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耐受乎风,水土得金之气,甚为刚强,故斯民衣不用丝绵,而用毛布之褐,细草之荐,食必用鲜华,而体则脂肥,所以外邪不能伤,而内伤之病生,凡七情饮食皆是也,必宜用毒药以治之。后世之用毒药者,自西方来也。】 
 
【 张志聪曰:天地降收之气,从西北而及于东南,其民依山陵而居,故多风。金气坚肃,故水土刚强。不衣,不事服饰也。饮食华厚,故人多脂肥。水土刚强,肤腠肥厚,是以外邪不能伤其形,惟饮食七情之病生于外也。毒药,有毒之药也。五常政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九。盖上古以神农之上品无毒者,可以久服长生,而中品下品有毒之药,以治病攻疾也。邪不外入,病从内生,故宜毒药治其内。天地秋收之气,从西以及于九州岛,故毒药治病之法,亦从西方来也。】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 乐,音洛。焫,音萃。】 
 
【 王冰曰:北方法冬气之方,野处乳食,又水寒冰冽,故生病于脏寒也。火艾烧灼谓之灸焫,故灸焫北人正行其法。】 
 
【 马莳曰:此言灸焫之所自始也。天地严凝之气,盛于北方,故北方者,天地闭藏之域也,其地最高,其居如陵,风寒冰冽,民思避之,故乐于野处,多食兽乳,乳性颇寒,是以人之脏气亦寒,而中满之病生。故北方之人,必用灸焫以暖之。后世之用灸焫者,从北方来也。】 

【 张志聪曰:西北方阴也,是以闭藏之气,惟北更甚。地高陵居,西北之势也。风寒冰冽,阴气胜也。野处乳食,北人之性也。夫秋收之气收于内,冬藏之气直闭藏于至阴之下,是以中上虚寒,而胷腹之间,生胀满之病矣。艾名冰台,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夫阳生于阴,火生于水,艾能得水中之真阳者也。北方阴气独盛,阳气闭藏,用艾焫灸之,能通接元阳于至阴之下,是以灸焫之法,亦从北方而来也。夫人与天地参也,天有寒暑之往来,人有阴阳之出入。经曰:陷下则灸之。即四方之民,阳气陷藏,亦宜焫艾,故曰艾焫之法,亦从北方来。】 
 
【 董帷园曰:故凡虚寒胀满之病,治宜温补启发元阳,不可误用寒凉克伐之剂。】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 胕、腐同。】 
 
【 王冰曰:南方法夏气之方,地下则水流归之,水多故土弱,而雾露聚。嗜酸而食胕,言其所食不芬香也。酸味收敛,故人皆肉理密致,阳盛之处故色赤。湿气内满,热气内薄,故筋挛脉痹。微,细小也。细小之针,调脉衰盛也,故九针南人甚崇之。】 
 
【 马莳曰:此言九针之所自始也。天地温厚之气,在于南方,故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气最盛之处也。地不满东南,故其地最下,而水土弱,雾露由地而升,惟地下则为雾露之所聚。其民嗜酸味而食胕,胕者气之腐者也。酸味收敛,故肉理致密。阳盛之处,故色赤。湿气内满,热气内薄,故其病为筋挛湿痹也。南方之人,乃用九针以治之。后世之用九针者,自南方来也。】 
 
【 张志聪曰:南方主夏长之气,是以为阳热所盛之处,低下则湿,故雾露之所聚。胕如豉、鲊、酰、醢之类,物之腐者也。酸味收敛,故肉理致密;酸乃木味,故外见赤色。多雾露湿气,故其病挛痹也。南方之气,浮长于外,故宜微针以刺其皮。夫针有九式,微针者,其锋微细浅刺之针也。金西铭曰:五方之民,举东方之嗜咸者,则见本色之黑,南方之嗜酸者,则见所生之赤,盖色生于味也。夫气为阳,味为阴。东方主春之气,而民嗜藏下之咸,南方主浮长之气,而民嗜收敛之酸,有若阳鹿之嗜阴龟,潜龙之嗜飞燕,皆出于天性之自然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之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 王冰曰:中央法土德之用,故生物众。然东方海,南方下,西方北方高,中央之地平以湿,则地形斯异,生病殊焉。其四方辐辏而万方交归,故人食纷杂而不劳。湿气在下,故多病痿弱气逆及寒热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居近于湿故尔。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按,谓折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导引按蹻,中人用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 
 
【 马莳曰:此言导引按蹻之所自始也。东方海,南方下,西北方高,故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土德正王,故天地所以生万物者至众。湿气在下,故民病为痿为厥为寒热,故治之宜导引按蹻也。后世之用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来也。】 
 
【 张志聪曰:中央,土之位也。地平,土之体也。湿者,土之气也。化生万物,土之德也。位居中央而气溉四方,是以所生万物之广众也。四肢为诸阳之本,痿痹者,手足之气逆而痿弱不用也。乎脉篇曰:阳脉不足,阴往乘之,则洒淅恶寒。阴脉不足,阳往乘之,则发热。寒热者,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病也。盖言中土之民,不劳其四体,而气血不能灌溉于四旁,是以多痿厥寒热之病矣。导引者,擎手而引欠也。按蹻者,蹻足以按摩也。盖中央之化气,不能充达于四旁,故宜导按其四肢以引气血之流通也。夫中央之化气,由中而及于四方,故导引按蹻之法,亦从中而四出也。】 
 
【 莫子晋曰:由东南而及于西北,由西北而及于东南,故曰来。由中央而及于四方,故曰出。】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 王冰曰:随方而用,各得其宜,惟圣人法乃能然矣。治之能达性情,故病皆愈。】 
 
