之本。致使虚损内起, 
风湿外侵,以共成其害,如此岂得关于神明乎?唯当勤药治为理耳。 
若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什之,取去为度。 
本说如此。案盖谓单行一两种毒物,如巴豆、甘遂辈,不可便令至剂耳,依如经言。一 
物一毒,服一丸如细麻;二物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物一毒,服三丸如小豆;四物一毒, 
服 
以数为丸。而毒中又有轻重,如野狼毒、钩吻,岂同附子、芫花辈耶?凡此之类,皆须量宜。 
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 
药 
本说如此。案今药性,一物兼主十余病者,取其偏长为本,复应观人之虚实补泻,男女 
老少,苦乐荣悴,乡壤风俗,并各不同。褚澄治寡妇、尼僧,异乎妻外家,此是达其性怀之所 
致也。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 
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本说如此。案其非但药性之多方,节适早晚,复须修理。今方家所云∶先食、后食,盖 
此义也。先后二字,当作苏殿、胡豆之音,不得云苏田、胡苟音也。此正大反,多致疑或。 
又有须酒服、饮服、温服、冷服、暖服。汤有疏、有数,煮汤有生、有熟,皆各有法,用者 
并应详宜之。 
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腹 ,下利,大小 
便不通,贲豚上气,咳逆,呕吐,黄胆,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惊邪,癫痫,鬼 
注,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创, 折,痈肿,恶疮,痔 ,瘿瘤;男子五劳七伤,虚 
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此皆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各 
依端绪以取之。 
本说如此。案今药之所主,各只说病之一名。假今中风,中风乃数十种,伤寒证候,亦 
廿余条。更复就中求其例类,大体归其始终。以本性为根宗,然后配合诸证,以命药耳。病 
生之变,不可一概言之。所以医方千卷,犹未理尽。 
春秋以前及和、缓之书蔑闻,道经略载扁鹊数法,其用药犹是本草家意。至汉淳于意及 
华佗等方,今之所存者,亦皆修药性。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宗,又悉依本草。但其善 
诊脉,明气候,以意消息之耳。至于刳肠剖臆,刮骨续筋之法,乃别术所得,非神农家事。 
自晋世以来,有张苗、宫泰、刘德、史脱、靳邵、赵泉、李子豫等,一代良医。其贵胜阮德 
如、张茂先、裴逸民、皇甫士安,及江左葛稚川、蔡谟、殷渊源诸名人等,并亦研精药术。 
宋有 
凡此诸人,各有所撰用方,观其指趣,莫非本草者。或时用别药,亦修其性度,非相逾越。 
《范汪方》百余卷,及葛洪《肘后》,其中有细碎单行经用者,所谓出于阿卷是。或田舍试 
验之法,殊域异识之术。如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饼店蒜齑,乃下蛇 
之药。路边地松,为金疮所秘。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 
颜光禄亦云∶诠三品药性,以本草为主。 
道经、仙方、服食、断谷、延年、却老,乃至飞丹转石之奇,云腾羽化之妙,莫不以药 
导为先。用药之理,又一同本草,但制御之途,小异世法。犹如粱、肉,主于济命,华夷禽 
兽,皆共仰资。其为生理则同,其为性灵则异耳。大略所用不多,远至廿余物,或单行数种, 
便致大益,是其深练岁积。即本草所云久服之效,不如世人微觉便止。故能臻其所极,以致 
遐龄,岂但充体愈疾而已哉!今庸医处治,皆耻看本草,或倚约旧方,或闻人传说,或遇其 
所忆,便揽笔疏之,俄然戴面,以此表奇。其畏恶相反,故自寡昧,而药类违僻,分两参差, 
亦不以为疑脱。偶而值瘥,则自信方验;若旬月未瘳,则言病源深结,了不反求诸已,详思 
得失,虚构声称,多纳金帛,非唯在显宜责,固将居幽贻谴矣。其五经四部,军国礼服,若 
详用乖越者,正于事迹非宜耳。至于汤药,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千乘之君,百金之长, 
何可不深思戒慎耶?许世子侍药不尝,招弑贼之辱;季孙馈药,仲尼未达,知药之不可轻信 
也。 
晋时有一才情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先与祖纳共论,祖云∶“辩释经典,纵有 
异同,不足以伤风教,方药小小不达,便寿夭所由,则后人受弊不少,何可轻以裁断。”祖 
公此言,可谓仁识,足为水镜。《论语》云∶“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明此二法,不 
得 
复患今承藉者,多恃炫名价,亦不能精心研解,虚传声美,闻风竞往,自有新学该明,而名 
称未播,贵胜以为始习,多不信用,委命虚名,谅可惜也。京邑诸人,皆尚声誉,不取实录 
。余祖世以来,务敦方药,本有《范汪方》一部,斟酌详用,多获其效。内护家门,旁及亲 
族。其有虚心告请者,不限贵贱,皆摩踵救之。凡所救活,数百千人。自余投缨宅岭,犹不 
忘此。日夜玩味,恒觉欣欣。今撰此三卷,并《效验方》五卷,又《补阙葛氏肘后》三卷。 
盖欲永嗣善业,令诸子侄,弗敢失坠,可以辅身济物者,孰复是先。 
今诸药采治之法,既并用见成,非能自掘,不复具论其事,唯合药须解节度,列之如下。 
案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秦、汉以前,当言列国。今郡县之名,后人所改耳。自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