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求生在西晋末-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遗憾和愤懑一命呜呼。

临死之前,王敦特地留下遗言,让嗣子王应立即登基称帝。

可谁知胆小无能的王应怕发丧后引起恐慌,竟秘密封锁了消息。

这时,钱凤、王含的人马已经杀到了秦淮河边。

庾亮正镇守朱雀门一线,此处是建康外城的南大门,秦淮河绕门而走,长干里、南塘、乌衣巷等建康城的繁华所在均在这附近。

庾亮经过反复权衡,招呼士卒将朱雀门外横跨在秦淮河上的浮桥烧毁。

望着熊熊燃烧的朱雀桥,庾亮松了口气。

这时,正四处巡视的司马绍全身戎装地赶到了,见状大怒:“庾元规,你竟敢抗旨不遵,擅自烧毁朱雀桥,是要与逆党暗通款曲吗?”

“陛下容禀。”

庾亮显得很镇定,“今宿卫军势单力薄,各路勤王军尚在路上,贼军势大,取朱雀桥不难。若此桥一失,贼人将横行无忌,相较社稷之安危,陛下何惜一桥?”

听罢解释,神经极度紧张的司马绍方轻松起来,摁着剑柄的手才悄悄松开。

“嗯,看来也只有如此了,若丢了朱雀门,你就在这秦淮河上自行了断,不用再见你皇后了!”

说罢,司马绍一扬马鞭疾驰而去。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义兴沈充率领两万人马赶到了建邺城南,与王含的叛军会合。

此时,所有人都还不知道王敦已经病亡的消息,他们准备孤注一掷攻破朱雀门。

顿时喊杀声、箭矢声、惨叫声、呐喊声……交杂在一起,被四处弥漫的烽烟挟裹着传出老远。

邻近的乌衣巷早已戒严,王导此时正身在皇城,临走前交代家人勿要惊慌,静观其变。

王导内心十分平静,他很清楚这场大战不管最后胜者是谁,他都不会有危险,真正的是稳坐钓鱼台。假若朝廷消灭了王敦,他会是有功之臣;若是王敦进了建康,不管怎么说他都是王氏子弟,至少也可以保得平安。

裴盾可没有王导那么沉稳了,他先用长钉将前后门钉死,又将家中暗藏的武器分给数十名身强力壮的家奴,让他们轮番巡逻护卫。

乌衣巷的安宁掩盖不了朱雀门的紧张,面对两倍于己的叛军,庾亮快抵挡不住了,卞壶、郗鉴也被王含拖住,分身乏术。

眼看手下军卒被逼得连连后退,庾亮愤然摘掉头盔,唤过副将的庾冰:“季坚,万一我不幸阵亡,务必将此盔交给皇后娘娘,告诉她,庾元规没给庾家丢脸!”

庾冰迟疑着正准备接过头盔,忽听得东北方向喊杀声起,“哗”的一声,仿佛秦淮河内风波骤起,席卷着兵器碰撞声和士卒呐喊声,涌了过来。

抬眼望去,叛军的阵脚大乱,一望之内闪出数面战旗,上面写着“青州苏峻”、“幽州祖约”、“司州郭默”。

“总算来了!”庾亮兴奋地大叫,他一把从庾冰手里拿回头盔,举过头顶,招呼士卒与苏峻的人马两下夹攻。

顿时,战场的态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快叛军土崩瓦解,王含、钱凤、沈冲、邓岳、周抚等王敦党羽纷纷四散奔逃。

至此,一直威胁皇室安全的王敦集团终于覆灭。

而王敦的尸体也被拖了出来,被恨得牙根痒痒的天子司马绍下令焚烧其衣冠,并将其尸体斩首。

放翻了王敦,除了司马绍外,最兴奋者莫过于庾亮,他早就不满琅琊王氏把持朝政,这一次随着王敦覆灭,王氏力量遭到重创,正是大力削弱王氏势力,并树立庾家威势之机,

在与天子诏对时,庾亮便以王氏子弟有多人牵扯到叛乱之中为由,上书天子要求罢黜司徒王导辅政大臣之位。

“茂弘非王敦可比,在世家中极有威望,又有立国之功,且王敦叛乱时,茂弘任一方主帅,发讨敦檄文,实乃大义灭亲,若对其谪贬,只怕人心不服。”

随着王敦被灭,天子司马绍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王导,同样有罢黜王导之意,但因担心外界人心动荡,而迟疑不定。

“陛下,万万不可罢黜司徒大人,元规此言是要陷陛下于不义啊!”说话的人正是郗鉴。

“我有不义之举?”庾亮有些愤怒。

“臣这几日整理前朝《起居注》,知当年先帝曾数次有废长立幼之心,王茂弘、周伯仁屡次进谏,才保得陛下太子之位。陛下不可忘却!”

