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求生在西晋末-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朔的出现让长史觉得眼前一亮,如果说在没见到卫朔之前,他会把对方想象成一个粗鄙的农夫,可当他见了卫朔第一眼之后就觉得此人不简单。

忙收敛起骄矜之色,长史主动起身一作揖道:“在下受郡守大人所托,故前来拜访崂山上下。”

“长史大人有礼了,在下卫朔,添为崂山商社的社长,目前是崂山上下的话事人,长史大人有什么话可以直接跟我谈。”卫朔坐到了主位上,朱文作为幕僚坐在了他的下首位。

“刚刚我在路上看到崂山上下井井有条,流民各得其所。我还以为是什么样的人竟有如此手段,没想到却是出自卫社长之手,阁下如此年轻就创下如此大一片基业,在下深感佩服。”

“呵呵,长史大人过奖了,不知长史大人今日前来有何贵干?”

“也没什么大事,前几年青州刘伯根、王弥作乱,东莱、长广二郡深受其害。郡内庶务多有懈怠,导致沿海的煮盐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本人此次受郡守大人所托,奉命整顿郡内的制盐业。”

看着一本正经的长史大人,卫朔突然觉得有些好笑,他强忍着笑意回道:“官府有意整顿郡内制盐业,这是好事啊!眼下境内私盐泛滥,官府早就该管一管了。可是这跟我们崂山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长史听了卫朔的话好悬没一口气噎死,作为目前本地最大的私盐头子,竟然大义凛然地要求官府打击走私私盐。不过,长史自个儿心里十分明白,就算官府要打击私盐,也不可能打到崂山头上。

且不说王家已不可能放弃崂山出产的精盐,就是青州其他豪族暂时也不会任由官府肆意打击崂山,作为世家利益的维护者,长广郡自郡守以下各级官员自当秉持来自世家的意愿。

很明显眼前这个崂山话事人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官府整顿盐业影响不到崂山,所以才会大放厥词。

长史尴尬地摸摸鼻子道:“这个,这个,郡守大人的意思是,长广郡境内对盐业的整顿离不开崂山上下的支持。只要崂山上下愿意将旗下的制盐业纳入到官府的统一规划当中,郡守府可以将崂山及其周边沿海地区划归崂山管辖。”

卫朔闻言根本没什么反应,只顾低着头喝茶,就是下首的朱文也不由得对郡守府的吝啬充满鄙视。别看郡守府说得好听,将什么沿海地区划归崂山管辖,实际上就算得不到官府的授权,崂山及其沿海地区也慢慢会被崂山商社收拢旗下。

实在是崂山这个地方,自几年前王弥乱青州之后,早成了荒无人烟之地。再加上如今海盗泛滥,稍微有点能力的人都跑到了不其县城当中。眼下除了卫朔这一波人外,整个崂山附近已经没其他人了。

官府想拿这么一个空头人情,就要把商社的支柱产业纳入怀中,这算盘未免打得太精明了。且不提朱文在一旁暗自腹议官府的作为,就是卫朔也不是眼皮子很浅的人,他绝不可能轻易答应下来。

长史大人等了半天,发现卫朔二人根本没有任何反应,不由得感到一丝羞恼,可能他已经意识到官府的条件可能没有让眼前这个年轻的过分的社长感到满意。

“如果卫社长还有其他条件的话,可以直接说出来,方便的话在下可以代郡守大人答应下来。”

哎,这不就对了!听了这话,卫朔才算是有了反应,只见他慢条斯理地放下茶杯,看着长史大人语气坚定道:“官府想把崂山的制盐业纳入统一管理,这事可以商量!不过,在这之前,官府得先答应我几个条件。”

长史起身拱手道:“请卫社长明示!”

