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63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作者:吴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42年  


凡例
属性:一、《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是一书,自林亿校刊遂分为二,殊失先贤之意,后赵 
开美仍合为一书。今复其旧,使后学知伤寒与杂证原非有二也。 
一、全书经文,诸家旧本,或字有增减,或节有分合,或重出不书衍文,或正误各不 
相同。是集则以《仲景全书》为准,而参之各家,以昭画一。 
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法律本自井然,但系千载遗书,错误颇多,虽经历代 
注家编次诠解,然各执己见,位置无常,难以为法。兹集《伤寒》分经,仍根据方有执 
《条辨》,而次序先后,则更为变通。《金匮》门类,悉照林亿校本,而纲领条目,则详为 
分别。并不拘泥前人,惟在启发后学,足裨实用。 
一、经中凡错简遗误,文义不属,应改、补、删、移者,审辨精核,皆详于本条经文 
之下。其有全节文义不相符合,绝难意解者,虽勉加注释,终属牵强,然其中不无可采之 
句。故另汇二帙∶一曰《正误》;一曰《存疑》。附之卷末,以备参考。《金匮要略》仿此。 
一、书中辞精义奥,注释诚难。若徒尚辞华,必支离蔓衍,何以阐发微言!是注惟 
期简易明显,发挥经旨,间或旁参互证,亦惟援引本经,不事虚文,用滋眩惑。 
一、《伤寒论》自成无己创注以来,踵之者百余家;《金匮要略》自赵良衍义后,继 
之者十余人。各有精义,羽翼经文。然或涉浮泛,或近隐晦,醇疵并见,难以适从。兹 
汰其重复,删其冗沓。取其精确,实有发明者,集注于上,用资考证。 
一、上古有法无方,自仲景始有法有方。其规矩变化之妙,立法成方之旨,各有精义, 
皆当明晰。兹于每方必审究其立方主治之理,君臣佐使之相辅,功能性味之相合,一一解 
于其后。即方中用水之甘澜、麻沸,火之宜文、宜武,煎之缓急,渍之迟速,服之频顿, 
莫不各有适病之宜。前人或置而不论者,必备录而详解之。 
一、是集《伤寒》,则首六经,次合病、并病,次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次坏病、 
温病、痉、湿、 、霍乱,次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次平脉、辨脉法, 
此一书之次第也。首纲领,次具证,次出方,次因误致变,次因逆成坏,此一篇之次第也。 
首经文,次注释,次集注,次方药,次方解集解,其经文有缺误者,则加辨论于经文之 
下,以按字冒之,其与本条互相发明,而非专论本条者,加辨论于本注之后,亦以按字 
冒之,此逐条之次第也。俾后学了然心目,易于融会贯通。《金匮要略》序法仿此。 
一、《金匮》二十五章,内有与《伤寒》文同者,十之一二,虽为重出,然亦间有义 
别之处。今将《伤寒论》中已有专注者,则不复赘释,其与本经切要者,必重加发明,以 
阐扬其旨。 
一、古人姓氏,有传记详明者,昭昭可考。若仅书其字,则无从知其名矣。夫以其 
人竭虑殚精,久而泯其迹,所不忍也。故于无考者书其字,可考者书其名,以示不没其善之意。 


卷一
属性:《伤寒论》,后汉张机所着,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 
理无不该,法无不备。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 
书!但世远残阙,多编次传写之误。今博集诸家注释,采其精粹,正其错讹,删其驳杂, 
补其阙漏,发其余蕴,于以行之天下,则大法微言,益昭诸万世矣! 

