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67-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为汗吐下,投其所当投,
寒热温凉,用其所当用。或逆之以制其微,或从之以导其甚。上焉以远司气之犯,中焉以辨
岁运之化,下焉以审南北之宜,使大小适中,先后合度,以是为治,又岂有差殊乖乱之失耶?
又
六元正纪大论》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皆
无失气宜之意也。故《素问》、《灵枢》之经,未尝不以气运为言。既曰∶先立其年,以明
其气。复有以戒之曰∶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既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
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谆谆然若有不能自已者,是岂圣人私忧过计哉?以医道之要,
悉在乎此也。观乎《原病式》一书,比类物象,深明乎气运造化之妙,其于病机气宜之理不
可以有加矣。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
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
黑,以合于五脏之脉,穷其应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沉,以合其五脏之色顺与不顺。诚
能察其精微之色,诊其微妙之脉,内外相参而治之,则万举万全之功可坐而致矣。《素问》
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其意如此。原夫道之一气,判而为阴阳,散而为五行,而人之所
禀皆备焉。夫五脉者,天之真,行血气,通阴阳,以营于身。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合
四时,以彰于面。惟其察色按脉而不偏废,然后察病之机,断之以寒热,归之以脏腑,随证
而疗之,而获全济之效者,本于能合色脉而已。假令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脉微弦而急,所以
为生,若浮涩而短,色见如草滋者,岂能生乎?心色如鸡冠之赤,其脉当浮大而散,所以为
顺,若沉濡而滑,色见如 血者,岂能顺乎?脾色如蟹腹之黄,其脉当中缓而大,所以为从;
若微弦而急,色见如枳实者,岂能从乎?肺色如豕膏之白,其脉当浮涩而短,所以为吉;若
浮大而散,色见如枯骨者,岂能吉乎?从至肾色见如乌羽之黑,其脉沉濡而滑,所以为生,
或脉来缓而大,色见如炱者死。死生之理,夫惟诊视相参。既以如此,则药证相对,厥疾弗
瘳者,未之有也。抑尝论之∶容色所见,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脉息所动,寸关尺中皆有其位。
左颊者,肝之部,以合左手关位;肝胆之分,应于风木,为初之气。颜为心之部,以合于左
手寸口,心与小肠之分,应于君火,为二之气。鼻为脾之部,合于右手关脉,脾胃之分,应
于湿土,为四之气。右颊肺之部,合于右手寸口,肺与大肠之分,应于燥金,为五之气。
颐为肾之部,以合于左手尺中,肾与膀胱之分,应于寒水,为终之气。至于相火,为
三之气,应于右手命门、三焦之分也。若夫阴阳五行相生相胜之理,当以合之于色脉而推之
也。是故《脉要精微论》曰∶色合五行,脉合阴阳。《十三难》曰∶色之与脉,当参相应。
然而治病万全之功,苟非合于色脉者,莫之能也。《五脏生成》篇云∶心之合脉也,其营色
也。夫脉之大小、滑涩、沉浮,可以指别;五色微诊,可以目察。继之以能合色脉,可以万
全。谓夫赤脉之至也,喘而坚;白脉之至也,喘而浮;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黄脉之至
也,大而虚;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此先言五色,次言五脉。欲后之学人,望而切之,以
相合也。厥后,扁鹊明乎此,述之曰∶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深得《内经》
之理也。下迨后世,有立方者,目之曰神巧万全,厥有旨哉!
