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马莳曰:此言脉之偏于上下者,其证异也。推而上之,以按其上部,但脉止见于上部,而下部则无,则气有升而无降,其腰足必不足而清冷也。推而下之,以按其下部,但脉止见于下部,而上部则无,则气有降而无升,其头项必不足而痛也。】 
 
【 张志聪曰:推而上之者,以三指平按而审之,上而不下者,其气上盛下虚,当主腰足清冷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者,其气下盛上虚,当主头项痛也。外内,论邪病之有余;上下,论正气之不足。】 

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 王冰曰:此乃阴气太过故尔。】 
 
【 马莳曰:此言脉之按而无力者,其病当在下也。】 
 
【 张志聪曰:此反结上文而言。所谓外内上下者,非浮沉举按之法也。若谓浮为在外,沉为在内,病腰脊痛而身有痹者,直按之至骨,如心腹之积,又当何如而按之?圣贤反复辨论,曲尽婆心。杨元如曰:病在阴者名曰痹,故当按之至骨。此复以浮沉举复,以候皮肉筋骨之浅深,类而推之,亦可内合于五脏,然又一法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十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马莳曰:详论平人病人脉体气象,故名篇。】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 上为去声,下为平声。】 
 
【 王冰曰:平人,谓气候平调之人也。经脉一周于身,凡长十六丈二尺,呼吸脉各再动,定息脉又一动,则五动也。计二百七十定息,气可环周,然尽五十营以一万三千五百定息,则气都行八百一十丈,如是则应天常度,脉气无不及太过,气象平调,故曰平人也。】 
 
【 马莳曰:此言一息五至之脉为无病也。鼻中出气曰呼,入气曰吸,呼吸定息,总为一息,一息五至,名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盖医者一息,则无病之人亦一息,所以知其脉之五动为不病也。当以不病之人,调彼有病之人,缘医者自己不病,故因彼病人乃平自己之息以调候之耳,所以为诊法也。】 
 
【 张志聪曰:闰,余也。太息者,呼吸定息之时。有余不尽而脉又动,如岁余之有闰也。盖人之呼吸,乃阴阳之气出入循环,有若寒暑往来而成岁,故宜闰以太息之有余。不病者其息平,病者其息乱,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是为候诊之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 王冰曰:若呼吸脉各一动,准候减平人之半,计二百七十定息,气凡行八丈一尺,以一万三千五百定息,气都行四百五丈,少气之理,从此可知。】 
 
【 马莳曰:此言一息二至之脉为少气,自平脉之不及者言之也。 一呼脉当再动,而今止一动,一吸亦当再动,而今亦止一动,则一呼一吸总为一息之间,止得二至而已。《脉诀》以二至为败脉。《难经》以为离经脉。由正气衰少,故脉如是也。】 
 
【 张志聪曰:荣气宗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荣卫相将,脉随气转,人一呼一动,一吸一动,减于平人过半,故主气之衰微。】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濇曰痹。
 
【 王冰曰:呼吸脉各三动,准过平人之半,计二百七十息,气凡行二十四丈三尺,病生之兆,自斯着矣。夫尺者阴分位也,寸者阳分位也,然阴阳俱热,是则为温。阳独躁盛,则风中阳也。脉要精微论曰: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滑为阳盛,故病为风。濇为无血,故为(疒帬)痹也。】 
 
【 马莳曰:此言一息六至之脉,为诸病自平脉之太过者言之也。一呼脉当再动,而今则三动,一吸脉当再动,而今则三动,则一呼一吸总为一息为六动矣。《脉诀》以为数脉,《难经》亦以为离经脉,是六至而躁躁者动之甚也。今尺脉躁动,当尺有热。尺部者,下部也。主肾水不足,其病为温。若有躁动之脉,而尺部不热,其六至之脉带滑,则滑者即前篇阴气有余阳气不足也,阳气不足,当为表虚而感风。其六至之脉带濇,则濇者即前篇阴气不足阳气有余也,阴气不足,当为里虚而成痹。其脉病相应者如此。】 
 