“其一,崂山的制盐作坊不得迁居他处,必须落户崂山;其二官府必须在一周之内为我们崂山提供一批数量不菲的粮草;其三,请郡守府委任在下为崂山盐田使,负责管理崂山周围的制盐业。”

长史眉头紧皱,有些不满卫朔的狮子大开口,可他又深知眼下郡守府对崂山上下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就算明知对方在趁火打劫,他也不敢轻易翻脸。

如今青州局势复杂,自苟晞战败曹嶷入主之后,世家在青州的势力已大幅度衰退。眼下曹嶷初到青州,本地世家尚未摸清对方的底细,绝不敢在此时被曹嶷抓住小辫子。这也是为什么不其县城内的各方势力对崂山上下只敢拉拢,却不敢动用武力,生怕引来曹嶷的瞩目。

“其他条件都好说,唯有有关作坊的问题咱们是不是再商量一下?”长史此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探制盐的作坊。

这时身为幕僚的朱文主动站起来唱起了黑脸:“长史大人有所不知,这制盐作坊乃是我崂山上下立身的根本,一举一动必须得到崂山商社股东大会的同意,否则就算是社长大人也无权干涉。”

“如果官府不能答应我们的条件,那商社只能继续以私盐的名义对外出售,而且崂山没了官府的认可,我们也少了缴了一份税,这对崂山上的百姓是有好处的。因此,如果官府不能拿出诚意的话,崂山上下是不会愿意让官府插手崂山的事务的。”

长史沉吟片刻道:“好吧,在下明白了,我会把这些原原本本的转告给郡守大人。”

长史匆匆而来,很快就匆匆而去,几乎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社长,你说郡守大人会答应咱们的条件吗?”

“官府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哈哈哈,也是,他们已没了其他选择。”

第17章 青岛港

果然不出卫朔所料,没过多久,郡守府的官吏就送来了委任卫朔为崂山盐田使的告身,同时还运来了三百石粮食,基足够崂山上一千多号人吃上一个月,看来郡守府已得知崂山上缺粮的窘况。

官府此次大出血,再次为崂山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起码暂时解决了崂山上下吃饭的问题。填饱了肚子,崂山上下立马像开足了马力一样,迅速投入到大发展当中。

首先就是将盐田扩大到两百亩,一下子将盐的年产量提高到了二十四万斤,当然了具体的产量只有寥寥几人知道,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崂山上下一年的实际产量。

其次,因为卫朔成了名正言顺的盐田使,上任之后,他立即以盐田使的名义将崂山及其四周纳入管辖范围。后世的青岛港正好在卫朔的管辖范围之内,今日卫朔带着人专门来青岛港调查。

后世青岛港位于胶州湾,为天然优良港湾,包括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等四大港区。但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尚未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意义,对沿海各大港口的利用远没有后世那么大。

就拿青徐二州来说,沿海地区存在着大量优良港口,可真正被利用起来的只有东莱港以及琅琊港。

“诸位,来瞧瞧,这儿就是胶州湾,湾内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海水终年不冻,为天然优良港湾。又有大沽河、南胶河等注入其中,如果在此地建一座海港就能扼守整座港湾。将来再将对面的琅琊港给占据了,就能轻易霸占整个海湾。”

卫朔站在滩头上,望着风平浪静的海湾可谓是雄心万丈,一想到青岛港将在他手中诞生,他就忍不住热血沸腾。

“将来青岛港建成了,我们就能通过海路将精盐贩卖到大晋各地,到那时看还有谁能阻挡咱们崂山的发展壮大。”

“青岛港?卫大哥,你怎么知道这儿叫青岛港吗?”张二郎如今负责整座崂山的护卫工作,今日他带了几个护卫队的人负责保护卫朔等人的安全。

卫朔还没想到怎么糊弄张二郎,身后的朱文却站出来摇头晃脑道:“想必这是社长为即将诞生的港口所取得名字,此地地处青州,又处在半岛之上,可不就是‘青岛’么?”

“哦,原来如此啊!青岛这名字不错,以后这里就是青岛港了。”

“二郎,听说最近聚集在县城的流民有南下的迹象,你们护卫队要提高警惕,谨防有人趁机混上咱们崂山。”卫朔扭头对二郎叮嘱道。

“卫大哥,你放心吧,凡是来咱们崂山的人都得先接受护卫队的检查,是不是流民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只要是打着流民旗号的别有用心分子,绝不可能逃过咱们护卫队的火眼金睛。”张二郎拍着胸脯向卫朔保证道。

卫朔瞧着虎虎生风的张二郎,不由得感慨真是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张家两兄弟的性格可谓是截然相反。老大张大郎做事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很有长兄风范;而老二张二郎则做事急切,有些不甘于现状。

