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智度论-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亦令众生免三恶道。以忍辱因缘故。障嗔恚毒得身色端政威德第一。见者欢喜敬信心伏。况复说法。以精进因缘故。能破今世后世福德道法懈怠。得金刚身不动心。以是身心破凡夫憍慢。令得涅槃。以禅定因缘故。破散乱心离五欲罪。乐能为众生说离欲法。禅是般若波罗蜜依止处。依是禅般若波罗蜜自然而生。如经中说。比丘一心专定能观诸法实相。复次知欲界中多以悭贪罪业闭诸善门。行檀波罗蜜时。破是二事开诸善门。欲令常开故。行十善道。尸罗波罗蜜未得禅定智慧。未离欲故。破尸罗波罗蜜。以是故行忍辱。知上三事能开福门。又知是福德果报无常。天人中受乐还复堕苦。厌是无常福德故。求实相般若波罗蜜。是云何当得。必以一心乃当可得。如贯龙王宝珠。一心观察能不触龙。则得价直阎浮提。一心禅定除却五欲五盖。欲得心乐大用精进。是故次忍辱说精进波罗蜜。如经中说。行者端身直坐系念在前。专精求定正使肌骨枯朽终不懈退。是故精进修禅。若有财而施不足为难。畏堕恶道恐失好名。持戒忍辱亦不为难。以是故上三度中不说精进。今为般若波罗蜜实相从心求定。是事难故应须精进。如是行能得般若波罗蜜。问曰。要行五波罗蜜然后得般若波罗蜜。亦有行一二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耶。答曰。诸波罗蜜有二种。一者一波罗蜜中相应随行。具诸波罗蜜。二者随时别行波罗蜜。多者受名。譬如四大共合虽不相离以多者为名。相应随行者。一波罗蜜中具五波罗蜜是不离五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随时得名者。或因一因一得般若波罗蜜。若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布施。是时求布施相。不一不异非常非无常非有非无等。如破布施中说。因布施实相解。一切法亦如是。是名因布施得般若波罗蜜。或有持戒不恼众生心无有悔。若取相生着则起诤竞。是人虽先不嗔众生。于法有憎爱心故而嗔众生。是故若欲不恼众生。当行诸法平等。若分别是罪是无罪则非行尸罗波罗蜜。何以故。憎罪爱不罪。心则自高还堕恼众生道中。是故菩萨。观罪者不罪者心无憎爱。如是观者。是为但行尸罗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菩萨作是念若不得法忍则不能常忍。一切众生未有逼迫能忍。苦来切已则不能忍。譬如囚畏杖楚而就死苦。以是因缘故。当生法忍。无有打者骂者亦无受者。但从先世颠倒果报因缘故。名为受。是时不分别是忍事忍。法者深入毕竟空故。是名法忍。得是法忍。常不复嗔恼众生。法忍相应慧。是般若波罗蜜。精进常在一切善法中。能成就一切善法。若智慧筹量分别诸法。通达法性。是时精进助成智慧。又知精进实相离身心如实不动。如是精进能生般若波罗蜜。余精进如幻如梦。虚诳非实是故不说。若深心摄念。能如实见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不可以见闻念知能得。何以故。六情六尘皆是虚诳因缘果报。是中所知所见皆亦虚诳。是虚诳知都不可信。所可信者。唯有诸佛于阿僧祇劫所得实相智慧。以是智慧依禅定一心观诸法实相。是名禅定中生般若波罗蜜。或有离五波罗蜜。但闻读诵思惟筹量。通达诸法实相。是方便智中。生般若波罗蜜。或从二或三四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如闻说一谛而成道果。或闻二三四谛而得道果。有人于苦谛多惑故。为说苦谛而得道。余三谛亦如是。或有都惑四谛故。为说四谛而得道。如佛语比丘。汝若能断贪欲。我保汝得阿那含道。若断贪欲当知恚痴亦断。六波罗蜜中亦如是。为破多悭贪故。说布施法。当知余恶亦破。为破杂恶故具为说六。是故或一一行。或合行普为一切人故。说六波罗蜜。非为一人。复次若菩萨不行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故得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诸行皆虚妄不实。或近有过或远有过。如不善法近有过罪。善法久后变异时。著者能生忧苦。是远有过罪。譬如美食恶食俱有杂毒。食恶食即时不悦。食美食即时甘悦。久后俱夺命故。二不应食。善恶诸行亦复如是。问曰。若尔者佛何以说三行梵行天行圣行。答曰。行无行故名为圣行。何以故。一切圣行中。不离三解脱门故。梵行天行中因取众生相故生。虽行时无过后皆有失。又即今求实皆是虚妄。若贤圣以无著心行此二行则无咎。若能如是行无行法皆无所得。颠倒虚妄烦恼毕竟不生。如虚空清净故。得诸法实相。以无所得为得。如无所得般若中说。色等法。非以空故空从本已来常自空。色等法。不以智慧不及故无所得。从本已来常自无所得。是故不应问行几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诸佛怜愍众生随俗故。说行非第一义。问曰。若无所得无所行。行者何以求之。答曰。无所得有二种。一者世间欲。有所求不如意。是无所得。二者诸法实相中。受决定相。不可得故。名无所得。非无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如凡夫人分别世间法故有所得。诸善功德亦如是。随世间心故说有所得。诸佛心中则无所得。是略说般若波罗蜜义。后当广说