【 马莳曰:上文言各法始于五方,而圣人治病,则互用而且合者,此病之所以皆愈也。】 
 
【 张志聪曰:夫天有四时之气,地有五方之宜,民有居处饮食之殊,治有针灸药饵之异,故圣人或随天之气,或合地之宜,或随人之病,或用针灸毒药,或用导引按摩,杂合以治,各得其宜。所谓病同而异治者,如痈疡之热毒盛于外者,治宜针砭,毒未尽出者,治宜毒药,阴毒之内陷者,又宜于艾焫也。又如湿邪之在四肢而病痿厥者,宜于针砭,气血之不能疏通者,宜按蹻导引,所以治异而病皆愈也。得病之情者,知病之因于天时,者因于地气,或因于人之嗜欲,得病之因情也。或因五方之民,而治以五方之法,或因人气之生长收藏,而宜于针砭艾焫,或宜于毒药按蹻,是知治之大体,而又不必胶执于东方之治宜砭石,西方之治宜毒药也。是以圣人杂合以洽,而皆得其所宜。再按上古之民,动作以避寒,则阳气不致陷藏,而无胀满之病矣。阴居以避暑,则元气不致外弛,而无挛痹之证矣。形劳而不倦,则气血得以流通,而无痿厥寒热之疾矣。是以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此修养吾身中之精气,而能胜天地之阴阳者也。】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马莳曰:篇内有移精变气,故名之。】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惔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若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帝曰:善。 【 数,音朔。空,上声。】 
 
【 王冰曰:移谓移易,变谓变改,皆使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也。生气通天论曰:圣人传精神,服天气。上古天真论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也。古者巢居穴处,夕隐朝游禽兽之间,断可知矣。然动躁阳盛,故身热足以御寒,凉气生寒,故阴居可以避暑矣。夫志捐思想,则内无眷慕之累,心亡愿欲,故外无伸宦之形。静保天真,自无邪胜。是以移精变气,无假毒药,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当今之世,情慕云为而动远于道也。】 
 
【 马莳曰:此言上古之人,可以祝由已病,而后世则不能也。往古内无眷慕之累,而后世则忧患缘其内。往古外无伸宦之形,而后世则苦形伤其外。往古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故邪不能入。而后世则失四时之顺,逆寒暑之宜。故贼风数至,虚邪内生,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病之小者甚而大者死也。是以往古不必用毒药以治其内,针石以治其外,而祝说病由,遂能移精变气而已病也。后世必得毒药以治其内,针石以治其外,乃可以已病,而非祝由之所能施也。其不同者如此。】 
 
【 张志聪曰:移精变气者,移益其精,传变其气也。对神之辞曰祝。由,从也。言通祝于神明,病从而可愈也。按此篇帝曰移精变气,伯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言能养其精气神者,可祝由而愈病。汤药针石亦能治之。如精神散失,虽有灵丹,无能为已。故有愈有不愈也。伯言往古之人,精神完固,故可视由而已,盖以神而后可通神明也。居禽兽之间,不惧于物也。寒暑得宜,四时之气调矣。无眷慕之累,精得其养矣。无伸宦之形,不劳其神矣。居恬憺之世,志意自适矣。邪不入五脏骨髓,是以毒药不能治其内,不外伤空窍肌肤,是以针石不能治其外也。故可移精变气以通神明。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精气充足,可通神明,则阴阳和而神气通畅,又何患邪贼之为害乎?当今之世不然,心志忧虑则伤神,苦形烦劳则伤精,逆其四时则伤气。贼风,贼害之风。虚邪,虚乡不正之气也。精神内虚,故小病必甚,无正气以胜邪,故大病必死也。】 

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上,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 王冰曰:上帝,谓上古之帝。先师,谓岐伯祖世之师僦贷季也。先师以色白脉毛,而合金应秋。以色青脉弦而合木应春。以色黑脉石而合水应冬。以色赤脉洪而合火应夏。以色黄脉代而合土应长夏及四季。然以是色脉,下合五行之休王,上副四时之往来。故六合之间,八风鼓圻,不离常候,尽可与期。何者?以见其变化而知之也。所以知四时五行之气,变化相移之要妙者。何以?色脉故也。脉应月,色应日者,占候之期准也。常求色脉之差忒,是则平人之诊要也。能观色脉之臧否,斯晓死生之征兆,故能常远于死而近于生也。夫上帝闻道,勤而行之,生道以长,惟圣王乃能乎?】 
 
【 马莳曰:此至末节详言色脉为治病之要法也。盖色之变化最速,可以应日,脉之变化稍常,可以应月,此正治病之要法也。上帝能然,所以远于死而近于生,称为圣王也宜矣。】 
 
【 张志聪曰:嫌疑者,不能决其死生也。色脉之要道,如日月之光明,显而易识也。色脉之道,上帝之所秘藏,非其人弗教,非其真弗授。八风者,天有八风,在人则有五经之风,谓调理五脉之邪也。上古之师,经理色脉,而通神明,总不外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之常理也。色者气之华,脉乃精之液。变化相移者,移精变气也。观其移精变气,以通神明之妙,欲知其要道,则色脉是矣。盖言理色脉而通神明,则知精气之盛衰矣。日月者,天地阴阳之精也。夫色为阳,脉为阴,常求其色脉之要,总不外乎阴阳,故知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则其要在是矣。上言色脉之道,合于五行四时八风六合,而其要又总归于阴阳,此复言阴阳色脉之相合也。色之变化五色,以应四时之脉,色生于脉也,能贵重色脉以合于神明,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是谓圣王。圣王者,上古之圣,能修其养生之道,亦归于真人。】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