【 张志聪曰:吸而躁者,有余之邪,从外而内也。温病者,冬伤于寒,至春发为温病。冬伤于风,至春发为风温。此皆伏匿之邪,由内而外,从阴而阳,故尺中热也。风为阳邪,伤人阳气,故尺不热,气分之邪留而不去,则追于经,故脉滑也。邪积而不行,故脉濇也。盖言从内而外者为温病,从外而内者为风邪,留着干外内之间者为痹也。上节言不及者,缘正气衰少,此言太过者,乃邪气有余,而有余之邪,又有阴阳外内出入之别。】 

人一呼吸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 数,音朔,下同。】 
 
【 王冰曰:呼吸脉各四动,准候过平人之倍,计二百七十息,气凡行三十二丈四尺,况其以上耶。《脉法》曰:脉四至曰脱精,五至曰死。然四至以上,亦近五至也,故死矣。然脉绝不至,天真之气已无,乍数乍疏,胃壳之精亦败,故皆死之候。夫常乎之气,胃海致之。《灵枢经》曰:胃为水壳之海也。《正理论》曰:谷人于胃,脉道乃行。逆谓反平人之候也。《甲乙经》云:人禀气于胃。脉以胃气为本,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 马莳曰:此举三者之脉为必死,以其无胃气为逆也。人一呼脉当再动,而今日四动,则一吸脉当再动,而亦四动,所谓一息八至脉也。《脉诀》以八至为脱脉,《难经》以为夺精脉,且曰四动已上,则《脉诀》以九至为死脉,十至为归墓脉,十一十二为绝魂脉,故皆谓之死脉也。此则自五至以上之太过者言之耳。若脉绝不至,则一呼一吸,脉绝不来,正气衰尽,故亦谓之死脉也。此则自五至以下之不及者言之耳。又有乍时而疏,脉不应指而来,乍时而数,脉或连指而来,是乃胃气不和,正气无主,亦谓之死也。此则非太过非不及而脉之杂乱者耳。盖以平人常时之脉气,必禀于胃气而生,人无胃气,则以上诸脉见矣。矢是之谓逆,逆则知其为死也。】 
 
【 张志聪曰:四动以上,太过之极也。脉绝不至,不及之极也。乍疏乍数,或太过或不及,气之乱也。此皆不平之甚,故为死脉。以上论脉平者,命曰乎人,太过不及,则病剧者死矣。故四时之脉,当以胃气为奉也。平人之常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则生机已绝,绝则死矣。】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 王冰曰:微弦,言微似弦,不是微而弦也。钩及耎弱毛石义并同。但弦无胃者,谓急而益劲,如新张弓弦也。毛,秋脉,金气也。毛甚,谓木受金邪,故今病。肝气象阳之敌发,故脏真敝也。脏气法时纶曰:旰欲敝,急食辛以敞之。取其顺气。】 
 
【 马莳曰:此承上文入无胃气曰逆,故此下五节,遂言五脏皆以胃气为本,而此一节,则自旰脉而言之也。春时肝脉,必主于弦,然春有胃气,则脉斯微弦,夫是之谓平。微者,和也。若弦脉甚多,而胃气甚少,则弦而不微,是不和也,肝脏当有病矣。幸而曰少,止谓之病,设止有弦脉,而全无胃气,则当谓之死耳。夫曰弦多胃少,曰但弦无胃,皆自脉体之太过者言之也。有等有胃气而毛脉兼见,是肺脉来见也。肺主秋故病当见于秋。有等胃气少而毛脉甚,是金来克木也,肝主春,故病当见于今。皆自脉体之不及者言之也。何也?肝脏奉有真气,惟春则发于肝,肝藏筋膜之气,故肝主木,木主春,肝主筋,筋病见于春。金匮真言论曰:是以知病任筋也。】 
 
【 张志聪曰:胃气者,中上柔和之气也。弦乃东方春木之象,微乃胃气之和,故春得胃气而脉微弦曰平。弦多而少柔和之气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毛为秋脉,属金,春脉微弦而毛,此金克木,至秋则病矣。如毛脉过甚,此木受金刑,当上即病。脏真者,真脏所藏之神也。神在脏为肝,在体为筋,言真脏之神敌于肝,而主藏筋膜之气。如春木微弦之脉,乃因胃气而至于手太阴,故曰脉不得胃气,肝不弦,肾不石,是弦钩毛石之脉,亦皆胃气之所生。杨元如曰:春胃微弦者,言四时之中有此胃气,由胃气而养此五脏之真。此节以四时而合于五脏,末节以五脏之气而合于四时。】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 王冰曰:但钩无胃,谓前曲后居,如操带钩也。石,冬脉,水气也。石甚为火被水侵,故今病。心脏象阳气之炎盛,脏气法时论曰: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取其顺气。】 
 