治病必求于本
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盖疾源之源,不离于阴阳二邪也,穷此而疗之,
厥疾勿瘳者鲜矣。良工知其然,谓夫风热火之病,所以属乎阳邪之所客,病既本于阳,苟不
求其本而治之,则阳邪滋蔓而难制。湿燥寒之病,所以属乎阴邪之所客,病既本于阴,苟
不求其本而治之,则阴邪滋蔓而难图。诚能穷原疗疾,各得其法,万举万全之功可坐而致也。
治病必求于本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者如此。夫邪气之基,久而传化,其变证不胜其
众也。譬如水之有本,故能荐至汪洋浩瀚,派而趋下以渐大。草之有本,故能荐生茎叶,实
秀而在上以渐蕃。若病之有本,变化无穷,苟非必求其本而治之,欲去深感之患,不可得也。
今夫厥阴为标,风木为本,其风邪伤于人也,掉摇而眩转, 动而螈 ,猝暴强直之病生矣。
少阴为标,君火为本,其热邪伤于人也,疮疡而痛痒,暴注而下迫,水液浑混之病生矣。少
阳为标,相火为本,其火邪伤于人也,为热而瞀螈,躁扰而狂越,如丧神守之病生矣。善为
治者,风淫所胜,平以辛凉。热淫所胜,平以咸寒。火淫所胜,平以咸冷。以其病本于阳,
必求其阳而疗之,病之不愈者未之有也。太阴为标,湿土为本,其湿邪伤于人也,腹满而身
肿,按之而没指,诸 强直之病生矣。阳明为标,燥金为本,其燥邪伤于人也,气滞而恚郁,
皮肤以皱揭,诸涩枯涸之病生矣。太阳为标,寒水为本,其寒邪伤于人也,吐利而腥秽,水
液以清冷,诸寒收引之病生矣。善为治者,湿淫所胜,平以苦热。燥淫所胜,平以苦温。寒
淫所胜,平以辛热。以其病本于阴,必求其阴而治之,病之不愈者未之有也。岂非将以施其
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者哉?抑尝论之邪气为病,各有其候,治之之法,各有其要,亦
岂止于一端而已。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其入里者,下而夺之;其在高者,因而越之,谓可
吐也;剽悍者,按而收之,谓按摩也。脏寒虚夺者,治以灸 ;脉病挛痹者,治以针刺;血
实蓄结肿热者,治之砭石;气滞痿厥寒热者,治以导引;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治以醪
醴;血气凝泣,病生于筋脉者,治以熨药。始焉求其受病之本,终焉蠲其为病之邪者,无出
于此也。噫!昔黄帝处于法宫之中,坐于明堂之上,受业于歧伯,传道于雷公,曰∶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纲纪万物变化生杀之妙。盖有不测之神,斡旋宰制于其间也。人或受邪生病
,不离于阴阳也。病既本于此,为工者岂可他求哉?必求于阴阳可也。《至真要大论》曰∶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此求其病机之说,与夫求于本其理一也。
大抵四时以胃气为本,然治病必须先诊六脉,皆有胃气,外证虽重,病亦可治。胃气未
绝,则药力营运而输散于皮毛经络,故易治而生。胃气既绝,则药虽对证,不能使其运用以
输精于皮毛经络。真脏独见而药不及矣,遂成不治之证也。东垣曰∶脉贵有神。有神者,有
胃气之谓也。故诸经方论皆曰有病早治疗,不令邪气深入。所以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正
谓此也。
卷之一总论
附∶十二经脉歌
内容: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 中行,肘臂寸口上鱼
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
咳,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所生病者为气咳,喘渴烦心胸满结, 臂之外前廉
痛,小便频数掌中热,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欠伸少气不足息,遗失无度溺变
别。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连出合谷,两筋岐骨循臂肪,入肘外廉循
外,肩端前廉柱骨傍,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贲颊前下齿
当,环出人中交左右,上挟鼻孔注迎香。此经血盛气亦盛,是动颈肿并齿痛,所生病者为鼻
衄,目黄口干喉痹生,大指次指难为用,肩 外侧痛相仍。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齿,还出挟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
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冲
逢,遂由髀关抵膝膑, 跗中指内间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关通,一支别走足跗
指,大指之端经尽矣。此经多气复多血,是动欠伸面颜黑,凄凄恶寒畏见人,忽闻木声心振
慑,登高而歌弃衣走,甚则腹胀乃贲响。凡此诸疾皆 厥,所生病者为狂疟,湿温汗出鼻流
血,口 唇裂又喉痹,膝膑疼痛腹胀结,气膺伏兔 外廉,足跗中指俱痛彻,有余消谷溺色
黄,不足身前寒振 ,胃房胀满食不消,气盛身前皆有热。
太阴脾起足大趾,上循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内踝前,上 循 胫膝里,股内前廉入肠
