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虚,右尺原旺,若左右平补,依旧火胜于水,只补其左制其右,庶得水火俱平也。右
尺相火,固不可衰。若果相火衰者,方宜补火,但世之人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火衰
成疾者,百无二三。且人在年少,肾水正旺,似不必补。然欲心正炽,妄用太过,至
于中年,欲心虽减,然少年斫丧既多,焉得复实?及至老年,天真渐绝,只有孤阳,故
补阴之药,少以至老,并不可缺。丹溪发明先圣之旨,以正千载之讹,其功甚哉!
痨热之症,不尽属阴虚,亦有阳邪入里,传为骨蒸,渐成赢瘦者。故《玄珠》
曰∶五行六气,水特其一耳。一水既亏,岂能胜五火哉?!医不知邪气未除,便用补剂,
邪气得补,遂入经络,至死不悟。夫凉剂能清火养水,热剂能补火燥水,理易明也。惟
无热无积之人,脉微无力,方可补之,必察其胃中左右肾,二火果亏,后用补剂可也。
葛先生曰∶万病莫若痨症,最为难治。耽嗜酒色,耗散真元,呕血吐痰,发热倦
怠,面白颊红,口燥咽干,遗精白浊,盗汗自汗,重则半年而毙,轻则一载而死。滑伯
仁曰∶患痨病者,当治于微病之初,莫治于已病之后。若正气既衰,邪气独盛,服药无
效,针灸无功。节斋曰∶男子二十前后,色饮过度,损伤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睡
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唾出血,咳
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多痨瘵,最重难治。轻者用药数十服,重
者期以岁年。然须病患坚心定志,绝房室,息妄想,戒恼怒,节饮食,以自培其根,否
则,虽服良药无用也。此病治之于早则易,若到肌肉消烁,沉困着床,尺脉沉取细数则
难为力矣。又忌大服人参,若曾服过多者,亦难治。诚恐阴虚火盛者,气得补愈盛,而
反耗其阴血矣。今制一方,于后凡见潮热盗汗、咳嗽倦息,趁早服之。
川芎 熟地 天冬(去心、皮) 知母(蜜水拌炒,各一钱) 白芍(炒) 当归
白术(各一钱三分) 生地黄(酒浸) 甘草(炙,各五分) 黄柏(蜜水拌炒) 陈皮(各
七分) 干姜(三分,炒紫色) 上锉,用姜水煎,空心温服,随症加减。
以上方论,专主滋阴降火,以寒治热。
凡右尺洪大有力,或性禀偏阳者,借此暂抑阳光。然终非济生之本了。
凡五脏六腑,气血不足为虚,虚甚而脏腑经络有亏为损,故《内经》之论虚痨,惟
是气血两端,毋论劳心劳力,皆能损伤精血,而其房劳更甚者,盖形与神俱劳,而精
与气均损,皆足以渐染成痨也。至巢氏始分五脏之痨,七情之伤,甚而分气、血、肌、
精、筋、骨之六极,又分脑、髓、五房、胞络、骨、血、筋、脉、肝、心、脾、肺、
肾、膀胱、胆、胃、三焦、大小肠、肉肤、皮、气之二十一蒸,《本事方》更分传尸鬼
疰,至于九十九种,其凿空附合,使学人,惑于多歧,用方错杂,宜遵《内经》为式,
第于脾肾分主气血,及以真阴真阳究心,则了然矣。
身中有三∶曰元精、曰元气、曰元神。三者,乃身中之真精真气真脉也。精乃脏腑
之真,非荣血之比,故曰天癸。气为脏腑之大经,为动静之主,故曰神机。脉为天真委
和之大气,《经》谓其名有三,曰命之本,气之神,形之道,其机运升降,皆随气而
动,因血而荣,精气资始,相生不失以养一身,为人之司命,形质之体用也。若精不足
则气失资化,气不足则血失所荣,血不足则气无所附,天真散乱,而病生焉。气虚则恶
寒,血虚则发热,寒热交困,气血愈伤,百病踵至矣。
《灵枢》曰∶两神相搏(阴阳夫妇),合
而成形,当先身生,是谓精。上焦开发,宜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溉
灌)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
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壅遏营气(约束也
下),令无所避,是谓脉。精脱者耳聋,(肾衰),气脱者目不明,(清阳不升),津脱者,