【 马莳曰:此以心脉之病言之也。夏时心脉必主于钩,然夏有胃气,则脉斯微钩,矢是之谓平。若钩脉甚多而胃气甚少,则钩而不微,是不和也,心脏当有病矣。幸而曰少,止谓之病,设止有钩脉,而全无胃气,则当谓之死矣。夫曰钩多胃少,曰但钩无胃,皆自脉体之太过者言之也。有等有胃气而石脉兼见是肾脉来见也,肾主冬,故病当见于冬。有等胃气少而石脉甚,是水来克火也,心主夏,故病当见于今。皆白脉体之不及者言之也。何也?心脏奉有真气,惟夏则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故心主火,火主夏,心主血脉,血脉病见于夏。金匮真言论曰;是以知病在脉也。】 
 
【 张志聪曰:钩乃南方夏火之象,微则柔和之胃气也,夏得胃气而脉微钩曰平,钩甚而少微和之气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石乃冬令之脉,微钩而带石,乃火中有水,至冬水气所主之时而为病矣。如水气太甚,此火受水克,当即病矣。夏脏之元真通于心,而主藏血脉之气。】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耍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 按《甲乙经》,弱甚作石甚。】 
 
【 王冰曰:但代无胃,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也。石,冬脉,水气也。次其胜克,石当为弦,长夏上绝,故云石也。弱甚为土气不足,故今病。脾以含藏水谷、故脏真濡也。】 
 
【 马莳曰:此举胃脉之病言之也。长夏六月,建未之月也。长夏属上,胃亦属土,故胃脉主于长夏。长夏胃脉软弱,而又能微和,夫是之谓平。若弱脉甚多而胃气甚少,则弱而不微,是不和也,脾脏当有病矣,以睥与胃为表裹也。幸而曰少,止谓之病,设止有代脉,而且无胃气,则当谓之死矣。代者,脾气衰弱之甚也。夫曰弱多胃少,曰但代无胃,皆自脉体之太遇者言之也。有等脉来软弱,而至沉如石,以石主冬脉,故病当见于冬。有等脉已如石,而石之又甚,是水来克火,不能生土也,胃主长夏,故病当见于今。皆自脉体之不及者言之也。何也?脾脏本有真气,惟长夏则通于睥,脾藏肌肉之气,故睥主土,土主长夏,脾主肌肉,肌肉病于长夏。金匮真言论曰:是以知病在肉也。】 
 
【 张志聪曰:长夏湿土,主气微软弱,中土柔和之气也。代者相离之脉,盖脾主四季四时,有交相更代之气,是以柔和相离,脾之平脉也。如但代而无微软之和,此胃气已绝,故为死脉。盖脾之得以灌溉于四脏者,由胃气之所生,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是所不胜之水气,反来侮土,至冬时水气反虚而为病矣。弱甚者脾气太弱,当主即病,盖言乘侮太甚者即病,而本气虚者亦即病也。土,脏之元真濡于脾,而主藏肌肉之气。杨元如曰:肝主疏泄故曰散,心主血脉故曰通,脾主灌溉故曰濡,肺脏居尊故曰高,肾为水脏故曰下。】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
 
【 王冰曰:但毛无胃,谓如物之浮,如风吹毛也。弦,春脉,木气也。次其乘克,弦当为钩,金气逼肝,则脉来见,故不钩而反弦也。弦甚为木气逆来乘金,则今病。肺处上焦,故脏真高。《灵枢经》曰:荣气之道,内谷为实,谷人脾胃,气传与肺,流溢于中,而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以其自肺宣布,故云以行荣卫阴阳也。】 
 
【 马莳曰:此举肺脉之病言之也。秋时肺脉,必主于毛,轻虚以浮,谓之毛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