大智度论卷第十八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三十七品义第三十一(卷第十九)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生故应具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论】问曰。三十七品。是声闻辟支佛道。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道。何以故于菩萨道中说声闻法。答曰。菩萨摩诃萨。应学一切善法一切道。如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悉学一切善法一切道。所谓干慧地乃至佛地。是九地应学而不取证。佛地亦学亦证。复次何处说三十七品。但是声闻辟支佛法。非菩萨道。是般若波罗蜜摩诃衍品中。佛说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是摩诃衍三藏中。亦不说三十七品独是小乘法。佛以大慈故。说三十七品涅槃道。随众生愿随众生因缘各得其道。欲求声闻人。得声闻道。种辟支佛善根人。得辟支佛道。求佛道者得佛道。随其本愿诸根利钝。有大悲无大悲。譬如龙王降雨普雨天下。雨无差别。大树大草根大故多受。小树小草根小故少受。问曰。三十七品虽无处说独是声闻辟支佛道非菩萨道。以义推之可知。菩萨久住生死往来五道。不疾取涅槃。是三十七品但说涅槃法。不说波罗蜜。亦不说大悲。以是故知非菩萨道。答曰。菩萨虽久住生死中。亦应知实道非实道是世间是涅槃。知是已立大愿。众生可愍。我当拔出着无为处。以是实法行诸波罗蜜能到佛道。菩萨虽学虽知是法。未具足六波罗蜜故不取证。如佛说。譬如仰射空中箭箭相柱不令落地。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以般若波罗蜜箭。射三解脱门空中。复以方便箭射般若箭。令不堕涅槃地。复次若如汝所说。菩萨久住生死中。应受种种身心苦恼。若不得实智。云何能忍是事。以是故菩萨摩诃萨求是道品实智时。以般若波罗蜜力故。能转世间为道果涅槃。何以故。三界世间。皆从和合生。和合生者无有自性。无自性故是则为空。空故不可取。不可取相是涅槃。以是故说菩萨摩诃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生故应具足四念处。复次声闻辟支佛法中。不说世间即是涅槃。何以故。智慧不深入诸法故。菩萨法中说世间即是涅槃。智慧深入诸法故。如佛告须菩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中论中亦说