司马绍见郗鉴极力反对,知道当下罢黜王导机会不成熟,只好长叹一声:“此事今日就算完结,以后不得再提!”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632章 逃亡燕国

秋天来临,寒暑交替变幻无常,就像当前江东局势一般处在微妙之中。

轻易平定王敦之乱,让天子司马绍整个人兴奋地几乎要跳起来,每天都在为处理战后事宜操劳。

原本司马绍担心王敦党羽负隅顽抗不好对付,遂在发布的檄文中,言之凿凿称只诛王敦、钱凤、沈充,其余从犯皆不问罪。

可后来看到平叛大军胜券在握,司马迅速“变脸”,扔掉和蔼可亲的面具,露出真实的面目,杀气腾腾宣称:王敦所有的党羽都不放过,一网打尽!

并公开向外界表示,但有诛杀钱凤、周抚、沈冲、王含、王应、邓岳等人者,无论贵贱一律封侯爵。

此诏书一下,顿时在江东掀起一片血雨腥风,大批王敦党羽纷纷落网伏法。

先是逃往荆州的王含、王应父子,被荆州刺史王舒派人把他们推入江中,当场淹死,首级送往建邺。

紧接着投奔以前好友周光的钱凤,也被周光为了侯爵赏赐而挥刀杀死。

至于欲奔回老家义兴的沈充,慌不择路,到处绕道,竟迷了路,跑到了原来的旧将吴儒的家中。

吴儒脸上笑眯眯的,对他相当客气。一直带他到里面的房间,开心地说:“今天我要得三千户侯了。”

沈充这才知道上当,威胁道:“今日你若讲义气救了我,我一定厚报;若是为了利杀我,你将来一定会被灭族。”

吴儒哪会将丧家犬似的沈充的威胁放在心上,上前直接杀死沈充,尸首送到建邺。

可惜吴儒却不知,他今日这番为了富贵而出卖上司的行为,为日后家族灭门埋下伏笔。

原来沈充有个儿子叫沈劲,也被朝廷通缉,只是被同乡悄悄送上前往燕国的海船,才侥幸死里逃生。

后来沈劲长大后,为报父仇,灭了吴儒一族。

随着该死的人都死了,司马绍开始着手收拾活着的人,尤其是王氏族人。

他不满琅琊王氏把持朝政多年,如今大权在握自然要好好整治一番,一时间王氏子弟纷纷被调整职位。

第一个被调整的就是荆州刺史王舒,虽说他杀了王含、王应,属于有功之臣。

但终究是王家的人,而且又在荆州,司马绍当然不放心。

很快天子下诏调陶侃任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都督荆州、湘州、宁州、梁州四州诸军事。

至于王舒则被天子直接一脚踢到了广州任刺史,发配到偏远岭南去了。

但是王舒对此很不爽,和朝廷讨价还价,不愿前往广州任职。

后来经王导周旋,改任王舒为都督湘州诸军事、湘州刺史,而让原来的湘州刺史刘顗去了广州。

只是王舒如此一番跋扈表现,愈加让司马绍对王氏反感,而他也彻底失去天子信任。

除了王舒外,司马绍动手调整的王家另一个藩镇大将便是王彬,但因王彬与王敦不和天下皆知,所以也不能直接罢去对方官职。

但又因王彬所在江州同样位置重要,司马绍经过再三思虑,直接征召王彬到建邺,任他为没有实权的光禄勋,又转为度支尚书,一个管后勤、出力不讨好的职务。随后任命他自己的亲信应詹为平南将军、江州刺史,都督江州诸军事。

在剪除了王家枝枝蔓蔓后,司马绍将目光对准了威望素著的王导,通过之前庾亮试探让他明白,眼下不是罢黜王导辅政大臣的机会,只能暂时先保持不变。

在处置完叛党与王家人后,司马绍终于腾出手来封赏一干心腹。

首先被封赏的还是王导,天子诏封王导为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进位太保。又加以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殊礼遇,地位已和当年曹操相似。

但是王导知道王家正处于风口浪尖,又被天子猜忌,他哪里敢接受这些?全部推辞不接受。

至于其他人丹阳尹郗鉴、尚书卞壸,中书监庾亮、将军苏峻、祖约、郭默等人不是被封公爵,就是被封侯爵,一时间朝廷内外皆赞天子圣明。

掌握大权之后,司马绍意气风发,一心想能按照自己心意改革弊端,振兴江东。

……

由于天子出尔反尔,大多数王敦党羽南逃被杀命运,唯有少数幸运者逃得性命,其中就有邓岳、周抚两人。

面对朝廷大肆追捕,邓岳与周抚满面愁容,相顾无言,不知接下来该往哪里逃。

过了好一会儿,周抚提议道:“要不你我投靠某家弟弟寻阳太守周光吧?”