中,属脾络胃与膈通,挟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宫,此经气盛而血衰,是动其病气所
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体痛难移,腹胀善噫舌本强,得后与气快然衰,所生病者舌亦
痛,体重不食亦如之,烦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疟随,不卧强立股膝肿,疽发身黄大指
痿。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支者还从肺系走,直上咽喉系目瞳,直者上肺出腋
下, 后肘内少海从,臂内后廉抵掌中,兑骨之端注少冲,多气少血属此经,是动心脾痛难
任,渴欲饮水咽干燥,所生胁痛目如金,胁臂之内后廉痛,掌中有热向经寻。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内侧,上循 外出后
廉,直过肩解绕肩甲,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属小肠,一支缺盆贯颈
颊,至目锐 却入耳,复从耳前仍上颊,抵鼻升至目内 ,斜络于颧别络接。此经少气还多
血,是动则病痛咽嗌,颔下肿兮不可顾,肩如拔兮 似折,所生病兮主肩 ,耳聋目黄肿腮
颊,肘臂之外后廉痛,部分犹当细分别。
足经太阳膀胱脉,目内 上颧额尖。支者巅上至耳角;直者从巅脑后悬,络脑还出别下
项,仍循肩膊挟脊边,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
别,贯胛挟脊过髀枢,髀外后廉 中合,下贯 内外踝后,京骨之下趾外侧。是经血多气少
也,是动头痛不可当,项如拔兮腰似折,髀强痛彻脊中央, 如结兮 如裂,是为踝厥筋乃
伤,所生疟痔小趾废,头囱顶痛目色黄,腰尻 脚疼连背,泪流鼻衄乃癫狂。
足经肾脉属少阴,小指斜透涌泉心,然骨之下内踝后,别入跟中 内浸,出 内廉上股
内,贯脊属肾膀胱临,直者属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
深。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喘嗽唾血喉中鸣,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视 气不
足,心悬如饥常惕惕,所生病者为舌干,口热咽痛气贲逼,股内后廉并脊疼,心肠烦痛疽而
痿厥嗜卧体怠堕,足下热痛皆肾厥。
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仍上抵腋循
内,太阴少阴两经中,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是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
热,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心中澹澹或大动,善笑目黄面赤色,所生病者为心
烦,心痛掌热病之则。
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两指岐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肘后 外循肩
上,少阳之后交别传,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络心膈高里穿;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项耳后耳角
旋,屈下至颐仍生颊;一支出耳入耳前,却从上关交曲颊,至目内 乃尽焉。斯经少血还多
气,是动耳鸣喉肿痹,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 ,肩 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
废。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 生,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手少阳前至肩
上,交少阳右上缺盆;支者耳后贯耳内,出走耳前锐 循;一支锐 大迎下,合手少阳抵项
根,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属胆仍从胁里过,下入气街毛际萦,横入髀厌环跳
内,直者缺盆下腋膺,过季胁下髀厌内,出膝外廉是阳陵,外辅绝骨踝前过,足跗小趾次趾
分;一支别从大趾去,三毛之际接肝经。此经多气乃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心胁疼痛难转
移,面尘足热体无泽,所生头痛连锐 ,缺盆肿痛并两腋,马刀挟瘿生两旁,汗出振寒 疟
疾,胸胁髀膝至 骨,绝骨踝痛及诸节。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阴
后,循 内廉阴股充,环绕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逢,上贯膈里布胁肋,挟喉项颖目系
同;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生目系中,下络颊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