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名着藏密真踪-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毛,更不足以言其萬一。)而仰賴師恩,晨昏親炙,時聞訓誨,有甚關重要之數點,願一述之。凡西藏學密宗以前,必先依善知識,於戒律教理,聞思修學,求得明了。尤須於菩提道次第,如實修習,得相當成績。然後訪求具德(較傳授浪忍之善知識尤嚴)之金剛上師。經長期之觀察(經言若不先觀察,互得越法罪。至時間最久,有十二年者),起堅確之信敬,尊之如佛,奉之如本尊,篤行其教令,雖蹈湯赴火,有所不辭。然後荷上師之慈愍,教以種種艱苦之加行,磨煉其身心,滌蕩其垢障,繼以大灌頂成熟其金剛之善根。依嚴正之儀軌,發弘廣之悲願,作艱苦之修持,而後成就可庶幾矣。西藏之佛教,於善知識,最為重要。然至密乘,尤加嚴謹,再四叮嚀。「事師法五十頌」藏中習為課誦,以之朝夕警惕。國內雖在宋際,已有譯本,恐注目及之者,不數數觀矣。至於完整之菩提道次第,就中找灰唤詾橹匾峋V。而尤以依止善知識,為一切成就之根本。關於此點之公案亦特多。最著名之印度那若巴,由藏赴印求法之瑪巴羅札瓦,及瑪巴大師之弟子密勒日巴,為藏中人盡皆知者。次則因果之決定信、戒德之嚴淨、出離心、菩提心、空慧觀,如是等等,皆與成就有密切之關係。嘗聞善知識言吾人之學佛,為利眾生也。為利他故,不惜身入地獄,代眾生長劫受苦而不辭,決不以一己之安樂為及務。然眾生旋出旋入苦惱無已時,欲徹底利樂之,非令其厭三界苦,發菩提心不為功。而能極利他之能事者,惟佛稱勝。由是之故,誓願成佛。且吾若遲成佛一日,即方便遲具足一日,而眾生亦多受苦一日。彼眾生者,皆吾之母若父也,忍令其呼號宛轉於地獄餓鬼畜生乎。然今者遑言其吾不能脫彼等於三塗苦趣,己身恐亦不免焉。矧多生業累,無量愆尤,淨障積資,談何容易。由是諸佛世尊,興徹骨悲,特垂恩教,濟此末世,念眾生之苦苦,仰諸佛之宏慈,甘露妙法,儯鼉|劫難遭遇,有不由屈然以起者乎。即身成佛建立之需要,蓋基於是種之大菩提心者矣。縱在他人不得臁炛刂洌q能獲其感應,況得上師之具足傳授,三寶不思議加被,深大弘願之艱苦修持。因果道理,決無唐捐。經喻云:如大舟航海,適遇順風,一日而數千萬里,辗歉酆又⊥脭M冀。內發真實菩提心,外值最勝上師,以大精勤,修無上密宗,其成就固未可限量也。反是,若無菩提心為之基礎,則空中樓閣,寧能堅牢。且具德之善知識,亦絕不肯溫相緩慢,威盛更無從妄。故界菩提心,眾密宗之成就鄒艱苦,無菩提心,勝妙之儀軌,亦不得聞,而況其他。由是可知佛教之寶貴,在此不在彼也。復次,密宗一切儀軌,於皈依上師三寶,發四無量心後,即繼之曰,由自性空中種種心云,此自性空三字,在密宗僅用極簡單之敘述,而顯教十餘年研習之結論,即在於斯。蓋茍深明緣起如幻之理,自於無量秘密莊嚴,而能不驚不怖不畏也。又則實習密法以前,尚有必要之加行若干種,計最流行者凡五。即十萬大頭(全身俯五體投地),十萬皈依(此有應附加說明者,現屢聞人言,中國顯教為三皈依,西藏密宗為四皈依云云。此說者之铡N鞑貥O重師承,無論顯密皆然。彼其意蓋遵佛眨В瑤煼鸩欢枴S纸鈳熤恚畬氁病熤Z,法寶也。師之心,佛寶也。師即融合住持三寶之根本。易言之,亦可謂師為總相,三寶為別相。若離而為四,殊失其本旨。此應云四句皈依耳,否則依最圓滿之皈依語句,尚須加本尊及其眷屬、登地以上之護法拢姡瑒t豈非六句皈依,而成六皈依耶),十萬供曼達,十萬宗喀巴加持,十萬金剛薩埵百字明懺悔清淨是也。上所云十萬,非即依數而止,要以得相當之相,與經教相,尤以獲善知識之印可為度,此切實之洗刷,亦即欲貯尤椋A滌琉璃瓶之謂耳。此外尚有須解說者二點,即神通與紅、黃教二問睿且病I裢ㄔ普撸拔逋ū九c外道凡夫共,不足為過量之驚詫,良以一般眾生,罪障深厚,真實能超出五欲八風,而發心修持者,不可多得。正恐偷心難死,若更以此啟其僥倖之念,流弊將不堪設想。故佛制戒律,縱實有證得,非遇特殊重要因緣,不許妄有顯露。且神通至佛極矣,而所遺之教眨В粜迣W戒定慧,對治貪瞋痴眨碚Z意,不矜奇炫怪也。最高神通者之訓誨如是,不此之信,而認些許之炫幻,以為超越一切,不亦本末倒置乎。且吾人發心學佛,為學其悲智乎,抑學其神通乎。聞之三恩本師云,縱得四禪八定無神通等,不如但聞菩提道次第之一名字功德尤大。何況思修輪回有漏之與菩提淨因,相去不可以道理計也。復次,吾輩既為佛子,則凡佛語,皆應諦信。今之世有證得神通者,吾應如是作,無證得神通者,吾亦如是作。且其語而與經律論合四法印無摺瑒t敬受奉行,否則縱能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亦何足輕重哉。而我國古德,尤嚴禁神通,不許妄現顯異。往往蘊道潛真,終身不露。或露已即行。彼其大悲,非不具足,方便非不善巧,而竟戒慎如斯。豈俱毫無所見耶。瑜伽菩薩戒云:「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具足成就種種神通,變現威力,預諸有情,應恐怖者,能恐怖之,應引攝者,能引攝之。避信施故,不現神通恐怖引攝,是名有犯有所摺剑侨具‘犯。若知此中諸有情類,多諸偏執,是惡外道誹謗賢拢删托耙姡滑F神通恐怖引攝,無有摺浮!褂^於此,則可知凡正信正行佛教者,決不敢濫現神通。特恐其謹慎過度,不能盡折攝之妙用,故於菩薩戒中,反規定之。今則時異情遷,群以戒善為擇小,神通為卓越,若有少分相似,輒詫為佛祖再來。竟相詮飾。嗚呼,毫厘千里之差,本末先後之別,此風不改,吾滋為漢地佛教前途懼矣。西藏首經蓮花生大士之教化,佛教之根機雖定,而一切制度軌則,未遑細為建立,故其末流所及,吞刀吐火,戒德荒馳,百病叢生。宗喀巴大師目擊其弊,故特倡戒律,訶禁神異,以糾正補救之。然黃教派,對於蓮花生大士及紅教之高德,仍保持隆重及相當之信敬,惟於其流弊,則頗致意整理,不甘茍同隨順。吾輩身為佛子,肩荷正法,其態度固應爾也。至若紅、黃二教之內容,所根據同為釋尊之教典。 

