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子好气色,就是练拳别太使劲,当心肚子里的孩子……。”

见到严三娘一脸红扑扑的,李肆嗔怪道。安九秀年初诞下了第二位公主,现在满朝目光都投向再度怀孕的严三娘,指望她能诞下第一个皇子。

严三娘没好气地道:“你啊,还是少担心点妾身肚子,多担心点自家江山吧!”

把报纸朝书案上一丢,严三娘道:“看吧,这才是圣道元年呢,都有人学你造反了。

见严三娘柳眉紧蹙,李肆心中浸着暖意,也不顾升职为肆草堂文书的六车小丫头就在身边,将严三娘揽入怀中,低声问道:“是真担心夫君的江山呢,还是担心夫君忘了昔日对娘子的承诺?”

用手轻轻抚过李肆额间的皱纹,多年前,在李庄听涛楼下,李肆允诺让这个世界再无苦难的情形涌上心间,严三娘笑着微微摇头:“妾身早不是那时的无知小女子了,若再回到那时,你可再哄骗不了妾身口这天下世事,哪有绝无苦难的,只能是一点点变好。”

然后她调皮地拉拉李肆的小胡子:“若不是见这世间在你手上正在变好,妾身早就带着女儿云游四海,再不理你这暴君了。”

接着她脸颊上涌起忧色和不满:“可这番麻烦,不像是在沙场上对阵鞋子兵,阿肆啊,你喜欢一个人担着这些烦恼,什么事都不跟我们说,到底是要怎么化解?”

李肆摇头:“化解!?这番情形,本就是计划,中的……。”

见着严三娘眉头挑了起来,赶紧笑道:“是不是在想你家夫君我,真是个不顾农人生死,只想着为工商谋利的暴君?”

严三娘嗔怪地白了他一眼,催促着他赶紧老实交代口见她没有深究这句话,李肆心道,他的确要顾农人生死,但跟工商之利相较,农人却是担着生死,到底他维护哪一面,不言而哈”,…

广东地价暴涨,不过是历史必然。在他前世历史里,广东地价在百年内也在暴涨。南海番禹顺德等县,地价在雍正年间最高不过十来两,而到了嘉庆年月,上等田甚至有八十八两的亩价,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也有数倍涨幅,这是工商兴旺后的必然趋势。

除开必然趋势外,还有李肆刻意的推波助澜口一方面他借相对成熟的商路,不断打压粮价,一面借入籍、过契等事,纵容甚至鼓励工商将银子转入土地。这是一番清洗,求的是消灭广东一省的粮食产业,推着农人向经济作物转型。有湖南、广西、广南、遣罗,乃至正在开发中的南洋稻米庄园支撑,广东不需要再自产粮食口土地和人口都要从低水平的经济层面摆脱出来,为迎接工业时代而作准备。

另一方面更关键,这也是工业还未腾飞时的无奈之举。这凡年下来,工商通畅,豪商满地,他们也必然要去买田置产。

眼下工业方面还没有获得技术上的突破,无吸纳众多资本,也只能让工商去吃农田。不让他们吃,他们就会去鼓捣舍融口去年所发的国债,现在已经在地下形成了一个证券市场,若是没有土地这个出口,银子都扑到证券上,接着的期货、股票一类新鲜玩意,绝对会被这帮富得满身发痒的商人们鼓捣出来。

舍融必然要兴盛,但绝不是现在,绝不是连工业体系都没拔起来的现在口所以李肆在这方面卡得很死,用银行、投资公司和票行等各方力量把堤坝筑得高高的。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问题,也可以靠地价推高这个手段来进行化解,比如现在广东治下,官府下乡和县乡公局推动的最大阻力地方宗族,这些宗族把持着大量土地,还是儒党最中坚的支持力量口英华扫荡了清廷在广东的管制,却还没在乡村间深入,这些宗族虽然无在英华国政上凝聚为强有力的反动力量,却在地方政务上占着举足轻重的份量。

最明显的是顺德县,个县有四成土地都是族田!由此吸纳的人口和责本,就难以转入国宗体系里。在这种格局下,朝廷今,官府管治,都无真正贯穿到底层。

推高地价,推动宗族力量在资本诱引下,先从土地上退开,这也是梳理广东内政的必然一步。

原本也不是完全将资本导入土地,以黄埔城为模板,李肆也掀起了一股城区翻建的热潮,但毕竟此时的华夏,在房地产上面的商业模式远不成熟,收益期太长,相关规保障也没跟上,只有少数资本流到这个方向。