腠理开,汗大泄(如油如珠者,谓之绝汗)。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筋失所养),色
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下泽其脉空虚(脉为血府)。
《灵枢》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
而营阳阴,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
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
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里致密矣。志意和
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
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
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心肺属阳在上,损则色败,肾肝属阴居下,损则形萎。虚证不属于气,即属于血,
五脏六腑莫能外焉,究之独重乎脾肾,肾系先天元阳,脾生后天气血,水为万物之元,
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盖脾具坤柔之土德,实有健运之干
功,土为金母,金乃水源,脾安则土不凌水,水安其位,故脾安则肾安也。肾兼水
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蒸腐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孙
真人云∶补脾不如补肾;许学士云∶补肾不若补脾。两先生深知二脏为生人之本,又知
二脏有相赞之功,故其说似背,其旨实同也。救肾者,必本于阴血,血主需之,血属
阴主下降,虚则上升,当敛而抑,六味丸是也。治脾者必本乎阳气,气主煦之,气为阳
主上升,虚则下陷,当升而举,补中益气汤是也。是补肾理脾,法当兼行矣。然方欲以
甘寒补肾,其人减食。又恐不利于脾,方欲以辛温快脾,其人阴阳,又恐愈耗其水,两
者并冲,而较重脾土,以脾上交于心,下交于肾故也。若肾大虚而势危困者,则于峻补
真水之中,再补真火,则不独肾家之水火和平,而补土之功,亦寓于中矣。
丹溪治阴虚之证,用四物加黄柏、知母,今用之而不效何哉?盖人禀偏阳偏阴之
质原不同,古今浓薄之异复迥别,即丹溪云∶实火可泻,虚火可补,痨症之火虚乎实
乎?焉可泻也?此不过暂抑阳光则可。若久赖以滋阴长养,即偏阳之人,亦不能变天地
阴寒肃杀之气,而为阳和长养也。且阴既虚矣,火必上炎,而归芎气辛味温,非滋虚降
火之药,川芎上窜尤非阴虚阳浮者所宜。生地甘寒,非胃弱痰多者所当。知柏苦寒,虽
似滋阴其实燥而损血,非龙火所宜,且伤胃也。血药常润,且脾伤也。阴惨之药,何能
化育乎?且虚痨之疾百脉空虚,非粘腻之物,不能实也。精血枯涸,非滋润浓味濡
之,不能润也。惟当调心补肾,温养滋补,气血斯长,本元自复,以久取效,始终尤以
脾胃为主。如吐血病,每以脾胃收功,咳嗽症,兼脾肾药为主,去病之功已在于斯,其
发生气血,长养精神,为心肾化源之机者,尤在于是也,故食少不能生化精血,纵加峻
补,不能成功,且见痨症之死,多死于泄泻,泄泻之因,多由于寒凉,诚可痛戒矣。
但有辄以桂附温热为事者,此惟火衰者宜之,倘燥热之人,内无精血者,不堪当此猛
剂,能无助火为害者,故独用热药者,犹釜中无水而进火也。过用寒药者,犹釜下无火
而添水也。非徒无益而反害之。
夫脾为至阴化源之本也。但当甘温,生发胃中元气,而热自除。若以滋阴降火为
事,则既伤胃中生发之气,况虚人气有降无升,秋冬肃杀之气多,而春夏生长之气少,
病既肃杀,而药复肃杀之,能不速其毙乎。况虚人中气脾胃衰弱,自不能渗湿,运化饮
食,致变精微,乃遂其阴火蒸烁,犹水煮为盐,酿成湿热而成痰,不思壮其资生之本,
而偏用清热消痰之剂,则脾愈虚,愈虚愈湿,愈湿而痰愈多,益令胃伤而减食,脾伤
而泄泻,所谓治热未已,而中寒复起矣。
夫阳者气,阴者血,元阳亏败,则阳虚生外寒,寒邪损阳,肺为气主,肺损而下终