    所遵之儀軌,略有異同之處。所大有徑庭者,即先顯後密,與徑入密宗二點耳。關於此事之論難甚多,浮畤L閱甘孜札迦喇嘛之論集,言此問睿H詳。札迦大喇嘛者,生於西康甘孜,童年宿慧,蓋轉生自在者也。二十餘歲,即考得格西之位。悲智弘深,顯密圓通。著作已流行者十餘函。證道之高,殆莫能測。弟子數十萬人,時於座榻,拾獲舍利子。如是大善知識,求之全藏,亦不多睹。故其論斷,實有莫大之價值焉。其言先申紅教派之義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密咒尤屬儯匐y遇。今有發心求解脫,不令之速入密宗,實屬可惜。黃教者曰,人身、佛法、密宗,皆甚難得。杖缢f,惟其難得,故尤不得不令其遵循最圓滿之正軌,否則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蓋於律教,未經學習,即於真實之理,未能徹了,則於因果不能深信無疑,大菩提心,亦無從發起。由未深信因果,則不能嚴持戒律,戒不淨故,墮落惡趣,遑言成就。若無菩提心,縱遇殊勝密宗,無從收其妙果。且於顯教,既缺修學,則他日弘化攝機,亦不能圓滿。故不若循序以進行之為得也。紅教者難曰,人身無常,良屬可懼。若必經若干年之學顯,始許習密,茍不幸而壽夭,豈不失此大利耶。答曰,不然。先顯後密,坦然正道,即不幸而早夭,以因果正理推之,既已具足圓滿金剛種子,仍可得人身聞正法無疑也,且不更有求生淨土之方便在乎。反之,濫修密宗,墮落惡趣,長無出期。較之得失,就是就非耶。以上略錄其要義。緣是觀之,黃教之為穩健,殆確無疑義為。或曰,子蓋黃教之徒歟,幸勿墮門戶成見也。若黃教之穩健,或如所述,至於無上密宗,黃教原從紅教流出,恐不及其項背耳。曰,子之所懀В菬o全理,而紅、黃顯密優劣,此中應各分四句料簡。有紅教而顯密兼通者,亦有俱不通者,有畏於顯者,有長於密者。黃教亦然。茲就其大體觀之,其最高成就,一也。然黃教兼紅教之長而出類拔萃之大德,迄今仍不無其人。為令正法久住,為欲普益三根,黃教之建立,實有莫大之需要。有大心人,幸益窮究而弘護之,佛法眾生之前途,實利賴之矣。 