自打护卫队成立之后,生性活跃的张二郎就整天泡在护卫队中,看得出来他非常喜欢军队的生活。卫朔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调整大会上,特意将其提拔为护卫队的直接负责人。

“社长,咱们刚刚扩大了生产,如今崂山上正极度缺乏劳力,恐怕暂时无力营建一座港口啊。”朱文有些担心,青岛港会成为目前崂山的负担,作为幕僚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一下自己的主公,高瞻远瞩很重要,可要是成了好大喜功就不行了。

“哈哈哈,子文不用担心,我没那么心急。青岛港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成的,短时间内我们崂山商社还没能力营建一座港口。我考虑的是,接下来崂山会面临一波流民高峰,晒盐和护卫队可消耗不了多少人口。”

“再说咱们也没多少田地可让大伙儿去种,为了避免新的流民无所事事,可以考虑先挑一批人让他们把这四周清理一下,等过段时间手头宽裕了,就可以正式开启青岛港的计划。青岛港能不能建成可是关系到咱们崂山的未来发展。”

说到这儿,卫朔站在海边迎着海风,指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伸开双手充满激情的喊道:“知道吗?不,你们不知道,大海,眼前这一望无际的大海才是未来我们的希望所在。我知道你们很多人都很畏惧大海,也从未真正了解过大海。”

“但是我却知道,大海才是真正的宝库,其中不但有无穷无尽的食物,海底还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就连大海的尽头还有众多未知的土地。二郎,你曾见过我包裹中的两种珍贵农作物,你可知他们来自何处?”

张二郎一愣道:“卫大哥说的是玉米和红薯吗?”

“玉米、红薯是什么东西?”朱文上山不久,还没来得及接触到有关新作物的事情。

卫朔转身看看有些为难的张二郎,笑着解释道:“子文,玉米跟红薯的事并不是有意对你隐瞒,只是连我自己都快把这事给忘了。如果不是今天来到了海边,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恐怕你还得晚些时候才会知道。”

“红薯、玉米是我从海外得来的两种新作物,它们不但种植范围极广,而且产量极高,差不多是小麦、粟等作物产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只要玉米和红薯能在华夏大地上得到推广,就能让全天下的普通百姓不再忍饥挨饿。”

“嘶!是粟米十倍以上的产量?!这,这,这是真的吗?”

朱文倒吸一口冷气,他已经尽力高估自己主公的能量,却没料到主公手中竟然还握着如此大的底牌,这一下子让朱文对崂山的未来充满前所未有的信心。

“呵呵,是不是真的,等明年秋天产量下来就知道了,现在再怎么说也不过是空口说白话罢了。其实说起玉米跟红薯,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大海的另一边还有很多未知土地和未知的事物。”

“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人能驾驶着海船,越过无际的大海,抵达海的那一边好好的看一看。”

听卫朔将大海的尽头描述如此优美,引得众人不禁憧憬起来,张二郎甚至忍不住打听起海外的事情来:“卫大哥你去过海的那一边吗?知道对面都有什么吗?”

“呵呵,能有什么,和咱们华夏差不多,有不少当地人,有森林、河流、草原等等,还有大量我们这儿没有的动物、植物。而且据说是当年殷商灭国时,有一支殷商国人从辽东极北地渡过海峡逃到了对岸,如今在当地已发展成了一大部落,名殷第安。”

“还有这种事?我怎么听像神话故事呢?”张二郎、朱文二人听卫朔讲海外的故事,不禁入迷了。

“这事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只是听说在武王伐纣,攻破都城朝歌,纣王于鹿台**时,商朝一位名叫攸侯喜的统帅,率领部分殷人乘船在极北之地渡过了海峡抵达了海对岸,据说当地殷第安部落就是殷人的后裔。”

“如果你想确定这事的真假,最好有机会到当地看一看,如果他们真是殷商后裔,一定会留下和殷商文化有关的记录,只要找到相关线索,不就可以证明殷第安部落的来历了吗?”卫朔是极力鼓励古代人尽快将目光从狭小的中原之地移开,他总觉得古代华夏老是将自己的影响力局限在东亚地区有些浪费。

“好,等将来青岛港建成了,我一定去海外瞧瞧!”张二郎面带神往之色道。

第18章 徐福岛上的海盗

“东家,咱们这次又失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