于肾,真阴亏败则阴虚生内热,热邪损阴,肾为精本,肾损而上及于肺,故有真阴真阳
之论,精为阴,人之水也。气为阳,人之火也。水中不可无火,无火则阴胜而寒病生,
火中不可无水,无水则阳盛而热病起,水亏者,大补真阴,火虚者,大补元阳。然真阳
之衰败,由于真阴之亏损,故配水配火之功,潜心默会,治痨之法尽矣。
五劳者,五脏之劳,皆因动作勉强,用力过度曰劳。又曰∶受气贪欲则为劳;《经》
云∶劳之成也,男子因精不足,妇女因血不流。夫男女以精血为本,精亏血闭,而劳已
成。然男女皆有精,不必以男精女血为辨,总不外乎五脏之有伤。治者,须当审明伤于
何脏?或阴,或阳,对脏对症而调补之。如饥与食,渴与饮,方能有济。如忧愁思虑,
或曲运神机,则伤心,心伤则脉极,持重远行。或尽力谋虑则伤肝,肝伤则筋极。饮食
劳倦,或意外过虑则伤脾,脾伤则肉极。形寒饮冷,或预事而忧则伤肺,肺伤则气极。
醉以入房,或矜持志节则伤肾,肾伤则骨极,精极者,即脏腑精气衰竭,齿发枯落,
形体皆极也。故有五劳之名,如志劳、心劳、思劳、忧劳、瘦劳是也。六极之谓,如
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是也。七伤之别,如阴寒阴痿,里急精枯,精
少精清,阴下湿,小便数,临事不举是也。然劳病本不自生,或抑郁成劳,多气成劳,
伤风不醒成劳,男女失配,积想成劳,传染成劳,产怯成劳,所因虽多,未有不因虚弱
劳伤心肾精血耗损而得,精竭血燥,则劳生焉。盖心主血,肾主精,心本热虚则寒,肾
本寒虚则热,肾水既少,岂能反为寒病?《经》云∶足少阴虚,则口苦舌干,足下热
而痛,故治水虚火实而热者,惟宜重浊补阴为主,有专事温热补阳为治者,以为人之阴
中,有水有火,水虚者固多,火衰者,亦不少,未有精已竭而元阳不衰者,故议补阴以
阳为主。况肾本寒,补助实资于温,可以发扬肾气,则阴阳交蒸而精生,虽然贵宜审其
阳虚阴虚,而济之以配水配火,救其偏而使之平,则无弊矣。大寒则愈虚其中,大热则
愈竭其内,补阴之外更有补养脾胃一法,盖土为万物之母,水为万物之源,治虚补其生
我,治劳补其助我,土健则金生,金生则水旺,水旺则虚火有制矣。但补肾者,主乎阴
精,救脾者,主乎阳气,甘寒补肾,不利于脾,辛温快脾愈伤其水,故贵宜补肾之中不
脱扶脾,补脾之中不忘滋肾。且虚劳咳嗽,肺金之病也。然脾喜温燥,肺喜清润,保肺
则碍脾,补脾则碍肺。若是则惟有补阴剂中,佐以补火一法,以补土之母则火降下,
而肺金自宁。元阳藏纳而脾宫健运,盖脾有生肺之能,肺无扶脾之力,故补脾尤要于保
肺,滋水必兼乎保火,脾元固而化源生,真阳固而阴道长矣。但药能治病补虚,不能移
情易性,大宜绝房欲,节饮食,戒恼怒,远忧虑,以却痨病于未牢。若至声哑咽痛,肉
脱世泻,痰多声嘶汗出,一侧眠,肛门生疮,脉弦数而细,或浮洪而大,如是等候,
虽有卢扁,难为力矣。张三锡曰∶劳伤五脏皆能成瘵,独肺劳莫治。盖肺中药饵难及,
滋阴清肺,在肺难见其功,于脾易增其病耳。
人身之阴,难成而易亏,所谓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然益阴之药,必无旦
夕之效。夫精气久己衰微,欲使水中之火,
温养胃气而滋化源,惟有缓以图之,不宜于助阳,亦不宜于抑阳。盖助阳必至亡阴,抑
阳必用纯阴,纯阴之剂,与胃气不相宜,更得秋冬肃杀之气矣。助阳之药能扶胃气于片
刻,饮食亦因而加倍,有似神强气旺,未有不骤喜者,久之阳愈盛而阴愈烁,故助阳抑
阳,岂可施于阴虚之人乎?先贤治劳,不敢过用参 ,正恐阳旺而阴消耳。
《精血篇》曰∶男子精未满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脏有不满之处,异日必有难状之
病,诚至言也。有形之阳,与无形之阳,何也?无形之阳即命门之相火也。昼则动而施
用于心,夜则静而归藏于肾,生气之原,无形之虚,故曰无形也。有形之阳,即君主之
心火也,心火乃我后天日用之火,而生于命门,故心胞络系于命门,而相火附焉,经言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正谓此也。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