回上頁 




三、密宗大意 持松阿闍黎在宜昌居士林講 

                                                張志恒記 

    佛法在中國分成實、俱舍、禪、律、天台、華嚴、法相、性、淨土、真言十宗。在印度發源之地,大要只分兩宗。曰顯、曰密。顯者滐@也,密者深密也。顯宗教顯義著,學者但善觀經典,即可如法修行。密宗教義潛藏法海,非經師傳不可。 

    中國密教自唐失傳,越千餘年於今,始由枺瓊鱽恚痪曙光,宛如鐵塔初開,還我二部大法,求道者生逢其時,當聞法起修,不可說食不飽。 

    密宗分兩大部,曰金剛部,曰胎藏部。密有三義。曰眾生自密,曰佛密,曰言說密。 

    佛性本眾生所同,為累劫無明所掩,眾生遂不復自覺,如富家藏寶地中,久竟自無其處所,是謂眾生密。 

    如來大悲,以普度眾生為宏願,本無密不傳人之法,惟此天曰自證之法,則非機不傳,不器不傳,非時不傳。譬如長者富有資財,諸子年少,貪於撸颍T所寶物,皆任給予,惟干將莫邪,心不輕授,蓋恐其自傷傷人也,是謂佛密。學者承受阿闍黎所傳之法,非同入曼荼羅同時灌頂之人,不可相與語,恐罹盜法之驗血愆也,是謂言說密。 

    密宗教義,有最切要之二語,曰當相即道,即事而真。 

    修真言行者,其初微小印證,可以喚雨呼風,咒藥癒病。及其至也,可以即身成佛。 

    修真言行者,必須三密相應。手結印相曰身密,口誦真言曰口密,心作觀想曰意密。 

    吾人禮拜佛像,亦為入實相之一端。或謂佛像泥塑木雕,焉能有感應。不知其中感應,有極顯明易曉之理。譬之無線電報,因電氣充滿宇宙,無處無之,故一處置發電機,一處置收電機,彼此呼吸相應,不爽毫絲,佛之心量,滿虛空,遍法界,眾生心量,亦與佛同。今以佛比電氣,塑像比收電氣機,禮佛眾生比發電機,其能感應之故,不顯明易曉乎。 

    如來一切智智,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何謂一切智智?一切謂名色等無量法門,此無量法門中,一一相,一一性,一一體,一一力,一一因緣果報得失,同相異相等,皆能以智慧力而遍了知,故名一切智。今云一切智智者,乃智中之智也。非但遍知一切法,而亦知是法究竟真實之際,知是法是常不壞相,知是法是不增不減,猶如金剛。此一切智智自證之境,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說者無言,要須觀得乃能知之耳。何謂菩提心為因?菩提心者,所謂自淨信心,即自信己心,猶如虛空,本來清淨,無諸戲論分別。若此信心堅固不動,時時以此信心觀察心之實相,則能離一切罪業,不到三界受生,一切功德,以此增長。譬如有人忘失寶藏,經人指示其處,即深信其言,勤求得之。然此寶藏遺而復得者,皆由信心之力,故曰菩提心為因也。大悲為根本者,根本是堅固不可傾動之心,若有人雖信得己身是佛,設非以大悲萬行為緣,使之堅固,使之增長,則菩提大果,何由成熟。譬如種子為因,地水火風空五者為緣,缺一即不生長。故菩提心種子,亦須以大悲為地、為水、為火、為風、為空,而執持之、滋潤之、溫育之、開發生起之、舒服之,則無量功德,任唛_發,由芽而莖而枝葉,次第莊嚴,故曰大悲為根本也。方便為究竟者,即是利他之善巧。謂曰淨菩提心,大悲萬行,果報圓成,今復以此教化眾生,使皆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譬如舊種子生出新種子,今新種子又生種子,故名方便。又菩提心猶如真金,本性明潔,大悲猶如學習金師之藝,方便猶如藝術成就,隨心所作,習成大器。然此心領神會之處,不能出以授人。諸一切智智方便成佛之果,亦復如是。雖自在變現種種像貌,然不同掌中一物,可以轉授他人故曰究竟。 

    別宗解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乃就時分久遠而言。密宗乃就三妄執而言。何謂三妄執,眾生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