卷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编
属性:太阳主表,为一身之外藩,总六经而统荣卫。凡外因百病之袭人,必先于表。表气 
壮,则卫固荣守,邪由何人!经曰∶虽有大风苛毒,勿之能害是也。若表气虚,则荣卫 
之气不能御外,故邪得而乘之。经曰∶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身形之虚而后客之也。卫, 
阳也;荣,阴也。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邪之害人,各从其类,故中风则卫受之,伤 
寒则荣受之。卫分受邪,则有汗为虚邪,桂枝证也。荣分受邪,则无汗为实邪,麻黄证 
也。荣卫俱受邪,均无汗,皆为实邪,大青龙证也。大纲三法,用之得当,其邪立解,用 
违其法,变病百出。缘风为百病之长,故以风中卫列为上编,寒伤荣与风寒两伤,列为 
中、下二篇。其条目俱详于本篇之下,俾读者开卷了然,有所遵循也。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注】太阳,膀胱经也。太阳之为病,谓太阳膀胱经之所为病也。太阳主表,表统荣 
卫,风邪中卫,寒邪伤荣,均表病也。脉浮,表病脉也。头项强痛恶寒,表病证也。太阳 
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恶寒 
者,因风寒所伤,故恶之也。首揭此条,为太阳病之提纲。凡上、中、下三篇内称太阳 
病者,皆指此脉证而言也。 
【按】荣卫二者,皆胃中后天之谷气所生。其气之清者为荣,浊者为卫。卫即气中之剽 
悍者也;营即血中之精粹者也。以其定位之体而言,则曰气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则 
曰营卫。营行脉中,故属于阴也;卫行脉外,故属于阳也。然营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 
肾中先天之一气,故又皆以气言,曰营气、卫气也。 
【集注】滑寿曰∶脉在肉上行,主表也。 
方有执曰∶表即皮肤,荣卫丽焉。故脉见尺寸俱浮,知病在太阳表也。项,颈后也。 
恶寒者,该风而言也。风寒初袭而郁于表,不能再胜风寒之外忤,故畏恶之。 
程应旄曰∶太阳经之见证,莫确于头痛恶寒,故首揭之。 
吴人驹曰∶头为三阳之通位,项为太阳之专位,有所障碍,不得如常之柔和,是为强痛。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 
为中风。 
【注】太阳病,即首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之谓也。卫为表阳,风属阳邪,风邪中 
人,则卫受之,从其类也。风中于卫,即发热者。以风、卫皆阳,其性本热,故变热甚 
捷,不似伤寒待其闭郁而始热也。卫病不能固表,又为阳邪所蒸,故腠理疏而汗出也。汗 
出表虚,为风所忤,故恶风也。风性柔软,故脉缓也。此承上条言太阳病又兼见此脉证者, 
名曰中风,以为中风病之提纲。后凡称中风者,皆指此脉证而言也。 
【集注】方有执曰∶脉缓即下文阳浮而阴弱之谓。言既有如首条所揭之太阳病,加之 
发热汗出,恶风而脉缓者,则其病乃是触犯于风所致,故名中风。 
汪琥曰∶中风,非东垣所云中腑、中脏、中血脉之谓。盖“中”字与“伤”字同义。仲 
景论中,不直言伤风者,恐后学不察,以咳嗽、鼻塞、声重之伤风,混同立论,故以 
“中”字别之也。脉缓当作浮缓看。浮是太阳病脉,缓是中风脉。中篇紧脉,亦当仿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 
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注】太阳中风,即上二条合而言之,又详举其证以出其治也。后凡称太阳中风者,皆 
指此脉此证也。阴阳指荣卫而言,非指尺寸浮沉也。阳浮,即越人曰“三菽之浮,肺之 
浮也”。肺主皮毛,取之而得者,即卫分之浮也。六菽之浮,心之浮也。心主血脉,取之 
而得者,即营分之浮也。营分之浮较之卫分之浮,则无力而弱,故曰∶阳浮而阴弱也。卫 
为风客,则卫邪强而发热矣。故曰∶阳浮者热自发。营受邪蒸,则营不固而汗出矣。故 
曰∶阴弱者汗自出。营卫不和,则肌表疏缓,故有啬啬之恶寒,淅淅之恶风,翕翕之发热 
也。然在皮肤之表,非若伤寒之壮热无汗,恶寒虽近烈火而不减,恶风虽处密室而仍畏也。 
皮毛内合于肺。皮毛不固,风邪侵肺,则气壅而鼻鸣矣。胸中者,阳气之本。卫阳为风 
邪所干,不能敷布,则气上逆而为干呕矣。故宜桂枝汤,解肌固表,调和营卫也。 
【集注】程应旄曰∶啬啬恶寒者,肌被寒侵,怯而敛也。淅淅恶风者,肌因风洒,疏 
难御也。翕翕发热者,肌得热蒸,合欲扬也。啬啬、淅淅、翕翕字俱从皮毛上形容,较之 
伤寒之见证,自有浮、沉,浅、深之别。 
x枝枝汤方x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 
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 
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 
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周时观之。服一剂 
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 
酪、臭恶等物。 
【按】桂枝汤方,桂枝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 
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 
【方解】名曰桂枝汤者,君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 
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 
调卫之功。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 
之甘,佐芍药以和中。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 
调和诸药。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藉 
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相和也。而精义在服后 
须臾啜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 
不得复入也。又妙在温覆令一时许, 微似有汗,是授人以微汗之法也,不可令如水 
流漓,病必不除,是禁人以不可过汗之意也。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 
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 
二证即是,不必悉具。故麻、葛、青龙发汗诸剂,咸用之也。若汗不出,麻黄证也。脉 
浮紧,麻黄脉也。固不可与桂枝汤。然初起无汗,已用麻黄发汗,汗解后复烦,脉浮数 
者;与下后脉仍浮,气上冲者;及下后下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经中皆用此以解外。诚 
以此时表虽未解,腠理已疏,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且经汗下,津液已伤,故脉证虽同 
麻黄,而主治当属桂枝也。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不治伤寒,使人疑而不用。又谓 
专走肌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倍芍药、生姜,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用以治荣表虚 
寒,肢体疼痛;倍芍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用以治里虚心悸,腹中急痛;再加黄 ,名 
黄建中汤,用以治虚损虚热、自汗盗汗。因知仲景之方,可通治百病也。适寒温服,啜 
热稀粥以助药力,欲使谷气内充,易为酿汗也。温覆令一时许,微似有汗,不令如水流 
漓,谓不可过汗也。盖取汗,在不缓不急,不多不少。缓则邪必留连,急则邪反不尽。汗 
多则亡其阳,汗少则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谓病轻者,初服一升病即解也。停后 
服,不必尽剂,谓不可再服第二升,恐其过也。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谓初服不汗出 
未解,再服一升,根据前法也。又不汗后服,谓病仍不解,后服第三升也。小促其间,半日 
许令三服尽,谓服此第三升,当小促其服,亦不可太缓,以半日三时许为度,令三服尽,始 
适中其服之宜也。若病重者,初服一剂,三 
升尽,病不解,再服一剂,病犹不解,乃更服三剂,以一日一夜周十二时为度,务期汗 
出病解而后已。后凡有曰根据服桂枝汤法者,即此之谓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注】此释上条阳浮阴弱之义也。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卫为风入则发热, 
邪气因之而实,故为卫强,是卫中之邪气强也。营受邪蒸则汗出,精气因之而虚,故为 
营弱,是营中之阴气弱也。所以使发热汗出也,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集注】方有执曰∶上言阳浮而阴弱,此言营弱卫强。卫强即阳浮,营弱即阴弱,彼 
此互言而互相发明者也。救者,解救救护之谓。不曰风邪,而曰邪风者,以本体言也。 
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注】此释上条荣卫不和之证,而又就其时发热汗出者,以明其治也,脏,里也。无 
他病,谓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