因此此时的广东,就如彭先仲所列数据那般,崛起的资本没有渲泄之处,只好返身咬在自己的尾巴上,咬着土地不放。

如此剧烈的动荡,旨作用也是相当明显口即便李肆和英华朝廷,连带地方官府都在粮价和日用百物上尽力保稳,安定社会底层,但庞大资本投注于土地”必然导致农人失田,然后这些失田之人,无顺畅转到其他层面谋生的话,就出现了种种问题口再加上一些人难以适应社会变化,也被拖入到这股涡流中,让乱象进一步扩大。从农人转为工人,却连续引发事端的邓小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对了……,邓小田那事,似乎有个什么钟老爷?”

李肆依稀记起汇报曲江事冇件的奏章里有这么一个人,但念头很快就转开了,没那么凑巧吧。

严三娘有些难以接受:“你是说,这就像一场战争,有人死伤,总是难以避免?这不是跟你唾弃的什么大仁小仁论一个调调么?”

李肆叹气:“娘子,就像在战场上,不管是谁死,你的每一个决定,必然会有无数人因此而死。国政之事,虽不像战争,直接决定生死,可依然要面临取舍。这不是大仁小仁,不是因大仁而必须丢弃小仁。每一个人我都不会放弃,但每个人分到的机会必然没办平等,同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自己伸手,为君者,必然要面对这样的处境,同时承担所有结果。”

严三娘楞楞点头,虽然不是全明白了,却听出了李肆有些无奈,但却绝不会逃避退缩的决心。

她问:“那么,总不能任这地价继续暴涨吧”,。

李肆笑道:“当然不会,这般涨势,也出乎我的预料,所以有些事情就不得不提前办了。”

历史进程,绝无人可以如拉铁线一般自如进退,原本李肆计划里有一年半时间来进行转头。让资本咬在土地上不过是权宜之计,是没有渲泄冇出口的暂居地。英华真正要转型,最终必须要将资本从土地上拔起,甚至比之前明清旧时还要淡漠。

“再涨下去,就会引来越来越多的土地投机客,他们不是以田为业,而是左手进右手出,赚个差价,到那时候,层出不穷的花样就会落到农人身上,然后让千万农人沦落为佃户。现在已经有一些鼻子灵光的豪商,在暗中鼓捣什么田牙会,这可是危险的征兆,我才不得不召集大员,紧急部署开闸行动。”

李肆再次说到开闸行动,严三娘好奇追问。

“明天你家夫君就得有一场表演,到时你可以在一边看,不过有言在先,那只是表演……。”

李肆这么说着,严三娘杏眼圆瞪,充满期待。

—://。。

草清第四百六十一章一份大餐摆在眼前

更新时间:2012112811:32:56本章字数:6977

第四百六十一章一份大餐摆在眼前

“那帮龟儿子,抢了家里头的鸡鸭,连拇嘟不放过,还……还……”

“还怎么!?径直了说,朝廷替你做主!”

广西思明府思陵县板邦山一座山间小村里,听口音该是四川人的年轻农妇吞吞吐吐,状极悲苦,枢密院军礼司郎中袁应纲两眼放光,满怀期待地催促着农妇。

“还把人家的肚兜都抢起跑唠哇!”

农妇掩面,袁应纲脸色一僵,翻着白眼就出了屋子,身后农妇却是放开了,满嘴念着那可是上好的苏绣,她娘传下来的宝贝。

思陵县尉强忍住笑,朝这位正五品大员拱手道:“交趾人和国人在这板邦山下隘口来往甚密,姻亲故旧南北相连,都是熟人。虽偶有掠夺,却极少伤人命坏名节之事。”

两人一边说一边朝村子外定,两个枢密院的文办带着几个**在后跟着。县尉一身箭袖劲装,就戴着网巾,看脑门上还只是一层青茬,就知道是投效英华不久,他接着道:“安抚和府尊愉令聚兵备变,下官并不觉交趾人有何异动,袁郎中,您此来查探,是为……。”

袁应纲“哼了一声:“交趾人没怎么为难国人,可不等于交趾国就对我上国恭顺守礼。

那郑主。前跟鞑清云贵总督来往,之后又跟云南提督马会伯来往,对我上国图谋不轨,其心可诛!”