 涅槃不异世间  世间不异涅槃
 涅槃际世间际  一际无有异故 

菩萨摩诃萨得是实相故。不厌世间不乐涅槃。三十七品是实智之地。问曰。四念处则能具足得道何以说三十七。若汝以略说故四念处。广说故三十七。此则不然。何以故。若广应无量。答曰。四念处虽具足能得道。亦应说四正勤等诸法。何以故众生心种种不同。结使亦种种。所乐所解法亦种种。佛法虽一实一相。为众生故。于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聚。作是分别说。若不尔初转法轮。说四谛则足。不须余法。以有众生厌苦着乐。为是众生故。说四谛身心等诸法皆是苦无有乐。是苦因缘由爱等诸烦恼。是苦所尽处名涅槃。方便至涅槃。是为道。有众生多念乱心颠倒故。着此身受心法中。作邪行。为是人故说四念处。如是等诸道法。各各为众生说。譬如药师不得以一药治众病。众病不同药亦不一。佛亦如是随众生心病种种。以众药治之。或说一法度众生。如佛告一比丘。非汝物莫取。比丘言。知已世尊。佛言。云何知。比丘言。诸法非我物不应取。或以二法度众生。定及慧。或以三法戒定慧。或以四法四念处。是故四念处虽可得道。余法行异分别多少异观亦异。以是故应说四正勤等诸余法。复次诸菩萨摩诃萨信力大故。为度一切众生故。是中佛为一时说三十七品。若说异法道门十想等。皆摄在三十七品中。是三十七品众药和合。足疗一切众生病。是故不用多说。如佛虽有无量力但说十力。于度众生事足。是三十七品。十法为根本。何等十。信戒思惟精进念定慧除喜舍。信者信根信力。戒者正语正业正命。精进者四正勤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正精进。念者念根念力念觉正念。定者四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觉正定。慧者四念处慧根慧力择法觉正见。是诸法念随顺智慧缘中止住。是时名念处。破邪法正道中行故。名正勤。摄心安隐于缘中故。名如意足。软智心得故名根利。智心得故名力。修道用故名觉。见道用故名道。问曰。应先说道。何以故行道然后得诸善法。譬如人先行道然后得所至处。今何以颠倒先说四念处。后说八正道。答曰。不颠倒也。三十七品是初欲入道时名字。如行者到师所听道法时。先用念持是法。是时名念处。持已从法中求果故。精进行。是时名正勤。多精进故心散乱。摄心调柔故名如意足。心调柔已生五根。诸法实相甚深难解。信根故能信是名信根。不惜身命一心求道。是名精进根。常念佛道不念余事是名念根。常摄心在道是名定根。观四谛实相是名慧根。是五根增长能遮烦恼。如大树力能遮水。是五根增长时能转入深法。是名为力。得力已分别道法有三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此三法行道时。若心没能令起除觉定觉舍觉。此三法若行道时。心动散能摄令定念觉在二处。能集善法能遮恶法。如守门人有利者令入。无益者除却。若心没时念三法起。若心散时念三法。摄无觉实觉。此七事能到故名为分。得是法安隐具足已。欲入涅槃无为城故行是诸法。是时名为道。问曰。何等是四念处。答曰。身念处受心法念处。是为四念处观四法四种。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法虽各有四种。身应多观不净受多观苦心多观无常法多观无我。何以故。凡夫人未入道时。是四法中邪行起四颠倒。诸不净法中净颠倒。苦中乐颠倒。无常中常颠倒。无我中我颠倒。破是四颠倒故。说是四念处。破净倒故说身念处。破乐倒故说受念处。破常倒故说心念处。破我倒故说法念处。以是故说四不少不多。问曰。云何得是四念处。答曰。行者依净戒住。一心行精进。观身五种不净相。何等五。一者生处不净。二者种子不净。三者自性不净。四者自相不净。五者究竟不净。云何名生处不净。头足腹脊胁肋。诸不净物和合名为女身。内有生藏熟藏屎尿不净。外有烦恼业因缘风。吹识种令入二藏中间。若八月若九月如在屎尿坑中。如说

 是身为臭秽  不从花间生
 亦不从瞻卜  又不出宝山 

是名生处不净。种子不净者。父母以妄想邪忆念风吹淫欲火故。血髓膏流热变为精。宿业行因缘识种子。在赤白精中住。是名身种子。如说

 是身种不净  非余妙宝物
 不由净白生  但从尿道出 

是名种子不净。自性不净者。从足至顶四边薄皮。其中所有不净充满。饰以衣服澡浴花香。食以上馔众味肴膳。经宿之间皆为不净。假令衣以天衣。食以天食。以身性故亦为不净。何况人衣食。如说

 地水火风质  能变除不净
 倾海洗此身  不能令香洁 

是名自性不净。自相不净者。是身九孔常流不净。眼流眵泪耳出结聍鼻中涕流口出涎吐。厕道水道常出屎尿。及诸毛孔汗流不净。如说

 种种不净物  充满于身内
 常流出不止  如漏囊盛物 

是名自相不净。究竟不净者。是身若投火则为灰。若虫食则为屎。在地则腐坏为土。在水则膖胀烂坏。或为水虫所食。一切死尸中人身最不净。不净法九相中当广说。如说

 审谛观此身  终必归死处
 难御无反复  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