邓岳闻言沉默了下来,对周抚的建议不感兴趣。说句不好听的,眼下局势危险,别说是兄弟,恐怕连父子都不见得可信。周光虽不是王敦党羽不在清算当中,但谁知听到朝廷悬赏后他是怎样想的。

就算周光不对悬赏动心,恐怕人家也只会护着自家兄长周抚。而他不过是个外人,去了寻阳犹如羊入虎口,到时万一周光翻脸不认人,邓岳恐怕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看着毫无反应的邓岳,周抚哪里还不知道对方担心什么,可这事他也不敢打包票。真要说起来,他对自家兄弟也没有信心,不敢保证周光会不会见利忘义。若不是走投无路,他哪里会建议邓岳去前途未卜的寻阳。

“伯山,你到底有什么打算?”看着默不作声的邓岳,周抚催促道。

当邓岳正要说什么时,却见一心腹匆匆走了进来,将一封密报递到邓岳手中。邓岳接过一看,顿时脸色大变,原来上面正写着周光杀害钱凤的消息,这下他更不敢前往寻阳了。

“道和,看来你兄弟那里也不是个好去处,军师已被他杀害了。”

“什么?!”周抚闻言一把抢过密报浏览起来,很快脸色大变,周身冷汗直冒。不由暗暗庆幸,幸亏没有冒然去投靠周光,不然他的下场不会比钱凤好多少。

看到周抚没了主意,邓岳这才提出自己的建议,“眼下我有两条路可走,其一逃亡西阳郡蛮族,当年我曾在西阳郡任太守,与酋长向蚕交好。向蚕出身蛮族,与朝廷交集不多,或许会看在往日情面上收留我们。”

“等躲过了这段风声,朝廷肯定会大赦天下,到时你我再出来做事。”

周抚得知要逃亡蛮族不由眉头紧皱,他出身世家大族,从小就没吃过苦,哪里愿意下半辈子与蛮族打交道?至于所谓的朝廷大赦天下,谁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会有。

“哪不知其二呢?”

“其二就是逃亡燕国,去投靠燕王!”

嗯?周抚闻言满脸疑惑,问:“伯山,你是不是搞错了?大将军活着的时候,就跟燕王不合,双方不知爆发了多少次冲突。前段时间为了争夺徐州,大将军还跟燕王打了一仗,你我皆为大将军党羽,去了燕国不是送死吗?”

面对周抚的质疑,邓岳却眼中精光一闪斩钉截铁道:“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去投奔燕王。燕王雄才大略,岂会与我等小卒子计较?去了燕国,只要得到燕王重用,还担心什么朝廷追捕?!”

“看来伯山是很看好去燕国了,哪为何不前去投奔蛮王向蚕?他不是你的熟人么?”

对于投靠燕王让周抚顾虑重重,两下一比较,他反而又主张去投靠蛮王。

邓岳耐心解释道:“投靠蛮王固然可保一时性命,但你就甘心一辈子蜗居蛮荒之地?”

“不是还有朝廷大赦么?”

“就算朝廷大赦天下,你我重新出来做官。那我问你,以当今燕王之志向,江东还能享多久和平?未来一旦燕王举兵南下,以江东一隅之地打得过强大的燕国吗?难不成你我还要再做一次俘虏?”

第633章 热闹的崂山

太兴元年十月,整个燕国商贾纷纷云集青岛港。

让原本就很热闹的青岛,更像是在举行一场巨大盛会。

对于众商贾的来意,卫朔心知肚明,无非是想争得皇商头衔而已。

当年,崂山商社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各大商贾世家,成为实力庞大的商社,绝对离不开各种优惠政策支持。

而众商贾早对崂山商社享受的各种优待垂涎已久,如今燕王有意打破崂山商社的垄断地位,将各种优待分摊到其他商贾头上,自然会引起众商贾疯狂追捧。

在青岛港内一处酒楼上,几名相好的商贾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彼此信息。

对于商贾而言若能提前掌握关键信息,必将在商业交易中占据优势。

因此,某些经常合作的商贾们,常常会相互交换信息。

在交头窃耳的商贾当中,有一桌商贾显得与众不同,尤其为首的中年人没有商贾身上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