县尉却还是没槁明白这位军礼司老爷跑到这国门之地,挨家挨户走访,为的是哪般。听袁应纲说到郑家不以为然地道:“藩国无知,不识我英华天威,总还觉得我英华就如当年的吴三挂。即便北面换了雍正皇帝,郑家都还把满清奉为上国,可到现在郑家人也一直没敢闹出什么动静。”

袁应纲皱眉:“真没动静!?那可是…麻烦啊。”

县尉疑惑袁应纲叹气:“这帮交趾猴子胆子真的那么小吗?就只是劫掠、伤人、欺行霸市,这可……。”

声音压低,转为县尉听到的自语:“这可不够出师之名……。”

说话间迈上一处小山头,袁应纲忽然皱眉:“这里还是我中国之土?”

县尉点头:“当然,康熙四十九年,两边起了争执,就在前方山头勒石为界,立那界石的坑还是我亲手挖的,喏就在那,大概两里外。”

县尉手慰举到一半,脑袋却跟着袁应纲的手臂转了过去,袁应纲问:“那为何这里还有一块界石?”

看向背后数十步外的山坡下,一块界石赫然立着,周围的坑土还是新鲜的。

“中国人,你们越境了,还不赶紧滚回去!”

强调怪异的呼喝响起片刻后,数十名戴着斗笠的兵丁将袁应纲等人围住。

“嘿嘿……,好大的胆子敢在我上国天官面前辙野!还有啊,这界石是怎么回事?不想活了么!把你们陈大目叫来!”

县尉显然熟悉对方来历,更为对方如此肆无忌惮的行径而暴怒如雷。

“陈大目走了现在是阮大目管事,他说了界石就该在那里……。”

对方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显得格外蛮横。

县尉朝这帮交趾兵丁咆哮了好一阵,得来的却是如林梭镖围逼,他不得不对袁应纲低声道:“袁郎中,咱们还是先撤为好。”

袁应纲哈哈一笑,显得极为开心:“先派人回去通报,至于我么……,、,

他朝那帮兵丁吼道:“本官脚踏之处,就是我中国之土,有种把我抓了去,抓了去!”

那帮兵丁可没被他这官威震住,利索地就围上来绑住,县尉跟部下大惊,正要拔刀举枪,却被袁应纲吼住。

袁应纲看住这帮交趾兵丁,笑得格外狰狞:“你们犯了一个大错。”

黄埔无涯宫大中门外西侧,马车密密麻麻挤满了“停车场”。马儿膘肥体壮,车子蛮金镶银,格外华丽,车中人个个华绸玉带,满手琳狠扳指,挥着的扇子上或字或画,落款都是名家。

这些人下了马车,相互热烈地打着招呼,一同朝大中门行去,其间一对父子模样的人物,更惹来无数人侧目和招呼。大盐商沈世笙沈复仰父子,在广东工商界可是鼎鼎大名。父亲继续操特盐业,儿子则在基建、作坊、车船等各个新行当钻营,既占了稳,又抢了新,家业蒸蒸日上。

“父亲,继续把银子按在田产上,那可是一桩大错!”

沈复仰一边应付着众人,一边低声对父亲说着,他事业也忙,已经很少能跟父亲当面交流。

沈世笙皱眉道:“李官家此次摆千商宴,也该是为了广东地价之事,可依着李官家的行事,怎么也不会为难咱们,你是在担心什么?”

沈复仰道:“官家当然不是要为难咱们,儿子是担心会失掉机会。父亲把流水银子转了十凡万到田产上,到时候眼瞧着机会送上门,咱们银子还不够使唤。”

沈世笙道:“不止是为谋利嘛,咱们沈家生意做到这个地步,也该给家中留点百年产业了口赚再多的银子,也难留到后世。”

沈复仰摇头:“父亲,现在什么年月了,老想着百年产业。百年产业是作出来的,不是守出来的。您一下买了凡十顷地,佃户、管事,庄子的打理,这些事咱们就不熟,还不知道要赔多少年才能收回这些本钱呢。您还撮弄着我卖工坊,当真就想当田间员外啊?”

沈世笙也有些感触,叹气道:“那你说,银子还能往哪里使唤?又是有什么机会?”

沈复仰眼里闪起了精光:“父亲,你就没看懂官家的行事。当广东地价涨起来的时候,我就在看着官家的动作了。他当年要取消盐业专卖就是不让咱们把银子都摁在盐上面。难道要他还会坐看银子都摁在土地上?两月前我就在准备空闲银子,还跟父亲您打过招呼,您就是不听……。”

扫视周围,众人正纷纷杂杂议论着你今天买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